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上映的片子,我在十年前看的。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女主梅在幹家務後,遍布汗水的臉和她用清水洗去汗水後抬頭看著青木瓜的神情。
影片一開始,是梅來到一戶人家做女傭,找人問路,在不熟悉的街道到處張望。背景音樂裡像有簫聲(可能是某種越南的民族樂器),尖利且曲調起伏大,同時伴隨著輕而緩的鋼琴聲。她終於來到一戶人家門前,上前敲門,門裡問是誰,她答,「我是小梅」,聲音不嬌不脆,有身處陌生環境的小心翼翼,卻透出她的淳樸和溫柔。
梅被領進進屋之後背景音樂則切換成了一種類似琵琶聲,以及夏蟲的夜鳴。女主人去告訴男主人他們的新女傭來了,提到他們的阿桃、母親和大兒子。女主人為準備母親入睡離去,這家的兒子阿忠則在宵禁前回來了,男主人拿出一管,他則繼續彈奏手中的琴,原來之前聽到的「簫聲」和「琵琶聲」是這兩種樂器發出的。
小梅晨起,屋外的青木瓜掛在樹上,這是青木瓜第一次出境。
女傭割了一個走,梅被女主人允許多睡一會兒,她再起來收起蚊帳時,天色已大亮。梅看著青木瓜發笑。
梅在這戶人家的生活便開始了。
主人家裡發生的故事很多,親情、愛情的曲子不斷演奏著,梅也懷著少女心事漸漸長大。
影片後半段的故事留給你們去看。
梅總是一刻不停地在忙活,動作不拖沓,但她的臉總給我她很笨拙的錯覺,哪怕十年過去,她的臉依然如孩子般的天真。但是後來她在慢慢改變,成為一個不一樣的女人。她看起來仍然很乾淨,很安靜,但我知道她不一樣了。
影片中常有大段無對白的表演,但雨聲、蟲鳴、琴聲、器物碰撞聲以及人的悲喜之聲,讓我明白時間正在緩緩走過,事物正在悄無聲息地發生變化。一切似乎很安靜。人物光腳踩在地板上走過他們的日子。影片的轉場有種無縫銜接的感覺,從一個鏡頭放大或是轉移鏡頭的主角很常見到。讓我想起幾天前看網劇PPT般的轉場,高下立見。
夏日聒噪,似乎萬物都想發出自己的聲音。看看《青木瓜之味》吧,在汗水中感受平靜,感受夏夜天幕下枕臥竹蓆般的涼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