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重要發現!這裡將建考古遺址公園!

2020-12-14 澎湃新聞

又有重要發現!這裡將建考古遺址公園!

2020-10-09 18: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16—22℃

記者日前從奉節文旅委獲悉,文物工作者在白帝城考古發掘中又有多個重要發現,包括發現一個梯形甕城,以及挖掘出鐵雷等冷兵器物件。據悉,這裡還將建一個考古遺址公園,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相關工作也開始啟動。

是古代城牆防禦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最近,考古人員在白帝城子陽城皇殿臺遺址片區發現了一個520平方米左右的梯形甕城,這也是目前宋蒙戰爭山城考古中布局保存最完整的甕城。

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文物考古研究所白帝城遺址考古挖掘現場負責人孫治剛說:「甕城門到甕城,再到主城門,包括主城門進入這個臺頂的道路系統,整個保存比較完好。」

甕城

在甕城遺址的瓦泥層下面,考古人員發現了一片長4米、寬1.5米、厚1釐米左右的石灰牆面,初步判定為城牆上的建築坍塌遺蹟。此外,在南宋白帝城遺址內,人們還挖掘出一批保存完好的鐵雷,並在鐵雷填充物中發現高含量的硫元素,這也成為宋蒙戰爭時期冷熱兵器共存的重要實物證據,填補了南宋火藥考古的空白。

「為我們還原當時的戰爭歷史面貌,還有整個戰事的殘酷,提供了很重要的實物證據。」孫治剛說,白帝城遺址考古已持續了整整22年。據介紹,白帝城修建始於漢晉,並一直延續到明清,截至目前,遺址發掘面積已近3萬平方米。按照計劃,這裡將建設一個考古遺址公園,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相關工作也已經啟動。

記者 曾軍

原標題:《又有重要發現!這裡將建考古遺址公園!》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黃巖有了首家考古工作站,還要建考古遺址公園
    近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黃巖沙埠窯考古工作站授牌儀式在沙埠鎮青瓷村舉行,這是黃巖區首家考古工作站。接下來當地還將建設遺址博物館和考古遺址公園。黃巖沙埠窯起於晚唐,盛於北宋,1963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西漢路縣故城將建遺址公園 公園內設博物館、考古站
    幾年前,城市副中心建設前期的考古勘探,發現了西漢路縣故城遺址。如今,這處遺址有了最新動態。市發改委昨天披露,本市確定對遺址進行保護及展示,建立路城考古工作站,這裡將成為遺址公園並配套建設博物館。除了已經啟動實施的綠化工程外,遺址公園內還將建設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將以「館站合建」的理念建設博物館、考古工作站、遊客服務中心。目前,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已經下達前期工作函,意味著博物館、考古工作站的開工指日可待。
  • 黃巖沙埠窯考古發掘公布最新成果 將來,這裡將建考古遺址公園
    除上述青瓷產品以外,還發現有醬釉瓷器和釉下褐彩瓷器。其中,醬釉瓷器為兩宋時期浙江地區特有產品,其他地方不見,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信息;第一期就已少量出現,一直延續至第三期;褐彩瓷器僅限於第二期。下山頭遺址沙埠窯考古遺址公園計劃於2025年完成建設在沙埠窯考古研究的強大支撐下,黃巖區將投資2.47億元啟動沙埠窯考古遺址公園建設。
  • 重慶5年完成考古項目391項 將建三峽考古遺址公園群
    重慶5年完成考古項目391項 將建三峽考古遺址公園群 2020-12-11 19:46:11該市未來將抓好考古大遺址保護與活化,其中包括加快三峽考古遺址公園群建設,預計「十四五」期間將基本完工。  數據顯示,五年來,重慶累計完成考古項目391項,其中,主動性考古12項、三峽後續考古53項、基建考古326項,實施線狀調查4683.45千米,區域調查241.48平方千米,發掘面積168485平方米,出土文物及標本約3.7萬件/套。
  • 上虞區鳳凰山考古遺址公園入選第三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
    第三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已公示上虞區鳳凰山考古遺址公園成功獲選啦!!!鳳凰山考古遺址公園鳳凰山考古遺址公園位於紹興市上虞區上浦鎮大善小塢村鳳凰山麓,是紹興地區首個青瓷主題的考古遺址公園。公園依山而建,風景優美,擁有鳳凰山窯址、禁山窯址、尼姑婆山窯址等上虞早期越窯重要考古發掘遺存,其中的鳳凰山窯址群是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禁山窯址榮獲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黃巖有了首家考古工作站,還要建遺址博物館、考古遺址公園
    接下來當地還將建設 遺址博物館和考古遺址公園 一起來了解一下 從出土的情況來看,各窯址點所見器物種類以青瓷為主,另有少量醬釉產品。青瓷產品種類豐富,可辨器形以碗、壺、罐、盤、盆為主,及各式杯、茶託、燈盞等。醬釉產品可辨器形有盒、碗、盞等。 這裡曾出土北宋時期的 醬釉碗
  • 一個考古遺址公園的探索
    記者許倩   濟南首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其實,考古遺址公園的模式很早就有,最早可追溯到1892年的美國,不過直到2010年,才開始在中國推進。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國內文博界、考古界的最高榮譽。山東省文物局大遺址保護處處長王守功介紹,「一邊保護,一邊利用,是一種先行的開放的主動的形式,發掘文化價值,讓文物活起來。」   基於此,作為濟南首個入選「國字號」掛牌的遺址公園——城子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在山東乃至全國的考古歷史上都有重要意義。   這個過程十分漫長。
  • 鄭州將打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本次景觀工程是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的有機組成部分,後續還將建設遺址博物館和保護展示等工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指以重要考古遺址及其背景環境為主體,具有科研、教育、遊憩等功能,在考古遺址保護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國性示範意義的特定公共空間。
  • 中山古城考古遺址公園出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
    11月19-22日,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活動在臺山市成功舉行,中山國王陵陳列館館長黃子爵代表中山古城考古遺址公園參加本次活動。
  • 佔地12.5萬㎡,臨平這裡將建良渚文化考古遺址公園(博物館)
    良渚古城遺址位於餘杭區中部,總面積1433.66公頃,作為良渚文化的中心,其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內涵最為豐富,被譽為「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申遺成功後,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對外開放,成為大家近距離感受良渚文化文物、體驗中華上下5000年文明的重要場所。
  • 欒川縣龍泉洞遺址有了考古新發現
    在日前召開的洛陽市2017年度考古工作匯報會上,欒川縣龍泉洞遺址項目考古負責人透露,通過近年的持續發掘,該遺址發現了大量的人類活動遺蹟,生活在這裡的古人類不僅能製作精美的石器和骨器,還會用火。在日前召開的洛陽市2017年度考古工作匯報會上,欒川縣龍泉洞遺址項目考古負責人透露,通過近年的持續發掘,該遺址發現了大量的人類活動遺蹟,生活在這裡的古人類不僅能製作精美的石器和骨器,還會用火。  龍泉洞遺址位於欒川縣城關鎮龍泉山公園內廟坡南麓坡根,洞口朝東,洞頂部分坍塌嚴重。2011年,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師範大學和欒川縣文物管理所曾對此進行考古發掘。
  • 明城牆磚官窯考古遺址公園將建 逛官窯「文創小鎮」 住考古酒店
    本報訊(融媒體記者肖凡)近日,記者從棲霞區獲悉,棲霞將打造南京明城牆磚官窯考古遺址公園。未來市民可以逛城牆磚窯博物館、官窯村文創小鎮,住考古酒店。南京明城牆磚官窯考古遺址公園位於棲霞區中北部,毗鄰長江,西側為棲霞山風景名勝區,規劃面積59.8公頃。
  • 泥河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汽車可以直接開到雕塑跟前, 現在已建成國家考古公園,主園區4平方公裡,位於桑乾河南岸。,世界上其剖面最多,保存的最完整,國際地質考古界公認的第四紀標準地層,它的考察發掘,成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重大發現之一,後來在小長梁遺址處建成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另外還包括馬圈溝遺址,侯家窯遺址,虎頭梁遺址等。
  • 浙江省第三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公布
    這裡面既有史前遺址,也有瓷窯址、古墓葬;既有「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也有良渚文化、馬家浜文化、上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的重要補充,每一處遺址都因其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成為彌足珍貴的文化瑰寶。這裡發現了浙江迄今最早的墓葬以及可能具有祭祀和其它儀式性活動功能性質的特殊營建的中心土臺,出土了目前中國最早的彩陶,並在壺類陶器中檢測出原始米酒遺存。橋頭遺址展現了環壕、中心臺地、「器物坑」、墓葬、房址、彩陶等遺蹟、器物組成的新石器時期上山文化遺址群中等級較高的聚落形態,體現了中國稻作文化的發展。
  • 萬壽巖遺址要「活」起來了!三明將打造南方特色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20年前,時任福建省代省長的習近平同志,對萬壽巖遺址兩次批示,採取措施將文物搶救出來、整體保護,才有了之後的「福建考古大發現」,萬壽巖遺址成為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文物保護關係的生動樣本和經典案例。現在,我們到萬壽巖遺址能看到什麼?未來如何讓萬壽巖遺址「活」起來?海都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 城子崖遺址升級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要獲得這個稱號可不是件容易事,因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國內文博界、考古界的最高榮譽,不是一般的考古遺址能夠獲得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以重要考古遺址及其背景環境為主體,具有科研、教育、遊憩等功能,在考古遺址保護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國性示範意義的特定公共空間。國家文物局負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評定管理工作,先經該局批准立項,考古遺址公園符合若干條件且已初具規模後再開展評定工作。
  • 孟知祥墓將建遺址公園 以芙蓉樹為主要景觀
    昨日成都晚報—成都發布記者從成華區文體旅局獲悉,位於磨盤山南麓的孟知祥墓即將啟動維修保護工程,未來將對公眾開放。五代孟知祥墓史稱「和陵」,是五代後蜀皇帝孟知祥與其妻福慶長公主的合葬墓,位於成華區白蓮池街道石嶺社區境內的磨盤山南麓。孟知祥墓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被發現,後來進行了考古發掘,並在陵墓的地面修建了建築保護了起來,外面建了一個小院落,院落中幾株楠木已亭亭如蓋。
  • 義烏這裡入選省級考古遺址公園
    義烏這裡入選省級考古遺址公園 2021-01-06 20: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崇禮太子城遺址考古新發現,800年前這裡與北京便有了聯繫
    東南角刻「天字三尺」鴟吻張家口市崇禮區太子城是冬奧會舉辦地之一,近期關於太子城遺址的考古發掘又有了階段性成果。經考古發掘,結合史料記載,初步推斷太子城遺址是金章宗夏捺缽的泰和宮,這是首次發現金代行宮性質城址,對研究遼金元時期的城市建設特色和變遷具有重要意義。
  • 橋頭遺址、應家遺址……浙江考古2019年有這些重要發現
    12月7日至8日,2019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匯報會在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召開。省內各考古機構將推薦19個考古發掘項目進行現場匯報,接受專家點評,並進行「2019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項目評選。項目內容主要涉及上山文化考古新進展、河姆渡文化探源、商周考古新發現、漢唐墓葬考古、瓷窯址考古、城市考古、佛教考古、海塘遺址考古新發現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