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給你下聘禮,你答應嗎?最不平常的一句話就是阿彌陀佛!

2020-12-11 法音清涼

文|淨宗法師

《阿彌陀經》「一心不亂」之事

「一心」者,心一於何事乎?一向念佛者,阿彌陀佛心與我心成為一體也。

如天台《十疑論》雲「如世間慕人,能受慕者,機念相投,必成其事」,慕人者,阿彌陀佛也;戀者,我等也。

既心發一向念阿彌陀佛,則早與佛心成一體也,故云「一心不亂」。

不可移念於上之「少善根福德因緣」也。

一心不亂

關於《阿彌陀經》的「一心不亂」,有種種解釋,有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也有定一心、散一心,也有行一心、信一心。法然上人這種解釋角度特別契合經文的原意以及我們眾生的根機。

「一心」,是對什麼事情一心呢?是我們一向念佛,佛心與我心合為一體,這叫「一心」。「二人同心,其利斷金」,何況佛心與我心成為一體呢?

這種解釋非常好,本來就是我們念佛。如果單單在眾生這邊,「我怎樣入禪定一心,怎樣事一心、理一心」,這還是兩條,你是你的,佛是佛的。

所以,眾生心跟佛心成為一體,這個一心就穩固了。

就像小夥追求姑娘,他日思夜想地仰慕,追求得都要命了,生怕對方不答應;如果對方答應,接受他的追求了,還有什麼事達不成呢?這個小夥就沒有任何條件,他就是仰慕追求對方。

在這個例子當中,阿彌陀佛是「慕人」,他來追求我們,他主動發願救度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這樣的凡夫眾生是阿彌陀佛愛戀、慈愍、救度的對象,只要我們答應了,往生之事就辦成了。

怎麼知道阿彌陀佛是「慕人」呢?怎麼知道他追求眾生呢?

他發願的時候說「設我得佛,十方眾生」,他上求佛道是為了下化我等;「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我一定以我的正覺作為追求眾生的聘禮,這是我的本錢」,阿彌陀佛以六字名號作為聘禮,要把十方眾生聘娶到家,到極樂淨土,「這就是你家」。

想一想我等凡夫,這是何等榮耀,我們這輩子沒受過別人追求。十方諸佛爭先恐後,輪番來追求,但是聘禮不夠。阿彌陀佛出現了,下了大本金,下了聘禮,以六字名號把我們從閻羅魔鄉贖出來,就怕眾生不答應

我們還在這裡顛倒,說「我這麼虔誠,想往生極樂世界,就怕佛不要我啊」,佛早就主動發願救我們,我們想往生極樂世界才幾天啊?阿彌陀佛做法藏比丘的時候,在兆載永劫之前就心心念念地追求,要救度我們到極樂世界。

所以,他主動發願在前,為了救度我們到淨土,為我們成就極樂寶國種種莊嚴;也為我們成就六字名號,讓十方諸佛宣揚,送到我們面前;為我們成就無量光明,從極樂世界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舍;又為我們成就無量壽命,因為造業凡夫不知道輪迴到什麼時候才能出頭,所以阿彌陀佛的壽命短了就等不著,即使等到張三了,還有李四,所以阿彌陀佛為了救度我們,誓取無量壽。那麼,這一切的功德是為了誰?都是為了我等。

所以,我們只要答應,這件事就成了,往生這件事不成問題。

佛心、我心成為一體,交換平臺就是這句南無阿彌陀佛

所以,不要把心移到上面,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稱名之外,其他種種修行都屬於少善根福德因緣,跟佛就是兩條心。

就像現在的電視頻道,或者信息傳遞,都有一個頻道,有一個平臺,在同一平臺裡才能溝通,才能見面;如果頻道不一樣,線路不一樣,是兩條線,怎麼能搭上呢?

阿彌陀佛給我們設定的信息交流平臺,接線頭就是「南無阿彌陀佛」,你也用南無阿彌陀佛,佛也是南無阿彌陀佛,這不就見面了嗎?

佛用南無阿彌陀佛給你發信號,找你,結果你用雜行雜修,這樣跟佛永遠對不上。想對上,就要轉換密碼,頻道要調整,技術複雜著呢。

善男子 善女人

經文說「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一心不亂」解釋清楚了,還有「善男子、善女人」,那我夠資格嗎?

為什麼叫「善男子、善女人」呢?

是相對於後面說的「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能執持名號的人,事先就給你冠名叫「善男子、善女人」。

舉出兩條文證。

一是《觀經》下品上生,大家可以看《觀經》的經文。這個人本來的機是「五濁惡世惡時眾生」,是造惡的,一生造作十惡的罪人。他一生沒有任何修行,臨死的時候念了一聲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現前接引他。不光接引,還讚嘆他,說什麼呢?「善男子,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

他一輩子都被別人看不起,被所有人嫌棄,說他是惡人,如果到法院打官司判案,身上命案肯定多得很,那還不算惡人嗎?但是他臨終就到佛國了,阿彌陀佛這麼高貴的身份,稱讚他一聲「善男子」,世間所有不好的帽子都摘了。

阿彌陀佛沒有一點眼力嗎?怎麼青紅皂白都不分呢?

佛給出了理由,「以汝稱佛名故」,你稱了佛名,就叫你「善男子」

稱佛名就叫「善男子」?

下面說「諸罪消滅」。原來是罪人,造作十惡罪,一生沒行善,但是稱佛名,諸罪消滅了,就改惡成善。「我來迎汝」,佛來迎接的人能是惡人嗎?雖然他原本是惡人,但是稱名就變為善人了

佛法講的善惡,跟世間不一樣,即使行五戒十善的人,在世間人倫道德範圍內說是善人,但是以往生淨土來說都不算,還是輪迴的凡夫,所謂「罪惡生死凡夫」。

前面我們學過法照大師的偈子,「但使回心多念佛,能令瓦礫變成金」,本來是瓦礫,是惡,是沒人要的爛磚頭、石頭瓦塊,變成黃金了,就是善了。平生遇佛的人,就是一生念佛;臨終遇佛的人,一聲、十聲也決定來迎,決定往生。阿彌陀佛的誓願一個都不嫌棄,一個都不遺漏。

另外,善導大師在《觀念法門》裡解釋這段經文,對「善男子、善女人」直接解釋為「若佛在世,若佛滅後,一切造罪凡夫」,白紙黑字說得很清楚,不論佛在世時還是佛滅度後(我們屬於佛滅度後),一切造罪凡夫只要執持名號,都被佛讚嘆為善男子、善女人」。

淨土法門稱為「難信之法」,《無量壽經》也說「難中之難,無過此難」。

什麼叫「難信之法」?該怎麼理解呢?

眾生的根機,是五濁惡世、惡時、惡眾生、惡煩惱、惡邪,沒有什麼修行,就是稱一句名號,這樣就到淨土成佛,不敢相信。正因為如此,所以釋迦牟尼佛懇切地勸導說「我見是利」,確實如此,「這是難信之法,你們要相信」;恆河沙數諸佛也都出來說「這是難信之法,大家要相信」。這超過凡夫的情量。凡夫驕慢,另外凡夫沒有慈悲,也沒有智慧,是非心、善惡分別念特別重,報復心又強,「造惡的人怎麼能讓他往生呢?」

難信之法,我們有機會能相信,這不是於一、二、三、四、五佛種諸善根,這是於無量千百億佛所種諸善根,是無量百千萬億劫,阿彌陀佛的光明調攝,十方諸佛的慈悲薰染,否則我們怎麼能相信?

對這個法門不相信,懷疑,甚至誹謗,那是正常表現;相信,那是不正常的,不正常就是超常。曇鸞大師說「非常之言,不入常人之耳」,整個法界裡最不平常的一句話就是「南無阿彌陀佛」,一般人聽不進去。

所以,印光大師說,不要說我們悠悠凡夫難信,即便是阿羅漢聖者也信不來;不要說阿羅漢聖者,即便是菩薩一般也信不來,只有菩薩裡的大菩薩,所謂菩薩摩訶薩,他聞到之後才能信得來。這個「信」字,何曾了得。

我們念佛,在世間被別人說成「這人精神不正常」,這是一種格外的讚嘆,他也知道我們「不正常」,是非常之人。

有的人聽到這話還生氣,「啊?我念佛怎麼不正常了?」你氣什麼啊?你高興都來不及,應該鼓掌,「對,我念佛跟你們比就是不正常」。他以他的價值觀來衡量阿彌陀佛的產品,衡量彌陀救度的法門,當然認為你不正常。結果你還接受他這種價值觀的判斷,去跟他爭個高低,那你不又變成世間人了嗎?

在某種程度上,如果世間人說你念佛不正常,「相信什麼西方極樂世界,誰看見了?還相信罪業這麼多,妄念這麼重,嘴上念幾句佛就可以到極樂世界成佛」,遇到這樣的人,不要跟他說,這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非常之言,不入常人之耳」。你就笑一笑,點點頭,很神秘地點點頭,「嗯嗯」,就可以了,不然怎麼說是「難信之法」呢?

相關焦點

  • 「阿彌陀佛」和「觀音菩薩」的關係,你知道嗎?
    而「阿彌陀佛」想必大家也不陌生,進入佛門我們聽到最多的佛號,便是「阿彌陀佛」這4個字。那麼,你對阿彌陀佛又了解多少呢?觀世音菩薩和阿彌陀佛究竟有什麼關係呢?本篇文章,小編就和大家探討一下。他不忍眾生痛苦,就生起了超拔一切眾生遠離苦海的大慈悲願力。他發願要救度一切眾生,若做不到就將自己的身體裂成千片。然而,當他真正去救度眾生的時候才發現何其困難,眾生愚痴、根性低劣,甚至頑固不化,根本聽不進他的話,何談度化?另外,眾生實在太多,困難重重,要度盡談何容易?就這樣,一絲心累和懈怠的念頭生起,就是這一念,還是凡人的觀音菩薩身體開始分裂,異常痛苦。
  • 對阿彌陀佛了解多少,阿彌陀佛與觀音菩薩是什麼關係,你知道嗎?
    相信大家對觀世音菩薩和阿彌陀佛都很熟悉。「家家彌勒佛,戶戶觀世音」,觀音菩薩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美名早早就飛入老百姓的家中了,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知道,沒有人是不知道的。觀音菩薩神通廣大,成為我國受信眾最多的佛菩薩之一。
  • 阿彌陀佛?是同一尊佛嗎?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如來佛,是阿彌陀佛?想必看過《西遊記》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會產生這麼一個問題。那麼如來佛是阿彌陀佛嗎?其實並不是,雖說,在西遊記之中,如來佛居住於西方。其於阿彌陀佛的佛國淨土「極樂世界」是一個方向,但卻實打實的「如來佛」並非阿彌陀佛!
  • 恭迎阿彌陀佛聖誕丨阿彌陀佛,謝謝您!
    這是因為在這四十八願當中有一個最重要關鍵的根本、主要的願要徹底成就。從因地來講,因地所發的四十八大願每一願都是因本的願,但其中有一個最根本的願,就是第十八願。為什麼淨土法門談到阿彌陀佛的本願都是指第十八願呢?因為四十八願當中如果沒有第十八願的話,四十八願就談不上可貴與殊勝了,正因為有了第十八願才顯現出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可貴。
  • 「你知道阿彌陀佛是誰嗎?」隨機採訪寺院香客,結果扎心了
    可阿彌陀佛究竟是哪一尊佛?阿彌陀佛有什麼含意?為什麼佛弟子見面都要稱呼一聲「阿彌陀佛」?成都文殊院空林講堂欄目的小夥伴們在寺院裡隨機找到幾名遊客,向他們提問:你知道阿彌陀佛是誰嗎?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呢?成都文殊院空林講堂的小夥伴們在寺院裡隨機採訪了幾位遊客,向他們突然提問:「你知道阿彌陀佛是誰嗎?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呢?」
  • 「南無阿彌陀佛」的真正含義,你知道嗎?
    不論是在一些影視劇中,還是在寺院裡,我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便是「南無阿彌陀佛」,為什麼要念「阿彌陀佛」,而不念其他佛的名號呢?「南無」又是什麼意思呢?本篇文章,小編就來為您解讀「南無阿彌陀佛」的真實含義。首先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佛教裡的阿彌陀佛。
  • 你知道阿彌陀佛名號代表什麼含義和殊勝嗎?
    《漫談品禪》系列第16回無論是在一些影視劇中,還是在寺院裡,我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便是「阿彌陀佛」,為什麼要念「阿彌陀佛」,而不念其他佛的名號呢?這個佛號有什麼含義和殊勝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
  • 一心只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念就是八十年
    殘破、潮溼、陰暗的房舍,如果不是特意來,平常路過,我們恐怕很難注意到這座寺院的存在,也很難想像這裡還居住著老法師,且一住就是大半生。她是如何在這樣的「陋寺」,寒來暑往,生活這麼久?是什麼令她甘於這樣極致的清貧?指淨法師寧靜地坐在老式藤椅上,口裡念著「南無阿彌陀佛」,周遭一切都與她無關,滄桑歲月在此留步。
  • 佛教:天天念「南無阿彌陀佛」,其中含義,你知道嗎?
    我們如果經常到寺院,會發現佛教裡有一句出現頻率最高的話,那便是「南無阿彌陀佛」,這句話常常出現在寺院的牆壁上,殿堂內的黃色幡布上,佛菩薩寶像前,等等,甚至僧眾之間見面打招呼也會用上這一句話。佛教裡將西方阿彌陀佛、中央釋迦牟尼佛和東方藥師佛合稱「三寶佛」(橫三世佛)。這一點我們應區別開來。阿彌陀佛曾在過去因地修行時就發下大願,要建立西方極樂世界,廣度無邊受苦眾生,成就無量莊嚴功德,為諸天所讚嘆。
  • 阿彌陀佛到底在哪裡?
    阿彌陀佛大願業力就是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親自建的世界,你不找他找誰?不靠他靠誰?這句名號就是阿彌陀佛他本人!名號是活體阿彌陀佛!所謂名外無體,體外無名!你念佛,佛在你頭頂上。第五,佛在口中,一念即顯,不念不顯故。你念佛,佛就在你舌頭上。第六,佛在身中,惠以真實利故。第七,佛在心中,生佛相憶故。在這七點當中,最主要的是第三點。
  • 【一句佛號】眼見色,阿彌陀佛;耳聞聲,阿彌陀佛;鼻嗅香,阿彌陀佛;口嘗味,阿彌陀佛,全是阿彌陀佛!
    記住,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生煩惱;不放在心上,也就是見色聞聲、嗅香嘗味,都要記住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妙用。修行在哪裡修?就在這裡修,這種妙用它幫助你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是證得無上菩提,這叫真修行。你細心去看來佛寺的海賢老和尚,你看他,他怎麼修的?沒有往心上放。
  • 「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僧人們要經常念「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是佛教語,通讀此語就是平常說的「念佛」。南無阿彌陀佛是梵語的音譯,「南無」,是梵文 Namas的音譯,讀作那摩,亦有譯作「南謨」、「那謨」等。是致敬、歸敬、歸命的意思。常用來加在佛、菩薩的名稱或經典題名之前,表示對佛很忠心,很度誠、一心歸順於佛。
  • 「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的含義,你知道嗎?
    學佛的人,不管是出家還是在家,口裡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你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這句佛號是從梵文音譯過來的,含義很深很廣,在佛教中稱為六字洪名。「阿彌陀佛」翻譯成中文,「阿」是無;「彌陀」是量;「佛」是覺,合起來的意思就是無量覺,無所不知,無所不覺。「南無阿彌陀佛」整句佛號的意思,就是要我們恭敬阿彌陀佛,皈依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常勸大家要多念這句佛號,就是鼓勵大家發願求生阿彌陀佛的佛土,接受阿彌陀佛的教導,成就圓滿菩提。這也充分體現了佛的心量很大,不但不跟別人搶生源,還把自己的學生,統統介紹給別人。
  • 淨宗法師:阿彌陀佛為你想好了辦法
    你看,佛心多麼慈悲!阿彌陀佛告訴我們說:你苦惱,我就苦惱;你安樂,我就安樂。我們苦惱什麼?苦惱怎麼往生,苦惱不能往生怎麼辦。當你為此事苦惱的時候,阿彌陀佛也正在為此事替你苦惱,說:你的往生我都為你想好了!不能往生你有什麼辦法?靠你自己就沒有辦法,靠我你就有辦法!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你知道它真正的含義嗎?
    經常看電影電視劇的人都知道,一旦有和尚出現的電影電視劇,都會伴隨著那一聲南無阿彌陀佛,但是大家聽也聽得挺久了,大家知道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什麼嗎?其實大部分人並不知道這句話真正含義是什麼,那麼這句話真正意思到底是什麼?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講講這個阿彌陀佛到底是指的什麼佛吧?
  • 天天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到底是誰?
    相信大家經常會在一些影視劇中或者寺院裡聽到看到這四個字——阿彌陀佛。許多不懂佛法的人就很是好奇,阿彌陀佛到底是誰?它是佛教裡最大的佛嗎?為什麼念「阿彌陀佛」而不念其它佛菩薩名號?難道念「阿彌陀佛」比念其它佛菩薩名號功德更大?帶著這個疑問,我們大家一起走進這篇文章。
  • 念「阿彌陀佛」,輕鬆消除「業障」,你做到了嗎?
    同樣是學佛,為何有人感應無處不在呢,本篇文章就回答你學佛中的困惑。佛陀說:「一切法由心想生。」心誠則靈,佛法八萬四千法門,你心裡相信那個法門,那個法門就靈;不相信,抱著試試的態度,再好的法門也不靈。所謂的「誠心」就是清淨心,沒有一個雜念。所以古大德才講:「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
  • 阿彌陀佛淨土法門
    淨土法門真的是嘴念一句佛號就能往生阿彌陀佛淨土嗎,其實沒有那麼簡單的,要真是一句佛號就能往生淨土,那眾生都能成佛了,成佛首先我們必須具備堅定的出離心,念佛才能產生真實的意義與功效,如果僅為自已的今生來世種種利益來念佛,由於不具備出離心,念佛法門也變成了世間法,觀修就是讓你生起對六道輪迴的出離之心
  • 天天念「南無阿彌陀佛」,其真正含義,你知道嗎?
    提起「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大字,我想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並很快反應到這是佛教用語。沒錯,這六個字最常出現的地方就是佛教寺院裡,佛教僧眾也總是嘴裡「南無阿彌陀佛」不離口、不離心。然而,當問到這幾個字的讀音和含義時, 許多人可能就傻眼了。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究竟是什麼意思?看完你就明白了!
    相信很多學佛的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叫做「一聲佛號,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而這聲佛號,就是世人耳熟能詳的「南無阿彌陀佛」。最初,持誦彌陀聖號為淨宗的專修法門,但在流傳過程中,因其修學起來簡單方便,不論根基高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能學會,所以成為信眾最廣的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