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讓村級集體經濟提檔創優

2020-12-11 南寧日報
    賓陽縣中華鎮新塘村委大莊村建成集休閒農業、旅遊觀光、民俗體驗於一體的農旅結合項目。(黃日強攝)

  本報記者郭少東 通訊員蒙煥章 黃日強 

  近年來,賓陽縣通過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聚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統籌銜接,紮實踐行「書記引航擔使命」工程,重拳抓黨建,強力促脫貧,一心謀振興,通過「黨建+」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零突破、全覆蓋,並向著產業提檔升級、爭創優秀特色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邁進。目前,賓陽縣全縣48個貧困村共有集體經濟項目219個,其中,自主經營項目57個、租賃項目54個,入股分紅45個,其他合作經營及勞動服務等項目63個。

  黨建+產業驅動 按下發展「快捷鍵」

  走進賓陽縣古辣鎮,該鎮通過「一抓兩促」大力發展種桑養蠶、古辣香米以及肉鴿養殖等特色產業,各村黨組織凝聚有力,產業興旺發展有序。該鎮新興村利用上級扶持資金550萬元,打造高標準4萬羽肉鴿養殖扶貧示範基地,推動肉鴿產業成為村級集體經濟和廣大村民特別是貧困戶增加收入的支柱產業之一。

  對賓陽縣的農業大鎮和吉鎮而言,豐富的農業資源成為該鎮發展產業的天然優勢,立足自身優勢,和吉鎮提出了「黨建引領,三輪驅動」的發展思路。2018年,該鎮貧困村新安村的三駕馬車「25萬元入股盛興養殖場、35萬元商鋪出租、50萬元光伏發電項目」實現了該村集體經濟收入「零」的突破。同年底,龍頭企業廣西桂桔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進駐新安村,高效發展了「黨建+扶貧」和吉鎮新安村晚熟柑橘扶貧產業示範園,壯大和點亮了新安村的集體經濟。當前,該村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的溫氏籠養肉雞項目,將推動村級集體經濟高速提質邁向新裡程。

  賓陽縣聚焦民生「兩不愁三保障」,堅持產業化發展思路,以脫貧攻堅為契機,以鄉村振興為導向,逐漸探索出了「書記+支部+企業+合作社+農戶」的融合發展模式。當前,賓陽縣全縣各鎮,特別是48個貧困村,在黨建引領下,因地制宜興建產業扶貧基地,村級集體經濟提檔升級。

  黨建+抱團發展 跑出增長「加速度」

  賓陽縣緊抓關鍵,以聯合開發、抱團發展為理念,不斷拓寬發展思路,加大統籌力度,因地制宜引導各村特別是貧困村集群聯建發展,推行「抱團飛地」發展模式,增強「造血」功能。

  王靈鎮大寧村等8個非貧困村在大寧村集中租地建設雞棚,與廣西和盈農牧有限公司合作養殖肉雞,目前,每個村集體經濟收入都達到5.5萬元。大橋鎮通過整合全鎮14個非貧困村獲得的各級財政和企業扶持資金,與廣西和盈農牧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大橋鎮和盈養雞農民專業合作社,建成和盈一、二期22個佔地24480平方米的雞棚,年租金收入74.4萬元,實現14個非貧困村年收入全部突破5萬元,帶動12個非貧困村填補集體經濟收入「空白」。

  中華鎮新塘村委大莊村黨支部則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成立大莊大華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南寧市大地莊園生態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建成集休閒農業、旅遊觀光、民俗體驗於一體的農旅結合項目,有力地推動村級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黨建+人才支撐 注入發展「新動能」

  通過優化營商環境,賓陽縣以產業項目為依託,項目與人才捆綁式引進,強化內育外引,為基層產業發展、集體經濟壯大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在此過程中,賓陽縣注重強化優秀人才向基層幹部的流動錘鍊和加大基層一線培養提拔幹部的力度,打造優質高效的人才隊伍。同時,加大返鄉技術農民工「鳳還巢」支持力度,建設孵化基地、產業基地,提高本土人才、鄉土人才就業創業能力,以創業帶動就業、就業促進創業。

  賓陽縣還通過發揮好「黨建+」與「網際網路+」的融合大資源、大優勢,支持高校畢業生返鄉入鄉創業創新,優化人才引進政策,培養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推動優質農產品上行上線。派駐一批駐村工作隊員下沉基層幫扶,通過多措並舉為基層集聚人才,組建「督導團」「智囊團」「服務團」,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注入新動能。

  目前,賓陽全縣237個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237個,佔比100%;達到10萬元以上行政村(社區)69個,超額完成南寧市下達的51個的任務;達到20萬元以上行政村(社區)18個,超額完成南寧市下達的16個的任務;達到50萬元以上行政村(社區)6個,超額完成南寧市下達的5個的任務。48個貧困村全部達到5萬元以上,其中,達到20萬元以上的有11個,達到50萬元以上的有3個。

相關焦點

  • 平遙縣:以黨建引領發展村級集體經濟
    平遙縣:以黨建引領發展村級集體經濟 2020-12-22 11: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賀州市平桂區:黨建引領跑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加速度」
    近年來,賀州市平桂區強化黨建引領,以「黨建聯盟 」為載體,統籌資源、創新經營方式、拓展發展渠道,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有效實現形式,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由2016年的421.18萬元提升到2019年的1550.96萬元,實現了每年翻一番的好成績,跑出了「加速度」。
  • ...大力實施「黨建+項目+資源」,探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蓮鄉...
    湘潭縣:大力實施「黨建+項目+資源」,探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蓮鄉經驗」 湖南日報·新湖南(通訊員 文武 彭成)今年以來,湘潭縣緊緊抓住「鄉村振興的根本是產業興旺,產業興旺落腳點在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為重點,深入推進「三年強村計劃
  • 黨建+村集體經濟 龍泉市劍池街道「消薄」這麼幹
    「綜合服務大樓是該村集體經濟的重要項目,該大樓的建成增加了6000餘萬元村固定資產,是集農貿市場、辦公、餐飲、娛樂休閒、酒店住宿為一體的綜合型商業建築,成功招租後,預計每年能增加300萬元的村集體收入。」 劍池街道相關負責人說。這是該街道以黨建為引領,以實幹促發展,系統謀劃鄉村振興之路的景象之一。壯大村集體經濟,是農村崛起、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
  • 長豐縣羅塘鄉:凝心聚力促村級集體經濟「百花齊放」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更是無從談起。後來我們村成立了農業專業合作社,建設了28畝扶貧產業園連棟大棚,用於出租經營特色種植,實現集體增收和村民致富的目的。」上拐村黨支部書記張有喜介紹說。村民的生活越過越好,得益於羅塘鄉凝神聚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取得的成績。
  • 瑞安仙降街道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駛上快車道
    這是該街道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建設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深化基層黨建、激發基層幹事創業激情的重要舉措。今年以來,仙降在全面鞏固提升「消薄」成果的基礎上,繼續堅持項目為王,強化項目落地保障,扶持村級集體經濟項目。這些項目的開竣工將為仙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起到強烈的示範、引領和推動作用。
  • 臨澤板橋鎮:黨建引領村集體經濟發展
    通訊員 王生龍今年以來,臨澤縣板橋鎮高度重視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一個硬指標,通過「黨建+農旅融合推動、能人帶動、產業驅動」不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培育了一批集體經濟強村,有力推動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 龔明漢調研花垣十八洞片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情況
    本報訊(劉巖富)6月13日,州委常委、州委組織部部長、州委統戰部部長龔明漢到花垣縣雙龍鎮、麻慄場鎮調研十八洞片區村級集體經濟示範基地創建工作,詳細了解村級集體經濟主導產業發展情況。
  • 昆明市著力拓寬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路徑
    這裡花滿地、樹成行,水成景、綠滿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強勁,群眾正大步邁向小康生活。近年來,昆明市緊扣「大城市與大農村並存」實際,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全域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不斷拓寬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路徑,打造出了一批批像阿烏村一樣村容美、產業強、農民富的生態宜居村莊,全面小康路上特色亮點頻現,幸福生活故事格外動人。
  • 江蘇省村級集體經濟調研組到雅周調研
    江蘇省村級集體經濟調研組到雅周調研 來源: 雅周鎮人民政府 發布時間:2020-11-27 字體:[ 大 中 小 ] 11月27日上午,省村級集體經濟調研組到雅周調研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等相關工作。
  • 孟津縣送莊鎮:基層黨建激活集體經濟「一池春水」
    近年來,孟津縣送莊鎮聚焦農村基層黨建薄弱環節,下大力解決村集體經濟發展活力不足的問題,緊緊圍繞「基層的黨建」統領「集體經濟」這個主題,全面實現黨建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深度融合。2019年,全鎮17個行政村(社區)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超過150.28萬元,其中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達到12個。
  • 修武縣黨建引領做大集體經濟「蛋糕」
    本報訊(記者馮佳志通訊員高藝菡)「兩年來,俺村依託黨建綜合體,以電子商務做活集體經濟發展,通過網絡平臺銷售農副產品,每年可增收25萬餘元,帶動了180餘個就業崗位。」日前,修武縣大位村黨支部書記崔磊磊算起村子的帳。
  • 林頭:以項目帶動村級集體經濟突破性發展
    長期以來該鎮都以傳統鑄造業為主,素有「華東鑄造之鄉」美譽,近年來,林頭鎮開始逐步轉型,探索發展綠色農業經濟,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加強農村基層黨建、夯實黨在農村執政基礎的戰略之舉,堅持一切依靠項目、一切服務項目,通過「選、強、活、扶」四種方式實現了全鎮村級集體經濟突破性發展。
  • 德城激活村級集體經濟一池春水
    「2020年,我們老渡口社區和豐樂屯、紀店、胡官營等6個社區成立『協同發展型』聯合體,統一流轉土地200餘畝種植金銀花,僅我們社區集體經濟就增收了10萬元。我們藉助黨建聯合體區域謀事合力,將分散的資源、產業集中起來統一經營管理,激活了村級集體經濟『一池春水』」。
  • 定邊縣閆塘村:黨建引領奏響村集體經濟「蝶變曲」
    多年來,閆塘村集體經濟發展幾乎處於停滯狀態,村民收入來源只有種地,產業結構單一,未形成具有帶動性的集體經濟產業。面對集體經濟為「零」的窘境,閆塘村村兩委緊緊圍繞「抓黨建、強基礎、興產業、促發展」的思路,依託基層黨組織,多措並舉探索新模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 荔波縣黨建引領發「四力」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
    今年以來,荔波縣小七孔鎮堅持以黨建引領扶貧民生工程為抓手,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堅定實施「生態立鎮、農業富鎮、工業強鎮、旅遊靚鎮、人才興鎮」五大戰略,做到「四堅持」增強「四個力」為重要抓手,持續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用新型工業把鎮強起來,用生態農業讓民富起來,用異地搬遷讓民安起來,用生態旅遊把鎮靚起來
  • 瀏陽發展壯大新型村級集體經濟三年行動計劃啟動
    2019年,淮洲村的蓮子和金針菜產業純利潤超過25萬元,進一步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推動了鄉村旅遊發展。淮洲村的發展是瀏陽加快發展壯大新型村級集體經濟的代表。5月14日,記者從市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獲悉,瀏陽日前印發了《瀏陽市發展壯大新型村級集體經濟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對全市發展壯大新型村級集體經濟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 長洲區:開發「回留地」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通過開發『回留地』發展村集體經濟,現在這裡是大廈林立了。」梧州市長洲區興龍辦事處黨建負責人介紹說。近年,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長洲區結合本地資源優勢,引導盤活農村「回留地」資源,推行「農村股份合作制」,採取自主開發、合作開發、資源入股等多形式「組合拳」發展集體經濟,使得農村集體資產資本保值增值,促進了村級集體經濟增收。
  • 嵊泗嵊山:紅色引擎激活村級集體經濟「一池春水」
    近年來,嵊泗縣嵊山鎮堅持黨建引領,加大政策引導,多措並舉、因村制宜,隨著村級集體經濟從「破零」向「壯大」,從「輸血」向「造血」轉變,村集體的「錢袋子」鼓了,村民們的生活也更有信心和底氣了。截至目前,預計2020年全鎮4個村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可達660萬元,比2019年足足增長了35.76%。
  • 資溪村級集體經濟拓寬致富路
    空殼村和薄弱村徹底消滅、畲鄉特色產業多元發展、研學旅遊團隊源源不斷、酒吧一條街點亮夜間經濟……近年來,資溪縣依託大覺山生態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經濟,增強內生動力,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旅遊業態不斷豐富,鄉村經濟持續迸發新鮮活力,2019年,全縣村級集體經營收入超5萬元的村由年初的15個增加到年底67個,村集體年經營收入總量由年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