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中唯一不尋常的兵馬俑有一個特點,至今仍是一個謎

2021-01-15 大司馬大智慧

1974年3月29日,四個農民挖了一口井,使我國考古工作者發現了秦始皇陵的陪葬坑,裡面埋葬著聞名中外的兵馬俑。秦始皇對兵馬俑的要求非常嚴格,要求它們的大小和真人一樣,而且面部必須逼真,所以我們看到這些兵馬俑就好像它們真實存在過一樣。

據說,新製作的兵馬俑應該是彩色的,但埋藏後或進水,或隨著挖掘時泥土脫落,或早期技術沒有保存彩繪,種種原因導致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灰色的兵馬俑。雖然已經失去了顏色,但兵馬俑卻以其栩栩如生的外表震驚了世界。

隨著保護技術的進步,我們逐漸看到兵馬俑上那些彩繪的痕跡。比如兵馬俑的黑髮、粉面,尤其是1999年9月出土的青面跪射俑最為突出。

在展覽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兵馬俑的面部和頸部不像其他兵馬俑那樣是淺粉色,而是淺黃綠色,耳朵是較淺的淺綠色,頭髮、鬍鬚、眉毛等毛髮是黑色的,髮帶是朱紅色的,眼睛黑白分明,表情莊重,身穿盔甲,雙手同時在身體右側做出弓弩發射的姿勢,更加逼真的表現了秦軍士兵的戰鬥狀態。

但是,為什麼臉被塗成綠色是專家們爭論的問題。有人提出,這可能是工匠的惡作劇,但在嚴苛的刑罰下,秦朝的人幾乎不敢做規定之外的事情。所以這不太可能發生。有人考證後認為,"青面"俑對應的是軍中的儺人,即用巫術驅除疾病和邪惡的人。

或者說,楚國的大巫文化影響了當時秦代工匠的繪畫文化,楚文化風格的兵馬俑出土文物並不罕見。專家們還推測,在戰國時期,士兵們為了嚇唬敵人,會在臉上塗上五顏六色的顏色。

綠俑因此而存在,也有人乾脆說,綠色本身沒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只是表現膚色的一種方式,就像粉色一樣。究竟為什麼兵馬俑如此不同,可能永遠不會知道。

相關焦點

  • 秦始皇陵之謎:兵馬俑到底是誰的陪葬品
    公元1974年2月,一群農民在秦始皇陵東側1.5公裡處打井時,偶然發現了與真人真馬一樣大小的兵馬俑。從此,一個埋藏了兩千多年的地下博物館被挖掘出來。至今,兵馬俑已出土陶俑8000件、戰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兵器。
  • 西安秦始皇陵兵馬俑,四大未解之謎埋藏千年,至今無解
    在科技發達的21世紀,世界上仍有許多困擾人類的古代謎團無法解釋,外星人、超自然現象暫不必說,僅僅那些工程浩大的古代陵墓,就非常值得我們去重點關注、深入研究,特別是如今已經成為世界級著名旅遊景區的地方,例如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就深藏著四大未解之謎。
  • 秦始皇陵兵馬俑唯一一個綠臉俑,至今只對外展示了三次,估價上億
    秦始皇陵至今仍然是困擾考古界的一大謎題,始皇陵地宮一日未開,人們就不知道裡面到底藏有怎樣的秘密。1999年,考古學家在秦始皇兵馬俑二號坑東北部的跪射俑軍陣中發現了一個神秘的綠臉俑,它是至今為止在始皇陵兵馬俑中出土的唯一一個綠臉俑。
  • 震驚,秦始皇陵最獨特的一個兵馬俑,姿勢別具一格,至今無人能解
    秦始皇陵可以說是中國的「第八大奇蹟」了,它不僅在中國有著深遠的影響,就連外國人也紛紛為之驚嘆,法國總統曾經參觀過秦始皇陵,他對秦始皇陵做出了相當高的評價,在他眼裡秦始皇陵完全可以看作是中國的第九大奇蹟,來到中國不看兵馬俑簡直是人生的一大損失,如今秦始皇陵的形象已經傳入了世界各國的眼裡
  • 秦始皇陵中唯一一尊與眾不同的兵馬俑,有一特徵,至今成謎
    1974年的3月29日,四個農民挖井的行為,讓我們的考古學家發現了秦始皇陵的陪葬坑,這個陪葬坑埋葬的就是享譽海內外的兵馬俑。秦始皇對兵馬俑要求非常嚴格,要求兵馬俑和真人一般大小,而且面部必須逼真,因此我們才能看到這些宛若真實存在一般的兵馬俑。
  • 世界未解之謎之:秦始皇兵馬俑中最「詭異」的一尊兵馬俑!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我們未知的事情,等待著我們去探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世界未解之謎之:秦始皇兵馬俑中最詭異的一尊兵馬俑。 但是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在眾多兵馬俑中有一尊兵馬俑十分特殊,因為他的臉和其他俑是不一樣的。
  • 比秦始皇陵更神秘的王陵,孫權派五千人也找不到,至今仍是個謎
    歷史不應該僅有消除偏見,它還應該孕育熱情。——喬治·屈維廉(英)文章類型|歷史文化字數|954,閱讀約2分鐘在中國的古墓葬中,秦始皇陵無疑是一座非常神秘,極具魅力的陵墓。光是出土的兵馬俑就震驚了世界。至於尚未發掘的秦始皇陵,其中的寶藏更是讓人難以想像。
  • 秦始皇陵打開歷史會改寫嗎?兵馬俑在史書中並未提及,原因成謎
    他是完成全國統一的千古一帝,他是後世人們口中的暴君,他是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他缺失父愛甚至是母愛,他就是秦國的創始人秦始皇嬴政。用盡畢生「力氣」創造輝煌的大秦盛世,想要長生不老,最終「死不瞑目」。秦始皇陵打開歷史會被改寫嗎?兵馬俑在史書中並未提及,原因成謎,這是為何?
  • 虛擬考古告訴你秦始皇陵不只有兵馬俑
    虛擬考古告訴你秦始皇陵不只有兵馬俑  不久前有網友爆料,說自己在西安入住了兵馬俑主題的民宿,床前床後、牆壁、洗手盆、檯燈……房間裡到處都是兵馬俑大大小小的複製品,頗為驚悚。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長侯寧彬也關注到了這則新聞:「這是一個非常差的創意,兵馬俑不適合民居。」
  • 唯一一個禁止出國展覽的兵馬俑,臉部特徵獨一無二,科學至今無解
    秦始皇陵兵馬俑被譽為是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雖然我國其他古墓也出土了兵馬俑,但還沒有哪個古墓的兵馬俑能與秦始皇陵的兵馬俑相比,自1974年秦始皇陵兵馬俑被發現後,已經先後有200多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參觀訪問。
  • 秦始皇陵兵馬俑之謎
    丹麥首相安高·的思森看後評價:「秦面目各不相同,真是到了出神入的地步。羅馬尼亞前國防部部長斯坦庫·列斯庫先生則說:「埃及金字塔很偉大,但它是一個粗擴的勞動,而秦兵馬俑每一件都是精美的藝術品。」聯合國前秘書長德至利亞爾參觀後感嘆:「作為聯合國的秘書長,我希望有的軍隊,都像西安的兵馬俑一樣。」
  • 秦始皇兵馬俑的幾大未解之謎,盜墓賊被兵馬俑打死?膽小勿進!
    秦始皇兵馬俑聞名於世,發現時間在1974年3月份,被稱為世界十大古墓之一,是世界第八大奇蹟,位於如今的陝西省西安市。秦始皇自13歲即位就開始為他在驪山修建陵墓,統一六國後,又從各地徵發了十萬多人繼續修建,直到他50歲死去,共修了37年。
  • 秦始皇陵裡的兵馬俑隱藏著一個秘密:秦朝的影響力已經到了阿富汗
    中國與別的國家不一樣,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有輝煌燦爛的歷史,有令我們驕傲自豪的歷史。我們歷來都不是一個小小的國家,我們曾讓眾多國家臣服,我們曾讓眾多國家羨慕和嫉妒,我們的影響力一直都很大。那麼,秦始皇時期,中國的影響力有多大呢?影響力到了哪呢?野史君從秦始皇陵出發,告訴大家秦朝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眾所周知,秦始皇陵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墓地,是一個非常神秘的古墓,是一個至今還未開發的古墓。
  • 沉睡的兵馬俑和秦始皇陵,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
    三、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發掘過程 考古專家接手發掘工作之後,制定了詳細而周密的考古計劃。截止目前,秦始皇陵兵馬俑總共有4個編號的坑進行過有序的發掘。 今天我們看到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就是1、2、3號坑。而第4號坑內,只有坑而沒有陶俑。熟悉這件事情的朋友也歡迎留言跟我們討論!
  • 從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盜竊事件告訴大家,一個兵馬俑到底有多值錢
    兵馬俑(Terracotta Army;Terra-cotta Figures;soldier and horse figures),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古代實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後奴隸要作為殉葬品為奴隸主陪葬。
  • 沉睡千年的秦始皇陵未解之謎
    問題是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而且更糟的是正值酷暑時節,「屍體」未運多遠,便發出了燻人的腥味,為了防止腥味擴散,走漏 「風聲」,趙高、胡亥立即派人從河中撈了一筐筐鮑魚,將鮑魚與「屍體」放在一起以亂其臭。  謎團2:地宮埋「水銀」之謎  始皇陵以水銀為江河大海的記載見於《史記》,《漢書》中也有類似的文字。然而,陵墓中究竟有沒有水銀始終是一個謎。
  • 秦始皇兵馬俑如此邪門,我用另外一個角度告訴你,別和兵馬俑合影
    秦始皇陵由於我國在保存如此龐大規模的文物和墓葬上的技術的不成熟,所以現在依舊是讓秦始皇陵深埋地下,唯一我們可以接觸到的就是秦始皇的陪葬「軍隊」---兵馬俑。雖說我們現在已經接觸到了兵馬俑,但我們依舊沒有解開兵馬俑身上的秘密,在這裡我梳理了關於兵馬俑帶來的秘密和我個人的推理。
  • 秦始皇陵兵馬俑,三大世界未解之謎埋葬千年,千軍萬馬栩栩如生
    在科技發展迅速的二十一世紀,世界上仍然有著許多的未解之謎沒有被解開,外星人、水怪暫時不用去說,僅僅是那麼造型奇怪、工程浩大的古代陵墓,就已經非常值得我們去深入研究和實地考察。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秦皇陵中的兵馬俑,這個世界級的著名旅遊景點到底隱藏著的哪些神秘的未解之謎。
  • 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外城東區的南部則有一大型「石鎧甲陪葬坑」和一個 「百戲俑」坑。外城象徵都城內的廄苑、囿苑及園寺吏舍,是為皇帝玩樂遊弋等活動服務的。  外城以外的地區,有眾多為建設、陪葬和管護秦始皇陵園而設置的機構、場所和坑池。以外城西邊的打石場為例,這處遺址東西長1500米,南北寬約500米,由石料堆放區、材料加工區和居住區構成,面積達75萬平方米,並出土過10件鐵刑具。
  • 走進西安之兵馬俑、秦始皇陵
    每個到過西安的人,都要去看看秦始皇陵和兵馬俑,盡情賞閱浩蕩雄渾、鐵骨錚錚的兵馬俑和沉睡在驪山之側、渭水之濱的秦始皇陵。一到臨潼,遙遠的大秦帝國便張開博大的胸懷,讓我在歷史的時空裡穿梭,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鑄就著大秦的顯赫和威嚴,每一株草木都煥發著秦風遺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