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錦華、謝飛領銜開設電影網課啦!

2020-12-20 騰訊網

這不是給電影人的專業課,而是給所有人的創作課。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創作者,作品就是我們的「自我」,不同維度上的「自我」是不同的,由此而延伸出不同的認知、理解。因為認知和理解的多樣,我們才能保有基本的「共情」能力,能夠理解人類的每一個層次。

你去了哪裡,高山湖泊就去了哪裡;你通過什麼樣的學習、接觸到了怎樣的生命和經驗,就創作著相應程度的「自我」,覺察、看見、更新、升級、剔除、暴露、開放、恆定、愛,發現一個無人知曉的自己。

所以,在這次為期一周的線上課中,我們去談論電影、談論文學、談論創作、談論在這個願景缺失的今天,如何潛入自我和時代、談論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今天的情境的那些指向,藉由學習電影藝術及其與其他人文基礎學科的對話,在不同當中去看那個相同的東西是什麼?從而覺察我們內在原本的創作力,找到自己的故事線:連貫、梳理、延伸、精準表達。它不同於「實用「型知識,一時受用,而是實用之上更廣袤的「無用」,一生受用。因為,在電影裡,我們可以看見被封閉的世界,在文學裡,我們能夠汲取想要汲取的一切。

7天課程、7位師者、7個視點,帶來的是打開和敞開的學術見解、品格態度與創作經驗。他們的分享,是幫助我們打開內在的鑰匙。結合在線觀影,我們從電影出發,去到電影之外,了解當我們談論電影時到底在說什麼,去接觸那些真正能觸及「人」的價值體認的存在。

師者介紹

「第四代」導演,兼編劇、製片人、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其執導的電影代表作有《湘女蕭蕭》《本命年》《香魂女》《黑駿馬》《益西卓瑪》等。1978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火娃》,從而正式開啟導演生涯。至今活躍在電影圈,最有活力、最德高望重的「40後」電影人。

著名學者、北京大學人文特聘教授、北京大學電影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從事電影、大眾傳媒與性別研究,曾在亞、歐、北美洲十餘個國家和地區講學和訪問。戴老師認為在電影當中,我們可以找到這個世界上正在發生和可能發生的一切,找到最高深、最玄妙的思考和最形而下的追求、娛樂與夢想。中國電影研究的拓荒者與先行者。

作家,學者,周作人、張愛玲研究者。著有《惜別》《畫見》等三十餘種著作。曾寫過多篇研究小說的電影改編的文章,新近出版的《雲集》中也收有《張愛玲的》《李安的》。

中國新女性文學的代表之一,享譽世界文壇的華人女作家、詩人。代表作有:《飢餓的女兒》《好兒女花》《K——英國情人》《上海王》《上海之死》《上海魔術師》等。其中:《飢餓的女兒》曾獲臺灣1997《聯合報》「讀書人獎」;《好兒女花》曾獲《亞洲周刊》2009年十大小說;《K——英國情人》被英國《獨立報》評為2002年十大好書之一;《上海王》被改編為同名電影;《上海之死》被改編為電影《蘭心大劇院》。

中英文雙語作者,電影、戲劇等文化藝術的評論人。曾任英文《中國日報》《看電影》等多家媒體的專欄作家,現負責央視電影頻道《週遊電影》欄目的撰稿和主持。自 1998 年以來,撰寫並出版了 21 種專著,包括在中國電影業具有相當影響的《好萊塢啟示錄》;另有三種英文著作。近年來應邀參與多項 BBC Culture 的百大榜評選。曾擔任國內外十多個電影節和戲劇節的評委或選委。《洛杉磯時報》稱他為「中國的羅傑·伊伯特」

青年導演。2017年周子陽憑自編自導的處女作《老獸》一鳴驚人,《老獸》獲得第54屆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最佳男主角,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三項大獎;第3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亞洲未來單元特別獎;第9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青年導演獎等多個國內外獎項。其最新力作《烏海》由實力演員黃軒和楊子姍主演,入圍第68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是此次入圍主競賽的唯一華語片。

電影攝影師,中國第一位女性斯坦尼康攝影師。代表作品:《大象席地而坐》、《後來的我們》《烏海》《大約在冬季》《夜以繼夜》等。鄧璐認為攝影不只是靠機器,而是最後到底要呈現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線上課程安排

10月 30日 電影與創作

晚上:19:30-21:30

師者:周子陽

主題:《從電影〈老獸〉看電影創作與製作》

10月31日 電影與美學

晚上:19:30-21:30

師者:周黎明

主題:《電影賞析:〈現代啟示錄〉》

11月1日 電影與文化

晚上:19:30-21:30

師者:戴錦華

主題:《新浪潮·藝術與類型》

休息2天

11月4日 電影與攝影

晚上:19:30-21:30

師者:鄧璐

主題:《耀眼而又深邃的一鏡到底》

11月5日 電影與歷史潮流

晚上:19:30-21:30

師者:謝飛

主題:《本土光影——新時期中國電影業的改革歷程與未來潮流》

11月6日 電影與文學/藝術創作

晚上:19:30-21:30

師者:虹影

主題:《「電影」在電影之外》

11月7日 電影與文學

晚上:19:30-21:30

師者:止庵

主題:《——從文學原著到電影,電影改編時的自洽》

在線觀影片單

《老獸》 導演 周子陽

《現代啟示錄》 導演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筋疲力盡》 導演 讓-呂克·戈達爾

《藍白紅三部曲之藍》 導演 克日什託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維多利亞》 導演 塞巴斯蒂安·席佩爾

透過一部部電影

體驗幾十倍於自己人生的經驗

經由電影去展示世界和生命的別樣可能

一個關於電影教育的專題計劃

倡導電影作為藝術教育和美育教育的可能性,旨在通過「電影」這一媒介,引導大眾樹立關於電影藝術的共識和「常識」,通過系統性的深入學習了解電影藝術,建立電影藝術與其他文化藝術的對話和可能,倡導將「電影」作為看見世界、望向他人的閱讀方式,從電影中尋找我們想要的一切。

我們堅信電影不僅僅是娛樂,電影是需要學習的。「日落放映室」涵蓋電影教育專題課程(線下和線上)、觀影活動、「電影時刻」主題演講/論壇/展覽、電影節主題遊學、電影公益等多種學習互動方式。

message to share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告知刪除

---

總有一場讓你永遠無法忘記的日落

它記錄著平凡日常裡的寧靜

保護最簡單的快樂,凝聚為一種療救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謝飛:愛電影的人,不會把電影節作為秀場
    76歲的謝飛導演在電影圈可謂一直「步履不停」。雖然他已經不再拍片,並從電影學院退休,但是,卻因為保持著高閱片量並頻繁發表中肯的電影短評而成為豆瓣紅人。在正在舉行的廣州·優創合影國際電影展上,他擔任了金考拉國際華語電影節名譽主席。這種超越年齡的活躍度讓謝飛導演成為了媒體捕捉的焦點。
  • 謝飛
    謝飛:9月12號發生了釣魚島事件,引起了中日關係緊張。於是《二次曝光》的製片方馬上跟日方聯繫,於是在20號公布之前他們就退賽了。所以最後東京電影節20號公布的時候,入圍的只剩《萬箭穿心》一部中國電影。電影《二次曝光》的退賽,我認為有禮懂法的愛國行動。
  • 導演謝飛談北京電影節:電影展映應是第一位
    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愛》將於4月17日、18日、21日分別在電影資料館、萬國城百老匯和中國電影博物館放映。   第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紅毯儀式將於4月23日晚在國家會議中心四層觀景平臺舉行。繼去年卡梅隆亮相北京之後,今年俄羅斯最有影響力的導演之一尼基塔·米哈爾科夫成為本屆電影節「天壇獎」國際評獎委員會主席,法國導演呂克·貝松將專門來北京探討中外電影合作之路。
  • 「中國電影界泰鬥」謝飛致青年導演:要知曉「十八般武藝」
    張雲 攝中新網山西平遙10月17日電 題:「中國電影界泰鬥」謝飛致青年導演:要知曉「十八般武藝」作者 楊傑英 胡健雖然離活動開始還有兩個小時,但24歲的四川籍學生顧芳綺和21歲的河南籍學生馬雨涵早早來到平遙電影宮「小城之春」廳外開始排隊。
  • 聽大師謝飛講解人性的複雜和電影的精彩
    2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上連拿四座獎盃,諸多的獲獎經歷,列出來一頁紙都不夠說。這不,9月9日,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以「對話大師」為題,在萬達影城·歐亞新生活店舉辦了「謝飛導演經典作品《本命年》柏林電影節三十周年紀念展」活動。機會就這麼來了!
  • 謝飛獻言北京國際電影節:用好電影培育文化觀眾
    著名導演謝飛監製的影片《萬箭穿心》入圍了主競賽單元,成為15部競賽片之一。最近,他在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會議室接受了專訪。謝飛興致勃勃地表示,北京有了國際電影節是好事,評獎非常重要,但一定要把放好電影擺在首位,逐漸培養一批文化觀眾。 「全世界電影節多如牛毛,但之前中國內地只有上海一個國際電影節。作為首都,北京終於有了自己的電影節,雖然才起步三年,但規模已經挺大。」
  • 《鄰裡》平遙首映 謝飛、施南生暢談電影創作
    「推介會」旨在推廣山西特色本土文化,建立與電影產業的聯繫,從而起到加速地方產業的增效發展。山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張羽在產業推介會現場表示:「這一活動給山西影視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機遇,也促進了活力,不僅是對外推廣山西電影的窗口,也對推動山西文化、產業轉型具有重要作用。我們將以更開放的姿態歡迎世界電影人,歡迎你們來山西取景。」
  • 謝飛:拍電影最重要的是寫好人物 電影體制改革需要法治化、市場化
    大河網訊(記者 劉楊)作為中國電影第四代導演的代表,謝飛如何談現實主義題材創作呢?謝飛導演的《本命年》,於1990年在柏林國際電影節首映,並一舉拿下傑出成就銀熊獎,成為第一部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現實題材中國電影。
  • 謝飛獲面孔榮譽獎,婁燁堅持創作電影,都是為藝術而生的人!
    2019年7月29日,FIRST青年影展頒獎典禮上,謝飛和田壯壯登臺,頒發一個壓軸大獎:年度面孔榮譽獎。田壯壯介紹謝飛:這是我學電影的恩師,謝飛老師。謝飛介紹田壯壯:這是我最喜歡的學生,現在既是導演又是演員,田壯壯。互相介紹完畢,他們專注於介紹接下來這個人。田壯壯說,這是最後的一個獎項,我覺得這個獎挺重的。
  • 導演謝飛痛批電影文字獄 北京國際電影節曾因不過審被迫改名
    導演謝飛痛批電影文字獄 北京國際電影節曾因不過審被迫改名 原標題 [導演謝飛痛批電影文字獄 北京國際電影節曾因不過審被迫改名]
  • 戴錦華|《英雄》的成功說明了什麼?
    18年前的今天,張藝謀導演電影《英雄》上映。這部電影以2.5億元人民幣的票房成績成為2002年華語電影票房冠軍,全球票房共計1.77億美元(約合14億元人民幣)。
  • 謝飛、陳丹青、萬瑪才旦跨界對談
    10月9日晚,圍繞導演萬瑪才旦的電影創作及新片《氣球》,導演謝飛、畫家陳丹青與萬瑪才旦本人在中國電影資料館來了一場對談。謝飛執導過《益西卓瑪》《世界屋脊的太陽》兩部藏地題材影片,陳丹青憑藉《西藏組畫》轟動中外藝術界,而萬瑪才旦作為本土創作者,一直創作藏地題材的小說和電影。藏地題材作品成為三位對談方在創作上的共同點。
  • 專訪 戴錦華:要警惕文化的分眾變成社會的撕裂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在活動現場對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學電影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錦華進行專訪。電影的世界裡,是否也有次元壁需要打破?應該如何看待電影評論網站一言不合就打一星的行為?在新技術的面前,電影和文化研究是否也需要破壁?在戴錦華看來,「面對新的技術革命,只有真正與現實連接,才能重啟人文科學的價值。」
  • 謝飛擔任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節青年導師
    據平遙國際電影節官方消息,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節將由中國電影和謝飛作為青年導師舉辦。本次影展希望藉助謝飛在電影產業中為年輕人電影人影響力使用謝飛,進一步推動優秀新片的新作品及其後續發展。通過視頻,謝飛表達了年輕人的期望電影人:「的年輕人遇到了一個拍電影最好的時代,希望他們膽子要大,去創作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另外也要提高自己的『內功』,(包括)文學、藝術、音樂各方面的素養,在做出有價值作品的過程中,成為一個真正的電影作者。」
  • 謝飛出任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青年導師
    2019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青年導師謝飛  據平遙國際電影展官方消息,2019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將由中國電影人謝飛擔任青年導師。電影展希望藉由謝飛在電影界對年輕電影人的影響力,進一步助推優秀電影新人新作及其後續發展。  通過視頻,謝飛表達了對青年電影人的期望:「今天的年輕人遇到了一個拍電影最好的時代,希望他們膽子要大,去創作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另外也要提高自己的『內功』,(包括)文學、藝術、音樂各方面的素養,在做出有價值作品的過程中,成為一個真正的電影作者。」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影教育:謝飛,賈樟柯等導演對談
    蔣為民:我們第二場開始,電影教育及產業對話的第二場,主題是電影教育對話: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土電影教育,讓我們請上在電影教育界都赫赫大名的幾位專家、領導,首先請謝飛老師。大家都很熟悉他,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歷任我們北京電影學院的副院長,很多我們所熟知的電影導演都是謝老師的學生。
  • 謝飛、李少紅、王小帥……「四代導演」齊聚鄭州,探討中國電影的發展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孫科 記者 鄭超/文 記者 時碩/圖9月24日下午,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電影家協會、鄭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電影節執委會論壇部承辦的2020年中國電影金雞百花電影節開幕論壇,在鄭州舉辦。據了解,本次開幕論壇的主題是——全面奔小康 共築電影夢:現實主義的光輝與電影機遇。
  • 對話戴錦華:奧斯卡為什麼要下《寄生蟲》這劑猛藥?
    按:奧斯卡頒獎禮結束後,海螺社區(ID:naipezln)特邀北大中文系的兩位博士生胡亮宇和王雨童在線訪問了戴錦華,戴錦華從《愛爾蘭人》《好萊塢往事》的鎩羽而歸、《寄生蟲》的大獲全勝談起,分享了自己對身處流媒體時代且面臨日益撕裂的國際國內政治的好萊塢乃至整個世界電影格局所發生的變化的思考。
  • 謝飛:當年拍攝《湘女蕭蕭》時,一場野合一場遊街,讓他難以下手
    1976年10月的一天,謝飛得知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10年浩劫終於結束。這個時候,謝飛在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當老師。得到消息之後,謝飛與系裡其他老師,立即下發了一個通知,要求一個月以前剛剛走進電影學院的學生,讓他們收拾行裝哪來回哪去。
  • 想當年丨謝飛談《本命年》:這是我對當時社會的思考
    今年9月,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舉辦了謝飛導演經典作品《本命年》柏林首映30周年紀念展。 《本命年》是第一部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中國現實題材電影,一舉拿下「個人傑出藝術成就」銀熊獎,頒獎詞中有這樣一句話,「這是一部非常優秀的表現現實的動人影片」。1990年初,謝飛導演和主演姜文等《本命年》主創人員去德國參加柏林電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