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瓜之味》:一部讓人內心平靜的影片

2021-01-20 素心文苑

人是善於遺忘的。對於作家來說,銘記的最好方式是書寫;對於攝影師而言,照片是最好的留念;對於導演來說,電影是他們回顧過去的最佳呈現方式。

這部在法國拍攝的影片《青木瓜之味》,便是導演陳英雄對童年記憶的一種回顧,其中大部分來自於他對母親的回憶。導演用唯美詩意的鏡頭在視覺上牢牢吸引住觀眾,加上越南傳統樂器與西方樂器的巧妙糅合,聽覺上又給人美妙的享受,在觀影體驗上大大俘獲了觀眾的心。

視覺與聽覺的雙贏為這部影片加分不少,影片中詩意化的呈現方式弱化了越南底層的社會現實,這部在法國精心攝製的影片其實並非現實中的越南,而是導演陳英雄理想中的精神故鄉。良好的口碑讓這部影片斬獲第4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攝影機獎和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一部電影並非只是為了帶給觀眾視覺和聽覺上的享受,一定有它更深刻的主題思想,在這部電影唯美詩意的影像鏡頭下,埋藏著男權社會中被壓迫的女性命運。

一、以散文的敘述方式呈現真正做到了「形散神不散」

在很多電影中,故事情節、戲劇化衝突、製造矛盾和懸念這些要素尤為重要,因為能夠調動觀眾的胃口。

相較於那些以情節取勝的電影,這部《青木瓜之味》反而另闢新徑,以散文的敘述方式呈現,真正做到了「形散神不散」。影片中沒有大量的對白,甚至連臺詞都少之又少,人物之間也沒有發生大的矛盾和衝突,整體的節奏是平緩的。

有的電影讓人熱血沸騰,但過後很快就忘了,而有些電影如白開水般潤喉解渴,讓人在觀看的過程中內心平靜。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焦慮不安的心,人們太需要一部舒緩的影片了。這部影片最大的魅力來自於唯美詩意的安靜氣場,讓人隨著畫面的移動逐漸平靜下來。

散文化敘述方式的呈現,淡化了影片中的故事情節,在人物情感表達上也極為含蓄。雖然呈現的都是日常中的瑣事,洗菜,做飯,休息,綠色植物,青木瓜樹等等,但人物之間有著細膩的情感變化。

在《青木瓜之味》中導演採用唯美詩意的影像鏡頭,弱化了男權社會中被壓迫的女性命運,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柔美與殘酷、詩意與壓迫並存的越南。

該影片既然是導演陳英雄對兒時記憶的一種回顧,那麼採用散文的敘述方式呈現是再好不過了。大家都知道散文重在抒情和意境的渲染上,導演陳英雄正好抓住了這個精髓,在影片中以散文的敘述方式呈現,既抒發了自己對故鄉的懷舊之情,也讓觀眾甘心沉浸在詩化的意境美中。

二、根據影片整體的設計,解讀影片蘊含的主題思想

①影片的色彩變化,暗示了人物的命運走向

在觀看一部電影時,最先帶給我們視覺衝擊的除了人物就是色彩。隨著色彩的變化,我們可以發現人物的情感也在不斷變化。

這部影片中最鮮明的三個顏色均為:綠色、紅色、黃色,這些顏色各有深意,下面一一為大家分析。

綠色

影片以大量的綠色為背景,有綠色的盆栽、綠色的植物、綠色的青木瓜樹、綠色的竹子。

大量的綠色背景為觀眾渲染了最令眼睛舒適的顏色,同時綠色代表大自然的生機盎然,給人平靜、希望、恬靜的感覺。

10歲的女孩梅來到西貢一大戶人家當女傭,瘦小的梅還處在長身體中。每天雖然要幹很多活,還時常被主人家的小兒子戲耍,但梅的臉上看不出抱怨和不快,有的只是笑容和滿足。

看到這,我想綠色不單單只是背景襯託,也暗示了梅猶如小草般堅韌生長,不畏艱辛的品質。

紅色

影片中鮮亮的顏色極少,紅色是其中最鮮豔的色彩,給人的視覺衝擊非常大。

梅第一次見阿忠少爺的朋友阿權,便對他印象深刻,忍不住偷偷多看了幾眼。第二次見他,梅特意穿上了紅色碎花上衣,這是愛情萌芽的啟示。十年後,主人家不堪重負,將梅送到阿權家當女傭。第三次,梅再次穿上了紅色衣服,還抹了紅色口紅,愛情的火苗再次被點燃。

紅色在影片中代表愛情,也暗示了梅與阿權註定會產生交集,最終走在一起。

黃色

黃色給人以明朗的感覺,常常象徵幸福。

影片最後,梅在阿權家的門窗皆是淺黃色,影片中沒有性愛的描寫,卻有明顯的暗示。阿權推開梅房間的門,進到裡面後門被關上。阿權教梅識字的時候,桌面上的花瓶中盛開著黃色的小花。結尾時,梅穿了一身黃色衣服坐在椅子上念著手中的書,凸起的肚子裡是他們愛情的結晶。

影片中明亮的黃色暗示梅與阿權的結合,也暗示了梅最終收穫了幸福。

②越南傳統樂器與西方樂器的糅合

除了唯美詩意的畫面,影片中的配樂也是一大亮點。

導演陳英雄採用了自然界中的聲音和樂器的背景配樂。首先,自然界主要以青蛙和知了的鳴叫為主,一派綠色植物中的鳴叫聲增加了影片環境的真實感,將觀眾完全帶入進去。其次,樂器以月琴,竹笛,鋼琴為主,將越南的傳統樂器與西方樂器糅合,帶給人視覺上的一大享受。最後,影片中還有木魚聲,宵禁的警報聲,再一次增加觀眾對那個時代越南的認同感,也表達了導演陳英雄對兒時記憶的再現。

影片中還有一些空鏡頭,搬東西的螞蟻,葉片上的白色木瓜汁乳液,大量的綠植等等。這些空鏡頭在背景音樂下顯得格外生動。

③影片中的意象隱喻

單看片名《青木瓜之味》與小津安二郎的《秋刀魚之味》有異曲同工之妙。

青木瓜是影片中最重要的一個意象隱喻。梅第一次看到的是青木瓜樹,她趴在窗戶上看著,這時一個空鏡頭對準木瓜樹上流淌在葉片上的白色乳汁,梅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第二次是用青木瓜做菜,梅出於好奇拋開剩餘的青木瓜,發現裡面有很多乳白色的籽,她用手輕輕觸摸,還來不及拿在手上細看,就趕忙去幹活了。

第三次也是用青木瓜做菜,不同的是這次由梅親手洗乾淨,弄成絲,拋開後拿起乳白色的籽仔細觀察。

梅與青木瓜同時在影片中反覆出現,導演一再為我們暗示片名含義,青木瓜之味實則就是梅之味。毫不起眼的青木瓜,在它青色的外衣下是乳白色的籽,正如樸素羞澀的梅,內心有著乳白色籽一樣的純淨之心。

三、主題探討:男權社會中被壓迫的女性命運

影片中有很多關於窗戶的近景和特寫鏡頭:在每扇窗戶外有各自忙碌著的傭人,窗戶裡的主人也沒有閒著,女主人肩負起家裡大大小小的事務,男主人整日沉迷樂器,一次又一次捲走家裡的財物。二少爺看著正在搬家的螞蟻,點燃蠟燭,將螞蟻困死在蠟燭的淚水中。與之相反的是梅,她會認真看著螞蟻搬家而露出笑容,也會餵食蛐蛐。同樣是小孩,面對生命卻有截然不同的態度,這也在間接暗示我們,敬畏生命從孩子做起。

影片中的窗戶不只是一種建築裝飾,在我看來,窗戶則更像是一種無形的禁錮,影片中的女性都被困在其中。老太太守著丈夫的照片在靈堂敲著木魚度日,連樓都不下;少奶奶的丈夫時常帶著家裡的財物不辭而別,在外面也有了別的女人,家裡大大小小的事務都要她操持;梅從10歲就來到大戶人家做女傭。

影片中的男性角色很少,但男性卻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就拿影片中少奶奶的丈夫來說,在家啥也不幹,沉迷樂器,總是捲走家裡所有的積蓄,還跟別的女人跑了,既沒有擔當也沒有責任心。

令人印象最深的是老太太在兒子不辭而別後對少奶奶說的一番話:「是你的錯,如果你知道怎麼愛他,他就不會跟著別的女人跑了。我一開始就知道,我兒子跟你是不會開心的,你雖有丈夫,但不知道怎麼使他開心。」

老太太的言外之意是,兒子一點兒錯都沒有,之所以跟別的女人跑,是因為兒媳不懂得取悅丈夫,讓丈夫不開心,都是兒媳的錯。

細心的觀眾會發現男性地位遠遠高於女性,哪怕是丈夫死後,女性依然被傳統封建思想所束縛,禁錮在家庭中,不得改嫁。就算丈夫有了外遇,女性也毫無反抗的底氣,反而認為是自己的錯。

不管是影片中的老太太還是少奶奶,都是那個時代被壓迫的女性縮影。相反,梅這個女性淳樸勤勞,努力上進,和阿權在一起後,阿權教她讀書識字,她通過努力縮短了和阿權的距離,從女傭翻身成為女主人。

長大後的梅如同成熟了的青木瓜,收穫了甜蜜的幸福。

相關焦點

  • 夏日漸近,在汗水中感受平靜——《青木瓜之味》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女主梅在幹家務後,遍布汗水的臉和她用清水洗去汗水後抬頭看著青木瓜的神情。影片一開始,是梅來到一戶人家做女傭,找人問路,在不熟悉的街道到處張望。背景音樂裡像有簫聲(可能是某種越南的民族樂器),尖利且曲調起伏大,同時伴隨著輕而緩的鋼琴聲。
  • 男人眼中的女人——《青木瓜之味》
    《青木瓜之味》是陳英雄執導的成名電影,1993年6月在法國上映。《青木瓜之味》曾獲第4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攝影機獎和第19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處女作獎,並獲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是一部成功的影片。
  • 《青木瓜之味》:越南王家衛拍的「韓劇」故事——女僕愛上富少爺
    他在電影生涯早期,就拍攝過很多短片,1993年拍攝的長片《青木瓜之味》更是讓他獲得法國坎城電影節「金攝影機」獎,以及當年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提名。越南這個國家大部分人都不太熟悉,甚至這部電影也是我看過的第一部越南電影,對於這種陌生又熟悉的東方色彩,可能只有亞洲人才能理解吧。
  • 越南女人 誘人的青木瓜之味
    (原標題:越南之旅:尋找《青木瓜之味》) 稿件來源
  • 《青木瓜之味》:詩意化的越南,女性地位的鄉間一隅
    《青木瓜之味》是法籍越南導演陳英雄向國際化進軍的首部影片,在1993年獲得法國坎城金攝影機獎以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影片獨特的越南風光、顏色鋪墊以及人性刻畫都堪稱經典,這並不是通過語言完成的,而是通過對家鄉景色的展現以及極致的人物關係和地位呈現的。
  • 潮熱溫婉的女人之味——電影《青木瓜之味》之色彩隱喻
    越南導演陳英雄拍攝的《青木瓜之味》畫面清新,敘事詩意,尤其是以青綠為色彩基調的精巧的色彩搭配,有效地擴展了電影的敘事空間,其色彩上表達了深長的隱喻意味。在電影所精心營造的東方世界中,青綠、暗紅和金黃等各式色彩與片中反覆出現的佛陀肖像一起構建了一個平靜、理想的禪意世界。
  • 圖解電影|青木瓜之味(多圖慎點)
    好了,話不多說,今天我們既不說越戰也不說零食,而是要向大家介紹一部豆瓣評分7.8的帶有濃濃的越南西貢風情的愛情電影——《青木瓜之味》。  好吧,繼續看。這裡不得不提到《青木瓜之味》的一些鏡頭運用手法,窗景是其一大特色,得利於越南氣候的溼熱,他們的房屋建築的窗戶通常不設玻璃,完全是一處開放的洞口。從外面的窗口去拍攝屋內人們的動作行為,有一種仿佛穿越到影片中,你是一個旁觀者的體驗感。
  • 《青木瓜之味》:詩意生活隱藏著越南女子的悲慘命運
    電影《青木瓜之味》展現50年代的西貢,戰亂不斷,女人們在傳統的壓迫下痛苦不堪。它以10歲女孩梅的成長為主線,講述她在兩個家庭當女傭的經歷。最後梅嫁給喜歡的浩仁少爺,灰姑娘變公主。這部電影豆瓣評分7.8,超過5萬人打分。
  • 青木瓜之戀:滿滿的荷爾蒙,像滴落下來的木瓜汁
    陳英雄導演,法借越裔人,是「挪威的森林」這部電影的導演,在他還沒有執導「挪威的森林」這部片子時,他便以「青木瓜之味」、「三輪車伕」和「夏天的滋味」等三部劇情長片聞名,透過其獨特的藝術處理方式,拍下這三部號稱越南三部曲的影片。
  • 舌尖上的越南:一半是青木瓜沙拉,一半是湄公河情人!
    水果入菜,不僅僅是東南亞人民因地制宜的美食信條,更是順應地理自然環境的生存之道。越南人精心運用著手邊的每一種可食用植物,獲取食物的非凡智慧無處不在。哪裡有綠色的生機,哪裡就有天與人的和諧。▼青木瓜沙拉 多少人是因為一部電影《青木瓜之味》,愛上了這道最平民的越式菜餚?影片中所展示的青木瓜切絲方法,很是耳目一新。
  • 《青木瓜之味》:水靈靈的苦澀與青甜,恐怕是每個男人夢中女神
    《青木瓜之味》是由陳英雄執導,阮如瓊、陳女燕溪、Hoa Hoi Vuong等人主演的劇情電影。該片於1993年6月8日在法國上映,先後獲得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第46屆坎城電影節金攝影機獎(導演處女作獎)和最佳法國電影青年電影獎。
  • 《青木瓜之戀》:蟬鳴的盛夏,從一顆青木瓜走進梅的生活
    而在《青木瓜之味》這部電影當中,很好的詮釋了在越南炎熱潮溼的夏天,青木瓜是越南人生活裡必不可少的菜,由青木瓜引出一段青澀隱晦的感情。其中最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場景當屬:窗外滿眼的綠葉,樹上長鳴的知了,趴在綠葉上的青蛙,木瓜樹上濃鬱的木瓜汁,譁譁的雨水聲,安靜祥和。這部電影是越南著名導演陳英雄的處女作,曾獲奧斯卡金像獎的提名,坎城電影節和法國凱撒獎。
  • 影片《海街日記》,展現了真實又充滿美感的生活
    影片《海街日記》,展現了真實又充滿美感的生活看《海街日記》這部片子就像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沙灘上,聽著海浪的聲音,心裡舒坦、平靜。其實一開始想看這部電影是慕色調之名,看完後卻覺得,電影以四個姐妹父親的葬禮開頭,這個從未出場卻又無處不在的男人創造三個姐妹和鈴子邂逅。也是她們與最親密的人有著距離的原因。
  • 一部越南電影《青木瓜之味》,女人存在的意義真是取悅男人的嗎?
    一天,家裡的人都不在 當阿梅在打掃阿明房間時,竟意外發現了自己的畫像,她深知是阿明的創作,也明白了阿明心裡原來是有自己,接著她興奮的換上了太太送給自己的嫁衣,還對著鏡子高興的塗抹著口紅,此時阿明突然回到家並發現了梳妝打扮的她,之後阿梅的一舉一動都深深吸引著阿明的注目,而對於女友的熱情 他開始視而不見。
  • 怎樣可以求得內心的平靜?
    心靜3.自知之明:找準自己的定位,人之患在好為人師,自量則智。4.自重自律,謹言慎行,不主動去招惹是非,對「熱點」多看少說,如果一身麻煩何來內心的平靜?啟功書法對聯5.閱讀可以帶來內心的平靜。有嚴肅閱讀,也有消閒排遣式的閱讀,後者可能更起作用,一些有趣引人入迷的作品,可以轉移思緒,忘掉愁悶,換來內心的平靜。
  • 《花水木》一部講述初戀的影片
    然而,兩人的姻緣並沒有就此結束,10年後,兩人再次相遇……作為一部講述初戀的影片,導演並沒有將視野局限於此,影片還包含了對現實與夢想,生存與成長的敘述和描繪。不管是歌曲,還是鋼琴曲都非常幽靜,淡雅,平實,真摯,靜靜地訴說著對所愛之人的美好祝願,不斷勾起觀眾的不同思緒和回憶以及塑造出溫柔的心境。作為主題曲和片尾曲的《ハナミズキ》不僅對電影內容進行了高度的概括,還以其音樂本身的特定風格奠定了整部影片的情感基調,情緒、氣氛、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都通過它得到了有力的呈現。
  • 《熱血警探》:一部讓人捧腹不已的搞笑影片,卻折射現實富有深意
    有這麼一部影片,剛開頭的時候你以為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搞笑電影;但你看到一半的時候發現搞笑的外殼之下,包含著淡淡的溫情,荒誕的搞笑情節背後卻充滿了辛辣的諷刺,這部電影就是《熱血警探》。一部披著搞笑外衣的現實批判作品。
  • 影片《海街日記》,刻畫了個體在家庭中的情感矛盾
    《海街日記》該電影是由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導演的又一力作,該影片又延續了是枝裕和其以家庭題材展開敘事,刻畫個體在家庭中的情感矛盾與選擇的電影創作特徵。其次,影片開頭像是通俗的劇情片,感覺會有曲折的故事情節,直到四女兒淺草鈴的出現,把這部影片一點點帶入文藝片的範疇。看到一半,就是到四個女孩兒做美食的時候,不禁讓人想到《小森林》,不過畫面沒有《小森林》唯美,故事情節要比《小森林》豐富些。
  • 奧斯卡最佳影片《芝加哥》:一部經典的歌舞劇,讓人沉醉其中
    在距離現今非常遙遠的上個世紀20年代,美國芝加哥曾是一番怎樣的景象,或許已經被大多數人所忘卻,甚至也有許多人不太了解那個時代的芝加哥。影片本身是一部歌舞劇,但是十分意外的加入了諷刺和玩笑意味,使整部電影有了特殊的意義,也因此成為了十分經典的影片,由於歌舞部分的加入,電影觀賞起來又非常具有跳躍性,在感官上給人一種十分别致的體驗。
  • 與《千與千尋》齊名的宮崎駿十部動漫影片,每一部都那麼好看
    是一部獻給孩子也是大人的童話,故事乍一看很簡單和抽象,但在千尋身上所飽含的堅強與執著不乏人性的光芒,通過與日本文化的結合,在那與父母間的情親和小白朦朧間的友誼之愛給予了觀眾最為真摯質樸的感動,使其營造的光影之夢是如此的卓爾不凡,這部電影無疑是宮崎駿個人所見最為出色的一部巔峰大成之作,讓人很難在找到一部電影能與之並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