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應該僅有消除偏見,它還應該孕育熱情。——喬治·屈維廉(英)
文章類型|歷史文化
字數|954,閱讀約2分鐘
在中國的古墓葬中,秦始皇陵無疑是一座非常神秘,極具魅力的陵墓。光是出土的兵馬俑就震驚了世界。至於尚未發掘的秦始皇陵,其中的寶藏更是讓人難以想像。
而中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神秘的皇陵不是秦始皇陵的那一座。西安乾陵同樣神秘誘人,葬有中國唯一的女皇帝。除了秦始皇陵和乾陵,還有一座更為神秘的帝王陵。
那就是南越王趙佗的墓,至今沒有發現。很多人可能會問,趙佗墓能和秦始皇墓媲美嗎?很難說,畢竟是埋在地裡的東西。不挖出來誰能說得清?
但就陵寢之謎而言,趙佗墓甚至比秦始皇墓還要神秘。趙佗墓究竟有多神秘?其實,趙佗本是秦始皇的臣子。秦滅六國後,先帝發兵五十萬平定百越。
其地理位置在今天的兩廣一帶。五十萬大軍的主將是塗綏,副將是趙佗。50萬大軍攻打嶺南百越地3年,基本完成了對百越地的佔領。不幸的是,主將屠綏被當地百姓伏擊身亡。
於是,趙佗割地,建立南越國。趙佗很幸運。首先,他發現自己是開國君主。更沒想到的是,他活了103歲,統治嶺南大地81年。在此期間,他還以皇帝自居。
在幾十年的割據中,趙佗一方面發展嶺南民生,一方面自建陵寢。從趙佗在秦國的官銜來看,作為統領五十萬大軍的中尉,他大概知道秦始皇陵的修建。
這樣,他在修建陵墓時,難免會借鑑秦始皇陵的修建之道。也有可能是他聽說秦始皇陵被項羽毀了,後來與漢朝對峙,擔心自己死後陵墓被發現而被毀。
因此,他下大力氣防止墓穴入室盜竊。據說,他派心腹在深山裡到處挖山挖石,挖出數十座墓葬作為自己的疑似墓葬,以迷惑外界,尤其是盜墓賊。
在趙佗死後的葬禮上,四個同樣規模的送葬隊伍從四個方向出城,分別到達四個不同的墓地,再次製造了迷霧。在雙重迷霧中,趙佗墓變得神秘莫測,沒有一個盜墓賊能找到它。
三國時期,孫權為了獲得趙佗的陪葬品,派大將陸羽率五千人到嶺南盜墓。花了半年時間一無所獲。挖地三尺,他才找到趙佗曾孫趙應啟的墓。孫權盜墓事件就此結束。至今,趙佗墓仍是個謎。
歷史上生產資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同樣,歷史上的勞動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的勞動力————鄧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