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歲的謝飛導演在電影圈可謂一直「步履不停」。雖然他已經不再拍片,並從電影學院退休,但是,卻因為保持著高閱片量並頻繁發表中肯的電影短評而成為豆瓣紅人。在正在舉行的廣州·優創合影國際電影展上,他擔任了金考拉國際華語電影節名譽主席。
這種超越年齡的活躍度讓謝飛導演成為了媒體捕捉的焦點。但是,風度翩翩的老爺子卻個性十足,面對記者態度堅決:「如果你們讓我談我自己,我立刻走人。」在他看來,自己是因為電影和電影節而來,不能成為「私人話題」,就像他最反感的,就是請明星走電影節的紅毯,因為那與電影完全無關。
■太多中外電影節都是自娛自樂
謝飛導演對於什麼是好電影節有著自己的獨特看法。他認為目前很多電影節都偏離了電影的本質,過多地把物力、財力浪費在形式上,「我參加過中美、中法、中英電影節,發現就是自娛自樂,都是花很多錢,弄很多明星亂發獎,而放電影卻非常不認真,基本沒有外國人看,更別說能有外國導演來看了。」
由此,謝飛導演才對「金考拉」情有獨鍾,對於本次優創合影國際電影展與「金考拉」合作非常贊同,他介紹:「『金考拉』是8年前澳洲的華人佔魁先生創立的,每年選出十部年輕華人導演的新作在澳洲展映。而且,組委會與澳洲電影協會、製片協會和導演協會聯繫,是真正由外國導演和製片人來評價這些華語影片,頒發獎項。開始,這個活動只在雪梨和墨爾本開展,後來又與澳洲的圖書館和學校攜手,發展到在六個城市巡展,完全免費地對觀眾開放。」
在謝飛看來,「金考拉」做到了很多電影節沒有做到事情,那就是讓電影節回歸到電影本身。謝飛說:「目前中國有一個不好的習慣,電影從交流文化變成了看明星,所以,請明星走地毯是最壞的一件事,但是很多地方政府領導卻對此很積極。我剛參加了內地的一個電影節,非要在閉幕時花幾百萬搞一個儀式。這是電影節,不是唱歌跳舞,也不是明星走地毯,明星有電影作品可以來與觀眾交流,沒有作品就忙你的工作去。結果,明星來一下,耗資幾十萬、幾百萬,勞民傷財,只為了作秀,這並不是真正愛電影的人的行為。」
謝飛介紹,「金考拉」在創辦初期也陷入了這樣的誤區,「當時為了獲得贊助商的支持,『金考拉』也找到中國公司出資,然後就需要中國的明星來『站臺』,他們跟參展影片沒有任何關係,純粹就是為了藉助一下『名人效應』。那我就建議根本不要請明星,而且,獲獎的主創如果有興趣來也是往返自費,包括巡展的旅費都是自付。結果,很多導演都願意參加,比如《我乘仙鶴去了》的導演李睿珺,萬瑪才旦導演、松太加導演,他們都是自費來的。大家的關注點都在電影上,澳洲的評委們都是特別認真地做筆記,通過電子郵件進行交流,他們今天還跟我談起松太加導演的《太陽總在左邊》。」
■以商業的方式走出去很難
讓「中國電影走出去」是很多人的期望,但是,謝飛導演直言,如果通過商業的方式走出去,短期內可能性不大,「在國外電影商業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不是那麼容易,除了《臥虎藏龍》《英雄》能做到,近期的《戰狼2》《我不是藥神》以及一些港臺票房不錯的電影都難以有所突破。那麼,最好就是通過電影節免費展映的方式,請國外專家來支持,得到圖書館、文化機構的助力,這樣才能夠幫助中國電影儘量多地吸引非華裔觀眾,了解中國電影。」
謝飛對於電影節的定義是「放商業市場上看不到的電影的地方」,尤其是一些文藝電影,「現在美國已經幾乎壟斷了全世界的商業電影市場,如果是巴西、阿爾巴尼亞的電影就算拍得再精彩,也難以有商人去關注,但是通過電影節就可以看到,這就是為何全世界有幾千個電影節,各個城市都有自己的電影節,各個季節甚至都有不同主題。電影節完全可以由青年愛好者發起,我之前去了南方的某所大學,他們的電影沙龍活動就是用投影儀在教室放自己社團的作品,這個方向是很對的,電影節就應該是愛好者們願意奉獻的節日,而不是名人自我表演、自我吹噓的秀場。」
■視聽寫作應該納入中小學教育
謝飛也通過近年來有特色的First影展、平遙影展等平臺發現了很多優秀作品和優秀的年輕導演,比如《心迷宮》《告別》《八月》都讓他印象深刻。而如何評價現在的年輕人與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導演的區別,謝飛說:「第四代導演拍的東西比較紮實;第五代則很有鋒芒,《黃土地》《霸王別姬》把中國一些古老的東西搬上了銀幕;第六代導演則抒寫自我,王小帥、婁燁等都是在表達自己身邊的人和藝術家,而現在的年輕人在表達上更為自由,因為數碼技術帶來了拍攝上的便捷,他們拍攝的東西更有特點。」
讓謝飛感到欣慰的是,現在的「視聽語言」已經被全民所接受和普及,「這是一個人人都可以拍電影的時代,年輕人拍抖音、拍動態影像,那就是電影了,而且還有地方播出。未來人人都應該會使用視聽語言,就像是學會寫字一樣,我認為,視聽寫作的教育應該進入中學甚至小學課堂。」不過,謝飛認為目前普通人的「視聽創作」是一種掃盲階段,但是要想達到專業級別的導演、攝影師和編劇,則需要自身才華和文化積澱,「就像是人人都寫作文,但不一定能成為作家。」由此,謝飛也建議現在的電影節可以納入更多的視聽文化。
雖然謝飛不支持明星紅毯秀,但他並不認為現在的演員退步了,「現在的演員與我們那時候相比沒有什麼不一樣,現在都講『小鮮肉』,可我們那會兒年輕角色當然也得『小鮮肉』演了,陳衝演戲的時候才15歲,唐國強比現在的明星都漂亮。只不過,那時候不像現在這樣,演戲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與其他人的酬勞相比太不合理了。對此,整個市場既要用法律來控制,又要用我們社會的公德來控制,現在大家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敲起了警鐘,逃稅漏稅,汙點都要及時制止。」
廣州·優創合影國際電影展
紀念改革開放40年
本報訊(記者 肖揚)11月24日,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廣州·優創合影國際電影展在廣州國際媒體港開幕。這次影展是2018廣州文化產業交易會的系列活動之一,展映影片充分體現了「絲路文化、人文灣區、魅力廣州」的主題。
本次影展由廣州市廣播電視臺、廣東優創合影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華語電影節協會主辦,歷時5天,共有20餘部國內外優秀電影參加展映。組委會還推出10餘場電影映後見面會,使觀眾有機會能和主創人員面對面進行交流,海內外電影人和影迷將迎接一場光影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