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縣黨建引領發「四力」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

2021-01-13 瀟湘晨報

今年以來,荔波縣小七孔鎮堅持以黨建引領扶貧民生工程為抓手,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堅定實施「生態立鎮、農業富鎮、工業強鎮、旅遊靚鎮、人才興鎮」五大戰略,做到「四堅持」增強「四個力」為重要抓手,持續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用新型工業把鎮強起來,用生態農業讓民富起來,用異地搬遷讓民安起來,用生態旅遊把鎮靚起來。

堅持黨建引領增強「向心力」。強化村級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基層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在推進黨建引領扶貧民生工程過程中,選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實施「消薄」行動,精準選優配強貧困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把會經營、有路子、懂管理的致富能手選拔進村級組織班子領導,提高村領導班子帶頭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能力。對村「兩委」領導班子加強培訓,通過外出考察學習、集中輪訓等形式,不斷提高「兩委」幹部整體能力素質,拓展視野,增強村級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帶動力。今年以來,小七孔鎮共補配村「兩委」幹部97人,對13名村黨組織書記進行集中培訓;深入實施農村黨員幹部素質提升工程,對20餘名村「兩委」幹部實施學歷教育;選派20餘名村「兩委」幹部外出考察學習、集中輪訓。

堅持盤活資源釋放「新活力」。以盤活「三變」資源為著力點,加快推進要素深度融合,推動涉農實施「三變」改革。充分發揮各村的山林、水能等自然資源優勢,積極發展種植、養殖、發展鄉村旅遊等產業,加大資源統籌力度,集聚生產要素,鼓勵和引導群眾以技術、土地、山林等方式入股村集體合作社和集體經濟經營主體,採用「村社一體化·三資促三變」模式,將村集體、村民和經營主體利益聯結起來,按股分紅,大力發展桑芽菜、百香果、羅漢果、脫毒馬鈴薯、食用菌等優勢產業,增加集體經濟收入,激活集體經濟發展活力,破解「空殼村」的難題,實現致富增收。據了解,小七孔鎮全鎮累計盤活土地、水面等資源10000餘畝。

堅持拓寬渠道增添「源動力」。探索「鄉村特色產品+電商」產業發展道路,建立項目、產業、招商等為支撐的發展體系,拓寬增收渠道,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充分利用獼猴桃、百香果、羅漢果等扶貧優勢產業,增強村級集體經濟「造血」能力;採取土地流轉、資金入股、保底收購等模式,積極鼓勵群眾參與,推廣現代農業生產技術,提升農民致富能力,鼓起老百姓的「錢袋子」;加大現代農業招商引資力度,引進食用玫瑰花種植及深加工等產業項目,積極採取「企業+村社合一+農戶」的模式,吸納近1200餘名農村勞動力就業,推動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今年以來,小七孔鎮以工業園區為載體、創建扶貧車間2個,提供就崗位150個,人均增收8000餘元;建立馬鈴薯、食用菌、種桑養蠶等種養殖基地5000餘畝。

堅持完善機制激發「內生力」。成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領導小組,由鎮黨委書記、鎮長任「雙組長」制,分管農業領導為副組長,各股站所負責人、各村黨支部書記擔任小組成員,並將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納入鄉鎮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內容,納入村「兩委」幹部年度目標考核重要內容,督促各級黨員幹部切實負起責任、挑起擔子,當好「領頭雁」。研究制定《小七孔鎮級集體經濟發展激勵考核實施辦法(試行)》、《小七孔鎮關懷激勵脫貧攻堅一線幹部辦法(試行)》等系列政策文件,規範管理行為,推動全鎮村級集體經濟健康有序發展。並採取「半月一匯報、一月一調度,一季一通報」方式,及時了解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對提前完成發展任務的鎮、村進行通報表揚,對項目推進緩慢、措施不力的,進行約談提醒、通報批評。截至目前,鎮、村兩級共召開專題會議20餘次,村級召開專題培訓會13次。

【來源:荔波縣委組織部】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 燈塔—黨建在線」刊發平陰黨建引領集體經濟發展典型經驗做法
    平陰縣:「三力」齊發 助推村集體經濟駛入「快車道」近年來,濟南市平陰縣著力破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慢的難題,採取增強組織動力、激活發展活力、凝聚多方合力等措施,培育壯大集體經濟,實現基層黨建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同頻共振、互融共促,助推村集體經濟駛入
  • 荔波縣拉片村「3335」模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2019年以來,按照省州縣「村社合一」工作要求,荔波縣拉片村結合村情實際註冊成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核定資源資產972.35萬元,通過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上爭資金、做文章、找出路,創新「3335」工作模式(即用活「三人」,健全「三制」,盤活「三資」,做活「五變」),以旅遊產業為主導,探索「黨建+
  • 平遙縣:以黨建引領發展村級集體經濟
    平遙縣:以黨建引領發展村級集體經濟 2020-12-22 11: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圍繞土地做文章壯大村集體經濟
    本報訊(記者丁需學通訊員任曉卿)近日,葉縣仙臺鎮布楊村村幹部早早地就來到村集體經濟大棚香菇種植基地,採摘香菇裝箱裝車。「這車香菇裝好後準備發往平頂山,那邊催得急。這香菇好,根本不愁銷路。」該村黨支部書記楊曉亮說。
  • 黨建引領聚能量 產業發展激活力
    圖為都拉鄉農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在冷水村黨建扶貧食用菌種植試點查看食用菌長勢。  「黨支部建強了,集體經濟才能有發展。冬蓀種植作為創新型黨組織建設項目已見成效。鮮冬蓀一斤能賣三四十元,幹冬蓀一斤能賣到四百元左右,除開成本,一畝地一年淨收益就能有一萬五千元,我們現在又在準備試點種植食用菌。」羅德全說。  都拉鄉冷水村發展冬蓀產業,只是白雲區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個縮影。
  • 多措並舉壯大村集體經濟,廬江這個村超給力!
    多措並舉壯大村集體經濟,廬江這個村超給力!大力發展黃蜀葵、紫菊等特色產業,建設茶廠、烘乾廠等固定資產延長產業鏈,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增收致富。2020年,凌安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將突破100萬元。
  • 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明光市堅持黨建引領,以「四提升行動」為載體,推深做實「一抓雙促」工程,全力打造「四季有綠、四季有花、四季有香、四季有聲」的精緻秀美宜居的「多彩明光」,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打造「中國水性塗料之都」、建設現代化美好新明光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 竹谿縣黨建引領興村富民
    杜華兵拿出多年積蓄,投資200餘萬元,流轉土地20公頃,創辦了以神仙葉育苗、種植、神仙豆腐精粉加工為一體的竹谿縣弘澤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300戶貧困戶脫貧致富,村集體經濟收入50萬元以上。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近年來,竹谿縣從隊伍、陣地、制度、活動、保障等方面入手,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提高全縣黨建工作質量和水平,從而為推動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 黨建+村集體經濟 龍泉市劍池街道「消薄」這麼幹
    「綜合服務大樓是該村集體經濟的重要項目,該大樓的建成增加了6000餘萬元村固定資產,是集農貿市場、辦公、餐飲、娛樂休閒、酒店住宿為一體的綜合型商業建築,成功招租後,預計每年能增加300萬元的村集體收入。」 劍池街道相關負責人說。這是該街道以黨建為引領,以實幹促發展,系統謀劃鄉村振興之路的景象之一。壯大村集體經濟,是農村崛起、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
  • 雲南蒙自:黨建引領集體經濟項目
    近日,為全面激活鄉村發展新活力,開創鄉村發展新局面,雲南省蒙自市強化黨建引領、統籌聯動、調查研究、跟蹤問效,多渠道籌措資金,多舉措管理項目,構建高效管理運行機制,不斷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項目。強化黨建引領,激活紅色引擎。
  • 黨建引領讓葉縣村集體經濟「百花齊放」
    多年來,年輕人外出討生計,年邁的留守種莊稼,顧住溫飽已是不錯,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更是無從談起。    2015年,村委將外出致富的翟國松請回村,2018年選舉他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並藉助縣財政的支持,修道路、建廠房、引企業,先後有3家企業落戶,壯大集體經濟的同時,還提供了30多個就業崗位。    「要想讓老百姓富,沒有村級集體經濟不行。」
  • 賀州市平桂區:黨建引領跑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加速度」
    近年來,賀州市平桂區強化黨建引領,以「黨建聯盟 」為載體,統籌資源、創新經營方式、拓展發展渠道,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有效實現形式,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由2016年的421.18萬元提升到2019年的1550.96萬元,實現了每年翻一番的好成績,跑出了「加速度」。
  • 【海西州】都蘭縣「黨建+生態」引領綠色發展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依託得天獨厚的資源環境和區位優勢,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大力探索「黨建+生態」模式,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努力開創紅色黨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的新局面。
  • 定邊縣閆塘村:黨建引領奏響村集體經濟「蝶變曲」
    多年來,閆塘村集體經濟發展幾乎處於停滯狀態,村民收入來源只有種地,產業結構單一,未形成具有帶動性的集體經濟產業。面對集體經濟為「零」的窘境,閆塘村村兩委緊緊圍繞「抓黨建、強基礎、興產業、促發展」的思路,依託基層黨組織,多措並舉探索新模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 射陽縣興橋鎮:黨建引領助力鄉村振興
    今年以來,射陽縣興橋鎮以實施「五聚焦五落實」三年行動計劃為抓手,充分發揮基層黨建在基層治理中的引領作用,補齊配強基層帶頭人隊伍,突出基層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探索創新村級集體經濟「黨支部+」發展模式,壯大村集體經濟,不斷提升黨建引領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的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興橋鎮農技中心組織的「黨員先鋒隊」成了田埂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 「黨建+」讓村級集體經濟提檔創優
    (黃日強攝)  本報記者郭少東 通訊員蒙煥章 黃日強   近年來,賓陽縣通過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聚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統籌銜接,紮實踐行「書記引航擔使命」工程,重拳抓黨建,強力促脫貧,一心謀振興,通過「黨建+」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零突破、全覆蓋,並向著產業提檔升級、爭創優秀特色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邁進。
  • 黃山市黟縣:黨建引領 興村富民
    該縣建立「以落實縣委主體責任為基礎、提升基層組織力為核心、農村黨建工作指導員和縣直結對機關單位為支撐」的「1+1+2」黨建引領工作機制,實現縣四套班子黨員領導幹部「包鄉走村入戶」常態化,推動縣委抓鄉促村。
  • 臨澤板橋鎮:黨建引領村集體經濟發展
    通訊員 王生龍今年以來,臨澤縣板橋鎮高度重視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一個硬指標,通過「黨建+農旅融合推動、能人帶動、產業驅動」不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培育了一批集體經濟強村,有力推動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 河南義馬:東區街道打造黨建品牌 引領高質量發展
    「我們抓住上級扶持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園機遇,按照黨工委基層黨建工作『十件事』中『壯大一個支撐』振興集體經濟安排部署,制定方案,倒排工期,穩步推進總面積124畝的示範園建設項目,目前,已完成2座大棚的骨架建設,改良大櫻桃30畝,栽植桃樹、梨樹15畝,預計到12月底,能夠建成溫室大棚4座
  • 麻慄坡縣「三聯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近年來,麻慄坡縣將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夯實執政根基的重要保障,著力構建「改革+產業+項目」模式加快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截止目前,該縣102個村(社區)集體經濟年收入均達5萬元以上,其中:50萬元以上5個、10—50萬元49個,5—10萬元48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