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網12月14日訊(記者陳智勇)張玉春報告文學集《泉州灣上一朵溜溜雲》近日正式出版,該書同名報告文學作品,曾揭開了《康定情歌》這首著名民歌的創作之謎以及採編者吳文季的人生軌跡,備受矚目。
「跑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雲喲,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喲……」一首《康定情歌》紅遍大江南北,幾十年傳唱不衰,被聯合國推薦為世界10首最具影響力的民歌之一,曾伴隨宇宙飛船從美國佛羅裡達半島卡納維拉升空,將美妙浪漫的樂曲播向茫茫銀河系深邃之處……然而,對於它的採編者及創作過程,人們卻幾無問津而知之甚少。直到2004年,70歲的張玉春在《人民文學》發表報告文學《泉州灣上一朵溜溜雲》,才揭開了數十年謎團,原來這首唱進無數人心坎的情歌的採編者是惠安人吳文季,他是新中國最早的男高音歌唱家之一。吳文季雖已故,但音樂家傳奇般的人生,令眾多音樂愛好者感慨唏噓。其墳前墓碑上鐫刻著這樣的文字:「他一生坎坷,卻始終為光明歌唱。」
據了解,張玉春教授畢業於廈門大學中文系,長期執教於惠安縣荷山中學和泉州教育學院,早年他與吳文季曾結下一段藝術情緣。1959年,為迎接新中國10周年大慶,兩人共同創作了舞劇《阿蘭》,由張玉春作詞,吳文季作曲,兩人首度合作即成功塑造了最早的惠安女舞臺形象。
中國作家協會原書記處書記、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張勝友說,為了真實、生動、形象地記錄吳文季的心路歷程,張玉春不顧年邁體弱,跋涉在惠安城鄉之間,了解吳文季過去生活的點點滴滴和創作的細枝末節,紮實的採風和飽滿的創作激情,讓這篇報告文學感動過無數讀者。
「在充滿激情的書寫中動人地表現人物的獨特追求,可以說是張玉春報告文學創作的一個鮮明特徵。」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泉州市作家協會原主席戴冠青說,《泉州灣上一朵溜溜雲》這篇報告文學敘寫的是一位已故去將近半個世紀、幾乎被人們遺忘了的音樂藝術家吳文季的坎坷命運,並透過這一坎坷命運折射出這位人民音樂家對藝術的執著追求以及為弘揚民間音樂而不懈努力的獻身精神。
據悉,這部報告文學集還包括《雲路、棧橋、高標》《鐵打的頭兒流水的兵》《點石成金的人們》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