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 何朝宗觀音

2021-02-07 何朝宗

2005年,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正式開館,文史專家們在館藏的17萬件展品中,先選出了29件文物,再由市民投票選出其中10件,作為三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經過三個多月的評選活動,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民間票選的十大鎮館之寶正式確定,其中,一件高不及20釐米的瓷塑觀音像赫然入選,這尊小小的瓷塑觀音到底有何奇特之處,竟能從如此眾多的文物當中脫穎而出,成為鎮館之寶?



三峽博物館珍藏的這尊觀音像,通高19.1釐米,底徑12.8釐米。觀音低首垂目,莊嚴凝重,神情慈祥,表現出凝神禪思的靜穆之態,似在俯瞰塵世眾生。觀音未戴寶冠,頭髮往後梳,在腦後分為兩半,挽結垂於肩前,作半結跏跌座態。上身飾纓絡,下著裙,外披袈裟,衣紋自然,衣帶線條深而流暢。左手執如意,肘部放在一像寶座獸形扶手上,右手扶膝,一足半露,一足掩蓋。內外施象牙白釉,中空,背上葫蘆形陰文篆書,「何朝宗」幾個字淺淺可見。




福建德化窯的知名度並不算高,那麼它所出產的瓷器究竟有多大的價值?何朝宗又是何方神聖?為什麼他的作品能得到後世的承認,並獲選為三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呢?




何朝宗,明代嘉靖、萬曆時人。他的瓷塑作品多取材於佛教人物,如釋迦牟尼、彌勒、達摩等,尤其擅長雕塑觀音大士。1878年(清光緒4年),美國舉行藝術作品評比,波斯頓美術館珍藏的何朝宗塑瓷觀音被評為第一名,中國人何朝宗被尊奉為「瓷聖」。今天,德化的瓷塑藝人,無論是剛入門的學徒,還是已經功成名就的大師,都有臨摹何朝宗的作品,並以此向這位瓷聖致敬。





德化白瓷觀音像,通體施象牙白釉,釉色晶瑩如玉,釉面滋潤,色澤光潤明亮、乳白如凝脂,在燈光的照射下,可見釉中隱現的乳紅色。這是明代德化窯白瓷的典型特徵,瓷雕刀法圓軟深秀、深淺得宜,準確地刻劃出生動的衣紋線條和多層次隨風搖曳的衣裙,特別是觀音髮絲和五官的刻劃更是細緻入微,毫髮之間尤見功底。體現了明代中國瓷塑的最高水平。


德化窯白瓷因其製作精細,晶瑩如玉,釉面滋潤似脂,有「中國白」、「豬油白」等美稱,何朝宗觀音像被評為了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之一,並深受世界人們喜愛。(文字來源: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圖片來源:網絡)






長按下方二維碼,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關注咱們平臺啦!

   掃描上面二維碼關註明清德化瓷最新拍場動態

相關焦點

  • 重慶三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你見過幾件?
    三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你不能不知道!01商代三羊尊(圖片來源於三峽博物館)年 代 :東漢質地 :石級別 :一級走進三峽博物館一樓大廳,首先看到的就是烏楊漢闕,作為十大鎮館之寶之一,完全沒有神秘感07明德化窯何朝宗款白瓷觀音坐像
  • 重慶三峽展館烏楊漢闕等十大鎮館之寶確定(圖)
    本報訊 (記者 紀文伶) 昨日,三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確定。據悉,此次評選最初來自市民的建議,先由文史專家在館藏17萬件展品中選出29件文物,再由市民投票,最後由專家確定報政府部門審批通過。評判「鎮館之寶」的標準必須是一級珍貴文物,有重大考古影響,並為公眾所熟知。
  • 雲陽「景雲碑」為何成為三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4月10日6時5分訊(通訊員 段斯斯)市民遊覽雲陽縣博物館時,「景雲碑」往往是必看之物。近日,筆者從雲陽縣文管所據悉,目前存放在雲陽縣博物館的是「景雲碑」的複製品,而真正的「景雲碑」因其較高的考古價值、藝術價值,被重慶三峽博物館收藏,並從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10萬多件館藏文物中脫穎而出,入選為十大鎮館之寶。
  • 何朝宗白釉《文昌帝君》(圖)
    背鈐篆書「何朝宗印」葫蘆形印款。線條流暢,富有層次感,是何氏作品之一。  【文物價值】  明朝瓷聖何朝宗首創的象牙白瓷雕通過刺桐港的「海上絲綢之路」遠銷海外,被國際瓷壇譽為「中國白」,推為中國白瓷的代表。何朝宗的每一件瓷雕作品,天下傳為珍寶;何朝宗高超的藝術造詣,一直垂範後世。目前泉州有三件何朝宗作品,此為其一。
  • 忠縣:三峽博物館鎮館之寶的故鄉
    提起忠縣烏楊,很多人或許並不熟悉,但如果說起重慶三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漢代烏楊闕,相信不少人有所耳聞。烏楊闕,就因出土於忠縣烏楊街道而得名。烏楊街道西邊約40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處叫花燈墳的矮小山梁。在一般人眼裡,這個江邊的小山梁除了視野較為開闊外,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 重慶博物館二十大「鎮館之寶」——巴渝之地的「歷史印文」
    重慶地處三峽之境,古老的巴渝文化綿延幾千年。這裡山水相間,民族眾多,才創造了別樣的歷史文化。重慶博物館全稱為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你也可以叫它「三峽博物館」。成立於1951年,現有館藏文物11.35萬餘件套(單件超28萬件),珍貴古籍善本1.8萬餘冊。
  • 三峽博物館60大壽 首次展出部分鎮館之寶(圖)
    被稱為鎮館之寶的大尺寸唐卡 記者 張質 攝長3米的長號華龍網訊 昨日,三峽博物館迎來60大壽,隆重舉辦藏族文物展。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60周年慶典暨國際化背景下的博物館免費開放學術研討會同時進行。「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唐卡。」
  • C位鎮館之寶 等你來打卡
    5月26日,新華社現場雲聯合渝中區融媒體中心開展了以「博物館裡的寶藏故事」為主題的「探秘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那些不可錯過的鎮館之寶」直播活動。烏楊石闕、景雲碑、說唱俑、鹽場畫像磚、何朝宗制觀音像……直播中,多幅圖片與實時直播展示了館內經典文物,讓觀眾更直觀地感受傳世經典,了解巴渝文化。
  • 三峽博物館鎮館之寶 時隔10餘年再次展出
    6月26日,《千人千面——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館藏古代人物畫展》在三峽博物館開展,該館鎮館之寶、唐寅的《臨韓熙載夜宴圖卷》時隔10餘年再次亮相,548釐米長的捲軸全部展開,觀眾連聲驚嘆。唐寅的《臨韓熙載夜宴圖卷》自2005年三峽博物館開館展出過一次,已經有10餘年沒和重慶市民見面了。
  • 成都市草堂小學西區分校新聞播報帶你走進三峽博物館「鎮館之寶」
    草小西區將會舉行名為「如果文物會說話」的作品展覽會,一起來感受一下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鎮館之寶的魅力吧!    四、三班的十位學生分別扮演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依次向草小西區師生介紹了自己。他們高舉文物片,用最童真的語言、最真摯的感情,向大家展示文物的歷史和價值。
  • 【博藏雅鑑】 | 何朝宗款德化窯觀音坐像 花落誰家?
    明代德化瓷塑大師輩出,當時著名的瓷塑家有何朝宗、張壽山、林朝景、陳偉等人。其中,以何朝宗最為著名。何朝宗(1522-1600),又名何來,主要活動在明朝嘉靖、萬曆年間,是著名的德化窯瓷塑大師。其傳世的作品被人們譽為無價之寶,國外的東南亞和美國、英國、法國、丹麥、日本以及國內的北京、香港、上海、南京、福州、泉州、莆田、廈門等地均珍藏有何朝宗的瓷塑作品,但為數並不多。本月6日華豫網拍【博藏雅鑑】精品瓷器專場即將上拍一尊何朝宗祥雲觀音像:
  • 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評出
    長江日報訊(記者萬建輝 通訊員孫夏)12月13日,備受期待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除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現有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瑰寶新晉「鎮館之寶」。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 世界著名博物館「鎮館之寶」是如何誕生的?
    各大博物館中牽引了人們最多目光的「鎮館之寶」,又是怎樣誕生的呢?本期「藝術」,聚焦博物館裡的「鎮館之寶」。——編者全世界的很多博物館中,都有一兩件被稱為「鎮館之寶」的藏品。它們往往受到社會的特別關注和尊重,為人們津津樂道,是公眾進入博物館中不得不看的展品,對於初到博物館的公眾來說更如此。
  • 中國30 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曾聽人說,參觀博物館就是一場穿越回古代的留學。這種感覺在看完紀錄片《鎮館之寶》後,感受更加清晰。 《鎮館之寶》是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國寶檔案》欄目製作的10集大型系列紀錄片,該紀錄片在全國範圍內精選十座最具有影響力的博物館,並從中選取十件代表不同器物類別、不同朝代的鎮館之寶作為展示對象。用現代人的視角去感受鎮館之寶的歷史傳承。讓觀眾通過文物完成一次歷史與現代的穿越。
  • 無錫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就說咱無錫,各大博物館裡藏著好些「有故事的女同學」,件件鎮館之寶都與我們愛著的這塊土地聯繫深遠。你若能讀懂,也就通曉了咱無錫的文化脈絡。   鴻山遺址博物館暨中國吳文化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非邱承墩出土的戰國玉飛鳳莫屬。玉飛鳳長3.2釐米,寬2.6釐米,厚0.5釐米,白玉,受沁呈白色,微透明。
  • 中國四大博物館鎮館之寶大盤點
    圖中數據來源於國家統計局博物館裡藏品那麼多。我們需要把重點放在哪裡呢?今天我們就以收藏國寶級文物數量排名為依據,來盤點一下筆者心中四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01故宮博物院——《遊春圖》不同於其他人會把《清明上河圖》、春秋蓮鶴方壺等世人皆知的文物當作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 中國航海博物館鎮館之寶亮相
    原標題:中國航海博物館鎮館之寶亮相 用來確定船舶航行位置的「哈裡森天文鐘」 /晨報記者 鍾暉 英國國家航海博物館珍藏的「哈裡森天文鐘」、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鎮館之寶《大明混一圖》、17世紀荷蘭繪製的《中國地圖》……
  • 三峽博物館的鎮館藏品中,居然收藏了一排「牙印」?
    三峽博物館的鎮館藏品中,居然收藏了一排「牙印」?在三峽博物館中有十大鎮館之寶,其中有一個偏將軍金印比較引人注目。這個金印不是普通的那種用銅打造的軍印,而是實打實的黃金。通體高達2公分,重108.9克。這方金印下邊的刻字為篆字,刻有「偏將軍印章」五個字。是國家一級文物。
  • 博物館日 探尋世界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1977年,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國際博物館協會將5月18日定為國際博物館日。今天,小編帶大家走進世界頂級博物館,去尋找每一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人類文明寶藏。那故宮的「鎮館之寶」是什麼呢?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說,很難挑出一件代表性的寶貝。這是因為故宮的藏品呈倒金字塔結構,93.2%的文物都是國家珍貴文物,6.4%藏品為普通文物,資料留存僅0.4%。也就是說,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藏品中夠「鎮館之寶」級別的寶貝太多了,幾乎件件都是壓箱底的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