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給電影人的專業課,而是給所有人的創作課。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創作者,作品就是我們的「自我」,不同維度上的「自我」是不同的,由此而延伸出不同的認知、理解。因為認知和理解的多樣,我們才能保有基本的「共情」能力,能夠理解人類的每一個層次。
你去了哪裡,高山湖泊就去了哪裡;你通過什麼樣的學習、接觸到了怎樣的生命和經驗,就創作著相應程度的「自我」,覺察、看見、更新、升級、剔除、暴露、開放、恆定、愛,發現一個無人知曉的自己。
所以,在這次為期一周的線上課中,我們去談論電影、談論文學、談論創作、談論在這個願景缺失的今天,如何潛入自我和時代、談論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今天的情境的那些指向,藉由學習電影藝術及其與其他人文基礎學科的對話,在不同當中去看那個相同的東西是什麼?從而覺察我們內在原本的創作力,找到自己的故事線:連貫、梳理、延伸、精準表達。它不同於「實用「型知識,一時受用,而是實用之上更廣袤的「無用」,一生受用。因為,在電影裡,我們可以看見被封閉的世界,在文學裡,我們能夠汲取想要汲取的一切。
7天課程、7位師者、7個視點,帶來的是打開和敞開的學術見解、品格態度與創作經驗。他們的分享,是幫助我們打開內在的鑰匙。結合在線觀影,我們從電影出發,去到電影之外,了解當我們談論電影時到底在說什麼,去接觸那些真正能觸及「人」的價值體認的存在。
師者介紹
「第四代」導演,兼編劇、製片人、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其執導的電影代表作有《湘女蕭蕭》《本命年》《香魂女》《黑駿馬》《益西卓瑪》等。1978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火娃》,從而正式開啟導演生涯。至今活躍在電影圈,最有活力、最德高望重的「40後」電影人。
著名學者、北京大學人文特聘教授、北京大學電影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從事電影、大眾傳媒與性別研究,曾在亞、歐、北美洲十餘個國家和地區講學和訪問。戴老師認為在電影當中,我們可以找到這個世界上正在發生和可能發生的一切,找到最高深、最玄妙的思考和最形而下的追求、娛樂與夢想。中國電影研究的拓荒者與先行者。
作家,學者,周作人、張愛玲研究者。著有《惜別》《畫見》等三十餘種著作。曾寫過多篇研究小說的電影改編的文章,新近出版的《雲集》中也收有《張愛玲的》《李安的》。
中國新女性文學的代表之一,享譽世界文壇的華人女作家、詩人。代表作有:《飢餓的女兒》《好兒女花》《K——英國情人》《上海王》《上海之死》《上海魔術師》等。其中:《飢餓的女兒》曾獲臺灣1997《聯合報》「讀書人獎」;《好兒女花》曾獲《亞洲周刊》2009年十大小說;《K——英國情人》被英國《獨立報》評為2002年十大好書之一;《上海王》被改編為同名電影;《上海之死》被改編為電影《蘭心大劇院》。
中英文雙語作者,電影、戲劇等文化藝術的評論人。曾任英文《中國日報》《看電影》等多家媒體的專欄作家,現負責央視電影頻道《週遊電影》欄目的撰稿和主持。自 1998 年以來,撰寫並出版了 21 種專著,包括在中國電影業具有相當影響的《好萊塢啟示錄》;另有三種英文著作。近年來應邀參與多項 BBC Culture 的百大榜評選。曾擔任國內外十多個電影節和戲劇節的評委或選委。《洛杉磯時報》稱他為「中國的羅傑·伊伯特」
青年導演。2017年周子陽憑自編自導的處女作《老獸》一鳴驚人,《老獸》獲得第54屆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最佳男主角,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三項大獎;第3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亞洲未來單元特別獎;第9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青年導演獎等多個國內外獎項。其最新力作《烏海》由實力演員黃軒和楊子姍主演,入圍第68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是此次入圍主競賽的唯一華語片。
電影攝影師,中國第一位女性斯坦尼康攝影師。代表作品:《大象席地而坐》、《後來的我們》《烏海》《大約在冬季》《夜以繼夜》等。鄧璐認為攝影不只是靠機器,而是最後到底要呈現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線上課程安排
10月 30日 電影與創作
晚上:19:30-21:30
師者:周子陽
主題:《從電影〈老獸〉看電影創作與製作》
10月31日 電影與美學
晚上:19:30-21:30
師者:周黎明
主題:《電影賞析:〈現代啟示錄〉》
11月1日 電影與文化
晚上:19:30-21:30
師者:戴錦華
主題:《新浪潮·藝術與類型》
休息2天
11月4日 電影與攝影
晚上:19:30-21:30
師者:鄧璐
主題:《耀眼而又深邃的一鏡到底》
11月5日 電影與歷史潮流
晚上:19:30-21:30
師者:謝飛
主題:《本土光影——新時期中國電影業的改革歷程與未來潮流》
11月6日 電影與文學/藝術創作
晚上:19:30-21:30
師者:虹影
主題:《「電影」在電影之外》
11月7日 電影與文學
晚上:19:30-21:30
師者:止庵
主題:《——從文學原著到電影,電影改編時的自洽》
在線觀影片單
《老獸》 導演 周子陽
《現代啟示錄》 導演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筋疲力盡》 導演 讓-呂克·戈達爾
《藍白紅三部曲之藍》 導演 克日什託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維多利亞》 導演 塞巴斯蒂安·席佩爾
透過一部部電影
體驗幾十倍於自己人生的經驗
經由電影去展示世界和生命的別樣可能
一個關於電影教育的專題計劃
倡導電影作為藝術教育和美育教育的可能性,旨在通過「電影」這一媒介,引導大眾樹立關於電影藝術的共識和「常識」,通過系統性的深入學習了解電影藝術,建立電影藝術與其他文化藝術的對話和可能,倡導將「電影」作為看見世界、望向他人的閱讀方式,從電影中尋找我們想要的一切。
我們堅信電影不僅僅是娛樂,電影是需要學習的。「日落放映室」涵蓋電影教育專題課程(線下和線上)、觀影活動、「電影時刻」主題演講/論壇/展覽、電影節主題遊學、電影公益等多種學習互動方式。
message to share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告知刪除
---
總有一場讓你永遠無法忘記的日落
它記錄著平凡日常裡的寧靜
保護最簡單的快樂,凝聚為一種療救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