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博物館的鎮館藏品中,居然收藏了一排「牙印」?

2021-01-10 娛樂好說道

三峽博物館的鎮館藏品中,居然收藏了一排「牙印」?

在三峽博物館中有十大鎮館之寶,其中有一個偏將軍金印比較引人注目。這個金印不是普通的那種用銅打造的軍印,而是實打實的黃金。通體高達2公分,重108.9克。這方金印下邊的刻字為篆字,刻有「偏將軍印章」五個字。是國家一級文物。不過這個珍貴的印章上邊還有一排牙印,和這個寶貝一起,陳列在展櫃中,供前來參觀的人們瞻仰。

到底是誰這麼有創意,在如此嚴肅的國寶金銀上留下了一排牙印?難道是以前的將軍跟後人開的一個玩笑?當然不是。這個牙印其實是當初第一個發現金印,也是捐獻金印的人留下的。這人就是三峽地區的一個叫劉定全的村民。

那還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劉定全作為一個農民,整天的工作就是務農。那時候劉定全家裡的田地在河邊,平時幹活他有一個習慣,那就是晚上回去時會順道在河裡洗腳。結果一天洗腳的時候不小心跌倒,踩進了淤泥中。

等他掙扎著站起來的時候,卻發現手裡不知道什麼時候抓出了一個「泥疙瘩」。本來準備把這個「泥疙瘩」扔掉的他,突然覺得手裡的這個泥疙瘩分量不輕,懷著好奇他就趁著河水把這個泥疙瘩洗了洗。結果這一洗,就洗出來了一個「銅疙瘩」。

看到手裡的這個稀罕玩意,劉定全也拿不定主意這到底是啥材料做的。造型他倒是沒有多想,只是覺得這要是個金疙瘩,那就值錢了。那時候分辨金銅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咬一口。

於是劉定全一口下去,發現上邊果然留下了一排牙印,這才確定這是一個金子。滿懷高興的帶著這個意外之喜就回家了。

結果劉定全撿到寶貝的事情一下子就傳開了。那時候還有人帶著幾千元錢上門準備收購這個寶貝。不過劉定全有點猶豫,雖然那時候幾千元不是一筆小數目,可是劉定全總覺得就這麼輕易的把東西賣給別人,不是一件好事。

而這件事很快也傳到了文物局,引起了文物部門的重視。很快文物部門的人就上門詢問了。結果一看不得了,這可是一件非常珍貴的文物。經過專家的解說,劉定全才知道自己撿到的是東西具有怎樣的意義。而他也慶幸還好當時沒有賣掉。

經過專家的勸說,劉定全很爽快的把這個金印交給了文物部門。之後為了表示感謝,文物部還為他開了表彰會。再之後這枚國寶就被當成了鎮館之寶,收藏在了三峽博物館內。而跟著這枚國寶一起被收藏的,還有當初劉定全留在上邊的一排「牙印」。

相關焦點

  • 三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 何朝宗觀音
    2005年,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正式開館,文史專家們在館藏的17萬件展品中,先選出了29件文物,再由市民投票選出其中10件,作為三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 雲陽「景雲碑」為何成為三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4月10日6時5分訊(通訊員 段斯斯)市民遊覽雲陽縣博物館時,「景雲碑」往往是必看之物。近日,筆者從雲陽縣文管所據悉,目前存放在雲陽縣博物館的是「景雲碑」的複製品,而真正的「景雲碑」因其較高的考古價值、藝術價值,被重慶三峽博物館收藏,並從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10萬多件館藏文物中脫穎而出,入選為十大鎮館之寶。
  • 忠縣:三峽博物館鎮館之寶的故鄉
    提起忠縣烏楊,很多人或許並不熟悉,但如果說起重慶三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漢代烏楊闕,相信不少人有所耳聞。烏楊闕,就因出土於忠縣烏楊街道而得名。烏楊街道西邊約40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處叫花燈墳的矮小山梁。在一般人眼裡,這個江邊的小山梁除了視野較為開闊外,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 臺灣奇美博物館館藏品鎮江交流展圓滿閉幕
    臺灣奇美博物館館藏品鎮江交流展圓滿閉幕 2012年10月16日 10:46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五大博物館鎮館之寶:湖南館是「野豬」,臺灣館的居然是紅燒肉!
    博物館鎮館之寶:上海館是從垃圾堆撿的,臺灣館的居然是紅燒肉! 圖一、這是《上虞帖》,又名《夜來腹痛帖》,為晉朝王羲之的書畫作品,大家都知道王羲之是著名的書法大家,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是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 三峽博物館60大壽 首次展出部分鎮館之寶(圖)
    被稱為鎮館之寶的大尺寸唐卡 記者 張質 攝長3米的長號華龍網訊 昨日,三峽博物館迎來60大壽,隆重舉辦藏族文物展。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60周年慶典暨國際化背景下的博物館免費開放學術研討會同時進行。「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唐卡。」
  • 藏於三峽博物館的這把古琴,蘇東坡曾用過,唐伯虎為其題字
    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就保存著48張不同時代的古琴文物。今(20)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與來渝的新加坡古琴學會開展了古琴鑑賞交流會、古琴雅集等中國傳統文化交流活動,並精心挑選了四張代表性館藏古琴進行展示。其中一張名為「松石間意」的古琴可謂備受古代文人寵愛,「江南四大才子」中有三人都在琴腹上留下了題刻。
  • 三峽博物館鎮館之寶 時隔10餘年再次展出
    6月26日,《千人千面——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館藏古代人物畫展》在三峽博物館開展,該館鎮館之寶、唐寅的《臨韓熙載夜宴圖卷》時隔10餘年再次亮相,548釐米長的捲軸全部展開,觀眾連聲驚嘆。唐寅的《臨韓熙載夜宴圖卷》自2005年三峽博物館開館展出過一次,已經有10餘年沒和重慶市民見面了。
  • 大英博物館藏品800萬件,都是稀世珍寶,鎮館五寶全部來自別國
    目前,大英博物館的館藏品幾乎涵蓋了全球範圍數萬年以來,人類發展歷程中沉澱的最著名文物和文化財富。在參觀這座龐大建築和成千上萬精美藏品之前,其實我推薦大家應該先了解一下博物館本身的來歷。一時間,英帝國迅速在全世界建立了大大小小的殖民地,同期大英博物館也擴大了收藏範圍。尤其是18世紀至19世紀中葉,英國人對世界各國進行野蠻掠奪,通過在殖民地國加快攫取金銀、錢幣、玉器、瓷器、織物、珍貴礦石、畫卷、雕塑、建築構件、讀物等珠寶文物和文化物品,之後再通過輪船運抵倫敦,文物數量之多,價值之高,令人咂舌!
  • 重慶三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你見過幾件?
    在重慶,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簡稱三峽博物館),作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館藏文物超過28萬件(單件)。」之一,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商代三羊尊,故宮博物院藏)三峽博物館收藏的這座三羊尊屬巴人自製,中原文化和當地特色的結合體,是迄今所見巴人故地最早的一件大型青銅容器。
  • 走近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鎮館之寶——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
    《山水十二條屏》部分畫作。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供圖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館藏文物約10萬多件,資料5萬多件,其中就有一套極為難得的稀世珍寶。它就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的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說到齊白石的畫,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蝦,或者花鳥畫。但據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品部保管組組長江潔介紹,齊白石本人其實更偏愛於自己的山水畫。齊白石創作的山水畫不多,卻極珍貴。特別是在他40歲後的一段時期,山水畫更是成為了他創作的中心內容,他「六出六歸」的遠遊經歷、創作心路都集中體現在山水畫中。
  • 江蘇各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絕對大開眼界!
    1977年郭沫若先生為無錫市博物館題寫了館名。現已擁有館藏文物3萬餘件,尤以明清書畫和地方歷史文物最富特色。  鎮館之寶   收藏各類文物一萬餘件。博物館採用蠟像、雕塑、沙盤等演示手法,展現古代「煉滷煎鹽」、「曬鹽」等海鹽生產和鹽民生活的多層文化場景。  鎮館之寶  商周時期的煎鹽工具,形似古代將士頭盔的厚壁陶器,距今已有3000年左右。  揚州博物館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
  • Pick一下顏值超高的三峽博物館鎮館之寶文創...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雙十二」,一大批守在電腦前「剁手」的網友們可謂是有喜有憂——「故宮淘寶」和「故宮文創」相繼推出故宮文物元素的口紅、眼影盤等彩妝,還沒正式上架,就被預定得所剩無幾。更有男性網友評論:「我一個鋼鐵直男看到這些美妝外殼都想買了!」沒搶到故宮美妝的網友怎麼辦?
  • 閉館五年,耗資十億,瑞典國立博物館重新開放 | 居然還是免費的!
    ,一看國字頭的名號,就知道它根正苗紅,可謂是瑞典的「官博」。而對於很多外國遊客來說,最讓他們驚訝的是,這樣一座重量級的博物館居然是——免費開放的。圖片:Bruno Ehrs 是的,免費!2018年底,改建完成的國立博物館終於開門迎客,成果驚豔。一時間博物館門前天天大排長龍,誰不想來看看,這倒騰了五年,到底是改出了個什麼名堂?而對於一個熟悉國立博物館的參觀者來說,走進新館最直接的感受恐怕就是:哇,亮堂多了!
  • 湖北省博物館:我國重要的國家級博物館,最值得的四大鎮館之寶!
    最值得看的是四大鎮館之寶:1978年出土於「曾侯乙墓」的曾侯乙編鐘,音域寬廣,音色優美,可以演奏中外各種樂曲,它的出土,改寫了世界音樂史;中國冷兵器時代的精品之作越王勾踐劍,至今鋒利無比,在它邊上展出的是「吳王夫差矛」,生前兩人是死對頭,死後兩人的兵器「在一起」;鄖縣人頭骨化石的地質年代距今約100萬年,早於北京猿人的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是元代青花瓷中極其罕見的精品。
  • 重慶:走進三峽博物館一探其中奧秘
    博物館正上方是透明的玻璃穹頂,從建築學角度說,它滿足了大堂採光的需要,而在王川平看來,這個漏鬥型的圓形穹頂,很像一個巨大的承露盤,一方面取「三峽之水天上來」之意,另一方面,水通過三層疊瀑,一洩而下,與人民廣場相連,體現了三峽博物館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潤大地的寓意。
  • 張大千抗戰時期畫作亮相三峽博物館
    記者 黃清嫻 攝  本報訊 (記者 黃清嫻)7月13日,由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四川博物院、吉林省博物院、重慶大學藝術學院主辦的「三千大千——張大千抗戰時期繪畫作品展」在三峽博物館4樓臨展廳開幕。  「三千大千」源自佛家的宇宙觀「三千大千世界」,是張大千法名的來源,也是他的常用印章名,更寓意他在繪畫中創造出的大千世界。此次展覽以此為題,旨在紀念張大千誕辰120周年。
  • 成都市草堂小學西區分校新聞播報帶你走進三峽博物館「鎮館之寶」
    草小西區將會舉行名為「如果文物會說話」的作品展覽會,一起來感受一下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鎮館之寶的魅力吧!    四、三班的十位學生分別扮演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依次向草小西區師生介紹了自己。他們高舉文物片,用最童真的語言、最真摯的感情,向大家展示文物的歷史和價值。
  • 《江峽圖卷》等長江三峽圖景作品亮相中國三峽博物館
    新華社重慶11月9日電(記者黎華玲)《三峽畫卷——關山月與近代以來的江峽圖景展》近日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開展。明代中期的《千裡江山圖卷》以及關山月長達14米的《江峽圖卷》等珍貴作品集中亮相。此次展覽由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聯合主辦。關山月美術館以我國著名國畫家關山月先生名字命名,以收藏和研究關山月及其所處的20世紀中國美術作品為特色,是政府全額撥款的國家公益性文化事業機構。展覽分為序章、長江萬裡、江峽圖卷、江山無盡四個部分。
  • 四種方式參觀遊覽三峽博物館(圖)
    點擊進入>>>   新華網重慶6月18日電(記者張琴)傳統遊覽、數字瀏覽、互動參與和網上參觀,全世界的遊客可以任意選擇四種方式參觀遊覽18日開館的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