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作為人類日常必須的優良營養食品,具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鈣等營養成分。但是,當你在飲用一杯牛奶時,是否想過這杯牛奶是怎麼生產出來的?奶牛如何飼養,每天它們吃什麼,怎麼擠奶,牛奶是如何存放、運輸和加工的?
可能有的人腦海裡浮現的,還是草原、牛棚、工人蹲在奶牛身下擠奶的畫面。實際上,如今的乳製品加工,從擠奶、收奶、預處理、殺菌、發酵、灌裝、CIP清洗等的全過程都已經實現了自動化、程序化控制,技術工藝已經可以對標國際先進水平。
蒙牛富源牧業牧場,旋轉式擠奶廳正在為奶牛自動化擠奶
全智能化擠奶 從源頭保障奶品品質
在現代化社會,人工擠奶的場面已經很罕見。現代化的牧場,智能設備早已取代了人工。在內蒙古富源牧場的擠奶大廳,全智能化的擠奶設備——轉盤式擠奶機上,奶牛們正在有序排隊,逐只登上轉盤臺開始擠奶,等轉盤旋轉一周,擠奶結束,再主動從出口退出,仿佛接受過專業的列隊訓練,讓人嘖嘖稱奇。
牧場的工作人員介紹:「成年奶牛的智商相當於4歲的孩子,它每天非常習慣這樣的一個流程,到時間會自動上機。」
在奶牛入場的地方,還有工作人員在配合操作擠奶設備。工作人員解釋說:「機器擠奶有三步標準化的流程。第一步是人工用手將頭三把奶擠出並棄掉,用以驗奶;第二步是對乳頭進行消毒,消毒後,用幹潔毛巾擦拭4個乳區,一牛一巾,防止交叉感染;第三步將奶牛乳頭一次套入集乳器的四個奶杯,上杯要迅速,減少空氣的吸入。當擠奶結束後,奶杯自動脫落。這種方式既降低了人力成本,更使擠奶效率大幅度提高,全程機器操作,也避免了人工汙染,從源頭上保障了奶品的品質。」
衛生是擠牛奶的頭等大事,進入擠奶廳的輔助工作人員都必須接受消毒,而擠奶廳與奶牛的餐廳、臥室也是徹底分開,以確保環境清潔。在整個擠奶流程中,均實行標準化管理。
工作人員稱,一個大轉盤最多可供80隻奶牛同時擠奶,擠一次奶需要13分鐘。平均每8個小時擠一次奶,一天擠奶3次。擠奶結束以後,奶牛們就會到吸氧間裡面自由地採食和休息。在富源牧場,採用的是半欄式的散養模式,可以為奶牛提供舒適的休息空間和活動區域。
自動牛體刷為奶牛「撓痒痒」
推廣奶牛福利 讓快樂奶牛產出健康奶
奶牛同人類一樣,是具有生命和情緒的動物,雖不能像人類一樣將各種情緒充分表達,但當它們感受到不同的感情和動機時,同樣也會表現出不同的行為。
為了保證奶牛生產出營養、健康的牛奶,近年來,乳品生產企業提出了「奶牛福利」這樣一個概念。善待奶牛,讓它們在良好福利環境下心情愉悅地採食、飲水、擠奶、休息和社交,只有在這種無應激狀態下生產的牛奶,才是優質的牛奶。
什麼是奶牛福利?今年7月蒙牛集團發布的《牧場奶牛福利實施體系》(以下簡稱「福利體系」)中,對奶牛福利做出了定義:奶牛福利是動物福利中的一部分,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包括生理福利、環境福利、衛生福利、行為福利和心理福利。通俗地講,奶牛的五項福利可以理解為五項自由,即:免受饑渴的自由;生活舒適的自由;免受痛苦、傷害和疾病的自由;表達天性的自由;生活無恐懼感和悲傷感的自由。
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表示:「奶牛福利的推廣可以大大延長奶牛壽命、減少淘汰、增加產量,綜合效益可觀」 「我國動物福利事業剛剛起步,截至目前,我國還沒有正式的奶牛福利標準和法規出臺,福利體系很好地填補了國家正式立法前的這段工作指導空白,更為我國早日實現動物福利主法奠定了基礎。」
蒙牛集團奶源事業部質量技術管理中心總經理賀永強詳細解釋稱:「福利體系通過總結國內外先進技術,結合60多個示範牧場多年的實踐經驗,並徵集高校、協會、專家意見制定並推出。圍繞奶牛的健康和福利,其涵蓋了5個維度88個子項目評價標準。通過實施這一福利體系,可為牧場帶來產量10-20%的增加,延長奶牛1-1.5倍胎次和壽命,提高奶牛健康水平,提升奶牛的生活舒適度。」
在富源牧場,奶牛們已經享受到了福利體系帶來的好處。「牧場裡奶牛的夥食標準是,平均每天每頭牛要吃掉65元。」牧場的工作人員介紹:「奶牛的飼料中,要確保其中蛋白質、能量、纖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的比例正確,飲水的溫度常年保持在10度至15度。在居住環境方面,每一頭牛都有自己獨立的臥床,臥床需保持清潔、柔軟和乾燥,尺寸以最大化牛的舒適程度和躺臥面積為設計目標。」
此外,為了隨時監測奶牛的生長發育和健康狀況,在每頭牛身上還掛有耳標、腳環、脖環,用來採集它們體溫、步數、心率等數據。日常生活中,還要給奶牛修蹄保健、噴淋洗浴、風扇降溫等,每個月DHA檢測平臺還要給奶牛做一次體檢。
富源牧場僅僅是中國很多牧場的一個縮影。今天,正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動物福利,推動牧場奶牛福利體系建設,提升奶牛健康水平,並從推行「健康牛產優質奶」的理念中受益。這印證了食品安全、福利養殖與可持續農業經營模式之間相輔相成的緊密聯繫。
蒙牛和林六期工廠全封閉生產車間
強化質量安全 貫穿乳品生產全過程
奶源是乳業品質的最根本保障,特別是對於擁有數量多、規模大、範圍廣的養殖牧場的乳企來說,應該如何確保食品安全各環節的質量管理?
賀永強對這一疑問做出了生動的講解。他說:「在牧場中,會對牛奶的生產進行視頻採集,保證全過程透明可追溯;奶牛產下的生鮮乳,要在兩小時之內迅速製冷到4度這個最保鮮的溫度,並在當天拉到工廠進行加工;拉運的奶車上裝有GPS,拉運過程均全過程可監控;牛奶運到工廠後,會先做一個全項的檢測,平均檢測指標至少在90樣以上,全部達標之後,才會收購牛奶並投入生產。通過這一系列舉措,強化對每一個環節的細節管理,從根源上確保牛奶的營養和安全。」
行走在蒙牛和林六期工廠的生產車間,透過玻璃幕牆,全封閉無人無菌的全自動生產線正在高速運轉。在牛奶預處理、殺菌、發酵、灌裝的全過程中,看不到一滴暴露在空氣中的牛奶。整個生產過程均在密閉環境下由先進的自動化儀器設備操作完成。
民以食為天,奶以安為要。自2008年以來,我國乳製品生產企業實施了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和產能提升,遵照以安全為核心的乳品法規體系,落實質量安全監管措施,把質量安全控制貫穿於乳品生產、加工、流通全過程各環節,全面提升乳品質量安全水平。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統計數據,2019年,我國乳製品總體抽檢合格率99.7%,嬰幼兒配方乳粉抽檢合格率99.8%。質量安全水平在食品行業中均處於領先地位。
作為中國大型乳製品生產企業之一,蒙牛集團安全質量管理部體系管理部總監胡偉表示:「在牧場和供應商的管理方面,蒙牛設立了專門的質量管理團隊,負責牧場、原輔料供應商質量與食品安全的管理與提升;在工廠管理方面,各業態均設有獨立的質量管理團隊,負責所有工廠質量與食品安全的管理與提升,同時,通過質量設計、必備設備的推行、嚴苛的過程監控來保障生產過程;在終端管理方面,各業態同樣設有獨立的銷售質量管理團隊,負責流通環節質量與食品安全的管理與提升。」
升級現代科技 中國乳業創新謀發展
如今,現代化的乳製品加工廠還增加了很多的「黑科技」。在乳製品生產的全過程中將智能製造的優勢充分體現。
以蒙牛為例,蒙牛集團安全質量管理部檢驗管理部高級總監宋曉東介紹:「在奶源端,基於阿里雲的數字奶源建設,蒙牛打造了與大數據融合的牧場食品安全鏈條管理系統,將牧場端的繁育、健康、產奶、飼餵、質量、獸藥管理與牧場應用系統進行橫向互聯、縱向集成,數據信息互聯互通,從而實現牧場設備數據自動採集、工作任務自動提醒、風險管理自動預警、奶量自動預測,進而規範牧場管理流程,精細日常運營。」
「在生產過程中,集團還打造了貫穿『採購-生產-倉儲-銷售-配送-終端』的完整產業鏈條信息平臺,並通過『數位化 智能化』實現自動質量追溯,進而提升生產過程質量控制的準確度和穩定性。」 宋曉東繼續介紹稱,在消費終端,利用大數據,根據消費者喜好引導產品研發理念,並根據消費需求提供給消費者從奶牛到牛奶的全流程追溯信息。」
如果想了解一箱牛奶的「前世今生」,要怎麼操作?工作人員現場做出了示範。在每一箱蒙牛的可追溯產品上,都有一組產品編碼,通過信息系統輸入產品編碼,可以迅速完成每批產品端到端的正反向信息追蹤——牛奶源自哪個牧場、奶牛信息、原奶倉儲信息、生產加工信息、銷售終端等,一系列詳盡的資料,如同親歷。
如今,老百姓對營養健康越來越重視,牛奶已經成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而伴隨著中國乳業的整體發展,近年來,奶牛的平均單產和生鮮乳質量也在逐年提高。取得這樣的業績,首先來自於政府市場監管部門對生產經營企業有效監管;其次是在蒙牛、伊利等頭部乳企的帶動下,推動行業強化自律,促進乳業整體水平得到不斷提高。
「最近這十幾年,中國奶業以極大的決心和魄力,對整個行業進行了徹底的改造,發生了脫胎換骨的歷史性變化。」中國奶業協會名譽會長、原農業部副部長高鴻賓如是說。
「中國乳品企業在產品、品質、品牌等各環節的把控都已達到世界水準。」蒙牛集團總裁盧敏放表示:「曾遭遇重大挫折的中國乳業,十多年來以品質提升為驅動,實現轉型升級、浴火重生。中國乳品消費逐年快速回升,已發展為世界第二大乳品市場,但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改變成見依然任重而道遠,這需要我們在接下來的時間裡繼續努力。但我相信,我們已經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楊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