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本市5家餐飲企業被立案調查
本報訊(記者 耿諾)讓人回味久久的鴨脖子和烤魚,居然含有罌粟殼成分?昨天,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一則《關於35家餐飲服務單位經營的食品中檢出罌粟殼成分的通告》,直接點名全國有35家餐飲服務單位經營的食品中含有罌粟鹼、嗎啡、可待因、那可丁、蒂巴因等罌粟殼成分,存在涉嫌違法添加行為。其中,北京胡大餐飲有限公司、周黑鴨等知名品牌在列。
昨日公布的35家企業中,涉及北京的共有5家。通告中稱,北京市房山區良鄉滇南福喜小吃店、西城區謝世榮炸雞店、北京胡大餐飲有限公司、北京珍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東城區寶和居飯館已經被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立案調查。據稱,在食品中添加罌粟殼或罌粟粉,違反《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第一項關於「禁止生產經營用非食品原料生產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食品」的規定,涉嫌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市食藥監局發言人唐雲華介紹,北京這5家餐飲單位,其香料粉、牛蛙料、烤魚粉、老湯調料、醃製料等調味料被檢驗出罌粟殼成分。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目前仍在全市範圍內進行檢查,近期檢查的重點內容,是根據春節食品消費高峰的特點和冬季食品消費的熱點,對各類火鍋店、麻辣燙、炸雞店等餐飲單位,進行監督檢查和抽檢。
唐雲華說,藥監部門將與公安機關密切合作,追根溯源,深挖線索,儘快查清違法事實,查處內容還將與工商部門的企業信用信息聯網,使相關企業單位受到信用懲戒。
此次被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立案調查的企業,可能是公布名單中處置最輕的一批。另外兩批則已經移送公安機關並提起公訴,或者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據了解,已有25家企業被移送公安機關進行刑事犯罪偵查。
馬上就訪
周黑鴨問題店系冒牌?
昨天,本報第一時間追訪了被曝光的湖北周黑鴨。
「在黑榜上的周黑鴨,根本不是我們,是假店。」周黑鴨新聞發言人郝立曉說。據他介紹,周黑鴨從未在安徽開過任何一家店;同時,周黑鴨也從不加盟。「如果在安徽省出現了周黑鴨的門店,那一定是假的。」他說,此前,周黑鴨公司已經在合肥進行過一輪「打假」,還沒打到宿州,就出現了和罌粟殼有關的通告。
截至記者發稿時,周黑鴨向記者發出了兩份蓋有公司公章的聲明,一份擁護嚴打食品違法添加行為並聲明被查周黑鴨為「山寨」,另外一份則是要求維護周黑鴨品牌信譽。「其實根據我們調查,在北京,還至少有50家假的周黑鴨。」郝立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