每日中午,劉付蘭在家做好午飯並送到學校,陪漆磊吃飯。
劉付蘭每天將兒子背到學校三樓的教室。
日夜照顧漆磊,時常讓劉付蘭感覺有些體力不支。
儘管生活艱苦,但看到兩個兒子一天天成長,劉付蘭依然感覺很幸福。
天氣晴好時,劉付蘭總會將漆磊背到室外去曬曬太陽。
「我以後要上大學!」大英縣天保鎮初二學生漆磊對媽媽劉付蘭說。每每聽到兒子這番話,劉付蘭總是既激動又難過。
今年18歲的漆磊在半歲時被確診為「先天性成骨不全症」,輕微的碰撞也會造成嚴重的骨折。這類病患者又被稱為「玻璃娃娃」。從那時起,劉付蘭和丈夫漆輝忠便帶著兒子到成都、瀘州、遂寧等地求醫問診。十多年來,堅強的漆磊經歷了多次骨折和大大小小手術近30次。
漆磊到了上學年齡,劉付蘭夫婦考慮到兒子的特殊情況,沒有讓他去上學。11歲時,漆磊多次表達要上學的強烈願望。於是,劉付蘭夫婦決定就是每天靠背,也要送他上學。2007年,漆磊實現了他讀書的夢想。為了能讓兒子好好讀書,劉付蘭在家照顧漆磊和小兒子漆志軍,漆輝忠去了廣東打工。考慮到老家離學校遠,劉付蘭從兒子讀書第一天起,在鎮上離學校一公裡處的菜市邊租了個不到20平米的民房住下。7年時間裡,每天清早,劉付蘭準時將漆磊背到學校,中午晚上將做好的飯菜送到教室,陪兒子吃飯;晚上自習下課,劉付蘭會提前守在教室門口背兒子回家。一到周末,劉付蘭就帶著兩個兒子回老家種地。長年的艱辛勞作,40歲的劉付蘭已有了縷縷白髮,貧血、失眠經常出現。「只要孩子想上學,不管是中學、大學,我都背他去。」
母親的艱辛,讓18歲的漆磊更加珍惜難得的學習機會。班主任王仲學介紹,漆磊學習成績在全年級總是名列前茅,最近一次月考,數學還考了滿分。同學和老師也格外關心這個堅強的孩子,背他上廁所、喝水……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遂寧市將漆磊作為自強不息的美德少年,倡議全市學生向他學習。
「我考上大學去學醫,讓其他人遠離病痛。」漆磊堅定地表示。
本報記者 肖雨楊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