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的話
在農曆新年度過的50多天抗疫時光中,不覺驚蟄已過,春分欲至,我們就這樣迎來了艱難的「一年之計」。即便夜幕降臨,或是破曉光景,仍有一群隱形的「商業人」出沒在百姓目不能及之處,拼盡全力。隨著首都商業復工率超過90%,又有多少人知道,在保障人們生活運轉如常的背後,商業企業,他們是否安好?他們有的苦撐磨難,也有的斷縛破繭,更有的重回戰場或逆勢翻盤。他們又是如何化解消費隔離,在雲端找到破解之匙的?
萬人空巷的春節,我們分赴民生一線記錄菜價,見證一輛輛載滿各地蔬菜的貨車駛進城區。戰戰兢兢的復工初期,我們舉著話筒去尋找解讀趨勢的權威發聲者,梳理企業前線傳回的驚心動魄的數字。全面復工的今日,我們將50多天的記錄碎片,整理成一份全面的「北京商業戰疫報告」。
這個過程中,在業內素有首都商業發展風向標之稱的、積澱了15年的「北京十大商業品牌評選」,其歷年甄選出的優秀品牌企業,也正是在這場戰疫中浴火而歌,於危機中析出商業智慧。我們將數十個品牌納入這組報告,形成「北京商業戰疫報告——北京十大商業品牌抗擊疫情樣本調查」。報告將分為商場篇、超市篇、物流篇、電商篇、餐飲篇、家居篇、老字號篇共涉及七大業態,將企業以及全行業在抗擊疫情過程中遇到的危機、轉機、生機一一呈現。我們還將持續追訪這些企業與行業,關注戰疫轉型進程中的變化與效果。
疫情來得猝不及防,早早布局雲端的企業展現出超高的抗風險能力。在充分競爭市場中屢佔先機的他們,這期間並未高設壁壘,反而是打開資源進行跨界協作。此刻,他們能意識到彼此是命運共同體,也彰顯出可貴的大局觀念與商業文明。
紅利期退潮下的傳統零售行業,則在疫情期間經歷了一場被迫成長。被迫經歷門店冷清,銷量無幾,被迫轉型登陸社交媒體,品牌導購上陣直播,穿搭帶貨。此前的轉型陣痛,或許還可以有一點拖延症,在今日突然成為生死攸關的衝鋒。事實證明,當推動力足夠強烈時,他們可以做到,並且效果超出預期。
在經濟序列中,商業比較特殊,這是距離民生最近的領域,一招一式關乎饑寒飽暖,他們所做的努力值得被記錄。他們今日的種種,也正在伏筆未來的發展道路。
商場篇:加快轉型 導購上陣直播帶貨
愈加以店內體驗為核心的商場與購物中心,成為此次疫情以來受影響較大的行業,隔離病毒的同時也不得不「隔離」了消費者。沒有顧客上門,再大力度的促銷推廣也難有用武之地。摸索之中,商場瞄準線上平臺,聯手品牌專櫃開啟直播。專櫃導購大膽打開手機鏡頭,開始穿搭帶貨。
現狀:客流劇減 成本壓力大
疫情來襲,大部分北京商場在疫情期間取消了促銷推廣活動,娛樂設施也大面積關閉,受種種因素疊加影響,商場的客流量大幅降低,銷售方面受到很大打擊。
北京商報記者向多家商場了解到,自2020年1月以來,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三裡屯太古裡取消了所有聚集人群的促銷推廣活動,部分商戶門店也選擇閉店應對疫情衝擊,且三裡屯周邊商圈餐飲及娛樂設施大面積關閉。同時,在疫情期間,三裡屯太古裡加強了一系列防護措施,加增了巡視人員,以及加大了消毒物品的採購等等,人工成本及防疫物資採購成本等上漲較大。三裡屯太古裡方面表示,營業情況的下降和人員成本的增加是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
體驗類消費閉店,難以帶動商場氛圍。國貿商城透露,疫情期間體驗類業態受影響最大,包括餐飲、KTV、影院、健身、書店、親子教育、美容美髮美甲等。雖然餐飲可以通過外賣產生一些收入,而KTV和影院整個期間都在閉店。同時,為防控縮短營業時間、部分租戶閉店,國貿商城進行各項防控措施,也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國貿商城相關人員透露,疫情可能會導致中小型零售和餐飲租戶陷入資金困境,未來或有部分中小租戶有提前撤租的可能性。
傳統業態受挫,茶飲輕餐等新型業態的客流較其他業態表現稍好。疫情期間,北京商報記者走訪三裡屯商圈看到,太古裡的喜茶門前雖沒有往日的門庭若市,但依舊有不少消費者及外賣人員在門前等待取餐。同時,一些輕食餐廳的堂食消費者也逐漸增多,Wagas、新元素等餐廳在下午時段堂食的消費者大約佔整個餐廳的一半面積。祥雲小鎮奈雪的茶門口有不少消費者排隊取餐,街區內也有一些帶著孩子玩樂的消費者。
從上述現象來看,不僅是新興業態「回血」速度快,而且街區式商業更能抗風險。記者觀察到,作為北京街區式購物中心的代表項目,三裡屯太古裡和祥雲小鎮雖然比往日的客流少了許多,但與新世界百貨、國瑞購物中心等傳統形態的購物中心相比,客流更勝一籌。
應對:線上救急 線下有保障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實體商場客流銳減,但這也促使商場尋求多途徑布局線上,各大商家為了挽救業績,通過線上商城、同城配送、社群營銷、優惠促銷等方式提升營業額,減少損失。尤其是「線上直播」成為各大商家試水的重要方式。通過各種自救手段,這次疫情也讓大多購物中心、百貨意識到線上布局對於線下實體的導流重要性。
北京萬科半島廣場聯合北京印象城推出IN核購物直播間,多家品牌在線直播。消費者在抖音上關注北京萬科半島廣場,在指定時間進入直播間即可購物;銀泰百貨也聯合淘寶推出「導購在家直播計劃」;龍湖北京四座天街也聯合商戶在場內搭建了「線上直播間」,參與品牌覆蓋服飾、美妝、運動、親子等多種品類。
銀泰百貨在淘寶直播上的數據顯示,直播近20天,全國銀泰百貨已經開展了超過1000場直播,超1500個導購完成了註冊。此外,2.18晚上湖北的三個城市,武漢、荊州、孝感十位導播雲復工,大約有75000人在線觀看,相當於一家購物中心的周末客流,且多款產品被搶光。
祥雲小鎮相關人員表示,利用持續的抖音曝光給商戶帶來更多流量,幫助零售商戶在短視頻時代學會運用鏡頭銷售。這場防疫攻堅戰在改變人們生活軌跡的同時,也無意中推動了無接觸購物形式,以及零售新業態的萌芽和發展,讓線上線下渠道更加緊密的結合。
除了推出直播外,還有不少商戶抓住復工機遇,為企業提供工作餐。朝陽合生匯在復工之際聯合30餘家餐飲商戶推出工作餐專屬群,商家們在群中展示菜品、價位、支付方式等,方便上班一族了解並選購。在配送方面,餐飲商戶選擇專屬配送和第三方平臺配送兩種方式,配送過程中二次封膜,確保任何一種方式配送都可以最大化減少接觸。據了解,隨著返工潮的來臨,訂餐數量已逐漸提升,僅開工第二天,朝陽合生匯的部分商戶訂餐量已達到200餘單。
同時,國貿商城相關人員介紹,截至2月28日,國貿商城店鋪員工復工人數近70%;近90%非餐飲店鋪已開業;餐飲租戶已開業近70%,其中三分之一只提供外賣服務。例如,花廚國貿店開通外賣服務,消費者通過微信下單,在國貿商圈3公裡內可以享受免費配送。鼎泰豐國貿店也推出了「一人食」套餐,方便消費者打包帶走或外賣下單。此外,頤堤港也聯合商場多家餐飲門店,針對頤堤港一座寫字樓人群推出特惠午餐送餐服務,避免聚集用餐。
線上渠道的開拓為商家和消費者搭建了溝通的橋梁,但線下依舊作為消費的重要場景,各大商場也盡力讓消費者們「買得放心」。各大商場每日定時在營業現場、電扶梯、辦公區、宿舍區、衛生間等區域和設備設施進行全面消毒,品牌店加強對櫃檯內外進行擦拭消毒,隨時做好垃圾雜物的清運清理。此外,每日對每一名員工進行測溫,確保健康上崗,上崗工作時員工必須佩戴口罩,對進店顧客也進行測溫並勸導佩戴口罩。還有部分商場在收銀臺等處設置「一米間隔線」,並增設提示牌、安排引導員,引導顧客自覺保持至少一米的間隔距離,按照容納標準制定限流措施,避免人員發生密切接觸。例如,雙安商場實施「一米」行動,該商場所有從業人員在商場內尤其是超市、收銀等重點區域,要與他人保持一米以上距離。同時,雙安商場通過廣播和在重點區域製作並張貼提示標語對顧客、商場從業人員進行提醒。北京百貨大樓也在收銀臺和餐飲門店的明顯位置貼出「保持1.5米安全距離」的提示標語。其中,在百貨收銀臺前劃了一米線,同時,餐飲商戶推出在點餐處提示排隊需間隔一米,以及就餐區域間隔一米以上的舉措。
趨勢:環境升級 營銷全渠道
雖然疫情加速了實體商業的調整,但並不會出現所謂的「顛覆性改變」和「報復性消費」。全聯房地產商會商業地產工作委員會會長王永平認為,疫情並不會對實體商業帶來顛覆性改變。此次全國如此空前多的人群被隔離在家,無法外出正常消費特別是聚會,這會讓大家對於線下商業面對面社交的重要性會有更深刻的體悟。
北商研究院特約專家、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同樣認為,由於疫情的突發,導致消費者正常購物需求被按下了暫停鍵,一些計劃內的購物清單暫時沒有購買渠道去消費,而在疫情過後,時常會出現消費者集中性購買商品的現象,疫情期間的消費需求會被彌補,所以短期內會有消費需求的釋放。
通過此次疫情,商場試水直播具有未來發展的必要性,通過直播手段能夠吸引遠端客流,打破空間、時間限制。銀泰商業助理總裁、阿里巴巴新零售工程部總監蔣昕捷表示,直播的方式打破了傳統商場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原來門店早上十點開門,晚上十點關門,在這個時間段以外是沒有業績的,同時商場是受地理空間的限制,只能輻射周邊10公裡的範圍內。而通過直播發現,商戶導購可以在24小時隨意直播,而且能夠吸引大量新客。所以,直播完全不是一個救急的舉措,而是要把它當做商場新的增長點。
蔣昕捷表示,未來導購直播會常態化、規模化,因為隨著疫情的好轉,大部分商場已經開門,未來直播的場景不僅可以在導購的家中,也可以放在專櫃。但是,目前可以預見的是,即使商場恢復正常營業,短期內也不會出現像過去人流湧動的情景,所以導購更多的是需要在專櫃做直播。待商場恢復正常後,品牌專櫃還可以利用短視頻等新的方式去吸引消費者和增加消費者粘性。
而在招商品牌引入方面,賴陽指出,當疫情結束之後,新型消費會在短時間內回升,反之,一些傳統型消費會被消費者淘汰。例如,目前較為豐富口味的茶飲品牌增長會較為顯著,而傳統粉衝奶茶或罐裝飲品會逐漸淘汰。
在未來商業的建築模式上,室內室外相融合的項目或成為消費者首選。賴陽表示,純粹的室外項目在季節上會對消費者體驗造成不好的感受,而歷經此次疫情,消費者對於封閉式的盒子式購物中心要求也會逐漸提高,具有室內室外相結合的購物中心將是大勢所趨,而純盒子式項目增加室外外擺區域的活動及內容形式,可以增加消費者的歡迎度。
賴陽指出,疫情期間,由於一些密閉性較強的購物中心擔心發生傳染案例,從而看出封閉場所的通風系統具有一定的隱患,這對疫情後商場設施標準提升,會導致一些商場對商業設施進行改造。比如空間的合理安排,購物中心中央空調新風系統的使用,購物中心內部病毒消殺的軟硬體需求。尤其是對於新項目建設標準,在入市時也將會考慮到空間是否需要加大跨度,空氣流通和循環更好一些,以及在空氣循環系統中如何增加消毒功能。
中國步行商業街工作委員會主任韓健徽也表示認同,他指出,疫情影響下步行商業街室外開放空間形態成為優勢,而天然的空氣免去或減輕了消費者對長時間大型商場室內封閉環境內及中央空調公共衛生的擔憂。「可以預計,未來對步行街室外空間進行充分利用,或大型商場室外空間進行營造將成為後疫情時代商業復業、復市、回暖、發展的趨勢」,韓健徽說。
· 北京十大商業品牌抗擊疫情樣本 ·
隨著客流減少,商場促銷推廣活動也全部取消,以及娛樂設施大面積關閉,這導致商場線下銷售方面受到很大打擊。為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商場們紛紛瞄準線上平臺救急。
北京商報記者看到,特殊時期,各個商家紛紛開展自救,通過線上商城、同城配送、社群營銷、優惠促銷等方式提升營業額,減少損失。
通過各種自救手段,這次疫情也讓大多購物中心、百貨意識到線上布局對於線下實體的導流重要性。其中,中糧祥雲小鎮相關人員表示,利用持續的抖音曝光給商戶帶來更多流量,幫助零售商戶在短視頻時代學會運用鏡頭銷售。這場防疫攻堅戰在改變人們生活軌跡的同時,也無意中推動了無接觸購物形式,以及零售新業態的萌芽和發展,讓線上線下渠道更加緊密的結合。
伴隨著疫情的穩定,新型業態率先表現出復甦的跡象,同時街區式購物中心人也多了起來。多位業內人士指出,疫情過後,一些新的業態即將崛起,購物中心乃至整個商業地產都會迎來一波大的變革。同時,未來導購直播會常態化、規模化,通過直播手段能夠吸引遠端客流,打破空間、時間限制。在未來商業的建築模式上,室內室外相融合的項目或成為消費者首選。
雖然疫情加速了實體商業的調整,但並不會出現所謂的「顛覆性改變」和「報復性消費」。全聯房地產商會商業地產工作委員會會長王永平認為,疫情並不會對實體商業帶來顛覆性改變。此次全國如此空前多的人群被隔離在家,無法外出正常消費特別是聚會,這會讓大家對於線下商業面對面社交的重要性會有更深刻的體悟。
同時,北商研究院特約專家、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認為,由於疫情的突發,導致消費者正常購物需求被按下了暫停鍵,一些計劃內的購物清單暫時沒有購買渠道去消費,而在疫情過後,時常會出現消費者集中性購買商品的現象,疫情期間的消費需求會被彌補,所以短期內會有消費需求的釋放。
樣本 1
中糧祥雲小鎮 · 2019年度北京十大夜消費打卡地
開放街區嚴守安全線 產品服務轉移線上
購物中心在疫情期間雖然普遍縮短營業時間,但多數堅持著開放營業狀態,這對項目的安全防疫措施其實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
作為開放街區,祥雲小鎮在通風安全上佔據優勢,但是四通八達的出入口也為防疫排查增加了難度。祥雲小鎮在南北停車場及商戶店內均設有測溫點,對人流出入口處進行監測。同時,在營業時間各個場所進行定點消毒,以及為消費者提供「口罩領取」服務和新冠肺炎防護手冊等。
祥雲小鎮入口處的少量來往客流
由於營業時間縮短,消費需求受到抑制,祥雲小鎮2月整體客流同比下降了一半以上,原定春季啟動的IP活動以及會員活動也紛紛延遲。不過危機時期也不乏新的機遇,祥雲小鎮藉助前瞻性會員社群運營體系,開啟線上線下的雙線作戰模式。隨著疫情逐漸好轉,祥雲小鎮有序推進商戶復工復產的同時,攜手場內品牌互幫互助,探索線上運營等多種渠道和模式。
其中,針對餐飲業,祥雲小鎮聯合12家美味餐飲,上線「安心外賣」服務。一方面,不僅攜手商戶積極調整外賣菜單,加大折扣力度,不僅為家庭廚房提供了營養套餐、半成品菜餚、新鮮蔬菜等,還解決了食材等庫存積壓;另一方面,設立外賣騎手等候區、操作全程佩戴口罩、實時監測騎手體溫、餐品獨立包裝等7大安心措施,保證食物安全。此外,祥雲小鎮還攜手「美團外賣」「餓了麼「平臺,推出5折優惠享受西貝、藍蛙、奈雪等多款美味復工套餐,從監督」制送食「,店鋪定點取餐,到騎手無接觸取送餐等多方位守護顧客健康。
疫情雖然為零售業態帶來了諸多挑戰,也不乏新的機遇,祥雲小鎮零售商戶展開「多維求存」模式,紛紛將產品和服務轉至線上。
2月底,祥雲小鎮創新推出了「大廚帶你做美食「系列抖音直播。這場長達一個半月的抖音直播策劃,邀請了Meat Mate 首席廚師,北平花園餐吧創始人等數10位嘉賓進行獨家秘笈式的烹飪方法指導,呈現「20分鐘在家做牛排」「100%成功的迷迭香烤雞」等多場高品質抖音直播+美食vlog。利用持續的抖音曝光給商戶帶來更多流量,幫助零售商戶在短視頻時代學會運用鏡頭銷售,在疫情時期迎難而上。在最新一期北平花園的直播中,一個小時共銷售主推烤雞12份。
祥雲小鎮場內近50家零售品牌開啟「雲逛街」模式,通過推送品牌導購的個人微信以及品牌選購群,讓消費者直接可以和店鋪負責人、導購進行溝通,在群裡進行秒殺打折等促銷,以及提供配送到家服務。祥雲小鎮通過加速發展線上購物渠道,彌補消費者未能到店帶來的損失。例如,周大福早在2月初就積極調整銷售模式,開啟線上直播銷售,銷售額達4萬元。此外,為了在短期內帶動線下回暖,祥雲小鎮開設多場品牌內購會,實行預約、限流等措施保護消費安全。其中,3月14日及15日,耐克舉辦內購會,在3月12日至3月15日報名才可以參與。
樣本 2
國貿商城 · 2019年度北京十大夜消費打卡地
雲購物撐起90%業績 期待疫後釋放
國貿商城作為北京地標項目,突如其來的疫情令國貿商城的客流大福減少,同時銷售額也出現直線下滑現象,尤其是疫情期間體驗類業態受影響最大,包括餐飲、KTV、影院、健身、書店、親子教育、美容美髮美甲等。
面對疫情帶來的衝擊,國貿商城為商戶減免春節期間17天租金的政策
國貿商城加強消毒和防護。其中「納米光觸媒殺菌塗層」、「不停留測溫」技術起到了防護金盾的作用。同時在關鍵區域設立不停留紅外成像儀測溫設備,測量精度高達±0.3℃。國貿商城還將調整了營業時間、出入口開放時間;取消金鼠全家福合影等大活動。
國貿商城設立不停留紅外成像儀測溫設備
在保障線下安全的同時,國貿商城基於疫情期間人們居家的情況,考慮手機以及電視等多媒體設備仍是顧客消遣的主要來源,將線下活動改為線上,用「雲購物」的方式實現客群的持續消費。來自企業的數據顯示,有些品牌幾乎90%的業績來自「雲購物」。
疫情之下,全國商業受到重創,繁華的國貿CBD客流急劇下滑,拉回客流需要一定的時間。不過,國貿商城認為,疫情期間無法體驗的宴會類餐飲、運動健身、影城、書店、KTV、親子教育等等在疫情過後將會迎來需求的釋放,特別是高端的美妝美容美髮美甲服務,嚴格的衛生管控及私密的預約式服務可減少交叉感染機會,更有競爭力。
國貿商城負責人表示,商場的高端消費者消費半徑大多遍布全球,此次疫情限制了這部分顧客的出行和消費,但需求不會消失。可以預計,當疫情過後,北京高端商業也將得以釋放,加上國貿商場的品牌大多為國內首店、大店,相比其他門店的貨品更全,上貨及時以及私密性好等優勢就將得到充分發揮。
樣本 3
三裡屯太古裡 · 2019年度北京十大夜消費打卡地
網紅門店帶客 外籍顧客佔比高
三裡屯太古裡在入口處設立雙語提示牌
三裡屯太古裡毗鄰使館區,位置的特殊性決定了這裡不僅僅是一個商業項目,更是朝陽區、乃至北京市面向世界的一個展示窗口。自2020年1月以來,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三裡屯太古裡取消了所有聚集人群的促銷推廣活動,部分門店閉店,且周邊商圈餐飲及娛樂設施亦大面積關閉。受以上因素疊加影響,商場的客流量大幅降低,銷售受到不小打擊。
在疫情期間需要加強一系列防護措施,加增巡視人員,加大了消毒物品採購等,人工成本及防疫物資採購成本也上漲不少。
考慮到公眾和租戶的健康與安全,三裡屯太古裡調整營業時間為11:00-20:00,保證項目正常運營。為了彌補線下零售門店消費者難以到店的現狀,三裡屯太古裡指引商戶通過線上平臺、直播、外賣服務等創新服務模式吸引消費者關注。同時,三裡屯太古裡在企業的微信公眾號發布逛屯指引,匯總集餐飲、生活方式、潮流服飾於一體的信息。
在記者走訪過程中看到,大部分線下門店都保持正常營業,但網紅茶飲、輕食餐廳客流較多,大部分為外籍消費者。其中,喜茶太古裡店只提供小程序下單,顧客均需在門店外等候,取餐時需要間隔一米以上,有序排隊。Wagas、新元素等餐廳,透過門店櫥窗能看到不少顧客坐在裡面閒談用餐,或許因為這裡離使館區較近,大多來此吃飯的還是以外國消費者居多。
為了保障線下消費安全,三裡屯太古裡的商場內部及商圈內設置「一米距離」安全提示,特別是商超、人員密集店鋪加強宣傳。同時,考慮到開放式街區多入口的實際情況,三裡屯太古裡在充分考慮顧客習慣的基礎上,對南北區通道口實行限制管理,開放停車入口在內的多個人流通過率較高的通道,暫時關閉其他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