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島戰役被稱作太平洋上的「絞肉機」,這是美日之間爆發的最激烈、最血腥的島嶼爭奪戰,這一戰打的美軍懷疑人生。
眾所周知,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憑藉著更加先進的武器裝備,更加強大的後勤支援,總是在戰損上低於日軍,往往一個美軍的死亡,都伴隨著三四個日軍士兵的戰死。
然而,發生於1945年2月19日的硫磺島戰役是二戰中唯一的登陸一方(美軍)傷亡超過守備方(日本)的戰役。日軍此役全軍覆沒,陣亡22703人,被俘1083人,共計23786人。而美軍陣亡6821人,傷21865人,共計28686人。日參戰兵力,比例約為5:1,戰損比約為1.3:1
這裡有必要給大家強調一下,戰場上計算更多的是傷亡人數,而不是陣亡人數。因為大部分受傷就相當於喪失戰鬥力,這也是叫減員。所以大家不要老糾著日軍陣亡人數更多這件事兒不放,日軍的陣亡人數更多,因為他們沒有美軍的後勤救援。硫磺島戰役確實是美軍的傷亡更加慘重。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戰役不必中途島,此時的日軍可以完全說是孤軍奮戰,在戰役中沒有海空支援,又斷絕了增援補給,幾乎陷入「絕境」的情形下,僅憑陸軍堅固而隱蔽的工事、果斷的指揮、靈活的戰術,進行了「死戰」,竟然讓美軍原計劃不超過一周就攻佔的彈丸小島,這一仗從1945年2月19日持續到3月26日足足打了36天,並付出了慘重的傷亡。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部美國電影,叫做《父輩的旗幟》(Flags of Our Fathers),其通過美國大兵個人的角度描述的硫磺島戰役。處處反應出硫磺島戰役猶如「人間地獄」的慘烈情形,和給美軍留下的巨大陰影。
那麼為何各方面佔據優勢地美軍,會在硫磺島上吃這麼大虧呢?
首先最重要地一點是,日軍背水一戰地決死意志。
硫磺島,是西太平洋上的一座彈丸火上小島,卻是戰略要地。硫磺島北端距離東京1200公裡,南端距離塞班島1100公裡,是日本本土的最後一道天然屏障,對日本來說是至關重要。硫磺島的存亡,事關日本本土的安全。
這座島對於美軍來說,同樣是勢在必得。美軍在取得塞班島、菲律賓戰役等勝利後,硫磺島就成為美軍攻擊日本本土的最好支點。硫磺島上的日軍早前除了對日本本土提供預警外,還對美軍的轟炸機群機進行各種攻擊,美軍如鯁在喉。
就這樣,這座彈丸小島就成為了美日爭奪的焦點,美軍為了更好的攻擊日本,勢必要奪下硫磺島,而日軍為了本土的的安全,誓死堅守硫磺島。
因為是孤軍,所以這一戰,日軍是決死之戰,沒有誰想著勝利,他們的目標是儘可能地殺傷美軍。日軍指揮官慄林忠道中將,給妻子寫的這樣說道:
我或許不會活著回來,但你放心,我決不會給我們的家庭帶來恥辱,我一定會對得起我們慄林家的武士門風。
美軍在硫磺島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慘重的代價,慘重的傷亡都使得美軍失去再次投入戰鬥的勇氣。日軍最頑強的戰鬥是在382高地的爭奪中,美軍戰鬥部隊的傷亡高達一半以上。美軍戰地記者描述海灘上的情形時說:
「美軍是在最兇殘的暴力下死去的,在戰場上我從未見過這樣被打得千瘡百孔的屍體。許多人完全被分為兩半,手和腳都在軀體15米之外。」
硫磺島上的樹皮等幾乎被日軍一掃而空,許多士兵餓死,活著的也多虛弱不堪。美軍曾向日軍第145聯隊發出勸降信,但絕大多數日軍選擇了為天皇死戰到底。
絕境中的日軍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子彈打光後,他們舉著手榴彈衝向美軍與之同歸於盡。還有的日軍士兵。為了引誘美軍坦克通過,日軍把死去戰友的內臟放置在自己身上,假裝成死屍的模樣。在美軍坦克通過時,引爆炸藥和美軍坦克同歸於盡。
日軍的地堡簡直就是人間煉獄,許多日軍引爆手榴彈自盡,在遇到美軍向洞內投擲瓦斯彈、倒油點火時,重傷的日軍忍痛不發一聲,壕溝內屍體堆積如山。日軍寧願自殺也不願被俘的行為,使與他們作戰的美軍覺得日本士兵似乎不是人類。
這種完全不要命式地瘋狂,意味著美軍想要勝利,必須得消滅這座島上得所有敵人。日軍雖然兇殘,但你不得不承認,他們的戰鬥意志不是一般的強,特別是在守衛本土,守衛家鄉的口號加持下,他們都是視死如歸。
當然了,光有戰鬥意志可不行,子彈可沒有感情,你有沒有戰鬥意志,他都無所謂。
所以要抵抗強大的美軍,日軍還需要精妙的戰術,嚴密的配合,充分的準備。
鑑於美軍強大的海空軍實力,慄林忠道放棄了灘頭決戰,將主力配置於折缽山和元山方向,依託有利地形進行抵抗。慄林很清楚,在海岸線附近打就意味挨炸,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長處比,美軍的戰艦可以近距離低近射擊,加上飛機的掃射,根本就沒有還擊的機會,遮擋的地方都沒有。
只有先隔斷美軍的戰艦炮火和天上的飛機才有和美軍一拼的機會。於是日軍只在灘涂留有少數陣地和觀察哨所,把大量預設陣地都搬到離海岸線遠的島嶼內陸地區,而且陣地大多建在地下或者山洞裡,再用交通地道聯通。
當然了,並不是完全放棄,粟林在美軍可能進攻的海灘前沿設置了大量地雷,在周圍以機槍、迫擊炮、反坦克炮等構成嚴密火力網,能夠最大限度殺傷美軍。近海的觀察哨所可以監視美軍的動向和引導內陸日軍炮火打擊登陸的美軍,而美軍軍艦在沒有飛機偵察和引導是很難找到攻擊具體位置的。
在島上,粟林以折缽山為核心,2個機場作為主要防禦陣地,建立了全面的防禦體系,幾乎把整個折缽山都挖空了,山下坑道密布,整整有9層坑道,混凝土工事與天然巖洞有機結合、四通八達,為了擴大生存能力,日軍的炮兵陣地也變成了半地下式,一系列的精心設計,使得日軍的火炮和通訊能夠在美軍的猛轟之下還能保持較好的狀態。
在部隊的運用方面,慄林忠道將部隊機動配置,要求指揮官巧妙利用地形進行伏擊,等美軍靠近之後再射擊。
其中最值得稱道的就是日軍的坑道戰術了,簡直防不勝防。為了對抗美軍的火力優勢,日軍在硫磺島上挖掘了大量的坑道,這些坑道有效的抵消了美軍火力的殺傷,同時又能夠隱藏大量的兵力和武器。在坑道中堅守給美軍的進攻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夜裡日軍士兵往往會偷偷爬出坑道,對休整中的美軍發動夜間襲擾。
這種戰術對美軍造成了極大的困擾,由於日軍都躲藏在山洞和地下坑道之中,有的時候美軍清除了表面陣地,但是地下坑道中依然有日軍活動,美軍在對付坑道洞穴中的日軍是也非常吃力,噴火器、炸藥包、燃燒汽油等戰術也是慢慢推廣使用的。
粟林還嚴格禁止日軍自殺衝鋒,尤其嚴禁軍官帶領士兵自殺,要求每個士兵至少殺死10個美軍後才能死。這一系列措施,使得美軍損失慘重,舉步維艱。
當然,這一戰美軍自己也有問題,他們先是低估了日軍頑強,樂觀的認為一周就能拿下硫磺島。基於這種自信,他們對於硫磺島疏於偵察,很多美軍對於硫磺島的地形完全不熟悉,還是那套雨林打法,只看地面和頭上,忽略了地下和山體中坑道,吃了大虧。
這也是輕敵所付出的代價吧!
總而言之,硫磺島之戰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一次「噩夢」,他們遇到了一群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