琶洲南區、黃埔湧旁將建起一個「巨無霸」式的城市綜合體,總建設量超過88.84萬平方米。在近日舉行的廣州市規劃委員會上,海珠區赤沙車輛段場站綜合體控制性詳細規劃獲得通過,這一集商業辦公、品質住宅和公服配套為一體的城市綜合體建在地鐵11號線赤沙車輛段之上,並通過加建兩層蓋板解決慢行交通和構建階梯式生態公園。
釋放土地價值籌集軌道建設資金
赤沙車輛段場站綜合體項目地塊位於琶洲南區內,北至黃埔湧,南至赤沙湧,西至海州路(規劃),東至華南快速路,位於11號線石榴崗站和赤沙滘站之間。項目用地面積56.01公頃,現狀主要為11號線車輛段施工場地及倉庫用房。地塊主要涉及廣州地鐵集團、畜牧總公司、紅衛村等權屬單位。
地塊位於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琶洲核心片區地理幾何中心,是琶洲片區的重要拼圖,單一的公共運輸設施難以承接試驗區新的定位需求,急需緊扣琶洲核心片區規劃發展要求,實現整體協同發展。
此外,赤沙車輛段場站綜合體是2018年8月廣州市政府已批覆概念方案的60個場站綜合體之一。堅持「大師領銜、專家諮詢、公眾參與」,廣州地鐵集團已聘請多個高水平團隊,經多輪比選後完成了概念方案設計優化及控規方案編制。
市規委會上透露,本次赤沙綜合體項目將發揮TOD樞紐價值,推動城市空間轉型,提升片區的城市功能與整體品質。現狀傳統車輛段佔地面積大,受華南快速幹線與黃埔湧隔離,空間景觀不佳、配套設施不足,難以匹配琶洲核心區片區發展需求,急需通過綜合轉型開發,提升城市功能與整體品質。通過該項目的建設也能推進站城一體化集約開發,釋放土地利用價值,籌集軌道建設資金。
建265米高地標打造城市綜合體
規劃中提出,該項目要打造面向未來的城市樞紐綜合體典範。重點布局商務辦公、地鐵辦公、品質住宅、公共設施等功能配套,形成多種業態複合的智慧型城市綜合體。總建設量88.84萬平方米,產業建設量為53.35萬平方米,佔總建設量的60%;住宅建設量為31.51萬平方米,公建配套3.98萬平方米,符合廣州第一圈層城市更新單元產業建設量不低於60%的要求,滿足片區產城融合需求。
設計方案以「構建生態濱水社區、創新集聚樞紐綜合體」為理念進行布局,打造世界級綜合體。高度控制方面,項目主體建築高度控制為125米以下,臨近軌道站點地標建築控制為不超過265米,滿足白雲山看珠江新城視廊的管控要求。
整個設計中頗具特色的是為車輛段加了兩層蓋板,分別為9米和15米。規劃提出,加強蓋上蓋下一體化交通銜接,營造便捷舒適的全時段開放立體慢行交通環境。15米蓋板層,以步行為主,通過「十字形」慢行主廊道和豎向交通核實現與黃埔湧、地鐵站及城市特色開敞空間的便捷慢行聯繫。9米蓋板層,主要為停車場、行人通過豎向交通核實現與15米蓋板、地面層的便捷慢行聯繫。地面層,設置連續的慢行廊道和便捷的豎向交通核,實現與黃埔湧、地鐵站、15米蓋板和9米蓋板的便捷聯繫。
公建配套方面,超額配置面向居住片區人群的公共設施73處,建築面積為3.98萬平方米,佔住宅總建築面積的12.6%。其中,地塊一期開發高標準配置一處九年一貫制學校,引入優質教育資源,規劃36班,用地面積19440平方米。
新聞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