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位於香港新界大嶼山西部,是島上最早被開發的漁村,縱橫的水道和水上棚屋湊成了這裡的獨有水鄉情懷,故有香港威尼斯之稱。
居民約有2000多人,主要是客家人。這裡曾是主要漁港和駐軍鄉鎮,香港產鹽區,現今為寧靜的漁村,
大澳位處離島,遠離煩囂市區,較少受到都市化的影響,所以至今仍保留早期香港的漁村風貌。
小漁村依水而居、這裡的居民處事淡然,無論是街市待沽的海貨,還是偶然得見的以船代步,都會讓你有穿越之感,仿佛來到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老香港。
居民住的棚屋大多建在水上,下面靠木樁、石樁盛起,棚屋星羅棋布地散落在水岸邊,村民把棚屋之間相連的木板還有屋外的平臺粉刷成粉粉綠綠的顏色,為古老的漁村增添了生機。
水上時不時會有小快艇走過,那是出海看海豚的遊客。靠近大街兩旁的屋子,好多被改造成商鋪,卡通彩色塗鴉、精緻裝潢設計把街區渲染得耳目一新。
各種文藝商品、別致零食、特色甜飲琳琅滿目,走累了可以到店裡參觀閒坐,並且在屋後陽臺邊吃喝邊看海景。
大澳傳統的鹹魚、蝦醬和魚肚遠近馳名。踏足大澳,會聞到濃烈的海味味道。
熟習水性的居民世代居於水上,認為可以得到海神的庇佑。於是勤勞智慧的原住民便從18、19世紀開始,在漁村中間的一條河道兩旁建起密密麻麻的棚屋,在海上繪製出縱橫交錯的水道,建築起心中的水鄉。
依照漁船的概念設計,棚頭是漁民日常作息,棚尾用來曬鹹魚、海帶等,也有不少漁民擺上茶几藤椅、種上盆栽花卉怡然自得。
靠近棚尾,河道邊則停靠著家家戶戶賴以生存的漁船。棚屋之間戶戶相連,在自家廚房或客廳裡建造公共走廊,打造出親近的鄰裡關係。
小艇是每家每戶的必備交通工具,只需數十元,便可租借小船。村民會駕駛小船,引領遊客縱橫水道,在海中短途遊覽。
為了觀賞中華白海豚,許多遊客會選擇前往大澳體驗水鄉之旅。
外界的發展早已日新月異,而大澳的居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直不急不慢不焦不慮的過著自己的日子。
大澳遠離香港都市,民風淳樸,物價便宜,人少生活悠閒,縱橫的水道和水上棚屋的獨特景觀讓遊客驚嘆不已,無法想像繁華的現代化都市裡,至今還藏著一個原生態百年漁村,到處都散發著舊香港的濃濃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