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國寶」借給日本,日方:臺灣單方送去,未特別保護

2020-12-11 央視網新聞

崔明軒 徐可越 齊瀟涵 崔天也/環球時報

臺北故宮「國寶」、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將於1月16日至2月24日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的消息,引爆兩岸民眾怒火。臺當局一邊「大方」用中國古物拉攏日本,一邊企圖用「新故宮計劃」搞「去中國化」,引發輿論的極度憤怒。

比翠玉白菜更珍貴的「國寶」

《祭侄文稿》全稱《祭侄贈贊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於唐乾元元年(758年)創作的行書紙本書法作品。臺灣《旺報》稱,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則是「天下第二行書」,排名在「天下第三行書」的蘇東坡《寒食帖》之前。如今《蘭亭集序》真跡難尋,《祭侄文稿》則是僅存極少數被保存下來的真跡。臺灣《聯合晚報》提到,《祭侄文稿》在2012年的公告中,等級比核定為「重要古物」的翠玉白菜還高。《祭侄文稿》上次展出是2008年「晉唐書法展」,海外展則是1997年在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臺灣《中國時報》稱,範寬的《溪山行旅圖》於1961年赴美國華盛頓國家藝術館展出,造成嚴重損傷,以至於1996年27件限展文物再度被借展時引起強烈抗議。

臺北故宮博物院14日下午接受了《環球時報》記者採訪。工作人員承認,隔著玻璃櫃拍照對文物有影響,但只要不開閃光燈應該影響不大,「相信日方會小心對待展品」。對於為何將珍貴的真跡借給日方,工作人員則稱,「這是上層的策略,具體原因無法告知」。她反覆強調,「借出去會還回來,日本之前一些漆器或字畫真跡也會『回饋』過來」,但對於這次有什麼回饋,對方表示「還不清楚」。

東京國立博物館1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東京未和臺灣進行「交換展品」,所有展品都是臺灣單方面送去的,且《祭侄文稿》未進行特別保護措施,「遊客不開閃光燈就行」。晚些時候,博物館又對記者表示,「將在單獨房間的玻璃櫃中展示,遊客禁止拍照,只有擁有許可的媒體記者可以,但也必須隔著玻璃櫃進行,且不能使用閃光燈」。

新院長難找專業接班

14日,蘇貞昌「內閣」正式就任,但臺北故宮院長並沒有確定人選,由副院長李靜慧暫時代理,直到找到合適的人。對於原院長陳其南沒有留任,島內都很驚訝。據悉,臺北故宮院長是由「行政院長」任命的。

臺灣聯合新聞網14日稱,臺北故宮向來是民進黨最難自圓其說的一塊,文物內容又硬又專,一不小心就會暴露無知,卻又不願找老故宮人接手,「只能以既無學術也無藝術專業背景的接班陣容,恐成國際博物館笑柄」。文章說,李靜慧在行政事務上雖不能說不用心,但學識究竟有限,既無法擔起過去臺北故宮慣例由學術副院長擔起的「故宮月刊」,也無能力規劃創新展覽,主要還得延續陳其南「拆故宮」的路線。

「去中國化」的「新故宮計劃」?

備受爭議的「新故宮計劃」延續,在島內持續引發批評。所謂「新故宮計劃」,包括北院(即臺北故宮)擴建、階段閉館以及文物南遷,但新院什麼模樣、如何南遷等細節,都還沒譜。臺灣《聯合報》披露稱,「新故宮計劃」規劃為配合北院整建,將用2020年一年時間在行政、圖書文獻兩大樓之間來回搬遷,60萬件文物都需要移動兩次,等於臺北故宮研究員一小時要盤點、包裝、搬運完至少3件文物,其中屬於「國寶級」的毛公鼎、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以及翠玉白菜、肉形石等若未在展出中,都得如此搬遷。臺北故宮前院長馮明珠稱,前院長杜正勝任內規劃將存放箱內的文物改放櫃內,以易於取出,也歷時十餘年,「如今搬移數量更勝當年,卻要在一年完成,實在難以想像」。

蔡英文當局上臺後,陳其南宣稱實行「故宮臺灣化」,臺北故宮陷入「去中國化」、文物南遷等爭議。不僅使大展質量衰落,也使訪客數量每況愈下,臺北故宮從2016年的460萬人次急掉到2018年的380萬人次。《中國時報》一篇言論稱,「臺獨」不承認是中國人,卻背負繼承13億人的中華文化道統,既想搞故宮「臺灣化」,又建故宮南院,標榜「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以「去中國化」。資深媒體人李建榮稱,民進黨當局不能一面否定中華文化,一面又利用中華文化文物攫取選舉利益。聯合新聞網14日稱,「新故宮計劃」不僅是2300萬臺灣民眾的事,更負有保存延續中華文化命運的任務。臺北故宮的變革,「是蔡政府少許政客憑意識形態、個人好惡就能決定嗎?」

(原題為《臺灣借「國寶」給日本引爆怒火 民眾擔心「天下第二行書」受損》)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要把「天下第二行書」送去日本展覽 臺灣主持人怒斥:你憑...
    我們採訪了日方博物館,他們說:日本對《祭侄文稿》沒啥特別的保護措施,大家還可以對它拍照……呢!但這一次,大陸和臺灣幾乎所有知道這件事的人,都出離的憤怒。因為,臺北故宮博物院居然可以把中國瑰寶級文物——顏真卿的書法《祭侄文稿》——送去日本展出。
  • 臺北故宮執意借「國寶」給日本 日本的「回報」呢?
    顏真卿《祭侄文稿》(中時)海外網1月15日電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可謂站在了輿論的風口上。它「悄悄」把中國書法史上公認的「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單方面借給日本展出,引起兩岸民眾憤慨。但是這次,臺北故宮的兩個「自我打臉」行為讓民眾看出了端倪。第一個反常點,是臺北故宮這次放鬆了出借藏品的管控。用臺「名嘴」黃智賢的話說,這次,「國寶是被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地敬獻給日本大人」了。
  • 臺北故宮要把國寶借給日本展覽靠譜嗎?他們曾經毀了一個兵馬俑
    文/不二書史臺北故宮要把國寶借給日本展覽靠譜嗎?而且,在我國的國寶文物當中,有很多更是禁止出國展覽的,其中的原因自然就是這些國寶是很珍貴的。而最近,臺北故宮竟然要把天下第二行書借給日本進行展出,引發兩岸人民的密切關注和熱議。要知道我國曾經借給日本國寶進行展出,他們是有不好的先例存在,要知道他們可是曾經砸了一個兵馬俑的。
  • 顏真卿真跡出借日本,臺北故宮今天的回應被罵翻
    【環球網綜合報導】近日,臺北故宮因將「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出借日本被兩岸民眾撻伐。明(16)日,《祭侄文稿》將在日本展出,今天(15日)下午,臺北故宮才對此事進行回應。然而,回應的內容又引發了臺灣網友的質問與痛批。
  • 拿千年國寶討好日本,臺北故宮,你真的做錯了!
    大家都沒有料到,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為去中國化,不珍惜國寶已到了如此人神共憤的地步。這位新院長,於2018年上任。上任當天,他就公然揚言主張「故宮臺灣化」。在保護文物一事上,屢屢做出政治獻媚之舉。有人問:一次正常的臺灣和日本的文化交流,一次文物展覽而已,有必要這麼憤怒?這麼認真嗎?我的回答是:有必要!
  • 「臺北故宮」將國寶借給日本 媒體:恐淪為「臺獨」工具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一件國寶的遭遇引發網友熱議,大家紛紛用上述兩個詞語描述自己的心情。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且聽小銳慢慢道來。這件國寶就是顏真卿書寫的《祭侄文稿》,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 故宮國寶外借日本,到底是臺北大方過頭,還是符合國際慣例?
    日前,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唐代顏真卿《祭侄文稿》被出借參加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行的「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特展。事件引發廣泛爭議,有人質疑國寶赴日展出是否符合程序,並稱向日本博物館出借「天下第二行書」有點「大方過頭」。
  • 臺灣將書法國寶《祭侄文稿》外借日本展覽
    這份文稿已經面世近1400年,原本保存於臺北故宮博物館,直到去年11月24日博物館宣布要將《祭侄文稿》送到日本展覽。臺方的草率,日方的不珍惜,引發眾怒昨日(1月14日),東京國立博物館官網發布了這樣一則信息:將於2019年1月16日在該館舉辦「顔真卿 王羲之を超えた名筆(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特別展。屆時,臺北故宮珍藏的顏真卿傳世名品——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也將亮相。
  • 臺北故宮借給日本的國寶《祭侄文稿》,你了解嗎?
    最近傳出消息,臺北故宮將國寶《祭侄文稿》借給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並將於1月16日,也就是今天開始展出。此消息一出,兩岸一片譁然。眾多學者發聲批評臺北故宮博物院這一行為,不少網友也紛紛表示不滿,更有臺灣電視節目斥責這是部分臺灣政客對日本卑躬屈膝,拿國寶討好日本。
  • 早安海峽:這時候,臺北故宮要換院長了
    (中國新聞網)  魅力中國,早安海峽  我們再來看海峽新聞  【臺海】  日方回應展出《祭侄文稿》:未進行特別保護,未和臺灣「交換展品」  臺北故宮「國寶」、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將於1月16日至2月24日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的消息,引爆兩岸民眾怒火。
  • 到底怎麼對待中國國寶?臺北故宮回應,日本方面卻兩次改口
    針對臺北故宮博物院要將中國書法史上公認的「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單方面借給日本展出,有可能給文物造成傷害一事,環球時報英文版(Global Times)記者今天致電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對方工作人員回應如下:1 借《祭侄文稿》來展示是為了文化交流,不僅與臺北故宮博物院有合作,與世界其他地方的博物院也有合作。
  • 臺北故宮要把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借給日本,國寶也能外借?
    有朋友問臺北故宮要把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借給日本,你怎麼看?臺北故宮博物院要把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的行書《祭侄文稿》借給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消息報導後,在海峽兩岸引起很大的爭議。由於祭侄文稿是紙質的,這樣的歷經千年的紙質作品可以說是展覽一次就會損壞一次,而這種需要長途跋涉的展覽,不能不讓人擔心國寶的安危。2、這幅書法作品已經不僅僅是一幅書法作品了,是一種精神的展現,展現了非凡愛國精神。
  • 臺北故宮要把《祭侄文稿》借日本展覽 兩岸網友不幹
    臺北故宮要把「天下第二行書」送去日本展覽,兩岸網友不幹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又惹爭議了,日前有大陸網友爆料,臺北故宮博物院要把中國書法史上公認的「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借給日本展覽。
  • 臺北故宮要把《祭侄文稿》借日本展覽 兩岸網友不幹了
    臺北故宮要把「天下第二行書」送去日本展覽,兩岸網友不幹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又惹爭議了,日前有大陸網友爆料,臺北故宮博物院要把中國書法史上公認的「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的
  • 千年國寶竟被臺北故宮送到日本展出
    事件發酵後,臺灣本土的一檔節目中,主持人就怒斥臺北故宮:「你憑什麼!」不僅如此,就文物的安全情況,主持人也是一連串的發問:「(國寶)半夜去到東京,沒人有知道,(這)是來自我們中國的臺北故宮博物院。你(當局)是怎麼同意的?
  • 一聲不吭就把頂級國寶借給日本?灣灣,跪舔也得有個度啊!
    臺北故宮博物院,你們是不是對日本也太大方了? 這種珍品,為什麼會決定送去日本展覽?   為了保護國家級珍品,很多國家或地區都有列出一些不得出境展覽或是具體展覽規格的文物。中國大陸就有規定,元代以前的書畫、絲作品都被禁止出國(境)展覽。
  • 黃智賢:希望國寶運回大陸去 臺灣已沒能力保護
    【環球網綜合報導】備受關注的赴日本展出的臺北故宮「國寶」、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在上月末終於回到臺灣。但臺北故宮卻表示,回臺後的《祭侄文稿》和《懷素自敘帖》,將在臺北故宮文物庫房休息3年以上,再以不同的專題展覽形式展出。
  • 臺北故宮博物院把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借給日本,你怎麼看?
    蔡英文當局將國寶「天下第二行書」,唐代偉大書法家顏真卿的《祭侄稿》送往日本,於2019年1月16日至2月24日,在東京博物館將舉辦「書聖之後—顏真卿及其時代書法特展」中展出。這一舉措是蔡英文政府的媚日之舉,絕不是正常的文化交流。很有諷刺意味的是蔡英文當局,一貫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拒不承認「九二共識」 ,卻總是拿中國的國寶給自己撈取政治資本。
  • 臺北故宮關門了?故宮文物南遷了?臺灣選情膠著 故宮國寶也成了一張...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關門了?12日上午,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在當局立法機構表示,正在評估從2020年起封館整修3年,期間臺北故宮重要展品送至嘉義縣的故宮南院展出。  這番言論引發軒然大波。13日上午,陳其南召開記者會,改口稱在臺北故宮整修期間,將朝「不閉館擴建方向」設計,但未談及文物是否繼續南遷。
  • 借給日本42天,《祭侄文稿》回臺灣閉關三年
    臺北故宮稱,回臺後的《祭侄文稿》和《懷素自敘帖》,將在臺北故宮文物庫房休息3年以上,再以不同的專題展覽形式展出。備受關注的赴日本展出的臺北故宮「國寶」、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終於回到臺灣。據臺灣聯合新聞網2月28日報導,臺北故宮當天表示,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已經在雙方工作人員的嚴密戒護下,安全返回臺北故宮。由於文物押運屬於高度機密,因此運送過程全程保密,務必使文物的安全維護無懈可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