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飛:愛電影的人,不會把電影節作為秀場

2020-12-20 央廣網

76歲的謝飛導演在電影圈可謂一直「步履不停」。雖然他已經不再拍片,並從電影學院退休,但是,卻因為保持著高閱片量並頻繁發表中肯的電影短評而成為豆瓣紅人。在正在舉行的廣州·優創合影國際電影展上,他擔任了金考拉國際華語電影節名譽主席。

這種超越年齡的活躍度讓謝飛導演成為了媒體捕捉的焦點。但是,風度翩翩的老爺子卻個性十足,面對記者態度堅決:「如果你們讓我談我自己,我立刻走人。」在他看來,自己是因為電影和電影節而來,不能成為「私人話題」,就像他最反感的,就是請明星走電影節的紅毯,因為那與電影完全無關。

■太多中外電影節都是自娛自樂

謝飛導演對於什麼是好電影節有著自己的獨特看法。他認為目前很多電影節都偏離了電影的本質,過多地把物力、財力浪費在形式上,「我參加過中美、中法、中英電影節,發現就是自娛自樂,都是花很多錢,弄很多明星亂發獎,而放電影卻非常不認真,基本沒有外國人看,更別說能有外國導演來看了。」

由此,謝飛導演才對「金考拉」情有獨鍾,對於本次優創合影國際電影展與「金考拉」合作非常贊同,他介紹:「『金考拉』是8年前澳洲的華人佔魁先生創立的,每年選出十部年輕華人導演的新作在澳洲展映。而且,組委會與澳洲電影協會、製片協會和導演協會聯繫,是真正由外國導演和製片人來評價這些華語影片,頒發獎項。開始,這個活動只在雪梨和墨爾本開展,後來又與澳洲的圖書館和學校攜手,發展到在六個城市巡展,完全免費地對觀眾開放。」

在謝飛看來,「金考拉」做到了很多電影節沒有做到事情,那就是讓電影節回歸到電影本身。謝飛說:「目前中國有一個不好的習慣,電影從交流文化變成了看明星,所以,請明星走地毯是最壞的一件事,但是很多地方政府領導卻對此很積極。我剛參加了內地的一個電影節,非要在閉幕時花幾百萬搞一個儀式。這是電影節,不是唱歌跳舞,也不是明星走地毯,明星有電影作品可以來與觀眾交流,沒有作品就忙你的工作去。結果,明星來一下,耗資幾十萬、幾百萬,勞民傷財,只為了作秀,這並不是真正愛電影的人的行為。」

謝飛介紹,「金考拉」在創辦初期也陷入了這樣的誤區,「當時為了獲得贊助商的支持,『金考拉』也找到中國公司出資,然後就需要中國的明星來『站臺』,他們跟參展影片沒有任何關係,純粹就是為了藉助一下『名人效應』。那我就建議根本不要請明星,而且,獲獎的主創如果有興趣來也是往返自費,包括巡展的旅費都是自付。結果,很多導演都願意參加,比如《我乘仙鶴去了》的導演李睿珺,萬瑪才旦導演、松太加導演,他們都是自費來的。大家的關注點都在電影上,澳洲的評委們都是特別認真地做筆記,通過電子郵件進行交流,他們今天還跟我談起松太加導演的《太陽總在左邊》。」

■以商業的方式走出去很難

讓「中國電影走出去」是很多人的期望,但是,謝飛導演直言,如果通過商業的方式走出去,短期內可能性不大,「在國外電影商業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不是那麼容易,除了《臥虎藏龍》《英雄》能做到,近期的《戰狼2》《我不是藥神》以及一些港臺票房不錯的電影都難以有所突破。那麼,最好就是通過電影節免費展映的方式,請國外專家來支持,得到圖書館、文化機構的助力,這樣才能夠幫助中國電影儘量多地吸引非華裔觀眾,了解中國電影。」

謝飛對於電影節的定義是「放商業市場上看不到的電影的地方」,尤其是一些文藝電影,「現在美國已經幾乎壟斷了全世界的商業電影市場,如果是巴西、阿爾巴尼亞的電影就算拍得再精彩,也難以有商人去關注,但是通過電影節就可以看到,這就是為何全世界有幾千個電影節,各個城市都有自己的電影節,各個季節甚至都有不同主題。電影節完全可以由青年愛好者發起,我之前去了南方的某所大學,他們的電影沙龍活動就是用投影儀在教室放自己社團的作品,這個方向是很對的,電影節就應該是愛好者們願意奉獻的節日,而不是名人自我表演、自我吹噓的秀場。」

■視聽寫作應該納入中小學教育

謝飛也通過近年來有特色的First影展、平遙影展等平臺發現了很多優秀作品和優秀的年輕導演,比如《心迷宮》《告別》《八月》都讓他印象深刻。而如何評價現在的年輕人與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導演的區別,謝飛說:「第四代導演拍的東西比較紮實;第五代則很有鋒芒,《黃土地》《霸王別姬》把中國一些古老的東西搬上了銀幕;第六代導演則抒寫自我,王小帥、婁燁等都是在表達自己身邊的人和藝術家,而現在的年輕人在表達上更為自由,因為數碼技術帶來了拍攝上的便捷,他們拍攝的東西更有特點。」

讓謝飛感到欣慰的是,現在的「視聽語言」已經被全民所接受和普及,「這是一個人人都可以拍電影的時代,年輕人拍抖音、拍動態影像,那就是電影了,而且還有地方播出。未來人人都應該會使用視聽語言,就像是學會寫字一樣,我認為,視聽寫作的教育應該進入中學甚至小學課堂。」不過,謝飛認為目前普通人的「視聽創作」是一種掃盲階段,但是要想達到專業級別的導演、攝影師和編劇,則需要自身才華和文化積澱,「就像是人人都寫作文,但不一定能成為作家。」由此,謝飛也建議現在的電影節可以納入更多的視聽文化。

雖然謝飛不支持明星紅毯秀,但他並不認為現在的演員退步了,「現在的演員與我們那時候相比沒有什麼不一樣,現在都講『小鮮肉』,可我們那會兒年輕角色當然也得『小鮮肉』演了,陳衝演戲的時候才15歲,唐國強比現在的明星都漂亮。只不過,那時候不像現在這樣,演戲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與其他人的酬勞相比太不合理了。對此,整個市場既要用法律來控制,又要用我們社會的公德來控制,現在大家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敲起了警鐘,逃稅漏稅,汙點都要及時制止。」

廣州·優創合影國際電影展

紀念改革開放40年

本報訊(記者 肖揚)11月24日,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廣州·優創合影國際電影展在廣州國際媒體港開幕。這次影展是2018廣州文化產業交易會的系列活動之一,展映影片充分體現了「絲路文化、人文灣區、魅力廣州」的主題。

本次影展由廣州市廣播電視臺、廣東優創合影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華語電影節協會主辦,歷時5天,共有20餘部國內外優秀電影參加展映。組委會還推出10餘場電影映後見面會,使觀眾有機會能和主創人員面對面進行交流,海內外電影人和影迷將迎接一場光影的盛宴。

相關焦點

  • 謝飛獻言北京國際電影節:用好電影培育文化觀眾
    第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即將於4月16日在京開幕。本屆電影節首次設立評獎單元,最高獎項為「天壇獎」。著名導演謝飛監製的影片《萬箭穿心》入圍了主競賽單元,成為15部競賽片之一。最近,他在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會議室接受了專訪。謝飛興致勃勃地表示,北京有了國際電影節是好事,評獎非常重要,但一定要把放好電影擺在首位,逐漸培養一批文化觀眾。
  • 導演謝飛談北京電影節:電影展映應是第一位
    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愛》將於4月17日、18日、21日分別在電影資料館、萬國城百老匯和中國電影博物館放映。   第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紅毯儀式將於4月23日晚在國家會議中心四層觀景平臺舉行。繼去年卡梅隆亮相北京之後,今年俄羅斯最有影響力的導演之一尼基塔·米哈爾科夫成為本屆電影節「天壇獎」國際評獎委員會主席,法國導演呂克·貝松將專門來北京探討中外電影合作之路。
  • 謝飛擔任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節青年導師
    據平遙國際電影節官方消息,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節將由中國電影和謝飛作為青年導師舉辦。本次影展希望藉助謝飛在電影產業中為年輕人電影人影響力使用謝飛,進一步推動優秀新片的新作品及其後續發展。通過視頻,謝飛表達了年輕人的期望電影人:「的年輕人遇到了一個拍電影最好的時代,希望他們膽子要大,去創作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另外也要提高自己的『內功』,(包括)文學、藝術、音樂各方面的素養,在做出有價值作品的過程中,成為一個真正的電影作者。」
  • 導演謝飛痛批電影文字獄 北京國際電影節曾因不過審被迫改名
    導演謝飛痛批電影文字獄 北京國際電影節曾因不過審被迫改名 原標題 [導演謝飛痛批電影文字獄 北京國際電影節曾因不過審被迫改名]
  • 北京電影節開幕 張仁理謝飛等電影伯樂獲表彰
    卡梅隆偕妻子驚豔現場北京晨報4月24訊(記者 楊蓮潔)第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昨晚在國家會議中心盛大開幕。開幕式上星光熠熠,詹姆斯卡梅隆、章子怡、範冰冰、馮小剛等中外電影人紛紛現身紅毯。開幕式上,電影節組委會表彰了2011年度電影傑出貢獻者李雪健,5位電影人的伯樂以及《桃姐》等10部在國際上取得突出成績的中國電影。昨晚的開幕晚會在幻影成像節目《光影精靈》和舞蹈《大夢紫禁城》營造的金碧輝煌的氛圍裡拉開了序幕。劉歡的一曲《天地在我心》和王力宏彈唱的《卡薩布蘭卡》主題曲先後將晚會推向高潮。
  • 謝飛
    她主要講的如果我們去了,肯定也不會得什麼獎,日本人很壞,然後我們就成賣國電影了,我們一放的時候,就會有觀眾砸場子,不讓看電影。我覺得是多慮了。      網易新聞:您對整個退賽事件最不滿意的地方是什麼?不滿故意對東京隱瞞?
  • 聽大師謝飛講解人性的複雜和電影的精彩
    2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上連拿四座獎盃,諸多的獲獎經歷,列出來一頁紙都不夠說。 這樣的人,難道不值得我們年輕人熟悉熟悉嗎?這不,9月9日,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以「對話大師」為題,在萬達影城·歐亞新生活店舉辦了「謝飛導演經典作品《本命年》柏林電影節三十周年紀念展」活動。機會就這麼來了!
  • 「中國電影界泰鬥」謝飛致青年導演:要知曉「十八般武藝」
    在為期兩個小時的活動中,謝飛為青年導演提供了許多中肯建議,並與現場的青年觀眾進行交流互動。活動現場。 張雲 攝謝飛是中國內地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1965年從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後留校任教。1978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火娃》,正式開啟他的導演生涯。
  • 謝飛獲面孔榮譽獎,婁燁堅持創作電影,都是為藝術而生的人!
    知道了電影技術是怎麼回事,掌握了作為導演的說話方式,婁燁開始追求自己的電影表達:籌拍第一部電影《周末情人》。《周末情人》拍了四十多天。婁燁說,這部影片描述了在中國大城市中,一撥六十年代生人的愛情和生活狀態。「當你真正進入進入他們的生活,你就會很快發現,他們是在模仿中長大的一代人,他們的模仿實際上是真正獨創的。」
  • 謝飛:拍電影最重要的是寫好人物 電影體制改革需要法治化、市場化
    大河網訊(記者 劉楊)作為中國電影第四代導演的代表,謝飛如何談現實主義題材創作呢?謝飛導演的《本命年》,於1990年在柏林國際電影節首映,並一舉拿下傑出成就銀熊獎,成為第一部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現實題材中國電影。
  • 《鄰裡》平遙首映 謝飛、施南生暢談電影創作
    值得注意的是,《鄰裡》首次由山西製片公司出品,象徵著金磚合作電影「從山西出發」。提到具體的電影創作實踐方式,謝飛認為拍攝短片是非常有效的鍛鍊:「這些年,我發現很多青年導演都不是科班出身,條條道路通導演,不論是不是電影專業的學生,想要表達自我就勇敢去做。拍短片對於熟練製作方法,積累經驗和人脈都很有用。」
  • 謝飛出任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青年導師
    2019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青年導師謝飛  據平遙國際電影展官方消息,2019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將由中國電影人謝飛擔任青年導師。電影展希望藉由謝飛在電影界對年輕電影人的影響力,進一步助推優秀電影新人新作及其後續發展。  通過視頻,謝飛表達了對青年電影人的期望:「今天的年輕人遇到了一個拍電影最好的時代,希望他們膽子要大,去創作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另外也要提高自己的『內功』,(包括)文學、藝術、音樂各方面的素養,在做出有價值作品的過程中,成為一個真正的電影作者。」
  • 第27屆大學生電影節線上大師班來襲 導演謝飛開講
    1905電影網訊北京國際電影節·第27屆大學生電影節隆重推出線上電影大師班,弗雷德裡克·懷斯曼、謝飛、是枝裕和、馬基德·馬基迪、克萊爾·丹尼斯、萬瑪才旦等國內外知名電影導演傾情加盟,與大影節一同為廣大青年打造線上電影專業藝術的課堂。
  • 專訪丨導演謝飛:網絡營銷方式,將更深刻地影響電影業
    如果說電影節上走紅毯,當評委和嘉賓,是對導演謝飛業界地位認可的延續,亦是中國社會「崇老文化」的一個表徵。年屆77歲,「玩抖音的豆瓣影評紅人」謝飛,和同輩乃至後輩比他年輕得多的電影人,年紀輕輕就顯出「耳順」之相著實不同。2020年,謝飛第一次補追網劇,在豆瓣上給了《慶餘年》四顆星,並稱「流媒體時代到來了!」
  • 「對話大師」——謝飛導演經典作品《本命年》 柏林首映30周年紀念展
    為進一步豐富本屆電影節主體活動內容,致敬經典,對話大師,將舉辦「對話大師」——謝飛導演經典作品《本命年》柏林首映30周年紀念展。活動將邀請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電影學博士左衡擔任主對話嘉賓,與謝飛導演現場交流,展開大師之間的思想碰撞,重溫不朽的藝術經典。
  • 戴錦華、謝飛領銜開設電影網課啦!
    這不是給電影人的專業課,而是給所有人的創作課。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創作者,作品就是我們的「自我」,不同維度上的「自我」是不同的,由此而延伸出不同的認知、理解。因為認知和理解的多樣,我們才能保有基本的「共情」能力,能夠理解人類的每一個層次。
  • 2018海南島電影節看點介紹:92部電影集中亮相
    12月9日,首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國際影展開幕式在海南省三亞市大東海廣場沙灘舉行,影展顧問、著名導演謝飛,黎族女演員譚小燕等電影工作者到場助陣。,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國際影展邀請國內外電影界的朋友們來到這裡,共同感受多元的文化,展示創作的成果,必將催生電影藝術新的發展機遇,書寫中外文明交流互鑑新篇章。
  • 謝飛、李少紅、王小帥……「四代導演」齊聚鄭州,探討中國電影的發展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孫科 記者 鄭超/文 記者 時碩/圖9月24日下午,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電影家協會、鄭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電影節執委會論壇部承辦的2020年中國電影金雞百花電影節開幕論壇,在鄭州舉辦。據了解,本次開幕論壇的主題是——全面奔小康 共築電影夢:現實主義的光輝與電影機遇。
  • 謝飛、李少紅、王小帥等四代名導齊聚,共論現實主義的光影力量
    謝飛:觀眾能夠意識到現實主義的價值作為中國第四代導演的代表,謝飛一向有著電影詩人的美譽,其導演的經典作品《本命年》於1990年在柏林國際電影節首映,一舉拿下傑出成就銀熊獎,成為第一部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現實題材中國電影。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影教育:謝飛,賈樟柯等導演對談
    這是個非常有挑戰性的問題,但與此同時我們又看到國內電影越來越成為各個城市、各個省份文創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我們看到了很多電影節,我們也看到了很多電影學院,所以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創辦電影學院或者在電影學院擔任了很多年領導、專家的老師們,我想先作為一個破冰的問題,我們先探討一下我們一南一北兩個電影學院,我們怎麼能把我們現在需要什麼樣的電影學院這個話題作為一個破冰的話題,先從謝老師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