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聽這首歌總有一種身在高處、心卻坦然的強大氣場撲面而來,
那種豪情滿懷、氣蓋雲天的情懷總會讓人感同身受。
而這樣一首濃濃的中國俠士逍遙風的曲作,
正是出自「凡有華人處,即能歌霑詞」的「香港詞壇教父「——黃霑。
01
與金庸、倪匡、蔡瀾一起被稱為「香江四大才子」,
又與倪匡、蔡瀾一同被稱為「香港三大名嘴」,
黃霑見證了香港樂壇的崛起、輝煌與沒落,
是香港的一個時代標籤。
他的一生就好像是香港樂壇的縮影,陪伴著一代又一代人。
有人稱他為「鬼才「
亦有人說他是「通才「
何為「鬼才「?蓋天馬行空,氣象萬千,無出其右。
何為「通才「?蓋諸藝皆擅,「長袖善舞」,縱橫捭闔。
黃霑都實至名歸!
「
縱橫詞壇一代,寫全家國愛恨、兒女痴怨;
浸淫曲苑一世,編完氣勢煌煌、情誼濃濃;
遊走廣告業與文學界一生,成業內巨擘與界中翹楚。
」
02
七十年代末至今,黃霑創作的兩千首作品過半數流行於世,
八十年代以來,幾乎每一首經典武俠歌曲背後都打著他的烙印。
在他的歌裡,有氣貫長虹的武俠情,有義薄雲天的兄弟情,有盪氣迴腸的兒女情,有熱血燃燒的赤子情,更有屢僕屢戰,逆勢而起的強者精神。
他豪情萬丈,「傲氣面對萬重浪」(《男兒當自強》)
他笑看風雲,「浮沉隨浪只記今朝」(《滄海一聲笑》)
他風流不羈,「情痴心痴真意愛意」;仗義率直,「共闖刀山不會遲」(《一生有意義》)
有人說,江湖在金庸書筆下,在徐克電影裡,在黃霑詞曲中,
我很是贊同。
如果說金庸為大俠創造了一片江湖,而黃霑的曲詞就是讓俠風義骨勾勒於眼前,兩者相映才打造出振聾發聵的香港武俠世界。
03
「江湖」仿佛已經刻錄在黃霑的至情至性、大情大性裡。
他琴心劍膽,又乖張無常;他悲天憫人,又嫉惡如仇;他兒女情長,又放蕩不羈。
才氣、酒氣、義氣、俠氣、正氣、骨氣,最後成其江湖氣。
才子,若只是才子,不免寡淡;江湖中人,若只是江湖中人,不免粗莽。
黃霑,是才子中的「老江湖」,是行走於「江湖」的才子。
黃霑曾自言:自己是為了商業而創作,一定要讓人聽得明白,於是,他的作品向來直抒胸懷,從不拐彎抹角。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在他與顧嘉輝搭檔期間,組成紅極一時的「輝黃」組合,創作出一首首膾炙人口的經典。
畢業於港大中文系的黃霑有著紮實的古典文化基礎,加上顧嘉輝從中國小調曲裡發展出來的獨特曲風,使得兩人合作的歌曲有著別樣的中國風。
最經典的莫過於1979年的《上海灘》。
一部電視劇,一首主題曲,三十載經久不衰,每當「浪奔,浪流」的歌聲響起,大家都會情不自禁跟唱這首盪氣迴腸的經典。
然而這首歌中引起人無限感懷的歌詞,據說黃霑竟是只用20分鐘就完成了。
不得不說他的才情已經刻進骨中。
04
黃霑之所以被與金庸並稱雙俠,不僅因為他的詞曲,還因其灑脫奔放、直率坦言的性格,甚至有時會口無遮攔,曾受其批評的人不勝枚舉。
2000年,成龍在回應令吳綺莉懷孕一事時,說他只是犯了許多男人都會犯下的錯誤。不少人也「寬大為懷」,認為這是一個成功者風流而非下流的尋常事。
黃霑卻大罵:留情不留種叫風流,留種不留情是下流,我說的!
劉德華寫的歌也曾被他罵「又臭又爛」,但劉天王知恥後勇,三年後寫詞水平精進,一首《冰雨》又讓黃霑轉而讚賞。
即便是面對有幾十年交情的金庸,黃霑也曾因政見不同而不惜與老友鬧翻。
他曾坦言:「我這個人不謙虛,不過我有一點比別人強,我是比較真的一個人,有時候會得罪人,有時候令人家很恨,但我還是保留這個。」
他不會巧言令色,不屑八面玲瓏。
靠得一口真氣,拳頭上立人,胳膊上走馬。
然而他卻也是一個胸有千千結之人。
他說自己是「老頭的腦袋,少年的心,更老的身體......別看我整天嘻嘻哈哈,心裏面還是很滄桑,很悲涼,很沉鬱」。
當年蘇軾被貶黃州,數遊赤壁,面對滾滾東去的長江水,曾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回望自己一生沉浮,於是有「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之慨。
想人事變幻,蓋古今一同,半世輾轉,輝煌時萬眾擁戴,落魄時也曾想過跳樓了之,但誰讓他是黃霑呢?
清風笑,惹寂寥,最後,莫過一壺濁酒慰平生。
所以,嗟嘆過,大醉過,醒來後「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這或許才是世上唯一的黃霑,
才是那個「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的黃大俠!
聚散匆匆莫牽掛
未記風波中英雄勇
就讓浮名輕拋劍外
千山我獨行
不必相送
才子之名,君子之風,赤子之心,盡抒於他的錦繡詞曲裡,天地縱橫任我遊的壯懷激烈中,和揮毫落紙如雲煙的大寫意人生裡。
如今,斯人已逝,彈指間14年已過,
所幸這位狂放才子的音容猶在,音樂經典長存,
品味他的歌,他的曲,看到他的情,仿佛故人來。
他的豪情仍在,不變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