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館之寶上篇
長沙文博單位裡最有分量的鎮館之寶
就像一個藝術家會有引以為傲的代表作,
每個藝術館也有自己的鎮館之寶。
上期,八條安利了幾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大家可以在周末去一飽眼福。
而今天,八條還要為大家科普
長沙的博物館那些鎮館之寶們,
這次,你或許沒有眼福去一睹真容,
那就好好跟著八條的圖文感受一下吧~
01
{ 湘繡博物館-《望月》 }
最有名的那隻老虎現在看不到了
湘繡研究所和湘繡博物館其實是一個單位掛的兩塊牌子,同屬於國資委,而非文博系統。
所有展出的湘繡作品都明碼標了價。我想拍照,但被制止了。這是個只許參觀、看中了哪件作品可以買走的展館,但是,因為展出的作品都是湘繡研究所設計和製作出來的,出於版權的保護,禁止了遊客的拍照。
湘繡以繡獅虎出名。1962年被命名為鬅毛針的針法讓獅虎的「纖毫畢現」,栩栩如生。
因為改擴建,原先可以看到的被先後認為是鎮館之寶的雙面全異繡《熊貓老虎》,和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劉愛雲繡的那隻左前腳探入山澗的那隻老虎(飲虎)沒再展出。
現在我們看到的、最為珍貴,也是標價最高的,是二樓展廳的《望月》。這幅作品由也是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的黃淬鋒設計。
首創了湘繡雙面全異繡人物的黃淬鋒,是由李白的五絕《玉階怨》「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獲得的創作靈感。
這幅一面是正面望月,一面是望月背影的作品,我在湘繡博物館二樓大廳看到的標價是35萬元人民幣。
而價格之所以定為35萬,是因為「首先這是黃淬鋒大師設計的,不同級別的刺繡的人工時不一樣、附加值也不一樣」,而具體的定價,則由湘繡研究所的財務、質檢等專門的人員共同商定,近年成交額最高的一副湘繡作品, 是2013年在保利香港「湘繡湘瓷藝術精品拍賣會」上拍出的,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李豔完成的雙面繡《山獸之君》,價格是200萬人民幣。
Tips
館名:湘繡研究所
開館時間:周一至周五,夏季8:30-17:00;冬季8:30-16:30。
周六、日及除農曆春節外的國家法定節假日只接受團隊預約。
湘繡研究所有7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12位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及100餘位中高級技術人員,他們出品的湘繡在市場上以「金彩霞」的logo統一出現,金彩霞這個標誌源自1898年首家湘繡繡莊「吳彩霞」。
湘繡博物館預計2018年下半年改擴建完畢。改擴建期間部分展廳仍對外開放。
禁止拍照,標價作品可以買走。
02
{ 簡牘博物館-《錄事掾潘琬》 }
講述了1700多年前一件小型貪腐案
儘管對「鎮館之寶」這個提法持有異議,但不出所料的是,雷長巍還是推薦了最能代表簡牌博物館的走馬樓三國吳簡。
35歲的雷長巍是該館研究保管部的主任,據他介紹,來簡牘博物館參觀的客人大多是對所謂的「野史」比較好奇,也有的是出於對漢字的演變的濃厚興趣。
有記載的歷史都是由著名的歷史人物串連起來的,一般不會涉及老百姓的生活,而博物館裡的這些簡牘所記錄的恰恰都是老百姓的事情。
之所以不認可「鎮館之寶」這個說法,是因為出土的十萬多件簡牘都是國寶,它們共同組成了研究三國時期孫吳政權的珍貴的一手文獻。
。三國吳簡目前尚未定級,不過,「如果要評保護等級的話,應該就是國家一級保護文物」,但要說這個東西價值幾許,因為不允許買賣,所以是「無價的」。
把「鎮館之寶」一說換成「到館必看」之後,雷長巍向我們介紹了一枚「《錄事掾潘琬》文書木牘」。
這枚長25釐米、寬9.6釐米、厚0.6~0.9釐米的普通木牘,因為當時的一起驚動中央的瀆職貪腐案件——許迪案,而浸染了不少故事。
許迪案指的是軍事重鎮淕口(今湖北嘉魚縣陸溪鎮)的一名倉吏許迪盜用了官府的112斛6鬥8升鹽米,事情被揭發之後,他又將盜用的鹽米空缺填補上了,想矢口否認。案件經過反覆調查,最終上呈到了中央,才算徹查清楚:許迪貪贓罪名成立,被處死刑,甚至妻、弟受到牽連,被貶為官府的奴僕。
這樣一個數額算不上巨大的貪腐案,或許都沒被史書記載,但卻已經是國字號的大案。雷長巍的同事金平,甚至將它與新中國第一貪劉青山的貪腐案相提並論,它們都「起到了殺一儆百的作用」。
木牘左上角有一個較粗的草書「若」字,就是潘琬的上級官員長沙太守的批覆,意思就是「好」。「一個太守是不會給你批覆太多字的,古人講究一字千金。」雷長巍說,他和同事也會把這片木牘叫做「若字牘」。
「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一個案件,對今天的我們也還是有很深刻的警示作用的。」
Tips
館名:簡牘博物館
開館時間:每周三至周一9:00至下午5:00
(下午4:30停止領票進館)
每周二、除夕、正月初一、初二閉館。
憑有效證件免費領票入館。允許拍照。
譚國斌當代藝術博物館二樓陳列的,除了何紹基的這組條屏外,還有何紹基的其他書法,以及譚延闓、譚澤闓、曾煕、王闓運、楊度、彭玉麟等清末到民國的湘藉名人的字畫。
除了展出的「若字木牘」,關於許迪案還有很多簡牘保存在庫房,暫時不對外展出。
03
{ 譚國斌當代藝術博物館-《書<東皋子>傳後》 }
他對這組條屏的經歷一無所知
譚國斌談到他視為鎮館之寶的何紹基的一組條屏是從日本收藏家手中購得時。
那組條屏,何紹基書的是蘇東坡的《書<東皋子>傳後》,
「餘飲酒終日,不過五合,天下之不能飲,無在餘下者。然喜人飲酒,見客舉杯徐引,則餘胸中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適之味,乃過於客……」
這組條屏是譚國斌2011年在杭州西泠印社的拍賣會上競價300餘萬拍下的。拍下來後,他從裝裱的痕跡推斷應該是100餘年前就到了日本,他拍回後沒再裝裱,只是給它們加了個框。
2015年底,這組條屏和何紹基另外153件(套)展品以「還原大師——何紹基的書法世界」為名在譚國斌當代藝術博物館開展。
這次展覽,對外宣稱的,是湖南省博物館聯合上海、南京、遼寧等地的博物館所共同舉辦。
譚國斌介紹,湖南省博物館是目前收藏何紹基作品最多的機構,其中,相當一部分來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抄家」、捐贈以及對一些古玩店鋪的「公私合營」。
雖然以他名字命名的這個博物館是「當代藝術博物館」,但湘藉名人的字畫卻也是他視為珍寶的。
Tips
館名:譚國斌當代藝術館
開館時間:9:30-16:30(逢周一閉館)
譚國斌當代藝術博物館二樓陳列的,除了何紹基的這組條屏外,還有何紹基的其他書法,以及譚延闓、譚澤闓、曾煕、王闓運、楊度、彭玉麟等清末到民國的湘藉名人的字畫。
04
{ 湖南圖書館-《陀羅尼經》《說文解字》 }
連仿品也可以算古籍了
湖南圖書館文獻研究所所長尋霖在八條提到湖南圖書館2015年12月舉行的名為「冊府千華」的國家珍貴古籍特展上曾展出過的《陀羅尼經》時,他讓我有些猝不及防地爆了個料:「那次展出的是替代品,不是原件。」
還沒等我問為什麼會把替代品展出來,他緊接著就給了解釋:「替代品是同治年間翻刻的,也可以算是古籍裡。」
八條提到的《陀羅尼經》是指北宋開寶八年(975)吳越國王錢俶刻《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湖南圖書館鎮館之寶之一。
這個鎮館之寶原來藏身西湖邊的雷峰塔。1924年,雷峰塔倒掉後,有人在廢墟中塔磚側面的眾多大拇指大小的小孔裡發現了一些小小的經卷,這些經卷,尋霖認為應該是香客祈福後塞進去的。
湖南圖書館藏的這卷《陀羅尼經》便是用了7塊雕版,尋霖認為當初用來印這卷經的7塊雕版可能是「比較隨意」地找來的,因為它們的長短不統一,不規範。
雷峰塔倒掉時,當時的政府並沒有對塔裡的這些經卷引起重視,這些經卷被附近的居民撿到後,有的被撕掉了,以至於竟然就在杭州的浙江圖書館都沒有收藏一件。
解放初期,曾有大量古籍到了湖南圖書館。這卷《陀羅尼經》被一個檀木盒裝著。檀木盒上刻有字體為隸書的「陀羅尼經」四字。但,這個檀木盒的主人,卻沒有半點蹤跡可尋。
湖南圖書館另一件鎮館之寶是宋版《說文解字》。這件鎮館之寶來自長沙葉氏葉德輝的侄子葉啟勳、葉啟發兄弟。
他們是從南陽街一個湘鄉人開的書店收來的,書上有「湘潭劉氏蘭竹山房藏書之印」、「子霞過眼」的印章。
1951年,葉氏兄弟把這套《說文解字》和其他全部藏書捐給了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1957年,又由文管會移交到了湖南圖書館。
Tips
館名:湖南圖書館
開館時間:8:30-12:00,14:30-17:30,
周二、周六不開放。
古籍閱覽室所有古籍都可以在該室借閱,但不能借出去。部分珍稀善本需要找古籍閱覽室主任籤字同意,更珍稀的,須找圖書館館長級別的領導籤字。
去古籍閱覽室借閱古籍,不需要一定辦有圖書館的借閱證,但必須帶身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