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蘇聯的「紅色鐵騎」T-64坦克,為何視為劃時代的坦克?

2020-12-15 雷姐的機械空間

提到蘇式坦克,尤其是現在非常知名的T-72坦克和T-90坦克,其實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宗,那就是蘇式第3代經典坦克的王者之作:T-64主戰坦克。這是蘇聯坦克史上的奇蹟,一不小心成為當時的世界第一,衍生出了大量經典坦克,堪稱蘇俄現代坦克的奠基者。

二戰後,蘇聯研製了一系列重型坦克

二戰後,蘇聯重視坦克的發展,研製了很多重型坦克和中型坦克,比如T-54、T-55、T-62,還有IS-6、IS-7、IS-8、IS-9、IS-10、277工程等一批重型坦克,這類重坦坦克口徑比較大,比如我們熟知的IS-7坦克,主炮口徑130毫米,這些陸地的鋼鐵猛獸結構複雜,重量大,機動性比較差,維護起來不太方便。那時候蘇軍提倡大縱深突擊作戰,對與這種笨重的武器顯然不可以使用,所以蘇聯迫切需要一種具有良好防護力的坦克,機動性還要好,火力還得跟得上,所以說這種坦克結構緊湊,便於維護,在這個背景下,開始研發T-64坦克。

當時研發的地點在哈爾科夫坦克製造廠。1965年T-64主戰坦克開始進行小批量生產,第二年裝備蘇軍。該型坦克的全重達到38噸,長度為9.1米,寬度為3.64米,最高行駛時速高達60公裡,最遠行程可達600公裡。

T-64坦克採用裝甲鋼板進行全車焊接而成,主要分為駕駛艙,戰鬥艙和動力艙三個部分。駕駛員在車體內部的前部中央位置,從頂部艙蓋進入駕駛座。在駕駛艙的前面設置有觀察潛望鏡,裝甲板的兩側前上部分裝備有坦克照明燈。

T-64坦克的動力系統為二衝程臥式五缸對置活塞水冷渦輪增壓柴油機,功率為551千瓦。這款發動機的最大特點是體積比較小,重量比當時其他的同功率發動機都要輕,但是比同重量的發動機輸出功率都要大。該型坦克採用的機械式行星變速箱,有7個前進擋和1個後退擋,採用液壓操縱系統,能夠以任何一側的履帶為中心進行360度旋轉。

在火炮裝備上,T-64主戰坦克裝備了1門2A26式125毫米滑膛炮。炮管看起來比其他的坦克炮要更加長一些,採用單筒構造。炮塔的中央設置有圓筒形抽氣裝置,外部還裝備有4段輕金屬保護套。該型坦克炮能夠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初始速度為每秒鐘1600米,最遠射程2100米,穿甲厚度最高可達375毫米。炮管壽命可以支撐發射800發左右的普通炮彈,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身管壽命約為280發,坦克內的彈藥基數為40發。

該坦克採用自動裝填機,彈藥架是吊籃式結構,彈丸和藥筒均放在裝彈槽中,再一同裝進炮膛,射速約為6~8發/分。這個比較複雜,後來經過了該機,在T-64B上實現了炮彈彈丸和裝藥筒分別放置在上下2層圓盤上,結構有所優化。

在T-64主戰坦克上還裝配了兩挺機槍,其中一挺為7.62毫米並列機槍,另外一挺是12.7毫米高射機槍。7.62毫米機槍採用自動供彈設計,射速可達每分鐘650發,有效射程超過1000米,備彈2000發。高射機槍可以進行360度射擊,主要對付空中威脅,當然也可以攻擊地面,有效射程為1000米,備彈300發,這些武器相比之前的坦克都有了優化。

T-64坦克的車體前部加裝了複合裝甲,這也是一種全新概念的裝甲技術,其它部分均由裝甲鋼板焊接而成。炮塔採用整體鑄造,再加上頂部焊接,與之前的T-62坦克相比,T-64坦克的防護力又增強了很多。

炮塔防護作為重點照顧對象,正面採用複合裝甲,運用封鑄低密度防護組件,在並列機槍的射擊孔附近的炮塔厚度,也就是炮塔正面裝甲可達400毫米左右的均質鋼,頂部裝甲厚大概40-80毫米,炮塔側部裝甲厚度120毫米,炮塔後部90毫米,遠遠超出了西方國家的同類坦克。在主炮炮塔的前部兩側,安裝了煙霧彈釋放器,總共有12組。在一部分T-64坦克的前部還安裝有推土鏟,車體乘員室加裝了襯層,可防中子輻射,坦克側面安裝了側裙板。

T-64坦克也是一個大家族

可以說,T-64主戰坦克是蘇聯坦克的重要型號,是蘇式重型坦克中的王者之作,是蘇聯時期一款承上啟下的坦克型號。它開創了很多個世界第一,生產超過了14000輛,T-64雖然沒有得到實戰的檢驗,卻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氣勢,利用其組成的強大的鋼鐵洪流壓得北約坦克幾乎抬不起頭,其總體威力甚至超過了小型核武器。並且這款主戰坦克衍生出的T-72和T-90等主戰坦克,也成為世界經典,T-64主戰坦克對於蘇俄時期坦克的發展意義十分巨大。

相關焦點

  • 為何蘇聯T-64、T-72、T-80三款坦克性能十分接近?因為一條路線?
    蘇聯為什麼要同時服役t64 t72與t80呢,實際上這三款坦克雖然看似十分相似。但是細節與使用方式上無法同類而括。先來說說t64與t72。他們倆其實是擁有著血緣關係的親兄弟。在蘇聯啟動430工程後。因為t62的緣故於61年下馬,但是蘇聯立刻跟進了它的姊妹計劃--432工程並且於63年定型t64坦克,而t64的主要對手則是美國的m60坦克,t64完美的完成了對於美國m60的碾壓工作,但是隨著而來的就是t64的嵌入陶瓷球式的複合裝甲因為造價和產能問題不可能短時間內大量生產。而精貴的5td兩衝發動機又因為各種問題毛病不斷。自動裝填機的不成熟封閉了戰鬥室至駕駛倉的聯繫,還甚至曾經夾斷過炮手的手臂。
  • 冬季戰爭中的父子大戰,芬蘭維克斯6噸坦克大戰蘇聯T—26坦克
    冬季戰爭中的父子大戰,芬蘭維克斯6噸坦克大戰蘇聯T—26坦克 蘇聯的t-26坦克是從英國的維克斯坦克延伸而來的山寨貨,而芬蘭的6噸坦克也是購買自英國的維克斯坦克。可以說,它們幾乎是父子關係。
  • 二戰中蘇聯的王者重坦——IS-2重型坦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陸軍是唯一能夠和納粹德軍鐵騎相互抗衡而不落下風的軍隊,這完全得益於蘇聯紅軍那強悍的作戰能力以及蘇聯陸軍中強悍的坦克部隊,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二戰蘇聯坦克部隊中的一款主力坦克——IS-2重型坦克。
  • 介紹前蘇聯「T系坦克」的發展史,了解曾經的那鋼鐵洪流!
    介紹前蘇聯「T系坦克」的發展史,了解曾經的那鋼鐵洪流!超級大國——蘇聯,曾經是世界第一坦克大國,它有著令納粹德軍聞風喪膽的坦克軍團,也擁有曾讓北約一提起便不寒而慄的坦克集團軍。蘇聯坦克的發展幾乎貫穿整個蘇聯建國的每一個時期,在這一時期,蘇聯曾經幾次推動過世界坦克發展,製造出了許多著名的坦克。
  • 中俄坦克「恩仇錄」:96坦克曾打爆T-72AV
    但不可否認,中國坦克身上還是有著不少俄國血統。1969年,在珍寶島衝突中,一輛幾乎完整的蘇制T-62型坦克被繳獲,不久後,中國研製的69式坦克上就出現了不少源自T-62的技術。在蘇聯當時看來,T-62已不再具備技術敏感性。此時蘇聯真正的秘密武器,是剛剛服役的T-64A主戰坦克。這種坦克堪稱劃時代之作。
  • 烏克蘭副國防部長:T-64坦克我們還要再用25年
    在接下來的25年裡,T-64坦克仍將是烏克蘭武裝力量的主戰坦克。烏克蘭國防部負責武器問題的副部長亞歷山大·米羅紐克在接受該國媒體「國防快訊」(Defense Express) 採訪時說明的。這意味著上世紀60年代初期蘇聯研發成功的這款第三代主戰坦克,將使用60年。
  • 擁有5個炮塔、堪稱陸地巡洋艦的蘇聯坦克——T-35重型坦克
    隨著蘇聯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工業體系的不斷完善,蘇聯整體的軍工實力也在這一階段不斷得到提升,坦克的研發也很快提上了日程。在蘇聯軍工科研人員的努力下,T-12型雙炮塔坦克、T-18型坦克、T-24型坦克等一系列坦克先後問世,彌補了蘇聯在坦克這一戰後最重要的技術兵器方面的缺失。
  • T72並非紅軍最優秀的坦克,為何如此出名?對歷史的影響很大
    但是,每當人們談到冷戰時期蘇聯紅色鐵流時,我們每每想到的幾乎都是T-72,而並不是更加強大的T-64系列或者T-80系列,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要知道,在蘇聯紅軍的編制中,T-64和T-80仍然佔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戰鬥力在當時也非常強悍。
  • 烏少年發現成堆被丟棄的T-64坦克,曾是西方軍人的惡夢
    T-64坦克無疑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地表最強戰車。它率先使用了2A26型125毫米滑膛炮,自動裝彈機,三人車組,複合裝甲,緊湊型發動機,擁有簡易計算機的火控系統,以及戰鬥全重不超過42噸的苗條身段,使得裝備該坦克的駐烏克蘭和東德的蘇軍近衛裝甲師成為當時北約軍人揮之不去的夢魘。面對西方當時一水的薄皮坦克,毫不誇張的說,T-64主戰坦克可以在歐洲橫著走。
  • 二戰中最好的中型坦克之一——德國黑豹坦克
    眾所周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的虎式坦克是最著名也是最先進的一款坦克,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就是在名氣上僅此於虎式坦克的一款坦克,這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和蘇聯的T-34坦克並稱為最好的中型坦克,這就是黑豹坦克。
  • 捷克坦克發展史(2)
    單排扭杆懸掛的結構也與蘇聯坦克懸掛類似的,這樣做還可以進一步減少重量。T15坦克的極限速度超過了設計要求的每小時50千米,達到了60千米/小時。不過T15沒有得到德國軍方的親睞,也許是技術上T15負重輪由於密和原因容易讓履帶脫落,或者是德國人出於民族自尊心的誘惑更傾向於由II號坦克改進而來的「山貓」偵察車,所以在僅僅生產了4輛樣車後,T15偵察坦克便沒了下文。
  • 看似威武卻從未投產,設計師被送去西伯利亞挖土豆,蘇聯T-29坦克
    多炮塔坦克曾今風靡世界,蘇聯更是多炮塔坦克的主要倡導者之一,從T-26多炮塔坦克到T-35重型陸地巡洋艦,蘇聯的多炮塔設計層出不窮。其中最為人們了解的是T-28多炮塔坦克,但是它還有一種孿生兄弟,它叫做T-29坦克,我們就來說說它的故事。
  • 烏克蘭T-55-64主戰坦克,兩款老裝備的奇妙組合
    T-54/55主戰坦克作為目前世界上產量最大的裝甲武器之一,至今存世量仍然過萬,並且據估計它各種型號仍然在役的約有2萬輛,如此受歡迎的坦克自然也是被魔改最多的坦克,改裝工作無非就是安裝新的火控、增加反應裝甲等,不過烏克蘭卻將T-55玩出了新花樣,通過與T-64主戰坦克結合,研製出了一種T-55-64主戰坦克。
  • 俄羅斯二戰大片《T-34坦克》首曝預告 蘇聯勇士深入敵後
    今日,俄羅斯二戰大片《T-34坦克》發布了首款英文預告,電影講述1944年,一群英勇的蘇聯士兵用一輛半損壞的傳奇T-34坦克從德國人手中成功逃脫,面對一路上的敵人勇敢戰鬥的故事。
  • 蘇聯設計師瞞天過海,騙錢造T72,成就一代名車,對抗歐美20年
    T64坦克 為了交上一份漂亮的答卷,研發了T54系列主戰坦克的莫羅佐夫設計局啟動了代號為「432工程」的研發計劃,最終研發出了T64系列主戰坦克。蘇聯為了打贏對手的坦克,不斷收集對方情報,獲知對手除了北約制式105毫米L7線膛炮之外,當時的歐洲蠻牛英國還給酋長主戰坦克裝上了120毫米大口徑線膛炮,在綜合作戰能力方面比L7線膛炮更勝一籌。這也逼迫T64坦克從一開始,技術指標就非常高,幾乎集成了當時蘇聯在坦克製造方面的所有最頂尖工藝,造價非常高昂,裝備了2A21型115毫米滑膛炮。
  • 蘇聯新式坦克投入珍寶島戰役,被我軍炸癱繳獲,以此造出新坦克
    在上個世紀60年代末,我國在珍寶島戰役中成功繳獲了1 輛主戰坦克——T62,這也是世界上第一輛主戰坦克,在繳獲以後被運輸到了撫順,在瀋陽軍區坦克大修廠進行修補,經過三天三夜的努力,這輛繳獲的主戰坦克終於恢復了原貌,並且在北京進行展出,也讓世人了解了這輛主戰坦克的風貌,並且通過逆向技術
  • 「披靡巴巴羅薩」——蘇聯紅軍KV重型坦克
    科京-伏羅希洛夫坦克是蘇聯紅軍在衛國戰爭初期裝備部隊的一型重型坦克,該坦克是1938年在設計師科京的建議下在SMK重型坦克為基礎的新型單炮塔重型坦克,該坦克初期型號裝備1門L-11型76.2毫米坦克炮和1挺並列機槍,另有1挺機槍裝在炮塔後部,在蘇芬戰爭與衛國戰爭初期表現十分優秀,成為阻擋納粹德國
  • 電影《獵殺T34》:T-34坦克大顯身手,是俄羅斯的精神圖騰
    看完這部電影就不得不讓人對T-34坦克充滿了好奇心,為何這款裝備會成為衛國戰爭的代表,今天我們著重聊聊這款充滿了傳奇色彩的坦克。在衛國戰爭爆發前,蘇聯並沒有打算將T-34坦克作為長期發展的裝備,僅是作為過渡產品,希望開發出性能更優秀的坦克,在衛國戰爭爆發後,蘇聯在戰爭初期損失慘重,大量工業基地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害,在這樣的危機關頭下T-34坦克便於生產的優勢就被放大了,在性能和產量中蘇聯選擇了後者。
  • 蘇聯接受美制坦克,但將謝爾曼大量退役,因為T-34產量還是充足的
    蘇聯援助給蘇聯的M4謝爾曼受到歧視,只要蘇軍還有庫存T-34,就沒有人願意駕駛謝爾曼。這是因為,謝爾曼的75毫米火炮的威力弱,難以對擊穿德軍強化過的4型坦克的正面裝甲,虎豹坦克就更別說了。而且謝爾曼的防禦力較弱,正面裝甲厚度不如T-34,遇到德軍反坦克炮非常危險,基本一炮就完。第二,汽油要求高,耗油量巨大。
  • 有史以來唯一量產的五炮塔重坦,蘇聯多炮塔巔峰的T-35重型坦克
    蘇聯多炮塔巔峰的T-35重型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坦克正式亮相之後,這種陸上鋼鐵利器-坦克作為一種強大的突擊武器得到了迅速發展。戰後,英國為了增加坦克的戰場突擊能力和防護能力,開始推出多炮塔的概念,通過裝備更多的火炮和機槍,增加坦克的攻擊火力。這種大型多炮塔突擊坦克的概念一推出就受到各國的青睞,其中有一個國家-蘇聯的多炮塔坦克後來居上,先後研製出非常多的多炮塔坦克,達到巔峰的是T-35重型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