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城牆磚官窯考古遺址公園將建 逛官窯「文創小鎮」 住考古酒店

2021-01-07 中國江蘇網

本報訊(融媒體記者肖凡)近日,記者從棲霞區獲悉,棲霞將打造南京明城牆磚官窯考古遺址公園。未來市民可以逛城牆磚窯博物館、官窯村文創小鎮,住考古酒店。

南京明城牆磚官窯考古遺址公園位於棲霞區中北部,毗鄰長江,西側為棲霞山風景名勝區,規劃面積59.8公頃。公園將分為四大區域,分別為南京城牆磚窯博物館、遊客中心、考古酒店和官窯村文創小鎮。

據了解,官窯遺址為明代燒造南京明城牆城磚的一處大型官辦窯廠,是南京已發現古窯遺存中數量最多、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處窯址群,被確定為與南京明代城牆磚的燒制有關。對於深入研究南京明城牆的建造過程,以及南京明城牆申遺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南京市城牆保護條例》,該公園的遺址保護範圍約9.59公頃。同時,根據遺址所在環境,設置建設控制地帶,東至疏港大道,西至工農路,北至林江南路,南至規劃支路一,建設控制地帶佔地面積約50.2公頃。

棲霞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棲霞將從保護、展示、規劃與設計四大角度出發,多樣化、全方位、科學合理地打造綜合性城市遺址公園,保護、突出遺址的原真性,還原歷史原貌;將構建南京明城牆關聯性節點,打造長江中下遊獨具主題特色的遺址公園,形成南京城市文化特色名片。

未來,棲霞將進一步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加強明城牆歷史文化的展示與傳承,完善區域生態環境,科學性規劃保護遺址大環境,合理加以利用。

集體育文化創意生態濱河居住社區為一體

建雨花「文體小鎮」促產城融合

本報訊(通訊員仲肇文石海燕融媒體記者於潔塵)18日下午,「江河畔,文體小鎮起——2020年雨花經濟開發區土地招商推介會」在國睿金陵大酒店舉辦,17幅超73公頃經營性用地將陸續上市。醞釀已久的雨花「文體小鎮」精彩亮相,引來近80家品牌房企的150名戰略投資者參會。

「文體小鎮的籌謀規劃,是開發區落實市區相關部署要求的具體實踐。」雨花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婁傑介紹,「文體小鎮」位於雨花經濟開發區北部地區,規劃範圍約6.44平方公裡,與河西僅一河之隔,與江北新區則臨江相望。

「文體小鎮」已於去年啟動建設,按照規劃中的「一心、一廊、一帶、兩片」的空間結構,進行全範圍「開疆拓土」。其中,「一心」為文體主題中心,範圍在龍藏大道以西、地鐵S3號線天保站以北;「一廊」為寬度約1公裡的生態綠廊,以建設市民體育運動休閒郊野公園為主;「一帶」則是沿秦淮新河濱河風光帶的建設,輔以少量運動場地,呼應河西片區;「兩片」分別為龍藏大道與繞城高速之間的文體主題生活片區、繞城高速與寧蕪公路間的西善橋上蓋居住片區。

據悉,「文體小鎮」將打造集體育、文化、創意、生態、旅遊和低密度濱河居住社區為一體的產城融合之城,將形成「4422」發展框架——郊野公園、文體場館、濱河運動、生活主題四大區域,濱江、三橋進出、秦淮新河、寧蕪公路四大界面,小鎮商業中心、繞城上蓋兩大節點,以及文體主題場館和商業中心150米高層兩大地標。

此外,目前小鎮範圍內已規劃4條軌道交通的站點,分別是軌道交通7號線、8號線換乘站、9號線1處站點及已建成的S3號線天保站。圍繞便捷的交通網絡,小鎮將打造約10萬平方米的交通、商業、休閒於一體的地下城,以「城市雙修」理念惠及河西、岱山等居民集中地,打造功能疊合的地下城示範空間。

此次的推介會上,開發區重點推介了「文體小鎮」的14幅經營性用地,其中商品住宅類用地12幅,用地總面積近50.6公頃;商辦類用地2幅,用地總面積約5.8公頃。14幅擬出讓地塊全部位於龍藏大道東側,其中商業用地緊鄰龍行大橋,計劃打造一處150米高的地標酒店。12幅商品住宅地塊周邊,規劃有3幅9—18班幼託用地、2幅36—42班小學用地及1幅36班中學用地。婁傑現場透露:「未來持續實施『名校戰略』,大力建設優質教育配套,提升『文體小鎮』的宜居宜業指數。」

此外,河西經天后大橋進入開發區的「門戶」板橋河南地塊,未來將打造高品質江景住宅;汽貿園東部緊貼地鐵S3號線劉村站的地塊,將提檔片區商業配套;緊鄰石林雲城的板橋地塊,將打造商業、辦公、研發、公寓等功能有機融合的綜合服務載體。

與主城河西僅一河之隔,「文體小鎮」絕佳的區位優勢和市場價值,引來了與會者們的強烈關注,大家紛紛詢問小鎮的建設進度和上市計劃,一名投資總監表示:「『文體小鎮』規划起點高、定位高大上,區位優勢和自然資源極具吸引力。未來,這裡潛力無限。」

相關焦點

  • 90多座窯充滿科技感,考古還原南京城牆磚燒制過程
    據學者統計,南京城牆耗費城磚數億塊。這麼多高規格、巨量的城磚,是在哪裡、如何燒製作的? 4月18日是「國際古蹟遺址日」,一場特殊的在線直播活動在南京城牆集磚館舉行,「南京棲霞官窯山明代城磚窯址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馬濤,講述了棲霞官窯山明代城磚窯址的發現成果。
  • 南京將打造明城牆燈光秀 石頭城遺址公園明年建成開放
    中國江蘇網4月7日訊 南京市政府7日公布了《南京城牆保護和利用兩年行動計劃(2017—2018年)》,靜靜佇立650多年的明城牆將變得「高調」起來,一場燈光秀將讓它成為一道靚麗的城市項鍊,石頭城遺址公園、官窯山城磚遺址公園等將為你講述斑駁磚石的前世今生。
  • 南京首次發現大型 「明代城磚燒造基地」
    記者昨天從南京市考古研究院了解到,去年開始,考古工作者在棲霞區官窯村對一龐大的明代官窯群遺址開展考古發掘,目前,發掘工作正在進行中。這一官窯群已經被確認為目前南京首次發現的本地城磚燒造的窯址,將來這些窯址將原地保留,建設大型考古遺址公園。  鎖定棲霞小村「官窯」  朱元璋定都南京,建立大明王朝後,建造舉世無雙的南京城牆。
  • 南京規劃一座遺址公園,面積為59.8公頃,未來將新增一處景點
    規劃將要建設的南京官窯山磚窯考古遺址公園大概的範圍是這樣的將遺址打造成公園一方面可以增添公園的可玩性,另外也可以增加公園的知名度,此外還可以將遺址區域充分利用起來。根據規劃南京官窯山磚窯考古遺址公園裡面將要建設一座南京城牆磚窯博物館
  • 南京將新晉「網紅」公園,在遺址基礎上打造,選址棲霞區官窯村
    ,而公園之下的遺址是在2016年所發現的一個大型明代磚窯遺址,其名字也是從中所取,為「南京官窯山磚窯考古遺址公園」,所規劃的佔地面積為59.8公頃,能夠將發現的遺址充分利用起來,打造成為多樣化公園,增加公園的可玩性。
  • 國際古蹟遺址日 南京城牆玩起「雲直播」
    今天(4月18號)是國際古蹟遺址日,今年的主題定為「共享文化、共享遺產、共享責任」,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特別推出系列線上活動,與公眾共享文化遺產,保護記憶遺產。
  • 南京將新增一「巨無霸」公園,佔地897畝,看看在你家附近不
    ,南京也不例外,南京城開發了不少古蹟遺址公園,一方面有保護遺址的作用,一方面還能打造一處獨有的公園,能夠提升市貌,增加知名度,南京迎來好消息,將要打造一座以保護遺址的公園,它就是南京官窯山磚窯考古遺址公園。
  • 明代永樂官窯青花瓷器賞析
    永樂官窯青花瓷器,胎釉精細,青色濃豔明快,造型新穎多樣,紋飾優美生動,在陶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成為明、清兩代青花的典型。永樂三年至宣德六年 (1405~1431),鄭和七次下西洋,帶回制瓷所需的青料「蘇麻漓青」,為景德鎮燒制獨具時代特色的青花瓷提供了物質基礎。
  • 這裡將建考古遺址公園!
    這裡將建考古遺址公園!記者日前從奉節文旅委獲悉,文物工作者在白帝城考古發掘中又有多個重要發現,包括發現一個梯形甕城,以及挖掘出鐵雷等冷兵器物件。據悉,這裡還將建一個考古遺址公園,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相關工作也開始啟動。
  • 一周一墓——杭州南宋官窯遺址【南宋官窯博物館】(古物地域性研究資料必備 歡迎分享)
    遺址名稱:郊壇下官窯遺址遺址時代:南宋發掘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及浙江省、杭州市文物部門等從1985年10月起,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浙江省、杭州市的文物部門聯合組隊對南宋官窯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經過歷時半年的徹底發掘,布探溝、探方22處,發掘面積1400平方米,在距地表約0.8-2米深處的南宋文化層,發掘出練泥池、素燒爐、成型工房、釉缸等作坊遺址和一座龍窯,出土了大量瓷片、窯具等實物標本,揭開了塵封南末官窯八百多年的神秘面紗.為了弘揚民族文化,保護好這項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1987年
  • 未來南京可夜登城牆賞美景
    600多歲的明城牆,是南京的一張城市名片,城門有「內十三,外十八」之說。近日,南京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南京城牆保護利用和申遺工作的實施意見》(簡稱「意見」)。其中明確,將在2019年12月完成通濟門遺址保護工程並建設通濟門遺址公園。
  • 考古重大突破:石頭城找到了!
    1998年至今,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南大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雲翱帶領團隊,先後4次對清涼山公園內的六朝石頭城遺址展開考古調查、勘探、發掘。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南大歷史學院、南大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與清涼山公園管理處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對石頭城遺址展開了第四次考古發掘。
  • 國際古蹟遺址日 南京城牆線上直播介紹文化遺產價值
    南報網訊(融媒體記者 邢虹 蒼淑珺)4月18日是國際古蹟遺址日,結合今年國際古蹟遺址日的主題「共享文化、共享遺產、共享責任」,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推出系列線上活動,與公眾共享文化遺產。國際古蹟遺址日是1982年4月18日由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COMOS(InternationalCouncilonMonumentsandSites)首次提出建立的。1983年聯合國教科文第22屆大會上決議通過了「418國際古蹟遺址日」,以在全球範圍內宣傳推廣遺產保護。
  • 湖南一考古遺址,花費4億打造文化公園,是陶瓷愛好者的天堂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景點就和陶瓷有關係,只不過是古代達官貴族用的官窯遺址,長沙銅官窯考古遺址,位於長沙彩陶源村,剛開始是在當地發現了官窯遺址,就進行了考古發掘工作。後來就花費了4億,在遺址周邊打造了文化公園,一是可以保護和修復遺址,二是開發當地的旅遊資源。
  • 龍泉無官窯被顛覆 元明龍泉窯價值攀升
    自明初龍泉官窯被發現以來,明龍泉窯拍場便佳報連連,這一處於價值窪地的瓷器品種,得到了收藏界的普遍關注。雖然相對於火爆非常的明清景德鎮彩瓷市場,龍泉窯市場的表現仍相對遜色,但其價格的上升走勢卻顯而易見,尤其是明初期的龍泉窯拍品,在高品質成交拍品中有著很高的流通率。
  • 重慶5年完成考古項目391項 將建三峽考古遺址公園群
    重慶5年完成考古項目391項 將建三峽考古遺址公園群 2020-12-11 19:46:11該市未來將抓好考古大遺址保護與活化,其中包括加快三峽考古遺址公園群建設,預計「十四五」期間將基本完工。  數據顯示,五年來,重慶累計完成考古項目391項,其中,主動性考古12項、三峽後續考古53項、基建考古326項,實施線狀調查4683.45千米,區域調查241.48平方千米,發掘面積168485平方米,出土文物及標本約3.7萬件/套。
  • 黎川中田古窯:現存最大明城磚官窯遺址群
    城磚,又稱宮磚、官甓(pì)、磚料、營造轉、城牆磚、稅糧城磚、每一塊城磚重約20公斤,是明初建造南京都城城垣工程中一項最大宗的建材。明代南京城磚大致為10釐米厚,20釐米寬,40釐米長,初步估算全城約耗城磚上億塊,如果將城磚連接起來,足可以繞赤道一圈。
  • 西漢路縣故城將建遺址公園 公園內設博物館、考古站
    幾年前,城市副中心建設前期的考古勘探,發現了西漢路縣故城遺址。如今,這處遺址有了最新動態。市發改委昨天披露,本市確定對遺址進行保護及展示,建立路城考古工作站,這裡將成為遺址公園並配套建設博物館。除了已經啟動實施的綠化工程外,遺址公園內還將建設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將以「館站合建」的理念建設博物館、考古工作站、遊客服務中心。目前,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已經下達前期工作函,意味著博物館、考古工作站的開工指日可待。
  • 御窯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湖田窯遺址博物館設計方案研討會召開
    11月29日下午,景德鎮御窯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展示設計方案及湖田窯遺址博物館設計方案研討會在市文廣新局召開。會議圍繞我市重點文化項目御窯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展示設計方案,湖田窯遺址博物館設計方案進行研討。
  • 嚴州古城西水門考古遺址公園近期開工 系列考古成果為嚴州「千年古...
    杭州日報訊 日前,記者從市運河集團了解到,為更好地保護好、展示好嚴州古城的歷史文化遺產,近期啟動了西水門考古遺址公園項目建設工作,目前已完成28根混凝土灌注樁澆築及鋼結構施工圖紙二次深化設計,計劃9月底完成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