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國內灌裝冒充原瓶進口

2020-12-21 手機鳳凰網

進口葡萄酒大量湧進消費者的購物單。

新華社發

隨著國內葡萄酒消費的持續升溫,消費者們欣喜地見到進口葡萄酒有了越來越多價格平民化的產品,產地也越來越多,提供了豐富又實惠的選擇。進口葡萄酒憑藉高性價比,以接近國產葡萄酒的價格大量湧進消費者的購物單,然而,進口葡萄酒是否真的如此「價廉物美」呢?

市場:消費者買酒看花眼

「買白酒,十幾分鐘就搞定了,可買紅酒就難了。中國的、法國的、澳洲的、智利的,年份、酒莊等等,雖然加貼了中文標籤,但看著也頭暈。」面對超市貨架上眼花繚亂的葡萄酒,市民張先生猶豫不決。

家樂福超市葡萄酒區工作人員介紹,這幾年眼看著各種進口葡萄酒多了起來,從最初幾種變成一大片,開設了葡萄酒專區。賣得一年比一年多,都說葡萄酒健康,特別流行。

記者看到超市裡進口葡萄酒的售價從幾十元到幾百元的都有,相對而言,產自法國的較貴,而產自澳洲、西班牙等國的則相對便宜。記者在該超市隨機採訪時,看到不少市民都拿起酒瓶仔細端詳。可當記者上前詢問應如何挑選紅酒時,他們都搖頭。很多人都表示自己選葡萄酒最看重的是產地和年份,像法國、澳大利亞、智利酒比較出名,年份就看哪個老就覺得哪個好。

有一位李姓市民提出一個問題:「我看到標籤上的經銷商都是國內的,這些酒不會是在國內灌裝的吧?」

數據:散裝酒進口量佔七八成

海關數據顯示,過去4年中國的進口葡萄酒數量增長了60%,遠遠超過國產葡萄酒增長,已從不到1/10的市場佔有率提升至約佔1/3。目前,在中國市場銷售的進口葡萄酒品牌超過上萬個。價格從幾十元到幾萬元、幾十萬元都有。

據了解,目前進口葡萄酒市場主要有三種公司:一種代理進口葡萄酒品牌,即將國外葡萄酒原瓶引進中國市場銷售;一種是在國外尋找酒莊合作,在產地生產罐裝並貼上自己的品牌,再進口到國內,也號稱原裝進口;另一種是將國外的散裝酒運到國內,在國內生產灌裝,甚至是進行勾兌調整口味,也標榜是進口酒。

「國內進口紅酒共分兩種,一種是直接進口瓶裝酒,一種是散裝酒。其實每年的紅酒進口數量就能看出,國內銷售的紅酒到底有多少是純進口的,有多少是被勾兌的了,」葡萄酒經銷商袁先生給記者算筆帳,「拿2011年為例,散裝酒的進口比重達到七八成,這也就意味著市面上的進口葡萄酒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國內分裝的,即運到國內後,廠家再進行勾兌,按口感調配、加水和色素等,最終分裝成葡萄酒成品。」

揭秘:保稅區成分裝酒「保護區」

近年來,沿海多個城市都為進一步發展進口貿易而開設了綜合保稅區,這是目前我國開放層次最高、政策最優惠、功能最齊全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不過,國內葡萄酒資深行內人士告訴記者,近年來國內不少保稅區內,新建大大小小的葡萄酒「國際分裝中心」,按照我國相關法規,在這些保稅區內的生產線上灌裝的葡萄酒仍可打「境外」的擦邊球。大桶進口原酒在這裡被分裝到小瓶中,為了節省成本,部分商家在國內分裝時也可以採用更加便宜的包裝材料,分裝後出了工廠大門,就算「出口」到了中國。因此,這些分裝的葡萄酒最後被商家貼上「原瓶進口」的標籤。「正是一道廠門之隔,投機商在理論上完成了原瓶進口的過程。」

一份來自權威檢驗部門的資料也顯示,「因保稅區是境內關外,區內的企業不屬於檢驗檢疫部門監管,對這些酒從保稅區進入到國內,向檢驗檢疫部門報檢,如按照進口酒的標籤也並未要求標註灌裝地及生產企業信息,企業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把這些實際在國內分裝的酒當作原裝進口酒來銷售。」

亂因:高暴利+低門檻

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歐洲國家是葡萄酒的主要消費地區,聚集大量生產葡萄酒的酒莊。精明的中國酒商往往從這些地方大量進口葡萄酒,然後貼上自己設計的洋標籤出售。「比如國內酒商從法國成桶購買葡萄酒,然後運回國內進行灌裝,這種操作一般消費者很難分辨,即使看進口商檢報告也不涉及這些信息。」上述經銷商透露,一瓶出廠價為10元人民幣的葡萄酒,加3元海運再納稅48.2%(消費稅、附加值稅和關稅)後到岸成本約19.5元,之後的倉儲和本地運輸、人工費用共需2元,這瓶葡萄酒的付出成本約22元。經銷商一般會以不低於80元的價格供應給超市或商場,這些地方再加價10%到15%,到消費者手中就近百元了。而這種酒一旦進入西餐廳,往往按照經銷商供貨價的兩倍或2.5倍售出;如進入酒店,售價將是供貨價的3至4倍,達到三四百元。

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進口散裝葡萄酒2267萬升,增長86.8%,進口均價僅為0.86美元/升,算上稅收、灌裝、酒瓶包裝等費用,一瓶750ml進口葡萄酒成本還不到20元。

除了暴利的吸引,行業準入門檻低也加劇了市場亂象。在廣東、福建、山西等省市成為一家酒莊的區域代理只需花費幾十萬元,甚至僅以幾萬元便可代理單個產品。這導致各種短視逐利的投資者爭相擠入葡萄酒市場。根據ASC精品酒業統計,中國已有約2萬家葡萄酒進口商和經銷商。「內地有些公司,一家就代理了數百個知名或不知名的品牌,產品來自全世界。」業內人士擔憂,若缺乏具體明確的行業標準,或有關部門監管不到位,假洋葡萄酒對國內市場的滲透將無可避免。

南方日報記者 周照

■人物專訪

曾微:

條碼6開頭

肯定是中國灌裝的

記者:曾老師好,其實葡萄酒造假已經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在您看來,為什麼這個問題長期得不到根治呢?

曾微:現在的「造假」跟傳統意義上的造假有了很大區別,它不是拿假酒來勾兌,讓你可以直接測出來,多數都是真的酒,安全上沒有問題,假是假在以次充好、品牌上。首先是因為造假的利潤很高,一瓶進貨價幾十元的酒轉上幾手後在終端賣出幾百元甚至上千元的高價比比皆是,不法分子就是受了利益驅動。其次,我們現在還缺乏有效的檢測方法,葡萄酒的成分複雜,比如年份測定,至今對於全世界仍然是個難題,所以監管難度很大。此外,目前國內消費者普遍還缺乏葡萄酒知識教育,因為不了解、不熟悉而容易受騙上當。

記者:對,已經有許多行業內人士在跟我交流的時候也都提到有必要加強消費者的葡萄酒知識教育。我知道您經常受邀舉辦葡萄酒知識講座,能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嗎?

曾微:是的,這個問題已經引起了廣泛關注,現在不光葡萄酒行業從業人員非常重視知識培訓,連海關、質監等主管部門也積極展開學習提高。廣州保稅區就已經請我去給他們上過多次品酒課,對於他們來說,特別有必要掌握必要的葡萄酒知識,因為他們每天的工作就要跟來自全世界範圍內品種繁多的葡萄酒產品打交道。如果他們不懂,就無法正確判斷報關的價格是否正常,也很難發現產品的問題。

記者:那麼對於沒有機會接受培訓的普通的消費者您又有什麼建議呢?

曾微: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辨別原瓶進口葡萄酒,首先要看經銷商是否有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的衛生證和海關進口報關單。根據我國法律規定,所有進口食品都要加中文背標,如果酒瓶的背面沒有中文背標,有可能是走私進口,質量不能保證。酒瓶背面標籤上的國際條形碼,一般來說,6開頭的肯定是中國灌裝的,3開頭的多為法國原裝的。一般法國不同產區的酒標是有一定規律的,可以在網上相應查到。打開酒瓶,看木塞上的文字是否與酒瓶標籤上的文字一樣。在法國,酒瓶與酒塞都是專用的。當然,越來越多的國家出於環保,越來越多採用螺旋蓋設計,但優質葡萄酒一般會用橡木塞。

南方日報記者 周照

■新聞連結

一月內查獲萬瓶假葡萄酒

南方日報訊 (記者/周照)去年,紹興市工商部門在一個多月時間裡,對紅酒銷售市場進行的集中整治中,共扣留、封存涉嫌違法銷售的紅酒10530瓶,涉及CASTEL、LAFITE等5個品牌20餘個品種,案值約300萬元,並對36名涉嫌違法的當事人進行立案調查。

檢查人員發現大量的「大拉菲」、「拉菲正牌」、「拉菲副牌」、「拉菲傳奇」、「拉菲傳說」、「羅氏拉菲」、「拉菲窖藏」等各種品牌,價格從100多元到幾萬元不等,而其中不少都是傍名牌的。在對一商貿公司檢查時,發現其經銷的紅酒涉嫌侵犯LAFITE註冊商標專用權,涉嫌侵權的「拉菲世家」、「拉菲特」、「拉菲世族」、「拉菲帝國」等葡萄酒14種,共計587瓶,涉案金額超過20萬元。

「讓國產紅酒穿上『洋馬夾』。」工商人員表示,涉嫌違法銷售的案件中有部分是以國產紅酒假冒進口紅酒的,工商執法人員發現價格僅幾十元的國內低檔紅酒被改頭換面,貼上標籤,搖身一變成了「國際知名紅酒品牌」。目前「卡斯特」、「拉斐」等中文商標已被搶註,如果發現商標直接是中文的,基本可以判定為非正宗進口的「CASTEL」、「LAFITE」紅酒。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原漿勾兌、以次充好、灌裝充原瓶…進口葡萄酒繁榮背後亂象叢生
    半島記者 郝園園 齊娟 潘立超2018年我國從智利、澳大利亞、西班牙等國,合計進口159048.22千升散裝葡萄酒,進口額為18547.84萬美元,按這一原酒價格來算,每瓶葡萄酒的容量在750毫升左右,如果不經勾調,這瓶酒的酒體成本僅僅約合5.7元……日前,來自中國酒業協會提供的最新數據及分析,讓我們窺見了進口葡萄酒繁榮背後的亂象
  • 終於知道原瓶、原裝、原酒和原桶進口葡萄酒的區別了
    2、「原裝」進口葡萄酒「原裝」進口實際上和「原瓶」進口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都是指從國外的酒莊直接裝瓶,然後再進口到國內。只是真正進口商為了區別那些灌裝葡萄酒,特意加上「原裝」二字,通常與「原瓶」一起使用。這就是所說的「原瓶原裝」進口葡萄酒,指的是沒有動過手腳,完完全全來自國外的葡萄酒。
  • 灌裝機廠家教您如何判別葡萄酒是原瓶裝進口還是國內灌裝酒
    灌裝機廠家在這裡繼續向大家介紹一下新的資訊內容,主要是關於如何判別葡萄酒是原瓶裝進口還是國內灌裝酒,希望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灌裝機廠家:了解一下什麼是原瓶裝進口,什麼是國內灌裝酒?原瓶裝進口:指的是酒在原產地酒莊出產,酒莊灌裝的瓶裝酒。 原裝進口:指的是酒在原產地酒莊出產,酒莊灌裝的瓶裝酒或許桶裝酒。國內灌裝酒:指的是在原產地酒莊出產的桶裝酒進過來,在國內的酒廠進行灌裝的酒。就是灌裝歷程在國內完結。
  • 鑑別原瓶進口葡萄酒 和 酸(精選文)
    隨著國內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也更看重產品的質量!對於葡萄酒愛好者而言,他們都希望自己收到的進口葡萄酒是原裝原瓶的!那麼消費者該如何判斷他們是不是原裝進口的葡萄酒呢?我們常說的『原瓶』進口葡萄酒,官方定義上是從釀製的葡萄果,到採摘,榨汁,發酵,窖藏、灌裝,貼標等一系列步驟都是在原產國完成的,甚至連外面那層皮,即包裝盒,以及所印刷的內容都是進口的,這才是真正的進口葡萄酒必備的條件。首先對原瓶原裝酒要有個清晰的概念,即原瓶原莊、OEM代工,同時參照下表對應瓶上標準的條形碼。
  • 法國原瓶進口葡萄酒直銷會 海都大廈二樓舉辦
    砍掉層層加價,更親民 限量銷售,前100名送贈好禮 連日來,我們持續報導了福州市民對法國原瓶進口葡萄酒直銷會的期待。經過組委會多方面溝通,協調,現在已確定將於2014年1月11日、12日、13日連續三天,在福州華林路84號海都大廈二樓舉辦法國原瓶進口葡萄酒直銷會。
  • 如何正確識別什麼是原瓶原裝進口紅酒 一分鐘教你怎麼識別
    1、「原裝」 進口葡萄酒「原裝」 進口其實和「原瓶」進口表達的都是一個意思,都是指從國外的酒莊直接裝瓶,然後再進口到國內。只是真正進口商為了區別那些灌裝葡萄酒,特地加上 「原裝」 二字,通俗與 「原瓶」 一同運用。這便是所說的 「原瓶原裝」 進口葡萄酒,指的是沒有動過手腳,完完全全來自國外的葡萄酒。
  • 為什麼有些進口葡萄酒只賣二、三十塊還包郵,能喝嗎?
    進口葡萄酒只賣二、三十塊還包郵,首先可以肯定這種葡萄酒絕對不是原瓶進口的。進口葡萄酒分為原裝進口和原瓶原裝進口,原裝進口為國外進口葡萄汁,在國內灌裝;原瓶原裝為葡萄生產和灌裝都在國外完成。(中文背標上有標註)排除假酒的可能性,只賣二、三十塊還包郵的很有可能是進口葡萄汁在國內灌裝。所用的葡萄汁生產採摘灌裝時使用全套機械化生產,標準的量產化產品,製作出來的酒成本相對較低。這樣的葡萄汁運到國內,在國內灌裝,又增加的摻假的機率,這樣的酒根本沒有品質可言。
  • 進口葡萄酒掃碼價1399元,實際售價不到12元,差距怎麼這麼大
    但在市場上有這樣的現象,一瓶「掃碼價」是1399元的「進口葡萄酒」,實際售價僅僅只有11.5元/瓶;宣傳是原瓶酒的「進口葡萄酒」,實際不過是散裝酒裝瓶;標榜是進口名莊酒的,其實卻是無名小莊的產品……進口葡萄酒市場亂象不少,對此,業內人士認為,消費者如果發現自己買了不合格的產品,應保留好相關憑證以便依法維權。
  • 【吃驚】進口葡萄酒掃碼價1399元,實際賣不到12元,原因令人無語
    但在市場上有這樣的現象,一瓶「掃碼價」是1399元的「進口葡萄酒」,實際售價僅僅只有11.5元/瓶;宣傳是原瓶酒的「進口葡萄酒」,實際不過是散裝酒裝瓶;標榜是進口名莊酒的,其實卻是無名小莊的產品……進口葡萄酒市場亂象不少。對此,業內人士認為,消費者如果發現自己買了不合格的產品,應保留好相關憑證以便依法維權。
  • 進口紅酒如何辨別真假,很多人還是懵的!
    在2015年以前,很多人對進口紅酒的概念慢慢的從進口紅酒到原瓶進口紅酒上扭轉過來,也就是說在市場上充斥著很多國內灌裝的進口紅酒,而非原瓶進口的紅酒。這裡有必要解釋一下什麼是原瓶進口紅酒,原瓶進口的意思,也就是紅酒裝瓶是在國外完成,因為其受到裝瓶地該國的法律管制,從表面上來看,是不會亂來的,所以可信度高;從理論上來說,原液(一大桶或者一大罐包裝)進口,到國內灌裝實質上和原瓶進口沒有什麼區別,但由於中國人思想很強大,加上監管的空白,總會有人遐想連篇,加點水還沒多大問題,要是整點什麼對身體不好的東西放進去,豈不是喝的人會很慘!
  • 進口葡萄酒市場亂象:掃碼價1399元,實際售價不到12元
    一瓶「掃碼價」是1399元的「進口葡萄酒」,實際售價11.5元/瓶;宣傳是原瓶酒的「進口葡萄酒」,實際不過是散裝酒裝瓶;標榜是進口名莊酒的,其實卻是無名小莊的出品……面對進口葡萄酒市場如此亂象,業內人士認為,虛假售價是暴利的手段,商家用打折掩蓋了自己的暴利。
  • 怎樣才能買到一瓶靠譜的進口葡萄酒,請參照這一份避坑指南
    中文背標也是識別一款酒的重要依據,一般背標有三種形式:英文標上覆蓋中文標,說明這款酒是在國內報關時貼的標籤,一般進口量不大的酒都會這麼幹;純中文標籤,有人覺得這是灌裝,國內自己貼的,正好相反,純中文標說明進口商和國外酒廠的關係很好,進貨量大,所以在流水線上就貼好了標;純英文背標,這個是非正規渠道進關的產品,也就是常說的水貨,有些人很熱衷水貨,覺得水貨更真,殊不知水貨中假酒的重災區,就算是真品,在那麼苛刻的運輸條件下
  • 想買瓶葡萄酒送人,不知道怎麼挑?
    站在商場的酒櫃前,你是否會猶豫不決,不知道送哪瓶酒能贏得收禮之人的歡心?要選對酒,首先要了解收禮之人。二、收禮之人的口味喜歡甜食、口味比較淡的可以送甜葡萄、半甜葡萄酒、貴腐甜白,或者用梅洛、黑皮諾、仙粉黛品種釀造的葡萄酒。不愛吃甜、口味重的可以送幹紅或加強型葡萄酒,或者用赤霞珠、西拉等釀造的葡萄酒,而且過桶的為最佳。
  • 紅酒市場亂象叢生 國內「拉菲」九成是假貨
    更糟糕的是,這瓶酒還有可能是成本只有7元錢的國產劣質紅酒加上名牌標籤組合而成。  3月14日,浙江省工商局、浙江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聯合揭露了紅酒市場存在的十大亂象。此外,浙江省工商局還制定並出臺了《規範流通環節酒類企業經營行為若干舉措(試行)》,整治包括進口紅酒在內的酒類市場假冒、商標侵權、虛假標註、虛假宣傳等違法違規現象。
  • 義大利GIV集團 最高等級DOCG 乾紅葡萄酒 750ml 原瓶進口
    義大利GIV集團 最高等級DOCG 乾紅葡萄酒 750ml 原瓶進口 2017年10月10日 14:31作者:網絡編輯:網絡
  • 我是法國進口小金貂乾紅葡萄酒,很高興認識大家!
    我是小金貂古堡乾紅葡萄酒,來自小金貂(深圳)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別看我面世不久,可是獲了國際獎呢,布魯塞爾國際葡萄酒大獎賽2016金獎。我接下來告訴大家本葡萄酒的成功秘訣:1、我的原料均是40年以上的老藤葡萄,產自波爾多市,這裡冬暖夏涼、冬春多雨、夏季乾燥,這給葡萄的生長帶來了得天獨厚的優勢,使得葡萄的質量較好。
  • 進口紅酒貓膩:價值10元賣百元 多數國內分裝
    記者調查 原瓶進口紅酒不一定是「高大上」 近年來,紅酒高利潤的新聞屢見報端,而消費者對普通的國內灌裝進口紅酒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別能力,原瓶進口紅酒就成了新的高端門檻。面對商場裡貼著「原裝進口」標籤、動輒幾百元的紅酒,市民心裡不免犯嘀咕:「進口原瓶紅酒是不是就貴?
  • 網上和超市的進口紅葡萄酒好便宜,是真品嗎?
    1、首先,不要混淆幾個概念:「原瓶進口」,「原酒進口」,「原裝進口」,「原液進口」;事實上,只有「原瓶進口」才是正兒八經的進口紅酒;「原裝進口」原本也可以理解成「原瓶進口」,但現在的情況是,「原裝進口」可能是「原桶進口」的代名詞,也就跟「原酒進口「,」原液進口」成了一個意思;「原瓶進口
  • 進口散裝紅酒暴利鏈條 上百元一瓶成本不足十元
    很多在國內銷售的法國紅酒品牌,在法國市場是絕對看不到的,有些酒除了品牌註冊地在法國以外,其餘一切與法國無關」。  紅酒愛好者張女士稱:「如果不是非常熟悉國外進口葡萄酒的品牌,低價位的紅酒最好不要輕易選擇,因為這種酒大多是散裝酒進口到國內進行灌裝的。最多也就是滿足消費者日常配餐的需求,完全不能達到品鑑的級別。」
  • 買紅酒時,「原瓶進口」和「原裝進口」有什麼區別?看完漲知識了
    買紅酒時,「原瓶進口」和「原裝進口」有什麼區別?看完漲知識了!在買紅酒的時候後,有的人可能也會聽從服務員介紹原裝進口和原瓶進口,但是對於原裝進口和原瓶進口有很多的人都是不太了解的,會以為這兩種是一樣的,其實紅酒的原裝進口和原瓶進口是不一樣的,你們知道兩者之間的區別嗎?看完漲知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