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背上的求學路

2020-12-19 四川日報

媽媽背上的求學路

每日中午,劉付蘭在家做好午飯並送到學校,陪漆磊吃飯。

劉付蘭每天將兒子背到學校三樓的教室。

日夜照顧漆磊,時常讓劉付蘭感覺有些體力不支。

儘管生活艱苦,但看到兩個兒子一天天成長,劉付蘭依然感覺很幸福。

天氣晴好時,劉付蘭總會將漆磊背到室外去曬曬太陽。

    「我以後要上大學!」大英縣天保鎮初二學生漆磊對媽媽劉付蘭說。每每聽到兒子這番話,劉付蘭總是既激動又難過。
    今年18歲的漆磊在半歲時被確診為「先天性成骨不全症」,輕微的碰撞也會造成嚴重的骨折。這類病患者又被稱為「玻璃娃娃」。從那時起,劉付蘭和丈夫漆輝忠便帶著兒子到成都、瀘州、遂寧等地求醫問診。十多年來,堅強的漆磊經歷了多次骨折和大大小小手術近30次。
    漆磊到了上學年齡,劉付蘭夫婦考慮到兒子的特殊情況,沒有讓他去上學。11歲時,漆磊多次表達要上學的強烈願望。於是,劉付蘭夫婦決定就是每天靠背,也要送他上學。2007年,漆磊實現了他讀書的夢想。為了能讓兒子好好讀書,劉付蘭在家照顧漆磊和小兒子漆志軍,漆輝忠去了廣東打工。考慮到老家離學校遠,劉付蘭從兒子讀書第一天起,在鎮上離學校一公裡處的菜市邊租了個不到20平米的民房住下。7年時間裡,每天清早,劉付蘭準時將漆磊背到學校,中午晚上將做好的飯菜送到教室,陪兒子吃飯;晚上自習下課,劉付蘭會提前守在教室門口背兒子回家。一到周末,劉付蘭就帶著兩個兒子回老家種地。長年的艱辛勞作,40歲的劉付蘭已有了縷縷白髮,貧血、失眠經常出現。「只要孩子想上學,不管是中學、大學,我都背他去。」
    母親的艱辛,讓18歲的漆磊更加珍惜難得的學習機會。班主任王仲學介紹,漆磊學習成績在全年級總是名列前茅,最近一次月考,數學還考了滿分。同學和老師也格外關心這個堅強的孩子,背他上廁所、喝水……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遂寧市將漆磊作為自強不息的美德少年,倡議全市學生向他學習。
    「我考上大學去學醫,讓其他人遠離病痛。」漆磊堅定地表示。
本報記者 肖雨楊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泉州YouBike受學生追捧 求學路添加了「快捷鍵」
    泉州YouBike受學生追捧 求學路添加了「快捷鍵」時間:2017-01-13 17:45   來源:閩南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泉州YouBike受學生追捧 求學路添加了快捷鍵 閩南網12月30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 文/圖)站點遍地開花,一輛輛靚麗的YouBike串起古城新區的大街小巷
  • 肯亞「中國女孩」的求學路
    「我媽媽是正宗的中國水手後裔,到了媽媽這一代,中國後裔大部分都遷移到城市去了,媽媽嫁給了當地人……」而母親記取並且告訴沙裡夫的,是他們的中國祖先姓謝,媽媽的名字就是巴拉卡·巴蒂·謝。所以當地人也稱沙裡夫為「中國女孩」。
  • 女兒痙攣性截癱,12年來,母親背著她一步一步走了幾千公裡求學路!
    幾千公裡求學路是母親一步一步背出來的馬小婷失去行走能力那年剛好上幼兒園,侯汝彩背女求學的漫長道路便開始了。每天清晨,她將女兒背到學校,中午背回家,午飯後又背去學校,下午放學再接女兒回家。侯汝彩背著女兒往返於家庭和學校之間,每天超過4公裡,按照每年平均上學200天計算,從幼兒園到小學畢業,7年時間,她背著女兒走過了5600公裡求學路。上初中後,加上周末補課,馬小婷每年上學時間達到300天。學校離得稍微近些,每天1.2公裡,3年,侯汝彩又背了1080多公裡。
  • 風雪中艱難的求學路,這邊風景獨好
    但是狂風暴雪沒有擋住學子們的求學之路,沒有放假的同學們仍然堅持在求學的艱辛道路上,這一幕幕動人的畫面,給人一種暖暖的感覺。這兩位打傘的同學,傘已變形,還能收起來嗎?這位打傘求學的女生,傘被吹壞了,堅持了一會兒,傘還是沒抓住也沒無情的風吹走了,人還差點吹走,實乃萬幸。臺階太滑了,一定要扶穩,千萬不要著急,後面的同學也不要催,好危險,好害怕!
  • 廣西「95後」壯族女孩的脫貧求學路
    中新社廣西河池7月24日電 題:廣西「95後」壯族女孩的脫貧求學路中新社記者 林浩「這條路連接著家和學校,往返一次要三個多小時,雖然不平坦,但我從6歲起就堅持走,它承載著我心中讓爸媽走出深山,過上好日子的夢想。」廣西河池市「95後」壯族女孩蘭芸近日對記者說。
  • 甘肅平涼:牛背上的脫貧路
    甘肅平涼:牛背上的脫貧路 2019-09-08 18:00:01參與互動    甘肅平涼:牛背上的脫貧路
  • 體重50公斤慈父背70公斤殘疾兒子求學十餘年
    體重50公斤慈父背70公斤殘疾兒子求學十餘年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15日 15:00 來源: 楚天都市報  >    通過複試,兒子寫道:「我又將伏在您的背上開始新的求學,您還吃得消嗎?」
  • 雲南小學生怒江上「飛索求學」被拍成電影(圖)
    這個當地人常用的滑索距離新聞報導中的馬吉鄉小學生飛索求學的地方約70公裡。 《走路上學》劇組/供圖  《飛索求學》要拍成電影啦  來源: 作者:南方周末記者 萬靜 發自深圳    繼《可可西裡》、《馬背上的法庭》、《落葉歸根》之後,南方周末的新聞報導第四次被拍成電影  「與今天發生的新聞保持距離的電影是最好的。
  • 貓咪認了一位「馬媽媽」,它總愛趴在馬背上,卻讓2隻狗狗急眼了
    比薩本能的跳到了那匹馬的背上,這讓兩隻狗狗只能站在地面上望著它不停地吼叫。那匹馬叫做達科,它的馬背上還是第一次有貓咪敢去趴著,不過它並沒有晃動,而是自顧自的吃著食物,好似一切東西對它而言都是提不起興趣的。可比薩並不這樣想,它在見到達科竟然能讓兩隻狗狗束手無策後就惦記上了達科的馬背。
  • 花甲之年成為「蘭大」研究生,跨歲月「求學路」,值得欽佩
    這段跨歲月「求學路」,讓王月朋獲得了,就連年輕人也很少能取得成就,值得大學生欽佩。也正是因為王月朋這份求學的精神,讓他能夠獲得豐碩的收穫。 自信 雖說在求學之路,很多人都會覺得花甲之年的王月朋,想要超越年輕人的頭腦非常不容易
  • 他們用愛心照亮綠春大黑山貧困學子的求學路
    他們用愛心照亮綠春大黑山貧困學子的求學路 2020-07-08 16: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疫情下求學路在何方?留學生們還好嗎?
    第二批中國留學生赴英復學包機出發。  教育部疏通求學路  為了切實幫助海外學子解決求學路上的諸多問題,中國教育部近期出臺了系列舉措,為留學生疏通就讀出路,提供更多就學選擇:  允許高校在確保教育公平的前提下,通過與境外合作高校籤訂交換生協議等方式,接收出國留學生先行在國內借讀學習;  允許部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以及內地(祖國大陸)與港澳臺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在保證教育公平的前提下
  • 寶成鐵路小站愛心呵護山區求學路
    沿線人們外出、求學,都需要藉助這些車站登乘6063/6064次慢火車。  為更好地呵護孩子們的上學路,漢中車務段努力完善服務設施,儘可能地讓鄉親們安全便捷出行。
  • 求學之路:讓孩子經歷人生第一次獨自旅行
    新華網北京9月3日專電(記者王立芳、胡星)清華大學操場上睡著送新生到校的家長,雲南的大學新生帶著爸媽乘飛機趕赴校園,火車站出站口意氣風發的大一新生背後是拎著大包小包行李的父母……  一段求學的路途,有家長的陪同,少了「荊棘」,多了「平坦」。
  • 大山裡的求學路:走路一整天,過夜在路邊...
    每次回家,孩子們要徒步爬山四五個小時,求學路上充滿了危險和艱辛。臨時搬入鄉學校 孩子們上學終於坐上了車一個半小時車程讓他們欣喜若狂去年採訪結束時,《經濟半小時》記者了解到,阿塔登村正在規划進行易地扶貧搬遷,而阿塔登小學也將選址重建。那麼一年時間過去了,阿塔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阿塔登小學的孩子們現在情況怎麼樣了呢?
  • 中國十大最美鄉村之一,劉伯溫求學的地方,如今免費開放
    伯溫古村位於4A級石門洞景區內,沿著寬敞的柏油路,彎彎繞繞一直往山裡車行10分鐘路程,一個掩映在群山碧樹中的小山村出現在眼前,這就是伯溫古村。 早在2017年的時候由農業部、環保部、住建部、國家旅遊局聯合主辦的「2017尋找中國最美鄉村推介活動」中,伯溫古村被評為十大最美鄉村之一。
  • 10歲「倒立娃」催淚求學路 基督徒當思凡事要感謝
    一個10歲的孩子,理應享受快樂的童年,無憂無慮的玩耍,然而這些對於顏玉宏來說一切離他很遙遠,他是一個下半身癱瘓的孩子,每天倒立著用手走、爬著走、杵著拐杖走,咬牙堅持3個多小時才能夠「走」完上學的路。
  • 描寫媽媽的作文:性格多變的媽媽
    我的媽媽中等個子,一把烏黑髮亮的頭髮,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高高的鼻子下面有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巴。我的媽媽在我生病的時候,無微不至的照顧我。記得,一天晚上,外面電閃雷鳴,下起了傾盆大雨。此時,我正在發高燒,額頭上很熱。
  • 清鎮職教城貧困學子求學路|向陽生長的「鳳仙花」
    從江縣是貧困縣,東朗鎮孔明村是貧困村,一條泥巴路從山腳下彎彎拐拐的繞到半山腰上,孔明村就在這條路的盡頭,村子裡家家戶戶院子裡都堆滿了高高的柴垛。 爸爸在王鳳仙上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就開始外出打工,一兩年才回一次家,媽媽在家務農照顧王鳳仙姐弟倆。
  • 仙居縣狀元古道,艱辛求學路,皇帝欽點一朋變十朋
    朱熹的兒子在仙居求學期間因病去世,葬於山下鼎山。而求學有成的王一朋,卻在第二年(1157年),被南宋開國皇帝宋高宗趙構欽點為進士第一名(即狀元)。宋高宗覺得王一朋名字小裡小氣,就揮毫將「一」字改成「十」字,告其應廣交朋友,廣增學業,廣為朝廷效力。從此,學子王一朋就變成了狀元王十朋。從原板橋一大隊朱木後自然村附近步入古道,不多遠就看到了路旁的一個外觀基本完好的古路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