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有市民反映,買回家的袋裝大米總是不夠分量,10公斤裝就少半斤左右。10日,記者調查發現,棗莊大多數超市均不同程度存在袋裝米不足量的情況,有一種25公斤裝大米竟少1斤多。
標重10公斤實重才9.67公斤
家住市中區的市民宋女士反映,前不久,從超市購買了一袋10公斤裝的大米竟不足秤。「以前從沒有注意過袋裝大米的重量,我平時都是從超市買品牌大米,覺得肯定不會缺斤短兩,買回家從沒想過再去稱重。」宋女士說。她聽鄰居說有不足秤的,就回家稱了一下,沒想到還真不夠。10公斤的大米,電子秤竟顯示只有9.67公斤,一袋少了六兩多。
「從袋子上看是蠻正規的廠家出品,也沒有做過手腳的痕跡,從此來看應該是生產企業做了手腳。一斤大米兩三塊錢,少半斤就是一塊多。」宋女士對記者說,因為沒要購物小票,她就沒有去超市退,希望通過本報提醒其他消費者買米時一定要稱稱重量。
記者隨機採訪了10多位市民,很少有人在買袋裝米時稱過重。市民程女士認為,缺斤短兩都是一些小商小販辦的事,超市賣的品牌袋裝米重量肯定沒問題。對於袋裝米「瘦身」的現象,不少市民表示之前並沒有留意過此事,平時都是看著包裝上標註的重量購買,回家後不會重新稱重,即使購買了不足量的也不知。
袋裝米越重
「縮水」就越多
超市袋裝大米的情況究竟怎樣?近日,記者走訪了棗莊銀座、貴誠、蘇果等多家超市進行調查,發現部分品牌袋裝米不同程度存在不足秤的情況,而且重量越重缺斤短兩就越多。
在位於華山路附近的一家大型超市,記者隨機拿了不同品牌的兩袋5公斤裝東北大米到稱重區稱重,發現均足秤。然而,記者又拿了5袋10公斤的同品牌東北大米,電子秤竟顯示縮水0.1公斤左右。隨後記者來到位於光明路上的一家超市,分別稱了多種不同品牌和不同重量的袋裝大米,發現5公斤裝大米都沒問題,但是一種10公斤裝東北長米只有9.735公斤,縮水0.265公斤。記者又拿了一袋25公斤的本地大米稱了一下,發現只有24.4公斤左右,一袋就少了1斤多。記者又調查了幾家超市,也存在袋裝米不足秤的現象。
記者注意到,在各種品牌袋裝米中,5公斤裝幾乎所有的都夠秤,但是部分品牌10公斤裝和25公斤裝缺斤短兩,而且重量越重縮水越多。按照10公斤裝大米少五兩計算,消費者每買50斤大米就要多掏一斤多大米的錢。
針對袋裝大米缺斤短兩的問題,超市工作人員均稱,袋裝米不夠秤只是個別現象,多是由於在運輸過程損耗及水分蒸發等多重原因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