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作為廣東的地級市,並且也是我國的經濟特區之一,並且還是「省域副中心城市」而對於珠海來說,還是全國唯一一個以整體城市景觀入選為旅遊勝地的城市。而人們還將這裡稱為」浪漫之城「,珠海所處的位置也相當不錯,東邊與香港、深圳距離非常近,南邊與澳門相連,雙方只相差9公裡,而西邊和北邊分別與江門和中山的距離非常近,並且這裡與廣州之間的距離也只有140公裡。
在旅遊的不斷推動下,珠海的經濟發展也相當不錯,作為珠三角中面積最大,海岸線最長的城市,當地近幾年也在積極推動陸地的交通。當地的鐵路與周邊的發達城市能夠取得聯繫,尤其是與廣州之間的聯繫非常密切,而「珠海金灣國際機場已經成為「珠三角」地區的5個機場之一。交通優勢相對明顯。
城市軌道交通作為電力牽引的大運量的客運交通工具,近年來在我國得到迅猛發展,成為減少城市汽車尾氣汙染的有效手段。由於城市軌道交通是個耗能大戶,如果能在系統設計、設備選型方面進一步採取節能減排措施,將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並使軌道交通發展為節能環保的綠色交通。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城市規模和經濟建設都有了飛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在逐步加快,城市人口在急劇增加,大量流動人口湧進城市,人員出行和物資交流頻繁,使城市交通面臨著嚴峻的局勢。為了緩和與改善城市交通緊張的局面,不是僅僅靠拓寬馬路就能解決問題的。現代城市需要有一個與其現代化生活相適應的現代化交通體系,要形成一個與城市發展布局高度協調的綜合交通格局。
軌道交通是一種利用軌道列車進行人員運輸的方式。城市軌道交通具有運量大、速度快、安全、準點、保護環境、節約能源和用地等特點。世界各國普遍認識到:解決城市的交通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優先發展以軌道交通為骨幹的城市公共運輸系統。
地鐵是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運量、用電力牽引的軌道交通。列車在全封閉的線路上運行,位於中心城區的線路基本設在地下隧道內,中心城區以外的線路一般設在高架橋或地面上。 地鐵是涵蓋了城市地區各種地下與地上的路權專有、高密度、高運量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中國臺灣地鐵稱之為「捷運」。
除了地下鐵以外,也包括高架鐵路或路面上鋪設的鐵路。因此,地鐵是路權專有的、無平交,這也是地鐵區別於輕軌交通系統的根本性的標誌。
珠海已滿足發展輕軌的各項政策條件
珠海的軌道交通規劃按高鐵、城際鐵路、城市軌道交通三個層次統籌研究推進。
高鐵規劃方面,珠海正在積極謀劃廣中珠澳、廣江珠澳高鐵,加強橫琴對外通道聯繫等。「目前由珠海始發的跨線列車(高鐵、動車)共有9對。珠海北京之間的跨線列車,京珠動臥變為每天都會有從珠海發往北京的高鐵。」
城際鐵路方面,珠海目前正積極推動拱北至機場城際鐵路建設,其中拱北至橫琴段建成通車,實施公交化運營。
珠海其實在高欄港、橫琴、機場等區域都進行了線網規劃研究。目前,珠海市政府正在抓緊研究確定珠海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申報方案,但由於建設規劃申報程序繁瑣、前置條件較多,暫時沒有具體的申報時間表。
「按照國務院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珠海市區常住人口暫不滿足發展地鐵的政策條件,但均已滿足發展輕軌的各項政策條件。」
珠海的城市軌道交通無論發展地鐵,還是輕軌,都應盡力爭取全地下敷設,避免造成高架敷設造成的噪聲振動影響大、割裂城市空間、對城市景觀影響較大、運營受颱風影響較大等問題。
珠海地鐵
珠海地鐵是指中國廣東省珠海市規劃中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據《珠海市綜合交通樞紐布局規劃及重點樞紐交通詳細規劃》,珠海市將建設七條城市軌道線(地鐵),其中珠海地鐵1號線為東西走向,主線從九洲港到金灣樞紐西站,全長36.3公裡。2號線為南北走向,北至金鼎西站,主線南至拱北口岸,全長33公裡,支線南至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站,全長38公裡。3號線為南北走向,起點為橫琴自貿區,終點為鬥門白藤湖。4號線為東西走向,起點為橫琴口岸,終點為鶴洲和金灣地區。5號線為金灣樞紐至富山站。6號線為白藤頭至鶴州南。7號線為鬥門井岸至鶴州南。
珠海地鐵處於前期規劃和申報階段,預計軌道交通一期工程在「十四五」期間開工建設。2019年1月22日,珠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爭取把珠海地鐵納入國家和省相關規劃,啟動城市軌道交通相關工作。 2020年8月4日,國家發改委批覆廣州地鐵18號線南延線(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建設規劃,線路全長79公裡,投資486億元
珠海地鐵2號線
珠海地鐵2號線為珠海市規劃中的軌道交通,主線首末站為金鼎西站和拱北口岸站,全長33公裡。項目南起珠海拱北口岸站,往北沿迎賓路,與珠海地鐵1號線在九洲大道中交會,隨後穿越板障山,途經紫荊路、人民路、港灣大道和情侶北路,終點為金鼎西站。
珠海地鐵2號線分為主線、支線和南延線,其中南延線為遠期規劃項目。
發展軌道交通系統必要性分析
軌道交通建設是近年來城市基礎設施發展的重點,城市軌道交通在城市住宅區、交通運輸中心和工作地點之間提供了一個快捷便利的連接。由於軌道交通造價高昂,籌集建設資金成為制約軌道交通發展的首要障礙。為了拓展資金來源,提高建設、運營效率,一些國家或城市在傳統的「國有國營」模式的基礎上對城市軌道交通的融資渠道、建設和運營環節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建立多種收益模式,不同程度地吸引社會投資,同時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達到對地鐵項目市場化運作的目的。
從一定意義上講,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不僅是一個公共客運系統,而且是一個經濟系統、一個社會系統。因而它不僅具有交通特性,而且表現出相應的經濟特性和社會特性:
1、交通特性
(1) 提供高效、優質的出行服務。高效體現在速度快、容量大;優質體現在方便、舒適等。
(2) 節約資源(特別是節約城市稀有的土地空間資源)。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能耗低,二是佔地少。由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採用的是大運量、集中化運輸方式,且採用了一系列高新技術,因此單位乘客的能耗是其它任何一種城市交通方式所無法比擬的,同時佔用的城市土地空間資源也是最少的。
(3) 輕度汙染——體現在噪聲、震動、空氣汙染程度小等。由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一般採用電力牽引方式和大運量、集中化運輸方式,因此,每運送一位乘客所產生的汙染微乎其微,通常被稱為「綠色交通」。
2 經濟特性
(1) 屬巨額資金密集型系統。首先,初期建設投資需要巨額資金。由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建設要求高、施工難度大、設備的技術標準也高,常常成為一個城市中有史以來最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之一。因此,一個城市若沒有相當強的經濟實力和財政基礎是無法進行大規模軌道交通系統建設的。
其次,運營成本也相當高。一方面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能源消耗絕對量相當大,包括列車牽引、環境控制、車站機電設備及通信信號設備等日常運轉的能耗。另一方面高標準的防災系統的投資成本與維護保養成本也很高。同時,大量運營管理與服務人員的開支、設備的運行費用也使運營成本居高不下。
(2) 企業財務收益與社會經濟效益相差懸殊。由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具有較強的公用性,強調社會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使得運營企業無法按運營成本制定票價,因此運營企業極易虧損,即便是運營成本的回收都幾無可能,常常需要依賴國家、政府、社會提供大量的補貼。
3、社會特性
(1)具有公用事業的性質;
(2)具有基礎設施的功能。
這些特性是從不同層次和不同角度對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進行觀察與分析得到的,對於探討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管理體制很有裨益。
珠海地鐵2號線線路站點
珠海地鐵2號線(主線)規劃站點
車站 所在區域 換乘軌道交通
拱北口岸站 香洲區 珠海有軌電車2號線、廣珠城軌、珠機城軌、澳門輕軌
僑光路站 香洲區
聯安路站 香洲區 珠海地鐵2號線支線
同心公園站 香洲區 珠海地鐵1號線
富檸街站 香洲區
檸溪市場站 香洲區
開放大學站 香洲區
香洲汽車站站 香洲區
華子石西站 香洲區 珠海有軌電車1號線
展覽館站 香洲區
中大五院站 香洲區 珠海有軌電車1號線
神前站 香洲區
銀坑站 香洲區
雞山站 香洲區
前環站 香洲區
唐家文化廣場站 香洲區
港灣大道站 香洲區
共樂路站 香洲區
科創海岸站 香洲區
北圍站 香洲區
珠海北站站 香洲區
廣珠城軌站 香洲區
興中路站 香洲區
北沙村金鼎西站 香洲區
註:實際站點請以官方公布為準
軌道交通地位作用
軌道交通
城市軌道交通是城市公共運輸的主幹線,客流運送的大動脈,是城市的生命線工程。建成運營後,將直接關係到城市居民的出行、工作、購物和生活。
城市軌道交通是世界公認的低能耗、少汙染的「綠色交通」,是解決「城市病」的一把金鑰匙,對於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城市軌道交通是城市建設史上最大的公益性基礎設施,對城市的全局和發展模式將產生深遠的影響。為了建設生態城市,應把攤大餅式的城市發展模式改變為伸開的手掌形模式,而手掌狀城市發展的骨架就是城市軌道交通。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可以帶動城市沿軌道交通廊道的發展,促進城市繁榮,形成郊區衛星城和多個副部中心,從而緩解城市中心人口密集、住房緊張、綠化面積小、空氣汙染嚴重等城市通病。
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與發展有利於提高市民出行的效率,節省時間,改善生活質量。國際知名的大都市由於軌道交通事業十分發達方便,人們出行很少乘私人車輛,主要依靠地鐵輕軌等軌道交通,故城市交通秩序井然,市民出行方便、省時。
珠海地鐵2號線線路規劃
珠海地鐵2號線的首末站為金鼎西站和拱北口岸站,線路全長33公裡。項目南起珠海拱北口岸站,往北沿迎賓路,與珠海地鐵1號線在九洲大道中交會,隨後穿越板障山,途經紫荊路、人民路、港灣大道和情侶北路,終點為金鼎西站。
珠海地鐵2號線部分擬設站點有:拱北口岸站、港灣北路站、興中路站、珠海北站、金鼎工業園站、金鼎西站。
珠海地鐵2號線主線和支線總投資230億元 ,項目由市軌道辦牽頭,尚未確定建設單位。
珠海地鐵2號線2018年完成建設規劃報批,2019年完成前期工作,2020年開工建設,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
珠海地鐵2號線支線
珠海地鐵2號線支線的首末站為金鼎西站和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站,聯安路站至人工島站區間長5公裡,線路全長38公裡。項目北起金鼎西站,與2號線主線從聯安路站分支,南至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站。
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的交通中心地下層設有地鐵預留區,為將來珠海地鐵2號線延長線接入預留了拓展空間。
珠海地鐵2號線支線和主線總投資230億元 ,項目由市軌道辦牽頭,尚未確定建設單位。
珠海地鐵2號線支線2018年完成建設規劃報批,2019年完成前期工作,2020年開工建設,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
珠海地鐵2號線南延線
珠海地鐵2號線南沿線自珠海站出,跨前山河後沿環山路向南延伸進入北十字門居住組團,其後經南灣大道向西連接一體化發展區核心區,再向南跨越馬騮洲水道進入橫琴新區,在橫琴新區經國際居住區向南延伸,接入橫琴口岸後再沿環島東路向南經長隆連接至南部填海區。
珠海地鐵2號線南延線在北十字門中央商務區與廣珠城際軌道延長線十字門站形成換乘。
珠海地鐵2號線南延線屬遠期規劃項目,尚未披露建設日期。
軌道交通系統的有機銜接
隨著城市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交通需求日益高漲,交通供給增長速度落後於交通需求,城市交通狀況日漸惡化。優先發展城市公共運輸己成為城市交通界的共識,特別是大力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已成為大多超級城市的首選。軌道交通與常規公交銜接成為城市公共運輸系統的熱點,其間的銜接對整個城市公共運輸系統的發展及改善城市交通狀況具有重要意義。此主要優勢為:
1、有利於發揮軌道交通大運量優勢
軌道交通吸引範圍包括一次吸引範圍和二次吸引範圍口胡口引,一次吸引範圍又稱直接吸引範圍,它是指軌道交通吸引的直接客流區域範圍,是步行到軌道交通的客流分布範圍,是軌道交通的合理步行區域範圍。二次吸引範圍又稱間接吸引範圍,是指通過非步行出行方式與軌道交通銜接的客流區域範圍,是軌道交通的影響區域範圍。對軌道交通的一次吸引範圍,不必藉助其它交通方式進行;然而,由於軌道交通一次吸引範圍內的客流出行量遠遠不能滿足其正常運量,為了提高軌道交通的運輸效益、提高軌道交通實載率,必須充分吸引軌道交通二次吸引範圍的客流。協調銜接為軌道交通集聚和疏散客流起到保障功能,沒有軌道交通與常規銜接,無法充分發揮軌道交通的運能最大效益,不利於軌道交通的可持續經營發展。合理的銜接既有利於軌道交通的良性發展,也推動著常規公交的復興。
2、有利於構建高效的公共運輸系統
軌道交通建成後,城市交通會逐步呈現出軌道交通為骨幹,常規公交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相互協調的城市綜合交通局面。常規公交是構成城市綜合交通運輸系統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與軌道交通一起構成了不同功能和服務水平,多元化的城市公交客運系統。由於常規公交相對於計程車等城市交通有其自身優勢,為軌道交通做好聚集、疏散客流的重任就落到其肩上。在軌道交通不能覆蓋的區域,它是城市骨幹公共運輸客運系統;在城市軌道交通覆蓋的區域,它是集散軌道交通客流的重要接駁方式。一個軌道交通系統效率的發揮,需要藉助於作為集散客流的常規公交。
3、有利於提高公共運輸的競爭力
協調高效的銜接系統可以為公交線網的調整、優化提供必要條件,增加常規公交運營線路的應變能力,提高其運營效率,為城市公共運輸體系分階段、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合理方便的銜接可以充分適應城市出行者的選擇要求,縮短交通出行時間,方便城市居民出行,提高公共運輸的競爭力,促進城市公共運輸的發展。
珠海(廣東省地級市)
珠海,廣東省地級市,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 、省域副中心城市、中國最早設立四個經濟特區之一,是全國唯一以整體城市景觀入選「全國旅遊勝地四十佳」的城市,中國海濱城市 、新型花園城市、有著國家新頒布的「幸福之城」 ,有「浪漫之城」的美稱。珠海是廣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 。
珠海位於廣東省中南部,東與香港、深圳隔海相望,南與澳門相連,與澳門相距9公裡,橫琴新區與澳門隔江相望。西鄰江門市,北與中山市接壤。設有拱北、九洲港、珠海港、萬山、橫琴、鬥門、灣仔、珠澳跨境工業區、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等 國家一類口岸9個,是珠三角中海洋面積最大、島嶼最多、海岸線最長的城市,素有「百島之市」之稱。
珠海1979年建市,1980年設立經濟特區,享有全國人大賦予的地方立法權 [。2013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數報告珠海綜合排名全國第一 。珠海先後榮獲「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中國十大魅力城市」、「中國十佳宜居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生態文明獎」等稱號;聯合國人居中心頒發的「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中國最具有幸福感城市」。 2020年2月,被確定為第五批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
2020年6月,經中央依法治國委入選為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和項目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