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還是國內深造,學成歸來,還是留在國外,一直是個有爭議的話題。
有人經常批判清華、北大,甚至985高校是留美預科班,原因是這些高校有大量學生留學歐美。有些學成未歸學子,甚至被扣上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為美國服務,不愛國的帽子。
這其實是一種道德綁架,愛國與否,利己與否,與是否出國關係不大,與是否學成歸來也關係不大,在國外也可以愛國,在國內也有很多人做著背叛國家的事情,最核心的是你的實際行動。
在剛剛開幕的「國際人工智慧與教育會議」上,陳寶生部長有一段精彩話語,他說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向我們展示了變革教育的巨大潛能。要著力鼓勵出國留學,完善留學中國的政策與服務,積極引進優質教育資源。
大家聽明白了吧,重要的話重複一遍,教育部長鼓勵出國留學,引進優質教育資源,而不是相反。
疫情以來,中美各方面對抗加劇,兩國關係緊張,美國對中國留學生採取限制措施,很多人赴美留學受到影響,有些人拍手稱快,說把優秀人才留在了中國,建設中國,應該感謝美國,這是多好的事情,一舉兩得。
筆者想說,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離不開美國,教育事業也是如此。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展最快的時候,也是追趕美國最快的時候,就是中國加入WTO後。
為什麼,就是進一步開放後,世界向中國開放,中國也向世界開放,融入了世界,成為世界工廠,發展的優勢發揮出來,潛力迸發出來。這是實實在在的數據呈現出來的結果,數據不會造假,也不會騙人。
疫情終將過去,這點不用質疑,但教育不會再是原來的教育,這點也不用質疑。後疫情時代的教育何去何從,是需要我們深刻反思的事情。
因為疫情而封閉國門是短暫的,世界的大門必將重新開放,教育也是如此,鼓勵出國留學和引進優質資源是相輔相成的。封閉老路是行不通的,任何國家也是如此。
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還處於重要的發展機遇期,那些痛恨歐美,不希望中國人去歐美留學的人,恰恰不知道歐美對於中國的重要性。
以中美為例,兩國間的教育、文化、科技交流,對中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這也是我們為什麼有那麼龐大留美隊伍。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中美之間的交流互動是雙贏的,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交往也是如此。
只有通過交流,讓文明互鑑,讓文明碰撞,才有可能結出最美麗的花朵。而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最新技術為線上教育、線上線下融合教育開闢了一條路徑,也為國際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這不是卑躬屈膝,這是事實和理性的眼光,這也是中國的國情。 而盲目的夜郎自大,脫離現實的「愛國主義」,會誤國誤邦的。
而教育部長在國際會議上的講話,恰恰回應了世人的一些疑惑,我們是鼓勵出國留學的,學習新理念、新技術、新管理,開闊視野,對國家、對民族、對個人都是有好處的。當然,我們也歡迎留學生,也希望引進優質教育資源。
所以,只有走出去和引進來結合,才有可能把教育事業發展好。中國的歷史和現實,世界的歷史和現實都說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