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島之戰,佔盡優勢的美軍,為何戰損還高於日軍?

2020-12-19 西府趙王爺

硫磺島戰役被稱作太平洋上的「絞肉機」,這是美日之間爆發的最激烈、最血腥的島嶼爭奪戰,這一戰打的美軍懷疑人生。

眾所周知,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憑藉著更加先進的武器裝備,更加強大的後勤支援,總是在戰損上低於日軍,往往一個美軍的死亡,都伴隨著三四個日軍士兵的戰死。

然而,發生於1945年2月19日的硫磺島戰役是二戰中唯一的登陸一方(美軍)傷亡超過守備方(日本)的戰役。日軍此役全軍覆沒,陣亡22703人,被俘1083人,共計23786人。而美軍陣亡6821人,傷21865人,共計28686人。日參戰兵力,比例約為5:1,戰損比約為1.3:1

這裡有必要給大家強調一下,戰場上計算更多的是傷亡人數,而不是陣亡人數。因為大部分受傷就相當於喪失戰鬥力,這也是叫減員。所以大家不要老糾著日軍陣亡人數更多這件事兒不放,日軍的陣亡人數更多,因為他們沒有美軍的後勤救援。硫磺島戰役確實是美軍的傷亡更加慘重。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戰役不必中途島,此時的日軍可以完全說是孤軍奮戰,在戰役中沒有海空支援,又斷絕了增援補給,幾乎陷入「絕境」的情形下,僅憑陸軍堅固而隱蔽的工事、果斷的指揮、靈活的戰術,進行了「死戰」,竟然讓美軍原計劃不超過一周就攻佔的彈丸小島,這一仗從1945年2月19日持續到3月26日足足打了36天,並付出了慘重的傷亡。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部美國電影,叫做《父輩的旗幟》(Flags of Our Fathers),其通過美國大兵個人的角度描述的硫磺島戰役。處處反應出硫磺島戰役猶如「人間地獄」的慘烈情形,和給美軍留下的巨大陰影。

那麼為何各方面佔據優勢地美軍,會在硫磺島上吃這麼大虧呢?

首先最重要地一點是,日軍背水一戰地決死意志。

硫磺島,是西太平洋上的一座彈丸火上小島,卻是戰略要地。硫磺島北端距離東京1200公裡,南端距離塞班島1100公裡,是日本本土的最後一道天然屏障,對日本來說是至關重要。硫磺島的存亡,事關日本本土的安全。

這座島對於美軍來說,同樣是勢在必得。美軍在取得塞班島、菲律賓戰役等勝利後,硫磺島就成為美軍攻擊日本本土的最好支點。硫磺島上的日軍早前除了對日本本土提供預警外,還對美軍的轟炸機群機進行各種攻擊,美軍如鯁在喉。

就這樣,這座彈丸小島就成為了美日爭奪的焦點,美軍為了更好的攻擊日本,勢必要奪下硫磺島,而日軍為了本土的的安全,誓死堅守硫磺島。

因為是孤軍,所以這一戰,日軍是決死之戰,沒有誰想著勝利,他們的目標是儘可能地殺傷美軍。日軍指揮官慄林忠道中將,給妻子寫的這樣說道:

我或許不會活著回來,但你放心,我決不會給我們的家庭帶來恥辱,我一定會對得起我們慄林家的武士門風。

美軍在硫磺島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慘重的代價,慘重的傷亡都使得美軍失去再次投入戰鬥的勇氣。日軍最頑強的戰鬥是在382高地的爭奪中,美軍戰鬥部隊的傷亡高達一半以上。美軍戰地記者描述海灘上的情形時說:

「美軍是在最兇殘的暴力下死去的,在戰場上我從未見過這樣被打得千瘡百孔的屍體。許多人完全被分為兩半,手和腳都在軀體15米之外。」

硫磺島上的樹皮等幾乎被日軍一掃而空,許多士兵餓死,活著的也多虛弱不堪。美軍曾向日軍第145聯隊發出勸降信,但絕大多數日軍選擇了為天皇死戰到底。

絕境中的日軍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子彈打光後,他們舉著手榴彈衝向美軍與之同歸於盡。還有的日軍士兵。為了引誘美軍坦克通過,日軍把死去戰友的內臟放置在自己身上,假裝成死屍的模樣。在美軍坦克通過時,引爆炸藥和美軍坦克同歸於盡。

日軍的地堡簡直就是人間煉獄,許多日軍引爆手榴彈自盡,在遇到美軍向洞內投擲瓦斯彈、倒油點火時,重傷的日軍忍痛不發一聲,壕溝內屍體堆積如山。日軍寧願自殺也不願被俘的行為,使與他們作戰的美軍覺得日本士兵似乎不是人類。

這種完全不要命式地瘋狂,意味著美軍想要勝利,必須得消滅這座島上得所有敵人。日軍雖然兇殘,但你不得不承認,他們的戰鬥意志不是一般的強,特別是在守衛本土,守衛家鄉的口號加持下,他們都是視死如歸。

當然了,光有戰鬥意志可不行,子彈可沒有感情,你有沒有戰鬥意志,他都無所謂。

所以要抵抗強大的美軍,日軍還需要精妙的戰術,嚴密的配合,充分的準備。

鑑於美軍強大的海空軍實力,慄林忠道放棄了灘頭決戰,將主力配置於折缽山和元山方向,依託有利地形進行抵抗。慄林很清楚,在海岸線附近打就意味挨炸,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長處比,美軍的戰艦可以近距離低近射擊,加上飛機的掃射,根本就沒有還擊的機會,遮擋的地方都沒有。

只有先隔斷美軍的戰艦炮火和天上的飛機才有和美軍一拼的機會。於是日軍只在灘涂留有少數陣地和觀察哨所,把大量預設陣地都搬到離海岸線遠的島嶼內陸地區,而且陣地大多建在地下或者山洞裡,再用交通地道聯通。

當然了,並不是完全放棄,粟林在美軍可能進攻的海灘前沿設置了大量地雷,在周圍以機槍、迫擊炮、反坦克炮等構成嚴密火力網,能夠最大限度殺傷美軍。近海的觀察哨所可以監視美軍的動向和引導內陸日軍炮火打擊登陸的美軍,而美軍軍艦在沒有飛機偵察和引導是很難找到攻擊具體位置的。

在島上,粟林以折缽山為核心,2個機場作為主要防禦陣地,建立了全面的防禦體系,幾乎把整個折缽山都挖空了,山下坑道密布,整整有9層坑道,混凝土工事與天然巖洞有機結合、四通八達,為了擴大生存能力,日軍的炮兵陣地也變成了半地下式,一系列的精心設計,使得日軍的火炮和通訊能夠在美軍的猛轟之下還能保持較好的狀態。

在部隊的運用方面,慄林忠道將部隊機動配置,要求指揮官巧妙利用地形進行伏擊,等美軍靠近之後再射擊。

其中最值得稱道的就是日軍的坑道戰術了,簡直防不勝防。為了對抗美軍的火力優勢,日軍在硫磺島上挖掘了大量的坑道,這些坑道有效的抵消了美軍火力的殺傷,同時又能夠隱藏大量的兵力和武器。在坑道中堅守給美軍的進攻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夜裡日軍士兵往往會偷偷爬出坑道,對休整中的美軍發動夜間襲擾。

這種戰術對美軍造成了極大的困擾,由於日軍都躲藏在山洞和地下坑道之中,有的時候美軍清除了表面陣地,但是地下坑道中依然有日軍活動,美軍在對付坑道洞穴中的日軍是也非常吃力,噴火器、炸藥包、燃燒汽油等戰術也是慢慢推廣使用的。

粟林還嚴格禁止日軍自殺衝鋒,尤其嚴禁軍官帶領士兵自殺,要求每個士兵至少殺死10個美軍後才能死。這一系列措施,使得美軍損失慘重,舉步維艱。

當然,這一戰美軍自己也有問題,他們先是低估了日軍頑強,樂觀的認為一周就能拿下硫磺島。基於這種自信,他們對於硫磺島疏於偵察,很多美軍對於硫磺島的地形完全不熟悉,還是那套雨林打法,只看地面和頭上,忽略了地下和山體中坑道,吃了大虧。

這也是輕敵所付出的代價吧!

總而言之,硫磺島之戰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一次「噩夢」,他們遇到了一群瘋子。

相關焦點

  • 二戰中美軍最尷尬的一戰,與日軍戰損比打成300比0
    在我們的印象裡,二戰中的太平洋戰爭,除了在塞班、硫磺島極少數島嶼日本能和美軍打成傷亡均勢以外,其他的島嶼爭奪戰中,大部分都處於被吊打碾壓的態勢。不過,根據人品守恆定律,日本在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也曾雄起過一回,不僅創造了屬於日本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更是在某種程度上,和美軍打成了0:300的戰損比,至今仍然是美軍戰損比最大的一次戰鬥。
  • 殘酷的硫磺島戰役,佔據優勢地位的美軍損失卻比日軍還要慘重
    硫磺島戰役是一場可以載入史冊的戰爭,使得自視甚高的美軍首次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傷亡高於日軍。日軍的頑強抵抗使得美國人膽寒,幾乎沒有勝算的日本人沒有打算投降而是寧可全體"玉碎"也要阻止美國人。甚至可以說正是硫磺島戰役讓美軍重新開始審視放棄日本本土的作戰計劃,轉而思考是否要使用原子彈迫使日本投降。
  • 硫磺島戰役中,擁有絕對優勢的美軍,為何卻遭受慘重損失?
    硫磺島戰役中,擁有絕對優勢的美軍,為何卻遭受慘重損失? 硫磺島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太平洋戰爭中最激烈的一場戰役之一,作戰雙方是美國與日本,這期間儘管日軍負隅抵抗但經過美國的不屈不撓最終還是將其攻破。
  • 同是坑道攻堅戰,為何美軍在硫磺島和上甘嶺的遭遇大相逕庭?
    二戰時期,在一系列太平洋奪島戰中,1945年硫磺島一役堪稱慘烈。守島日軍2.3萬人,除千餘人投降外,盡皆斃命。美軍傷亡數字更大,陣亡6800餘,總傷亡超2.8萬。在美軍盡佔上風的情況下,何以遭受如此重大挫折?
  • 美軍在硫磺島戰役中獲勝,為何美軍卻覺得,此戰不堪回首
    硫磺島戰役發生在1945年2月,是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至關重要的一戰。儘管美軍在硫磺島戰役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還是最終取得了此戰的勝利,從而加速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投降。此戰中,美國海軍陸戰隊官兵,以其英勇無畏的精神,獲得的各級各類勳章,為歷次戰役之最。就連象徵美國最高榮譽的國會勳章,也有4位將軍獲此殊榮,為歷史首次。
  • 硫磺島戰役美軍佔據絕對優勢,為何還有2萬8千傷亡?
    硫磺島戰役日軍島上守軍約23000人幾乎全部陣亡,換來的是約28000名美軍傷亡,這在當時美國已經全面佔據兵力、裝備和科技優勢的情況下幾乎是不可想像的,戰後尼米茲甚至一度考慮使用毒氣來應付以後的戰事。要知道當時的日本已經日薄西山,形勢早已不是聯合艦隊偷襲珍珠港時的樣子了,而就在這種情況下,困獸猶鬥的日軍仍舊能夠給予美軍重創,這讓許多倖存下來的美國人在多年以後仍然心有餘悸。那麼硫磺島之戰的特殊之處體現在哪裡呢?這就需要弄清楚當時日美之間的力量差距。
  • 血戰硫磺島,美軍在優勢兵力和裝備的條件下,為何傷亡數量超過日軍?
    硫磺島戰役——太平洋戰場上唯一一次美軍傷亡超過日軍的島嶼攻堅戰。美國海軍陸戰隊經過一個月的血戰,最終拿下了硫磺島,但美國大兵也付出了極其沉重的代價。 那麼,到底是哪些因素,讓美軍攻打硫磺島付出了比日軍多6000人的巨大傷亡?
  • 同是坑道攻堅戰,為何美軍在硫磺島和上甘嶺的遭遇大相逕庭?
    二戰時期,在一系列太平洋奪島戰中,1945年硫磺島一役堪稱慘烈。守島日軍2.3萬人,除千餘人投降外,盡皆斃命。美軍傷亡數字更大,陣亡6800餘,總傷亡超2.8萬。在美軍盡佔上風的情況下,何以遭受如此重大挫折?
  • 血戰硫磺島,美軍傷亡人數為何會比日軍多6000餘人
    上圖_ 硫磺島戰役示意圖 為了對付登陸硫磺島的美軍,日軍還根據美軍的作戰特點,在硫磺島上部署了由機槍、迫擊炮、山炮、地雷連成的立體化防禦工事
  • 硫磺島戰役,美軍用11萬對日軍2萬多,為何結果傷亡近3萬
    (硫磺島戰役)對於美軍來說,兩萬多死傷,實在是一個讓他們難以接受的數字。那麼,明明美軍當時擁有巨大的人數優勢,為何不對硫磺島實行圍而不攻,讓島上的日軍彈盡糧絕呢?而在硫磺島,美軍顯然不想再給日本人任何機會。在戰役開打前,美國特地集結了11萬部隊,想要以人數和火力的優勢,複製塞班島的成功。而駐守硫磺島的日軍人數,則遠遠少於塞班島。既然美軍人數那麼多,為什麼卻會在硫磺島戰役中,遭到更慘重的傷亡呢?
  • 同樣是坑道戰對打美軍,為何我軍守住上甘嶺,日軍守不住硫磺島?
    上甘嶺戰役中坑道中的我軍士兵那麼,同樣是坑道戰對付美軍,為何我軍守住了上甘嶺,而同樣用坑道作戰的日軍卻被美軍打的紛紛跳崖呢?上甘嶺戰役作戰示意圖1951年,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憑藉裝備和火力優勢發動秋季攻勢,為了保存實力和抵禦經過,我軍將原有的防炮洞改為馬蹄形坑道工事,此後坑道工事的優勢顯露出來,隨即被廣泛應用
  • 太平洋戰爭中的硫磺島戰役,美軍為什麼不採取圍困戰術?
    李三萬摘要:太平洋戰爭後期的硫磺島戰役,戰況極為慘烈,美軍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依然付出了巨大代價,美軍的傷亡甚至超過了日軍。美軍為什麼對硫磺島不採取圍困戰術?太平洋戰爭後期的硫磺島戰役,戰況極為慘烈,美軍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依然付出了巨大代價,美軍的傷亡甚至超過了日軍。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經常採用跳島戰術,對一些日軍佔領的島嶼進行圍困或海空封鎖,而不是每個島嶼都要進行強攻予以佔領。那麼,美軍為什麼對硫磺島不採取圍困戰術?
  • 硫磺島戰役,美軍傷亡為何比日軍多6000人?只因戰前出現嚴重錯誤
    硫磺島戰役,美軍傷亡為何比日軍多6000人?只因戰前出現嚴重錯誤 原標題:硫磺島戰役,美軍傷亡為何比日軍多6000人?
  • 硫磺島戰役中,日軍只有兩萬多人,為何能夠抵擋美軍那麼久?
    前兩年上映的《血戰鋼鋸嶺》,以及剛剛上映的《決戰中途島》都展現了太平洋戰爭中的激烈對抗,在太平洋戰爭中,以硫磺島和衝繩島的戰役最為慘烈。相比於衝繩島來說,硫磺島更小,日本守軍人數更好,為何卻是阻擋日軍進攻時間最長的島嶼?本文將從實際作戰情況,以及日軍的精神層面進行分析。
  • 硫磺島戰役美軍為什麼傷亡慘重?不要過分抬高慄林忠道的戰術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軍於1945年2月19日發起的「硫磺島戰役」被稱為太平洋戰爭中最激烈的戰鬥之一,也是美軍傷亡高於日軍的唯一一次戰役,它與慘烈的衝繩戰役一起,最終迫使美國方面選擇動用了原子彈襲擊日本,因為根據美軍的估算,按照硫磺和衝繩兩島的損失代價,美軍登陸日本本土還需要付出100
  • 硫磺島戰役:美軍幾乎全殲日軍,唯有一人美軍本不想他死
    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和日軍展開了廝殺,硫磺島戰役美軍幾乎全殲日軍,自己也付出了重大的傷亡。這其中有一人美軍本不想他死。這個人就是西竹一。西竹一,日本外交家之子,是日本有名的帥哥,他讓西方人熟知是因為一匹烈馬和他所參加的馬術比賽。義大利有一匹烈馬,沒人可以近身,不過西竹一遇見這隻馬的時候它卻表達出了親熱,於是西竹一將它買下。之後也騎著它參加了很多的馬術比賽。這匹馬西竹一取名天王星。
  • 硫磺島戰役美軍為什麼傷亡慘重?不要過分抬高慄林忠道的戰術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軍於1945年2月19日發起的「硫磺島戰役」被稱為太平洋戰爭中最激烈的戰鬥之一,也是美軍傷亡高於日軍的唯一一次戰役,它與慘烈的衝繩戰役一起,最終迫使美國方面選擇動用了原子彈襲擊日本,因為根據美軍的估算,按照硫磺和衝繩兩島的損失代價,美軍登陸日本本土還需要付出100
  • 硫磺島戰役為什麼有人說是美軍的痛
    硫磺島戰役美國戰死了六千多人,負傷二萬多人,當然很痛。美軍佔領塞班島以後,一直以塞班島為基地空襲東京。但因硫磺島的報警作用,美軍對東京的空襲一直效果不佳。駐硫磺島的日軍戰鬥機還不時升空攔截,衝散美國機群。為總攻日本,美軍勢必要奪佔硫磺島。而為東京安全,日軍也勢必要死守硫磺島。
  • 硫磺島戰役有多慘烈?11萬美軍圍殲2.3萬日軍,只留下1千名俘虜
    今天為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的這一組圖組,是來自於二戰時期太平洋戰爭硫磺島戰役的老照片。通過這一組照片,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這場慘烈的戰役。硫磺島戰役發生於1945年2月19日,在長達一個多月的戰鬥中,美軍共出動了約11萬人,而在硫磺島上的日本守軍約為2.3萬人。
  • 日軍苦練拼刺戰術,為何對蘇軍、美軍的戰鬥中,很少使用白刃格鬥
    很多抗日影視劇或小說裡,都有抗日隊伍和日軍拼刺刀的情節,打仗打到一定程度,雙方就上刺刀了,白刀子進紅刀子出,打得很慘烈。但在我國戰場上十分常見的白刃格鬥,似乎在日軍和蘇軍、美軍的戰鬥中,卻很少出現這種場景,為何日軍不敢和他們拼刺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