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建築、藝術的「桃花源」——日本直島

2021-02-11 園景人

直島分為三個展示區

大竹伸朗-直島錢湯[I♥湯]

本作品為可以實際入浴的美術設施。

由來自秘寶館的小象和屋頂上的移植松樹等多樣化物品構成。

藤本壯介-直島小提琴

繼「海之驛站(直島)」和「紅南瓜」之後,在直島出海門戶的宮浦港周邊設置了全新的地標。提出在27座島嶼構成的直島上建設「第28座島嶼」的概念,打造出漂浮在海面、如海市蜃樓般的「浮島景象」,展現其輕快、漂浮感的形態特徵。

草間彌生-紅南瓜

妹島和世-海之站

José de Guimarães-BUNRAKU PUPPET

三分一博志-直島大廳

開辦作為地區居民的體育・文娛及文化、民間藝術活動等各類團體的活動基地並用於防災基地和葬禮的多功能設施。建築師三分一先生對周圍的風水、太陽運行等信息進行了約2年半的詳細調查,為該島設計了最佳的建築。

安藤忠雄-ANDO MUSEUM

安藤忠雄的美術館位於保留有舊街道的本村地區。外觀為老民宅,內部卻為混凝土空間,建築本身即是作品。

宮島達男-家計劃 "Kadoya"

作為家計劃的第一期內容,對約200年之前的房屋進行改建。外觀為灰漿塗料、碳化板、正規鋪瓦,其中設置了125個LED數字式顯示牌,在水面上不斷閃爍。計數顯示牌的速度由直島上生活的人設定,成為居民參與相關製作的第一款作品。

家計劃

家計劃是對直島特有的房屋和寺廟神社等進行改建,將其空間作品化。在現在人們生活的地區,建築融入了居住者當年的時光和記憶元素。計劃始於1998年,目前對外開放7處。

杉本博司-家計劃 "Go'o Shrine"

杉本對江戶時代以來祭祀的神社進行設計和改建。地下的石室通過玻璃階梯與正殿相連,使地上的光線可以照射進來。 "Go'o Shrine"的正殿和參拜堂可隨時參觀、參拜。

James Turrell-家計劃 "Minamidera"

安藤忠雄曾為寺廟的場所設計了建築。進入其中一時之間一片黑暗什麼也看不見,片刻後可以捕捉到作品的光芒。

須田悅弘-家計劃 "Gokaisho"

在以前島上居民下圍棋的建築舊址處修建了「圍棋會所」。庭院內種植有五色椿(茶花),在其正對的和室中散布著茶花,但實際上這些都是以假亂真的精巧木彫。本裝置作品構思靈感來自速水御舟的繪畫「名樹散椿」。

千住博-家計劃 "Ishibashi"

將房齡約100年的民房正屋與倉庫改建後完成作品。展示有千住長期創作的題材畫——寬達15米的瀑布繪畫大作「The Falls」和含有14張紙拉門繪畫的「天空之庭」。後者的繪製靈感源於瀨戶內的風景。

大竹伸朗-家計劃 "Haisha"

大竹將曾經的牙科醫院兼住宅建築整體進行了作品化。室內外拼貼了多種物品、廢舊材料、招牌、霓虹管等,創造出模糊朦朧的空間感。

內藤禮-家計劃 "Kinza"

對房齡200年左右的小民居進行改建。屋頂和柱子的構造保持原樣,在使用傳統技術的同時,將含外壁在內的房屋整體進行作品化。每次可進入一人體驗15分鐘作品。

Benesse House Area倍樂生之家周圍

安藤忠雄-倍樂生之屋 「公園」

在住宿專用樓的前臺和走廊等各處設置作品,參加藝術之旅即可欣賞。

安藤忠雄-倍樂生之屋 博物館

本設施為美術館與酒店一體化建築。其特點是展示有眾多藝術家們在直島停留期間專門製作的委託作品。今年從收藏品中以「社會眼光」為主題選出部分作品與國吉康雄的作品一起展出。如何對待現代社會所面臨的城市化、現代化等問題,是直島倍樂生藝術之地開展活動的根本問題意識之一。展示品將啟發人們對所處的時代和社會進行思考。

李禹煥-李禹煥美術館

李禹煥的首個個人美術館。安藤忠雄活用了從山谷連接至海邊的地形進行建築設計。包括「照應廣場」(配置有由天然石頭和鐵板構成的雕塑)和收藏了1970年代至今日的繪畫、雕塑的「邂逅廳」等。

安藤忠雄-地中美術館

大竹將曾經的牙科醫院兼住宅建築整體進行了作品化。室內外拼貼了多種物品、廢舊材料、招牌、霓虹管等,創造出模糊朦朧的空間感。

戶高千世子-那邊的跡象

廣木池水面設置了一些白羽狀的作品。風吹過時,白羽會轉動。捕捉風向搖晃的情景宛若池子周圍有一隻無形的推手。

安藤忠雄-作品 No. 020

如果追溯直島的歷史,它並沒有多少可以拿來當賣點的地方。與如今島上風貌關聯更大的是它煉銅企業生活區的身份——1916年,三菱在直島設立了煉銅廠,之後島民大多是在工廠職員和家屬。隨著全球銅價下滑,島上產業衰落,常住人口也逐漸減少,更糟糕的是,二氧化硫煙霧帶來的環境汙染以及產業廢棄物,讓這個島嶼乃至香川縣都備受牽連。雖然此後經過環境整治,直島納入日本國立公園規劃範疇,但沒有可持續的支柱產業,居民人數仍在不斷減少。

但這個島嶼在基礎建設上有超乎尋常的耐心。尤其舉辦藝術節以來,比起其他藝術節上那些用完就拆的裝置,它留下了更多可以長久留存的建築。而且,吸引人們不斷前往「朝聖」的,是那些在日本乃至全球都頗有聲譽的藝術界人士。

安藤忠雄是第一個在島上設計建築的知名建築師。1987年,Benesse控股的老闆福武總一郎請他去居酒屋喝了一次酒。那是福武總一郎第一次跟他提到想要在直島做點什麼。

福武家族在日本運營以「塾」為中心的事業——「塾」在日語裡,就是我們常說的課外輔導班。說起來,Benesse控股在中國也有生意,巧虎系列圖書、玩具、電視節目、舞臺劇都是它近年來成長極快的海外項目。

福武總一郎的父親很喜歡直島,想利用島上的地方做一點與文化有關的事。但他突然逝世,福武總一郎繼承他的遺願,在直島買了塊地,他請求安藤忠雄為他在這塊地皮上設計一些能夠給孩子們當作露營場補習班用的屋子。這批建成於1989年、由安藤忠雄監修、以蒙古包為靈感的「直島國際露營場」,也成為了直島第一個文化項目。

安藤忠雄第一次踏上直島的時候,他的第一反應是「太遠,必須坐船」。即便是今天,從南邊的高松搭渡輪去直島也要花50分鐘(快艇則是25分鐘),從北邊的宇野過去要快一點,但也要20分鐘左右。這和日本提倡的「便利舒適」旅行目標相去甚遠。

但福武總一郎還是決定繼續他的文化項目。他修建了一個當代藝術美術館Benesse House,它同時是提供住宿的酒店。在1992年至1995年3年間,它正式在直島不斷推出各種企劃展覽。其中,1994年9月的一場名為「Out of Bonds」的展覽具有旗幟意義,它邀請藝術家走出美術館,在戶外展出裝置並留存下來。草間彌生的「南瓜」就是當時的出展作品之一。

——摘自《第一財經周刊》

相關焦點

  • 直島:體會日本現代藝術的世外桃源
    原標題:直島:體會日本現代藝術的世外桃源 直島位於日本四國的瀨戶內海之上,是一座由3000多個島嶼組成、人口不足4000人的小島。日本人將其稱為日本現代藝術的聖地,被譽為瀨戶內海上的明珠。英國著名旅遊雜誌《旅行家》(Traveler)則稱該島是「世界上最值得旅遊的七個文化名勝之一」。
  • 環球風度 日本直島的前衛建築:自然與藝術就這樣完美結合
    無數藝術大師的靈感,在這座睡夢般靜謐的海島上,迸發出前所未有的生命活力。眾多充滿藝術氣息的前衛建築,與海天一線的自然風光巧妙契合,令來到這裡的每個人,都情不自禁地發出由衷的讚嘆……    直島位於日本香川縣北部,是日本瀨戶內海國家公園的一部分。數百年來,島上原住民一直以捕魚為生。
  • 為什麼日本有直島豐島這樣的藝術小島?
    >現代化雖然改變了人們物質生活的方式但大都會未必就是幸福的地方並萌生了一個想法:「在瀨戶內海島嶼這樣保留著日本原始風景的地區,擺放那些具備批判現代社會主張、富有張力的現代美術作品將現代美術與直島的自然和歷史聯繫起來用文化喚起直島新的活力!
  • 山東桃花島複製「直島模式」,現代藝術或成社區振興利器
    近日,主題為「聯合行動永續蔚藍」的第四屆東西方慈善論壇領袖峰會召開,「社區振興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是峰會的主要議題之一,在峰會上,「巧虎之父」、福武基金會董事會主席福武總一郎表示,現代藝術是對抗農村衰敗問題的有力武器,他正聯手中國慈善家董方軍在山東桃花島複製在日本已經被證明成功的「直島模式」。
  • 為藝術,說走就走——直島
    」此行將參觀一個藝術的聚集地——日本直島讓藝術伴隨在您的身邊,24小時享受在藝術中您將與藝術「同觀」「同住」「同吃」限定人數約為6人(貴賓預展名額)目的地:日本周期:4天3晚本次活動「藝術+觀光、享受+觀展、欣賞+品味」
  • 直島模式:藝術活化鄉村
    其間,作為藝術活化鄉村的典型國際案例,日本「直島模式」在相關研討會上被多次提及,希望成為中國鄉村振興的可資借鑑的範本之一。直島是日本曾經的煉銅企業生活區,隨著產業衰落而走向沒落。日本前倍樂生控股董事長、執行長福武總一郎運用藝術慈善實踐,實現了破敗鄉村島嶼的社區復興。
  • 直島藝術群落:烏託邦式的藝術群島
    這座小島上的主體建築大多是普利茲克建築獎獲得者、建築大師安藤忠雄一手打造的,其中尼斯之家美術館、地中美術館都是安藤忠雄的作品,李禹煥美術館則是他和藝術家李禹煥合作完成的。安藤忠雄也在此實現了他一直以來的理想——自然和藝術相融合的「環境美術館」。一座遺世獨立的島嶼,一個高於現實的藝術計劃,安藤忠雄一手將這個烏託邦變成現實。所以也有人稱直島為安藤忠雄島。
  • 直島:垃圾島如何變身藝術殿堂
    日本瀨戶內海的直島、犬島、豐島,用現代藝術實現了創生,我們稱之為「倍樂生藝術場直島」,是福武財團和倍樂生控股公司,於1987年起開展的活動。這張是直島主島,(之前)島上煉銅廠排放的亞硫酸氣體使植被枯萎,島上一片荒涼👇。這是直島上的煉銅廠,建立於1917年,現在島上人口為3000人,鼎盛時期曾達到7800人之多👇。
  • 【日本直島】最幽默的蔬菜長在最藝術的島
    直島是高松北部一個不足4000人居住的小島,在安藤忠雄、草間彌生、大竹伸朗和杉本博司等日本當代著名藝術家、建築家的加持下,曾被《悅遊》(Conde
  • 安藤忠雄:日本岡山直島美術館
    日本岡山直島美術館 直島當代美術館(Naoshima Contemporary Art Museum)於一九九二年的落成,安藤是以「自然環境與人」的再思考為題隱藏於山頭,卻以下挖形式的八六○坪人造藝術堡壘,巧妙地躲在森林叢木之間,安藤這次大量運用來自「頂光」的空間意境,使得包括莫內的睡蓮、燈光雕琢藝術家James Turrell、環境裝置藝術家Walter De Maria等人的作品,充分顯現出冷凝的情境。
  • 日本建築考察之行(一):直島+犬島+豐島
    由於內海四周山地環抱,阻擋海風,使得瀨戶內海空氣乾燥溫暖,加上陽光充足,一直以來都是日本主要的產海鹽的地區。 除了風光迤邐之外,能吸引大家不遠前往的最大理由,是瀨戶內海也算得上是一片藝術之海,其間分布著不少建築大師的建築作品和藝術家的藝術品。 每三年一次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節,非凡的盛況,也給這裡的建築和藝術帶來了國際性的聲譽。
  • 行走日本,[大阪+神戶+淡路島+直島+京都+美秀]
    在建築設計形式方面貝聿銘延續了羅浮宮以及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的三角形要素,從屋頂、照明、地面、牆體上到具有日本傳統建築特徵的大屋頂都可以看到幾何學的三角形構成,而建築的入口更是體現了貝聿銘對於現代與傳統關係的思考。
  • 日本瀨戶內海藝術之旅:從荒島變「逃城」,淺談直島的前世今生
    日本瀨戶內海有一個地方,叫做直島。這個地方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但是這裡卻是近年來非常火熱的一個旅遊地,特別是2019年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落幕後,直島作為藝術祭的重點島嶼,建築師安藤忠雄、藝術家草間彌生、美國大地藝術家 Walter De Maria 等人合作,將直島從荒島變「逃城」,開啟藝術之島的序幕,如今直島已成為不需藝術祭的光環,成為了建築與藝術美學雙重結合的文化之島。
  • SANAA完成直島港口雲狀碼頭建築
    SANAA完成直島港口雲狀碼頭建築 據外媒報導,在日本瀨戶內海直島(Naoshima)的一個港口,SANAA建築事務所設計了一個雲狀的旅客大樓。直島以有許多當代藝術品出名。 日本建築師妹島和世(Kazuyo Sejima)和西澤立衛(Ryue Nishizawa)組成的SANAA建築事務所設計的這個設施,是為了讓到直島的遊客停放自行車和摩託車,以及在旅遊之前上衛生間。它取代了在Honmura村的舊的旅客大樓。 這個新的旅客大樓是參觀直島的當代藝術博物館的遊客的登陸地點。
  • 日本那個當代藝術聚集的直島 連碼頭都是雲朵形的
    一座因工業而盛、又因工業而衰的小島,現在通過藝術找到了新的活力。如果沒有聚集這麼多當代藝術,日本這座僅 8.13 平方公裡的小島,將和其它散落瀨戶內海的數千島嶼一樣普通。但它現在卻成了「藝術改變社區」的完美詮釋。
  • 日本的直島及其他
    它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後期,當時億萬富翁商人福一郎(福武總一郎)開始探索瀨戶內海(瀨戶內海)的較小島嶼,這是一個將日本四個主要島嶼中的三個分開的水體。福武希望改造三個 島嶼,這些島嶼的承載超過了該國快速工業化的公平份額 - 煉油廠建在直島和犬島,非法廢物被傾倒在手島--然後被遺忘。
  • 想知道日本當代藝術界的情況如何?那麼最能了解的地方是直島
    想知道日本當代藝術界的情況如何?那麼最好的地方是直島。日本可能是一個古老的國家,以其對藝術的古老熱情而聞名; 但現代日本藝術家一直在認真地攜帶火炬,並試圖在21世紀嶄露頭角。直島的藝術場景是這種堅持不懈的表現!
  • 〖丈量城市·打卡〗2019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直島)
    今天為大家分享【打卡系列】的首篇文章——《2019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直島)》。攝影:何鋒    撰稿:李海濤關鍵詞:藝術重振區域典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直島、藝術家小島、建築師小島1491字 預計閱讀需4分鐘△ 草間彌生代表作《紅南瓜》區  位:日本香川縣香川郡直島町坐  標:34°2730.96 N,133°5844.60 W
  • 日本瀨戶內海藝術祭 | 這是一場屬於建築與藝術的烏託邦狂歡盛宴
    瀨戶內海,這裡是日本最大的內海,周圍遍布數百個島嶼,近年來,這些小島受到了現代藝術的眷戀,成為了建築師和藝術家的世外桃源,而如今三年一期的瀨戶內海藝術祭更將這裡打造成為日本「現代藝術的聖地」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當初是為了振興人口減少且迅速老化的鄉村而舉辦的活動,會邀請日本國內外知名策展人和當代藝術家,根據當地環境製作作品,營造藝術氛圍,改善地區面貌。
  • 直島:寫滿「安藤忠雄」名字的土地
    當時間變換推移,在歷經蕭條之後,安藤忠雄、夏目淑石等日本頂級的建築師開始在這片土地耕耘,用他們的傳世之作讓這片海域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讓藝術融入這片淳樸的大自然,令「廢棄」的海島得以重生。今天,就跟著鳳凰旅遊全球GO一同深入其中做回島民,在瀨戶內海感受來自藝術世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