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將國寶借給日本 媒體:恐淪為「臺獨」工具

2020-12-13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參考消息網

心疼!氣憤!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一件國寶的遭遇引發網友熱議,大家紛紛用上述兩個詞語描述自己的心情。

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且聽小銳慢慢道來。

這件國寶就是顏真卿書寫的《祭侄文稿》,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顏真卿《祭侄文稿》(視覺中國)

1月16日至2月24日,東京國立博物館將展出中國臺灣和日本等地收藏的多件顏真卿名作,展覽名為「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

臺北故宮博物院為此次展覽出借了四件典藏文物,就包括顏真卿的《祭侄文稿》,還有懷素的《自敘帖》等,都是稀世珍品。

一般來說,作為一種交流形式,全世界各大博物館之間互相出借文物進行展覽並不會引起民眾的反對。但是這次,情況不一般。

據臺媒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去年11月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將出借《祭侄文稿》等展品到日本展覽的消息,隨後便引發持續爭議。

報導稱,此話題在島內延燒,主要是由於書畫類限展品在臺灣都難得露面,老化的紙、絹類纖維極易脆化斷裂,如臺北故宮博物院保存的北宋範寬的《溪山行旅圖》曾於1961年被借至美國國家藝術館展出,卻造成嚴重損傷。因此讓這麼珍貴的文物漂洋過海,難免讓人擔心。

除了對展品本身的關切之外,爭議的焦點還有兩個,一個關乎「合法性」,一個關乎尊嚴。

首先是「合法性」問題,依照臺灣當局規定,文物送出海外展出,需要先經過相關管理部門審批。但臺北故宮博物院去年5月就與東京國立博物館籤約,11月才報相關部門審批,可謂「先斬後奏」。

而在東京方面已經大張旗鼓宣傳展覽時,臺北方面卻一直對此「秘而不宣」,直到有人在日本看到海報並發出質詢,臺北故宮博物院才公布消息,更讓人對其心態產生懷疑。

▲日本方面製作的展覽宣傳海報

再說尊嚴問題。臺北故宮博物院悄悄出借國寶,下了血本,換來的是什麼?臺媒去年年底引述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的說法稱,東京方面回饋的展品「還在談」。

尤其令人氣憤的是,在日方發布的展覽海報上,出借了鎮館之寶的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名字需要「用放大鏡才能看見」,而臺北故宮博物院方面也接受了此種設計,這被外界視為「自我矮化」。

說到這裡,小銳覺得有必要介紹一下《祭侄文稿》的寫作背景:安史之亂時,顏真卿的堂兄顏杲卿鎮守常山,對叛軍英勇作戰,阻擋了其南下步伐,但終因寡不敵眾而被俘,顏杲卿父子二人因拒不投降被殺,全家三十餘口被滅門。

兩年後,當顏真卿反攻收復常山後,面對著親人的遺骸寫下了這篇悲憤之作。

在網友們看來,這幅字的每一個筆畫既講述著歷史,更代表著血淚和氣節。就是這樣一幅珍寶,如今卻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手裡受了委屈,這是讓人難以接受的。

「一群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人,憑什麼拿著一位中國歷史英雄的手稿出去獻媚?」一位網友動情地說。

事實上,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從去年7月甫一上任起,就爭議不斷。

在就職典禮當天,陳其南對媒體高調宣揚自己的「臺獨」主張,大談特談如何「把(臺北)故宮變成臺灣人的故宮」,言辭之中「去中國化」意味明顯。

而他上任後沒多久又傳出消息:臺北故宮博物院或將從2020年起閉館三年整修,期間藏品將遷往位於民進黨長期掌控的嘉義縣的「臺北故宮南院」展出。

此外,在去年舉行的臺灣地方選舉競選過程中,民進黨籍的臺中市長林佳龍選情告急,情急之下居然想到了借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翠玉白菜來拉抬人氣,而同為民進黨黨員的陳其南也同意了,在安保不完善的情況下,將翠玉白菜送到了臺中一個簡陋的鐵皮屋裡展覽。

當然,林佳龍後來還是敗選了,但眼看著一件件國寶恐淪為「臺獨」分子操弄政治的工具,怎能不令人痛心?

對此,島內名嘴黃智賢指出,臺北故宮博物院現在在民進黨手上,「已為人之魚肉」。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要把國寶借給日本展覽靠譜嗎?他們曾經毀了一個兵馬俑
    文/不二書史臺北故宮要把國寶借給日本展覽靠譜嗎?而且,在我國的國寶文物當中,有很多更是禁止出國展覽的,其中的原因自然就是這些國寶是很珍貴的。而最近,臺北故宮竟然要把天下第二行書借給日本進行展出,引發兩岸人民的密切關注和熱議。要知道我國曾經借給日本國寶進行展出,他們是有不好的先例存在,要知道他們可是曾經砸了一個兵馬俑的。
  • 臺北故宮「國寶」借給日本,日方:臺灣單方送去,未特別保護
    崔明軒 徐可越 齊瀟涵 崔天也/環球時報臺北故宮「國寶」、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將於1月16日至2月24日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的消息,引爆兩岸民眾怒火。晚些時候,博物館又對記者表示,「將在單獨房間的玻璃櫃中展示,遊客禁止拍照,只有擁有許可的媒體記者可以,但也必須隔著玻璃櫃進行,且不能使用閃光燈」。
  • 臺北故宮執意借「國寶」給日本 日本的「回報」呢?
    顏真卿《祭侄文稿》(中時)海外網1月15日電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可謂站在了輿論的風口上。它「悄悄」把中國書法史上公認的「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單方面借給日本展出,引起兩岸民眾憤慨。但是這次,臺北故宮的兩個「自我打臉」行為讓民眾看出了端倪。第一個反常點,是臺北故宮這次放鬆了出借藏品的管控。用臺「名嘴」黃智賢的話說,這次,「國寶是被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地敬獻給日本大人」了。
  • 臺北故宮要把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借給日本,國寶也能外借?
    有朋友問臺北故宮要把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借給日本,你怎麼看?臺北故宮博物院要把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的行書《祭侄文稿》借給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消息報導後,在海峽兩岸引起很大的爭議。由於祭侄文稿是紙質的,這樣的歷經千年的紙質作品可以說是展覽一次就會損壞一次,而這種需要長途跋涉的展覽,不能不讓人擔心國寶的安危。2、這幅書法作品已經不僅僅是一幅書法作品了,是一種精神的展現,展現了非凡愛國精神。
  • 臺北故宮借給日本的國寶《祭侄文稿》,你了解嗎?
    最近傳出消息,臺北故宮將國寶《祭侄文稿》借給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並將於1月16日,也就是今天開始展出。此消息一出,兩岸一片譁然。眾多學者發聲批評臺北故宮博物院這一行為,不少網友也紛紛表示不滿,更有臺灣電視節目斥責這是部分臺灣政客對日本卑躬屈膝,拿國寶討好日本。
  • 臺北故宮要把《祭侄文稿》借日本展覽 兩岸網友不幹
    臺北故宮要把「天下第二行書」送去日本展覽,兩岸網友不幹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又惹爭議了,日前有大陸網友爆料,臺北故宮博物院要把中國書法史上公認的「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借給日本展覽。
  • 臺北故宮要把《祭侄文稿》借日本展覽 兩岸網友不幹了
    《祭侄文稿》借給日本展覽。  日前,有微博網友爆料,臺北故宮博物院去年11月24日就已宣布要將顏真卿《祭侄文稿》外借給日本博物館展出,而展覽將在今年1月16日進行。  對此,該網友稱,如果借別的也就借了,這個《祭侄文稿》不一樣。  《祭侄文稿》是中國書法史上公認的「天下第二行書」,「上一次(在臺北)展出是2008年,2012年時,《祭侄文稿》被(臺當局)核定為『國寶』」。
  • 顏真卿真跡出借日本,臺北故宮今天的回應被罵翻
    【環球網綜合報導】近日,臺北故宮因將「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出借日本被兩岸民眾撻伐。明(16)日,《祭侄文稿》將在日本展出,今天(15日)下午,臺北故宮才對此事進行回應。然而,回應的內容又引發了臺灣網友的質問與痛批。
  • 拿千年國寶討好日本,臺北故宮,你真的做錯了!
    臺北故宮,你真的做錯了!作者:李楚憤怒!不負責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將於1月16日在日本東京博物館展出,為期一個月。這件國寶級文物距今已經1261年,是唐朝一代書法宗師顏真卿所書。這個消息爆出之後,兩岸網友憤怒了。熟悉內情者憤慨難耐,紛紛痛罵臺北故宮「不是東西」,「對日本太大方了」。
  • 「臺獨」先鋒就任臺北故宮院長,為「去中國化」宣布興建日本館
    你能想像,如此荒唐無知之言,竟然出自臺北故宮博物院新任院長陳其南之口麼?7月16日上任當天,新院長陳其南在媒體茶敘中,公然揚言自己主張「臺獨」,叫囂「故宮臺灣化」。但自1933年起,戰爭陰雲籠罩華北,故宮文物就此踏上了漫漫遷徙路。●一批批珍寶輾轉了「大半個中國」,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後,才慢慢回到南京。1947年,新落成的中央博物院進行了一次文物展,吸引了十萬多名觀眾。
  • 這時候,臺北故宮要換院長了
    【文/觀察者網 童黎】 6個月後,臺北故宮博物院又要換院長了。 在臺北故宮向日本出借「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一事繼續發酵之際,多家臺媒今天(14日)報導稱,主張把「故宮臺灣化」的臺北故宮現任院長陳其南不會留任,博物院內部對此都很驚訝。
  • 「臺獨」黑手伸向臺北故宮博物館,島內輿論:應該把文物還給祖國
    民進黨的「去中國化」黑手正在向臺北故宮伸出手。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計劃將前「行政院」臺北故宮博物院降級為「文化部」下屬單位,並可能更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臺北故宮為什麼叫「故宮」?因為有20件珍品和30萬件檔案,絕大多數是1948年國民黨從大陸帶走的故宮博物院文物,每一件文物都體現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髓。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名稱具有歷史文化意義。民進黨要將臺北故宮降級和改名,用意昭然若揭,就是要割裂與大陸的歷史文化聯結,遂其「去中國化」「文化臺獨」之私。臺北故宮降級改名,臺灣能從中受益嗎?
  • 臺北故宮臺灣化?邱毅:裡面文物都是從大陸來的
    臺北故宮博物院。(圖/記者周宸亙攝)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    華夏經緯網7月2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故宮新任院長陳其南16日上任,對故宮未來願景喊出「故宮臺灣化」的口號,重新賦予故宮文物的意義,讓參觀者可以重新解碼。對此,國民黨前「立委」邱毅表示,臺北故宮裡珍貴的文物都是從大陸來的,都是所有中國人的共同資產,「臺獨」又不是中國人,憑什麼可以佔據這些「國寶級」的文物?
  • 一聲不吭就把頂級國寶借給日本?灣灣,跪舔也得有個度啊!
    從1984年起,臺北故宮博物館陸續將《祭姪文稿》在內的70件珍品文物列為限展品,規定每次頂多展出42天,就要休息珍藏起三年以上。現在距離上一次《祭姪文稿》的展出,已經隔了有十年之久。
  • 祭侄文稿借展日本登上熱搜榜,請問臺北故宮:你憑什麼讓它出去?
    剛剛有一件國寶的遭遇在網絡上引發了全民怒火,全中國的網友都感到非常氣憤。這件國寶就是書法大家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現竟被臺北故宮博物院擅自出借給了日本。臺北故宮博物院借《祭侄文稿》給日本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將展出中國臺灣和日本等地收藏的多件顏真卿名作,展覽名為「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如果不是有人在日本看見了活動宣傳,全臺灣都被蒙在鼓裡
  • 千年國寶竟被臺北故宮送到日本展出
    事件發酵後,臺灣本土的一檔節目中,主持人就怒斥臺北故宮:「你憑什麼!」不僅如此,就文物的安全情況,主持人也是一連串的發問:「(國寶)半夜去到東京,沒人有知道,(這)是來自我們中國的臺北故宮博物院。你(當局)是怎麼同意的?
  • 故宮國寶外借日本,到底是臺北大方過頭,還是符合國際慣例?
    日前,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唐代顏真卿《祭侄文稿》被出借參加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行的「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特展。事件引發廣泛爭議,有人質疑國寶赴日展出是否符合程序,並稱向日本博物館出借「天下第二行書」有點「大方過頭」。
  • 臺北故宮將「天下第二行書」借日本展覽,網友:別讓小日本調包了
    說起書法,我們大家自然想到的書聖王羲之創作的《蘭亭序》,《蘭亭序》無疑是代表了我們中國最著名、最偉大的書法作品,沒有之一,可惜這《蘭亭序》至今沒有任何的下落,有人說早就流失去了日本,也有說的被埋葬在乾陵當中。
  • 這次,民進黨又有了「新目標」|臺北故宮博物館|蔡英文|臺獨|臺灣|...
    點擊播放 GIF 0.1M導讀:據相關新聞報導,自民進黨當局將「去中國化」當成重要的「臺獨」策略之後,民進黨就試圖將政治黑手伸進臺北故宮博物館裡。令人無奈的是民進黨當局在「去中國化」的路上竟然沒有遇到什麼特別大的阻礙,在他們自以為計劃進行非常順利的時候,臺北故宮博物館成了阻擋他們去路的「山峰」。據介紹,臺北故宮博物館內存放了大量的千年珍寶,臺北故宮博物館裡面的每一件寶物以及他們的文化意蘊蘊含了中國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影子。
  • 銳評|「臺北故宮」更名?日本殖民經驗證明,「文化臺獨」只是個笑話
    現在連臺灣人引以自豪的文化瑰寶、臺 灣旅遊業吸金利器的「臺北故宮博物館」都要被改名了。據臺媒今天報導,臺行政機構準備將」臺北故宮博物院「更名為「華夏博物館」,並從原先直屬行政機構,降格 改為隸屬文化機構。蔡英文當局為「臺北故宮博物館」改名,其實質仍是逐行「文化臺獨」,以為如此即可割裂兩岸文脈聯繫與歷史 淵緣,幻想從臺灣民眾身上去除「中國印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