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全市共檢查入網經營戶6513家,發現問題2901家,立案查處27家,停業20家,責令整改805家,下線小餐飲4000餘家。」12月1日,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趙紹增帶領相關科室負責人做客「政務服務熱線」,現場接聽群眾來電,回答群眾提出的問題。
我市抽查16個批次成品油,合格率100%
最近一段時間,大家對成品油的質量以及市場監管部門對生產領域如何加強監管較為關注。
據介紹,今年以來,市市場監管局嚴格執行成品油工業產品生產許可準入制度,督促煉化企業強化主體責任意識,嚴格按照國家標準組織生產,真正從源頭把好產品質量關。
去年以來,該局對本市3家取得車用汽油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山東東明石化集團有限公司、山東潤澤化工有限公司、山東玉皇盛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企業)進行了專項監督檢查,並對三家企業生產的車用柴油、車用汽油和車用乙醇汽油調和組分油等16個批次產品進行抽樣,經抽樣檢查,產品均合格,質量抽檢合格率均達100%,並升級符合國VI標準。
我市共建成學校食堂在線檢測平臺200家
學校食品安全既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也是市場監管的重點,市市場監管局高度重視,研究採取多項舉措,統籌解決學生安全用餐問題。
據了解,目前全市建有學校食堂1055所,在校就餐人數達37.3萬人。市市場監管局積極推動中央廚房等集中供餐單位建設,相繼引進中央廚房20家,已為70所學校提供配餐服務。不斷強化學生小飯桌規範化監管,全市登記備案小飯桌119家。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4月底,初高中、大中專院校畢業班先後開學,5月份其它學校和班級全面複課。為保障師生就餐安全,全市市場監管部門與教育部門集中力量,對全市學校食堂組織開展3次大規模核驗,確保防疫措施、食品安全等措施落地落實,堅持達標一家、開學一家。
另外,嚴格落實「四查」制度。今年,對全市學校食堂開展季度檢查2631家次,督導檢查1118家次。市局聯合教育部門定期督導檢查,發布檢查通報,公開存在問題及學校得分排名,主動揭短亮醜,鼓勵表彰先進,督促各縣區學校食堂改造提升。主動邀請學生家長、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新聞媒體記者等進校園,檢查食品安全,推動社會共治。
持之以恆加大投入,完善學校食堂食品檢測實驗室建設。自2015年以來,通過招商引資,利用社會資源,為我市54所學校建立在線檢測實驗室,2015年至2017年,連續兩年被市政府列為民生實事之一。截至目前,我市共建成學校食堂在線檢測平臺200家,鄄城縣、開發區等實現全覆蓋。培訓檢測人員260多人,檢測食材達50萬份,杜絕不合格食品進入校園達3700多批次。同時,全市學校食堂明廚亮灶率達到95%以上,巨野、開發區等實現「網際網路+明廚亮灶」全覆蓋,有力保障了學校食堂食品安全。
全市共立案查處平臺代理公司兩家,罰款10.7萬元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網絡餐飲業發展迅速,市市場監管局如何加強監管也是廣大市民較為關注的話題之一。
從市市場監管局獲悉,目前,全市11個縣區有16家第三方網絡訂餐平臺代理機構,其中美團網絡訂餐8家、餓了麼網絡訂餐8家;從事送餐的運營公司有UU跑腿(鄭州時空隧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閃送(菏澤市壹派速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代理機構從事網絡餐飲推廣、入網審核等工作的人員189名,服務送餐的騎手1775人,其它公司騎手570多人。入網餐飲服務企業7078家,其中持小餐飲登記證4883家,佔比上線餐飲單位達67%;全市日均訂餐量39380單,日營業額近70萬元。因此,該局明確專項整治工作方向不是堵和防,不能一棍子打死,而是疏和放,是整治規範,引導網絡餐飲業健康發展。
針對訂餐平臺存在的證照不全,公示信息不準確,誤導消費者的問題,市局集中組織約談會,各縣區的平臺代理機構負責人、縣區局分管領導、監督人員共同參加約談,對共性問題一一指出,明確整改方向,整改時間、整改措施等,要求各縣區局落實督導整改的責任,靠上去幫扶。針對各縣區個別上線餐飲企業存在的套證問題、無證上線、超範圍經營等具體違法違規行為進行窗口指導,提出下線、立案查處等具體措施。同時,市局安排人員開展網絡巡查,及時發現問題,加強業務指導的針對性、有效性。目前,全市召開第三方平臺代理機構負責人約談會兩次,約談人員達110多人次,下發督導通報2期,市局立案查處3起,發現問題進行窗口指導217家次,督辦案件查處26起。
突出重點,集中整治。截至目前,全市共檢查入網經營戶6513家,發現問題2901家,立案查處27家,停業20家,責令整改805家,下線小餐飲4000餘家。開發區、曹縣、單縣等無證經營的上線餐飲企業依法立案查處。目前,全市共立案查處平臺代理公司兩家,罰款10.7萬元,查處違法餐飲企業25家,罰款11.4萬元,給予警告11家,下達責令整改文書800多份。通過依法立案查處,震懾了故意違法企業,起到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效果。同時,積極引導達標的餐飲企業入網經營,促進網絡餐飲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