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產後,婆婆有力氣旅遊沒力氣帶娃,孩子會說話了見她叫:大娘

2020-12-12 扎心一分鐘

#情感#

1.「要為自己而活」的老人

前段時間,一個名叫蘇敏的阿姨火了,她以自駕遊的方式實現了「逃家」的理想。

旅途中,阿姨一路走一路拍,把所見所聞發到網上,引來不少同輩人的羨慕和效仿。

於是乎,越來越多的阿姨們發出內心的吶喊:拒絕淪落成「帶娃機器」!我們也要為自己活一回!

要為自己而活這話聽起來一點毛病也沒有,但得喊的合時宜。

就像蘇敏阿姨,她之所以能勇敢邁出這一步,是因為靠自己攢夠了費用,另外,一直靠她照看的外孫也上了幼兒園。

如此,她才能輕鬆啟程。

但有些老人只看到了人家自駕遊的勇氣和快樂,卻忽略了人家啟程之前的條件和前提,盲目效仿,結果悲劇了。

2.婆婆有力氣旅遊沒力氣帶娃,孩子會說話了見她叫:大娘

最近就收到這樣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兒媳產後,婆婆有力氣旅遊沒力氣帶娃,孩子會說話了見她叫:大娘。

故事來自粉絲雲珊的私信,雲珊在私信中哀嘆,自己最大的悲哀就是遇到了一個「走在時尚前沿」的婆婆。

雲珊29歲,生活在北方的一個小城,兩年前跟大學同學的老公邁進婚姻。

雲珊說,大學畢業後,老公帶她去他家,第一次見婆婆,婆婆身上那種撲面而來的「時尚氣息」就讓她有點眩暈。

婆婆五十多歲,化著濃妝,短裙長靴,與之相比,雲珊簡直土了太多。

剛開始,她也沒有多想,有個年輕時尚的婆婆也不錯,說不定將來更容易相處,還能以「姐妹」相稱。

但婚後雲珊才發現,當初自己的想法是多麼幼稚與可笑。

雲珊婆家家境不錯,婚後跟公婆同住在一所二百多平的大房子裡。

公婆年輕時候做生意,兒子大學畢業後,他們便安心享受晚年。

公公報了老年大學,而婆婆則不走尋常路,她既不去廣場跳舞,也不去扭秧歌,而是每天在家抱著手機拍視頻,日常做飯拍,洗衣服拍,拿快遞也拍。

說起快遞這件事,雲珊心裡總是窩著一股無名火。婆婆是個購物達人,每天不知往家拿多少快遞盒子。

婆婆買些什麼呢,無非是給自己買化妝品、衣服。

雲珊之所以窩火,是因為有一次她買了一個幾千的包包,婆婆評價了一個字:土!

唉,她買的就洋氣,兒媳買的就土!婆婆明擺著沒把她這個兒媳放在眼裡,雲珊總是這樣想。

今年,雲珊懷孕生子,婆婆提前給兒媳預定了月嫂,這讓雲珊很感動。

但孩子出生後的第三天,婆婆就收拾行李說要去旅遊,順便去南方的女兒家小住一段時間。

這個決定還真是刷新了雲珊的三觀,兒媳坐月子,婆婆要去旅遊?

婆婆的理由是,前段時間她總是感覺渾身無力,去醫院看了看,醫生給出的建議是要多外出散散心,不能每天窩在家裡。

而小姑子家在南方,那裡四季如春,正好也能調理身體。

有力氣旅遊沒力氣帶娃?

雲珊心中的不悅都寫在了臉上,婆婆則說,月嫂都給你找好了,人家才是專業的,我這個老太太在家只會添亂。

不給雲珊商量的餘地,婆婆就拉著行李走人了。

對此,公公勸說雲珊不要跟老人計較,老太太本就是這樣的人,而老公也勸雲珊,不要氣壞了身體,坐下了月子病。

但不管別人怎麼說,雲珊總覺得婆婆輕視了自己和孩子。

婆婆一路南下邊走邊玩,最後到了南方的小姑子家住了一年多。

一年多後,婆婆回來了。

而此時雲珊的寶寶也一歲多,正是牙牙學語的時候,見了親奶奶,竟然喊了一聲「大娘」。

全家人都笑起來,婆婆自信地說「是不是因為我看起來太年輕了,寶寶才這麼喊我!」

雲珊賭氣說「因為孩子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奶奶!」說完就抱著孩子走了。

雲珊去哪兒?當然是回自己家,在出了月子之後,雲珊就發誓要離開婆婆家,於是用積蓄首付買了一套小房子,從此安心過自己的小日子。

後來,婆婆幾次想見孫子,雲珊總是找各種理由不讓見。

雲珊說,在她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婆婆跑出去躲清閒,未曾盡過一點兒奶奶的責任,如今憑什麼讓她白白撿一個奶奶來當!以後孩子沒有奶奶!

就這樣,因為婆婆的一場旅行,婆媳關係徹底鬧僵了。

3.有些事開場時是喜劇,結果卻變成了悲劇

王朔在《一聲嘆息》裡寫道:有些事隆重地開幕,結果卻是一場鬧劇;有些事開場時是喜劇,結果卻變成了悲劇。

雲珊的婚姻,以及婆媳關係,從最初來看,明明是一手好牌,是一齣喜劇,婆家富有,跟老公又是青梅竹馬的大學同學,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美好。

然而這齣喜劇,最後卻被「聰明」的婆婆改寫成了悲劇。

如果沒揣測錯的話,婆婆以調養身體為名外出旅遊,其實不過是一種藉口,目的是為了逃避伺候月子及帶娃的麻煩。

這樣的婆婆是自私的,「要為自己而活」沒錯,但當晚輩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時,長輩還要喊「要為自己而活」,那麼勢必會寒了晚輩的心。

從法律意義上來講,婆婆並沒有幫兒媳帶娃的義務。

但婆婆幫產後兒媳帶娃,絕不僅僅是義務那麼簡單,裡面糅雜著一種叫「情分」的東西。

缺失了「情分」的婆媳關係,總是別彆扭扭,是是非非。

再說雲珊的做法,也有不妥之處,婆婆固然沒有在關鍵時刻親力親為幫自己,但至少幫自己請了月嫂。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即便不當成湧泉相報,至少也不該翻臉不認人。

另外,大人之間的恩怨不管多少,孩子終究是無辜的,作為媽媽不該擅自剝奪孩子喊奶奶的權利。

「說走就走的旅行」聽起來刺激又浪漫,但是當家中尚有羈絆的人與事時,還是暫緩出走的計劃吧!

所有的雪中送炭都勝過錦上添花,關鍵時刻能陪在重要的人身邊,才是人生最美的風景!

文/無筆

對於故意找藉口不幫兒媳帶娃的婆婆你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兒媳產後,婆婆有力氣旅遊沒力氣帶娃,孩子會說話了見她叫:大娘
    2.婆婆有力氣旅遊沒力氣帶娃,孩子會說話了見她叫:大娘最近就收到這樣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兒媳產後,婆婆有力氣旅遊沒力氣帶娃,孩子會說話了見她叫:大娘。故事來自粉絲雲珊的私信,雲珊在私信中哀嘆,自己最大的悲哀就是遇到了一個「走在時尚前沿」的婆婆。
  • 「生娃帶娃,是為母責任」,兒媳的反駁很犀利,婆婆羞愧無言
    兒媳為小家奮鬥婆婆非要催生,承諾帶娃全包,看到是孫女後立馬反悔閨蜜小圓和老公曾經是大學同學,畢業後一起回了老家,兩人都是普通家庭,結婚的時候雙方父母都給不了經濟支持,車房都得夫妻倆自己掙。婆婆眼瞅著兒媳的肚子遲遲沒有動靜,三番五次的催促小圓,且言辭激烈,小圓不得已表示:自己這幾年的時間真的很重要,等她事業再穩定一點立馬就生孩子,現在生孩子的話,怕被別人頂替下去。婆婆聽了之後趕緊表態:「你只管生,生出來後我來帶孩子,保證你能安安心心上班。
  • 婆婆陪大姑姐生娃,兒媳分娩無人陪,產後不讓家人碰娃,這怪誰?
    婆婆陪大姑姐生娃,兒媳分娩無人陪,產後不讓家人碰娃,這怪誰?誰都希望自己的家庭幸福美滿,但是自古就有一個難題,那就是婆媳關係,在每一個家庭中,婆婆和媳婦之間的矛盾問題或大或小。很少有兩個能平安相處愉快的。
  • 「姥姥帶娃是情分,奶奶帶是本分」,兒媳振振有詞,婆婆有苦難言
    「姥姥帶娃是情分,奶奶帶是本分」,兒媳振振有詞,婆婆有苦難言鄰居趙大媽前兩天一把鼻涕一把淚地來找我訴苦了,原來是因為兒媳。趙大媽當年為了給兒子結婚買房,每天起早貪黑地打工掙錢,終於給兒子成家了,趙大媽的的身體也累垮了,常年吃藥。
  • 不願給兒媳帶娃的婆婆,是啥邏輯思維?婆媳矛盾深就不認自家孫?
    而這裡所謂的「老人」一般指的都是婆婆。現在大多數婆婆都無條件承擔起了帶娃的義務,但是也不乏有一些婆婆不願意幫忙帶娃。養娃後日常開銷增大,讓婆婆幫忙帶娃,卻被一口回絕!果果左思右想,還是決定交由婆婆來帶,雖然倆人經常鬧矛盾,但是這畢竟是她的親孫子,而且婆婆已經退休,每天在家也沒事幹,幫忙帶帶孩子也是情理之中的,想到這兒,當下就給婆婆打了電話,叫她晚上過來吃飯商量此事。讓果果沒想到的是,婆婆想都沒想就回絕了,這讓果果大動肝火,這頓飯也不歡而散。
  • 「孫子跟你家姓,你不帶誰帶」婆婆一開口,讓兒媳變成茶餘笑柄
    每周只給七百,對孫子不聞不問,攤上沒責任心婆婆,真心無語,你們都有婆婆幫忙帶娃,要麼乾脆就是婆婆幫忙帶,我得天天帶,天天帶啊,孩子有多鬧騰,你們又不是不知道,我一個人又怎麼能忙得過來。我婆婆要是在外地也就算了,她就住在同一個小區,來回要不了幾十分鐘,可你們看到過她來幾次,一個月頂多也就是來個三次,都了不得了。
  • 婆婆厚此薄彼,只幫小姑子帶孩子,兒媳:「她會後悔的」
    那會兒李潔本來也大著肚子,按理來說該是在家好還休息的時候,可半夜三更的,她被叫了起來,婆婆的理由是:「妹妹生孩子是喜事,就得全家人過去待著,她也會安心一點。」趙春陽拗不過老人,沒辦法,只好讓李潔大著肚子跟著一起去了。從那時開始,李潔就對婆婆沒什麼好印象了。
  • 婆婆悉心照顧產後兒媳,卻結下月子仇,兒媳:你看她給我吃的啥?
    在中國,婚姻是兩個家庭的結合,兩個人結婚後難免會鬧出矛盾,其中矛盾最大的雙方就是兒媳和婆婆。很多兒媳表示,在新婚時期婆婆對自己還是非常好的,但是當懷孕生完孩子後,態度立馬就變了。
  • 「你給誰帶娃,誰給你養老」73歲農村老人一句話,高知兒媳閉嘴
    婆婆放下電話就坐長途車來到了兒媳的身邊,一看是個男孩,眉飛色舞的高興,待了兩天,婆婆說她要回家了,家裡有些事情放不下。 昕莉說:「媽,你就在這陪我帶孩子吧,我一個人真的不會帶。」 婆婆卻說:「你都這麼大了,有什麼不會帶的,你們城裡女人就是矯情。嬌氣得不行!」
  • 兒媳只給婆婆500元,讓婆婆伺候孩子,卻讓她蝸居在潮溼的地下室
    住在我們這裡的人都很同情老人的遭遇,老人白天送孫女上學後,就會挨個垃圾桶翻找廢品,到了接送孫女的點,再來接孫女,常常看到她抱著一些廢舊的紙盒子來接孩子,然後回家給孫女做午飯。直到晚上把孫女接回家,交給下班的兒媳,她才能回到自己的地下室休息。沒錯!這位老人就住在地下室,說是地下室其實就是車庫裡的小庫房,進到裡面只有微弱的燈光,白天不開燈裡面也是黑漆漆的一片。
  • 衢州婆婆向兒媳索要帶娃費 小夫妻為此爭吵不斷
    一些年輕父母表示,生不生二胎,不是小兩口能決定的,有沒有人幫忙帶孩子很關鍵。老人幫忙帶孩子的現象很普遍,而個別年輕父母則表示,父母幫忙的同時,會索要一定的「帶孫費」。有的老人希望「勞有所得」「看著別人懷裡抱一個,手上牽一個,有時候也挺羨慕。但我們現在真沒有條件生第二個,自己工作太忙,孩子沒人幫我們帶。」
  • 婆婆不肯進城帶娃,她的理由我徹底服氣
    是啊,公公離開了,婆婆怎麼辦?我和老公都在離老家不遠的城裡上班,我們想著,婆婆一個人在家怪冷清的,要不把她接過來,幫我們帶帶娃吧。沒想到婆婆拒絕了我們的好意。她說,帶娃沒問題,但她不能離了家。她還要維持棋牌室的運轉,也不能放棄公公生病後改造的水產交易市場:「好不容易有這麼個場地,現在不做,等別人做起來就沒機會了。」
  • 婆婆生日,大兒媳給了五萬,二兒媳空手而來,婆婆卻攆走了大兒媳
    婆婆生日,大兒媳給了五萬,二兒媳空手而來,婆婆卻攆走了大兒媳 婆婆65歲生日,大兒媳大方給了五萬,可二媳婦卻空手而來,可到最後婆婆卻攆走了大兒媳,這大兒媳到底啥事惹怒了婆婆?為何空手而來的二媳婦,婆婆卻是熱情招待呢?
  • 婆婆給滿月孫子綁腿,惹怒兒媳,孩子也不讓見了
    這位奶奶給剛滿月的孫子綁腿,結果兒媳大怒,以後連孫子也不讓奶奶見了。郭女士順產一男孩,婆家人很開心。公婆本來待郭女士就不錯。寶寶出生後郭女士在家裡地位更是直線上升。郭女士脾氣不好,婆婆什麼都依著兒媳。還交待兒子別惹媳婦生氣。郭女士去洗滿月澡了,婆婆在家裡照顧孫子。平日裡郭女士嫌棄婆婆不利索,從沒讓婆婆碰過孩子,婆婆都是只聽從使喚。
  • 「生娃第一年,我都是跟婆婆同睡一張床」寶媽一番敘述很扎心
    文|文兒 有位寶媽留言說:「生娃第一年,我都是跟婆婆同睡一張床。」現在寶寶一歲了,她終於可以解脫了。原來,她家寶寶出生後比較鬧人,整夜都哭鬧。老公嫌孩子吵,總是兇她不會哄孩子,有時候乾脆跑到客廳睡覺。
  • 「你當年給誰帶娃,就讓誰給你養老」婆婆一句話讓兒媳啞口無言
    婆媳矛盾是每個家庭都避免不了的問題,婆婆和兒媳仿佛是一對天生的冤家,針鋒相對中,老公是兩邊都受夾板氣的一位,實際上,老公並不是最可憐的,孩子才是最無辜的受害者。 「你當年給誰帶娃,現在就讓誰給你養老」婆婆一句話讓兒媳啞口無言 賀敏是個80後寶媽,當年懷胎十月的時候,自己母親正趕上骨折住院了,賀敏問老公,能否讓婆婆來幫自己來帶娃,老公說,婆婆早就盼望著抱孫子了,肯定願意來幫忙。
  • 婆婆說話大吼大叫,兒媳為了治她,故意裝「聾」,氣瘋婆婆
    雖然趙婉婷會有時會特別討厭丈夫的嘮叨,但是仔細想想,丈夫的嘮叨也不無道理,所以在後面,趙婉婷主要都聽丈夫的話,她懶得去思考。不過,雖然日子過得不錯,趙婉婷卻有點反感婆婆。因為婆婆說話總是特別大聲,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公共場合,她的音量一定要蓋過其他人。所以有時候,趙婉婷看著別人跟自己的婆婆出去逛街,不會有一種心動的感覺。
  • 「你給誰帶娃,誰給你養老」73歲農村老人一句話,高知兒媳閉嘴
    婆婆放下電話就坐長途車來到了兒媳的身邊,一看是個男孩,眉飛色舞的高興,待了兩天,婆婆說她要回家了,家裡有些事情放不下。 昕莉說:「媽,你就在這陪我帶孩子吧,我一個人真的不會帶。」 婆婆卻說:「你都這麼大了,有什麼不會帶的,你們城裡女人就是矯情。嬌氣得不行!」
  • 產後坐月子,親媽和婆婆各伺候半月,寶媽終於知道以後帶娃該靠誰
    女人產後坐月子,非常關鍵。不僅關乎身體恢復問題,也關乎以後帶娃問題。因為,坐月子是女人滿血復活,以及初步學習育兒知識、建立帶娃觀念的關鍵時期。 說起坐月子,親媽和婆婆,寶媽會選擇哪一個來伺候月子呢?
  • 寶媽帶娃心力交瘁,家人卻不理解,直說「太矯情」
    產後抑鬱一直是一個被嚴重忽視的問題,據相關統計顯示,將近四成的產婦會出現此類症狀,可在旁人眼裡,但凡她們有些抱怨,就會被視作矯情。因為大家都覺得,女人生孩子帶孩子天經地義,別人都能做的事,怎麼有的人就做不了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