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人都習慣叫詹宗茂為十七叔,他從小就喜歡種植樹木,十幾歲就琢磨嫁接技術。方圓百裡的村民,想種植好吃的菠蘿蜜,都會找他要樹苗,他也敢拍胸脯保證,種他的苗,就一定能結出好吃的菠蘿蜜果實。
今年「大暑」節氣剛過,正是菠蘿蜜大量成熟的季節,我們來到那卜鎮那卜村李園屯十七叔的菠蘿蜜園。十七叔的菠蘿蜜園子不大,卻像一個實驗基地,這裡從育種、嫁接樹苗到幾年、幾十年的菠蘿蜜樹都有。在一小塊育種的地裡,埋著剛剛下地的菠蘿蜜種,十七叔指著地裡剛剛冒出的新芽說,這是前幾天種下的,是用成熟的菠蘿核籽育的種。在育種地的前面,是一片已經有15~20公分高的樹苗,十七叔嫻熟地對一棵幼苗進行嫁接,他說,這是長了大約六七個月的樹苗,可以嫁接了,但一定要注意不能給水淋溼嫁接的樹苗。嫁接過的菠蘿蜜樹苗經過二十多天時間就會長出新芽,一年時間後就可以賣出去種植,大約4年時間左右就可以掛果。「從育種到嫁接,是個講究技術活的過程,每一個環節都要掌握『火候』,才能種出和嫁接出好的菠蘿蜜樹苗。」十七叔說。
十七叔的嫁接技術爐火純青。
「經過我育種、嫁接的菠蘿蜜,都是好的品種,都是很好吃的。」十七叔很自信,他種的菠蘿蜜從來就不愁賣,每年都會有經銷商提前跟他預定。
在李園屯裡,至今還有上百年樹齡的菠蘿蜜樹。十七叔說,在過去物質生活比較匱乏的年代,每當菠蘿蜜成熟採摘時,都是村裡人高興歡喜的時節。菠蘿蜜除了留給自家吃,還要送給親朋好友。菠蘿蜜,是載滿甜蜜歡喜記憶的果實。
或許是菠蘿蜜樹留下太深的印象,十七叔從小就喜歡種養,有嫁接技術之後,他就早早學會了嫁接技術。在家裡的老房子後面,種植有許多果樹,其中菠蘿蜜就有很多棵。現在保留下來的,年份最長的菠蘿蜜樹有一百多年。
博白那卜鎮那卜村李園屯,年近70歲的詹宗茂講述他與菠蘿蜜的故事。
「這棵老菠蘿蜜樹大概有一百年了,是我父親種植的。另外一株有50多年,是我侄子種的,這兩株菠蘿蜜樹的品種都是黃金包,果肉金黃,肉厚清甜,年年都摘很多送人,很受歡迎。」十七叔說,村裡種植有很多菠蘿蜜樹,對面的西岸垌村,還有樹齡兩百年以上的菠蘿蜜樹,都是好品種。
「上百年的菠蘿蜜樹,木質金黃、材質堅硬,這是我用上百年的菠蘿木做的飯桌,二十多年了,還是像新的一樣。」十七叔說,原來村裡很多老的菠蘿蜜樹,就是因為村裡人要起房子,還有做家具而被砍掉。現在村裡留下來的老菠蘿樹不多了,種植的大多是新培育的品種。
「菠蘿蜜的樹枝,砍掉下來,堆放在一邊都可以長出木耳呢,這個木耳拿來炒菜吃,特別脆和香。」十七叔說他種了50多年菠蘿蜜,知道菠蘿蜜樹全身都是寶,而且是一種不需要怎麼護理的樹種,是一個很適合在鄉村種植的經濟樹木。
十七叔雖然年近70歲,但思維還是很活躍,身材單薄瘦小的他還能敏捷地爬上幾米高的菠蘿蜜樹上摘果實。
對菠蘿蜜品種的認知,十七叔就是吃到好吃的菠蘿蜜,就把菠蘿核籽拿來育種。雖然長期生活在農村,但是對菠蘿蜜的新品種,只要他知道,就會想方設法去弄來嫁接。如五年前,十七叔聽到廣東廉江有一個老闆種植有好吃的菠蘿蜜新品種,找人打聽到地址後,他就騎摩託車到廣東廉江的菠蘿蜜基地討教,並花錢買回幾十根菠蘿蜜樹枝,回到家裡,跟他育種的菠蘿蜜樹苗嫁接。
50多年對菠蘿蜜的研究探討,十七叔對菠蘿蜜的習性如數家珍。比方說,菠蘿蜜果實成熟與否,他通過敲打辨聽聲音的清、濁來判斷;還沒有成熟的菠蘿蜜果實摘下來用腳踩過的,這個菠蘿蜜果實就會爛,會不熟;菠蘿蜜的果實在成熟時表皮呈黃褐色,表面有瘤狀凸體和粗毛;摘下來的菠蘿蜜果,離樹兩夜,果更甜,吃起來口感更好……
意外長在十七叔養蜂棚裡的木菠蘿也結果了,讓十七叔有點興奮。
豐收的果實是對十七叔多年來的研究最好的饋贈。
多年前,十七叔在後院的菠蘿蜜樹下搭一個棚養蜂蜜,結果他意外的發現,沒有陽光照射的菠蘿蜜樹根也同樣能掛果,並且色澤金黃,特別漂亮。「這是一個新發現,這棵長在棚裡沒有陽光照射的菠蘿蜜樹長得如此之好,我會一直探究下去。」
凡事自己多琢磨,多鑽研,直到把問題弄懂為止。十七叔說現在,不斷有新的菠蘿蜜品種開發出來,口感越來越好,成熟的年份,最快的只要一年多,大多數兩三年也可以掛果了。菠蘿蜜樹是百寶樹,樹形整齊,冠大蔭濃,果奇特,鄉村振興更需多種植菠蘿蜜樹。他表示今後也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腳步,找更好的菠蘿蜜種苗,種植出更加好吃的菠蘿蜜,這輩子會一直守護菠蘿蜜樹。
採寫/視頻:詹麗萍 宋建州 實習生 陳俞安
責編:李媚
主編:宋建州
---玉林新聞網 玉林日報社新媒體中心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