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A:這個我就不太清楚了,平常聽的比較多的是釋迦牟尼佛,不過我的本命佛好像是阿彌陀佛。
遊客B:我不知道。
遊客C:不太了解,好像是裡面的那尊吧。
……
採訪了N位遊客後,終於有一位遊客說:有點熟悉,西方三聖。
我們常在電視和小說中聽到「阿彌陀佛」的名字,那麼「阿彌陀佛」究竟是怎樣的一尊佛呢?「阿彌陀佛」簡稱為彌陀。「阿」意譯為無,「彌陀」意譯為量,「阿彌陀」合在一起可以翻譯為無量,「佛」是覺的意思。所以,「阿彌陀佛」可以意譯為無量佛。阿彌陀佛的名號裡含有兩個核心功德:無量光、無量壽。據經典記載,在過去久遠劫裡,世自在王佛住世時,有一國王發無上道心,舍王位出家,名為法藏比丘。他在世自在王佛處勤苦修行,戒聞精進,發願成佛度脫九法界一切眾生,歷經五劫的思慮而發下四十八大願。此後,他不斷積功累德,在距今十劫前,願行圓滿,證得佛位,名號就是阿彌陀佛,其淨土在離娑婆世界十萬億佛土的西方,名為極樂世界,又叫安樂世界。阿彌陀佛迄今仍在西方極樂世界說法,誓願接引念佛人往生該淨土,所以又被稱為接引佛。說到阿彌陀佛,就不得不提到佛教的淨土法門。現世的凡夫依靠個人力量想要在今生出離生死,非常困難,必須通過自力、佛力相結合才能離開五濁惡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能否往生淨土,全憑信願之心。凡夫以深信切願稱念阿彌陀佛名號,今生便可帶業往生;與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普賢菩薩等諸大菩薩共聚一處,不退菩薩為伴侶,盡享淨土妙莊嚴。淨土法門屬於易行道,三根普被,利鈍全收,自古受到高僧大德的推崇,更是受到信眾的歡喜奉行。一句阿彌陀佛,被稱為萬德洪名,本身就是功德之王,也是加持力很大的咒語。只要大家信願稱名,都可以消業去習,增福開慧。到寺院見到師父,趕緊合十問訊:「師父,阿彌陀佛!」隔壁鄰居又對裝修工人失望了:「你要是改得好嘛,就阿彌陀佛了!」兩個阿姨聊天說:「阿彌陀佛!我孫女考起重點中學了!」我們在寺院見到師父、師兄時,常常會用「阿彌陀佛」打招呼,而在影視作品、小說以及現實生活中,當有人遇到災難,感到快樂,甚至表達謝意時,也都會念上一句「阿彌陀佛」。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阿彌陀佛」一詞在不同的語境下使用,會有不同的意思,比如在一些文學作品中,念「阿彌陀佛」是用來表示祝福、感謝、慶幸、責備或懺悔等意思。但是,「喜怒哀怨」只是一種世俗的解釋,作為學佛人,我們還可以用「四無量心」來理解。四無量心就是「慈、悲、喜、舍」。「慈」是給予眾生安樂,「悲」指救拔眾生脫離苦境,「喜」指見人離苦得樂而生欣喜歡悅之心,「舍」指放下、捨棄一切差別,平等對待。在前面提到的祝福、感謝、慶幸、懺悔等心境狀態發生時,我們可以用四無量心的智慧來與之匹配。位於文殊院天王殿的後側,有著一尊銅鑄的阿彌陀佛造像。這尊造像鑄於清道光九年,也就是1829年。佛像高兩米,左手當胸,捧有摩尼寶珠一枚,右手垂下呈接引狀。佛龕左右是已故四川著名書法家張懷泗所書的楹聯:「長伸手接娑婆客相隨同路;久立地等世上人打夥偕行。」白天,當遊客從阿彌陀佛像前經過時,他慈祥、和藹的莊嚴相讓多少人心生敬仰;傍晚,一牆之隔的都市華燈初上,這尊阿彌陀佛卻是寺院裡最明亮的存在,它仿佛在指引歸家的人:「別怕,黑夜有我為你照明!」內容來源:微信公號成都文殊院
3、法喻、佛所說法、輪轉聖王之輪寶、迴轉、催破、趣向涅槃之果5、菩提薩埵、覺有情、六度、布施、持戒、精進、般若7、不妄語戒、離高廣大床戒、離花鬘等戒、離歌舞等戒、離金寶物戒1 C、2 A、3 B、4 B、5 C、6 B、7 B、8 B、9 B、10 C1√、2X、3X、4X、5X、6X、7X、8X、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