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參加「千叟宴」的很多老人都被乾隆折磨死了,這是怎麼回事

2020-12-10 飛魚說史

文|飛魚說史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是由滿族統治者建立的。

明朝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稱汗,國號「大金」,建都於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後遷都於盛京(今遼寧瀋陽)。

明崇禎九年,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

1644年,明朝滅亡,清軍入關,遷都於北京,經過長期戰爭確立了對全國的統治,到了康熙、雍正、乾隆時期,農業生產得到全面恢復和進一步的發展,經濟繁榮,社會穩定,國力鼎盛,至少在中國朝代史上被譽為「康乾盛世」。

說到這,有些人或許就會有疑問了,為何明明是三個皇帝,為何這個盛世的名字沒有雍正什麼事呢,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雍正死得早。

不過如果看過清代史,就會知曉,假如不是康熙和乾隆之間出了一個雍正,那麼這所謂的盛世,根本就不會出現,儘管現在被說成是「康乾盛世」,也不過只是一個虛假的盛世而已。

從順治元年到中華民國成立,清帝退位,清朝的統治持續了268年,入關之前清廷有兩位皇帝,入關之後有十位皇帝,年號依次為: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

而這些皇帝中又數乾隆活的時間最長,而且實際統治的時間也最長。

乾隆是個喜歡被天下人稱讚的皇帝,而為了宣揚自己的「仁慈與恩德」,他就比較熱衷舉辦千叟宴,那麼為何有人說說參加「千叟宴」的很多老人都被乾隆折磨死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清朝時期一共舉辦過四次千叟宴

什麼是千叟宴呢,其實就是千人規模的大宴席,不過由於參加的人都是上了年紀的人,所以被稱為千叟宴,乾隆並不是千叟宴的開創者,開創者是他的爺爺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60歲時,他自認為自己「自秦漢以降,稱帝者一百九十有三,享祚綿長,無如朕之久者」,為了彰顯這種豪邁與自豪之情,他下了一道命令,即:年65歲以上者,官民不論,均可按時趕到京城參加暢春園的聚宴。

這道命令已下,全國頓時像炸了鍋,尤其是年歲大的老人,紛紛躍躍欲試,當然不是因為這些老人有了能見皇帝的機會,而是皇帝舉辦的宴席規格自然不會差,這次響應康熙號召的人數有千餘人之多,康熙看著那麼多人為自己祝壽,心裡只有一個字可以形容:爽。

之後在康熙要過70歲生日的時候,他很懷念這種感覺,於是又舉辦了一次,而在這次年少的乾隆還參加了,對這種盛況他也久久不能忘懷,於是在他當上皇帝之後,也效仿自己的爺爺,舉辦了兩次千叟宴,可是效果卻極其不理想,我們就來具體看看是為何。

乾隆皇帝舉辦的兩次千叟宴

乾隆五十年的時候,他也步入了老年,他對自己兒時爺爺舉辦的千叟宴依然歷歷在目,所以在這一年,乾隆也舉辦了一次千叟宴,場面浩大實為空前規模,這無疑滿足了乾隆皇帝空虛而又想要顯擺的內心。

據不完全統計,乾隆皇帝這次千叟宴開辦的宴席有800多席,這盛況或許也只有皇帝能夠支付的起了,參與宴會的人有很多,大概有3000多人,而能夠有資格參與的,是60歲之上的老人,其中除了京城的,還有從外省千裡迢迢趕過去的。

乾隆第二次千叟宴是在乾隆六十年的時候舉辦的,此時的乾隆已經80多歲了,他認為自己上次要求的60歲的人都可以參加,而對於80多歲的乾隆來說,60多歲的人明顯是顯得「年輕了」,所以他把與會者的年齡要求提高到了70歲。

在這次千叟宴上,乾隆皇帝豪氣不減當年,雖然已經老態龍鍾,但他的姿態依然讓很多老人過目不忘,對於乾隆來說,這次宴席或許是他生平最為得意的一次,而乾隆的這次千叟宴,也最終成為了絕唱,此後再也沒有出現過了。

很多老人被折磨死的原因

縱觀乾隆皇帝的兩次千叟宴,都只是乾隆一個人的獨角戲罷了,這些參會的老人並不是真正要去瞻仰乾隆的神態,而是為了「利」,由於有了先例,參會者不僅能夠吃好喝好,還能受爵並且受到獎勵,這才是老人們去參加宴會的最直接的原因。

但是這些老年的年紀那麼大,在京城本地的還好,不用舟車勞頓就可以參加宴會,但是外省的老人們,那是要經過一路顛簸才能去的,古代即沒飛機也沒高鐵,老人們入京只能做馬車,但是顛簸的馬車,有時候會要了老人們的命。

乾隆舉辦千叟宴的時間在農曆的正月,這時候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這些老人們不顧天氣嚴寒,而去參加宴會,期間因為身體狀況抵禦不了嚴寒而去世的,也不在少數。

此外,這些老人們面對平時根本就吃不到的山珍海味,那自然少不了大快朵頤一番,自然是什麼沒吃過就多吃什麼,什麼好吃就多吃什麼,可是老年人的腸胃消化功能,本來已經衰退,這樣的吃法自然又有很多老人吃不消。

這些完了嗎,當然沒完,因為這些老人不僅要吃,還得喝,乾隆皇帝還命令,皇子、皇孫、皇曾孫、元孫等給殿內王公大臣敬酒,並且讓侍衛等人給這些老年人依次行酒,面對皇帝的賞賜,自然也不能不喝,於是又有很多老年人,抵抗不住連續的喝酒而死亡。

結束語

為何說參加「千叟宴」的很多老人都被乾隆折磨死了,這是怎麼回事,其實歸根結底是乾隆皇帝好心辦了壞事,他最初的目的是為了與民同樂,但最終卻因為沒有考慮到老年人身體狀況,而致使很多老年人在赴宴的途中或者在宴會期間而出了變故。

既然說到了千叟宴,還得在重點說下和珅,和珅與千叟宴有什麼關係呢,其實和珅的一個建議,還挽救了不少老人的性命。

這個建議就是在乾隆舉辦第二次千叟宴的時候,和珅建議乾隆讓大家吃火鍋,這樣一來,老年人就不至於在大冬天吃到冷的食物而引起身體不舒服而發生意外。

其實,縱觀清朝的四次千叟宴,其實都是皇帝的自我表演罷了,他們既不懂民間的疾苦,只是想當然的以自己的想法,意圖與民同樂,但是民眾想要的僅僅是一次的飽飯嗎,並不是,而是長久的太平,只是可惜,康熙給不了,乾隆也給不了。

對此,您怎麼看?

參考文獻:《清史稿》、《康熙實錄》、《嘯亭雜錄》。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end】

相關焦點

  • 中國十大酒局之乾隆千叟宴:宴請5000多老人 怎麼了為奪命的宴會的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十大酒局之乾隆千叟宴:宴請5000多老人 怎麼了為奪命的宴會的 千叟宴:是清朝史上最 、最大規模、最多人參加的超級宴會,首創於康熙五十二年,當時為了慶祝六十大壽,與普天同慶,康熙特下旨徵召全國1000位老者來北京,參加自己的壽宴。
  • 乾隆舉辦千叟宴後,為何有許多老人相繼離世?看看究竟有多折騰人
    相信很多人會覺得,這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耀,但其實在乾隆帝在位時期,乾隆皇帝還真的請了一群老人吃飯,不過這群老人內心深處可並沒有感覺到有多麼幸福,相反,這些老人覺得這是一場比鴻門宴還可怕的飯局。 這場宴會就是乾隆帝舉辦的「千叟宴」,而在「千叟宴」之後,有多名老人去世了,這其中原因何在?
  • 飯局 乾隆千叟宴上的白水人
    都請哪些客人?請過白水人嗎?請看「乾隆千叟宴上的白水人」—— 乾隆千叟宴上的白水人作者:範忠山春和景明,鄉間採風。出白水縣城向北10裡,就是下徐村,村南是一條東西大路,路北以前是空曠的麥場,現在緊靠路邊已經修滿了村民的莊基。筆者就在這裡看到一通石碑,它高高地豎立在路北面村民的大門前。
  • 1796年,乾隆在紫禁城舉辦「千叟宴」,為何宴後多位老人就此離世
    清朝時候著名的「康乾盛世」,便將兩者都佔了,康熙年間修了《康熙字典》,舉辦了兩次「千叟宴」,乾隆年間修了《四庫全書》,也舉辦了兩次「千叟宴」。此前康熙召開的千叟宴,邀請的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畢竟「人生七十古來稀」,古代能夠活到七十歲的老人是非常少的。不過現在乾隆皇帝已經86歲,再請一些60歲以上的老人,那麼未免與自己的年紀相差過大,因此這次所邀請的都是70歲以上的老人。
  • 乾隆「千叟宴」上的白水人
    筆者在該村看到一通石碑,高高地豎立在大路北面村民的大門前。石碑坐北面南,下有石龜底座,碑高307釐米、寬78釐米、厚21釐米。近前觀看,方知此碑乃是記載本村監生馬星鬥於嘉慶元年赴京參加乾隆「千叟宴」的碑石。其內容涉及馬監生赴京經過,皇上御賜《千叟宴》詩章和黃紅白藍絹紗布匹、銀牌、鳩杖等物品,以及主人歌功頌德之詞,立碑者為其子孫。
  • 乾隆舉辦千叟宴,為何多位老壽星吃完御膳後,回家就接連抱病去世
    由於這兩次活動搞得非常大,當時的影響也特別大,後面康熙的兒孫們都特別羨慕康熙有這樣的德行,能夠讓這麼多老人來為自己賀壽,同樣也比較長壽的乾隆索性效仿自己的爺爺,也搞了兩次千叟宴。本來這是乾隆展示自己愛護老人,愛惜人民的一次好機會,只是不知道怎麼回事,這些參加千叟宴的老人在回家之後,絕大部分都病倒了,然後就死去了。
  • 乾隆帝舉辦千叟宴,為何多位老人吃過御膳後,不久便接連抱病離世
    於是他下達了一道命令,他要舉辦千叟宴,邀請天下65歲以上的人來參加,這是一場不論出身的壽宴,那些年老的人都蠢蠢欲動,能面見天子,能與他吃飯該是多麼大的榮譽啊!這次酒宴聲勢浩大,熙熙攘攘的人群觥籌交錯,雖然皇帝在列,但是大家表現出一片歡聲笑語。
  • 邳州史話:戴莊二老乾隆千叟宴(朱思強 曹雲啟)
    與乾隆皇帝同年同月生。一生務農,兼做生意,在附近集鎮開設店鋪、錢莊多處,由於經營有方,生意興隆。再加上重視教育,將其長子培養成貢生,次子培養成登仕郎,在周圍村莊頗有名氣。乾隆60年,乾隆把皇位禪讓給嘉慶,在皇室內舉行授璽大典。為使大典隆重,在全國各地選出1000名治家有方、德高望重的老人參加千叟宴以示慶賀。
  • 乾隆是個小氣鬼,他曾舉辦過一次最大的千叟宴,每桌的菜價折合人民...
    清朝的皇帝標榜自己以「孝道」治理天下,他認為:孝敬父母的人,自然會順從朝廷,尊重皇權,故此,乾隆皇帝在1784年的正月,舉辦了一次最大規模的千叟宴。乾隆為何要在這一年的正月,舉行這麼大的宴會?原因很簡單,因為乾隆遇到了一件雙喜臨門的好事情,1、《四庫全書》已經編纂完成,這是文化的盛事,亦是國力昌盛的綜合象徵。
  • 來看東莞人口第一村千叟宴,溫馨!
    千叟宴最早記載始於康熙五十二年,清帝在陽春園第一次舉行千人大宴,康熙帝席賦《千叟宴》詩一首,故得宴名。昨天,有著14000多人的東莞人口第一村麻湧鎮漳澎村熱鬧非凡。1012名老人在村心公園廣場共享千叟宴,大家歡聚一堂,喜氣洋洋!
  • 二月二龍抬頭 閬中2500名老人喜嘗千叟宴(組圖)
    主辦方為老人頒發「閬中壽星」   今天上午,閬中成功舉辦第二屆社區「千叟宴」,特地邀請了當地理髮師、醫院共同參與,為老人免費理髮和體檢。  在千叟宴上,主辦方為老人們精心準備了傳統菜品,有獨具閬中特色的八大碗、有象徵有規有矩的高架蒸籠、意味團團圓圓著煎炸湯圓,涼拌椿芽等。老人們一邊享受傳統的壩壩宴,一邊聊家常、敘鄉情,感受著濃濃的人間溫情。
  • 客家匾額文化,及藍氏「總憲第」的千叟宴御筆匾
    肖文評說,在歷史上,這一點在緩和土著人和客家人的矛盾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價值現存乾隆首次千叟宴御筆匾穿過悠長狹窄的古巷道,記者來到梅城江北老城藍屋巷,眼前這座擁有幾百年歷史的三堂三橫圍屋名為「總憲第」。
  • 廣東南海西樵山筵開百席 千叟同食齋宴
    廣東南海西樵山筵開百席 千叟同食齋宴 >   中新網佛山12月29日電 (程景偉 張惠思 程鈺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廣東南海西樵山29日舉行「福如南海·壽比樵山」千叟宴,筵開近百席,一千多名長者一同品嘗齋菜。
  • 歷史上火鍋推廣第一人,非乾隆帝莫屬,千叟宴意外讓火鍋風靡全國
    根據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可以看出,那時候火鍋已經在上層社會流行了,海昏侯劉賀把火鍋都帶到了墓裡,可見應該他活著的時候,應該是個吃貨。除了朱元璋這樣出身底層的開國皇帝以外,很多帝王從小就錦衣玉食,一般的美食對他們的誘惑並不大。所以火鍋在歷史上,很少出現在高端飯局。
  • 我們的節日·重陽丨蘭州舉行千叟宴感恩活動,千餘名老人玉泉山莊過...
    10 月 25 日是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以 " 孝滿金城 德潤人心 " 為主題的第六屆蘭州市千叟宴感恩活動在玉泉山莊舉行。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我市的 1067 名老人前往玉泉山莊定遠店和西太華店過重陽,感受來自玉泉山莊的拳拳愛心,共享和諧之美,共度重陽佳節。
  • 金秋十月,「瑪瑙千叟宴」亮相哈密文創園
    【瑪瑙千叟宴】【特色美食宴】「瑪瑙千叟宴」、「新疆特色美食宴」等奇石大餐,以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為基礎,以本地特色美食文化為亮點,合理利用新疆哈密奇石資源。【瑪瑙千叟宴】「瑪瑙千叟宴」桌長60米,寬2.4米,菜品1088道。千叟宴是清代宮廷的大宴之一。
  • 重陽佳節濃濃敬老情 西峽仲景養生小鎮再現千叟宴
    西峽縣政協副主席解學敏、西峽縣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袁寶峰、西峽縣政府黨組成員黃為民和西峽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喬社昌、西峽縣旅遊局局長張智勇、西峽縣文廣新局局長萬方、西峽團縣委書記劉源、西峽縣體育中心主任符麗竹、南陽財富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濤、南陽財富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夢波以及數百名65歲以上老人出席活動。
  • 千叟宴、臘鴨扎、禾杆蓋珍珠、西江疍家美食
    >獨樹崗千叟宴獨樹崗村是三水區內最大的一條自然村,敬老愛老之風世代傳承。到了光緒四年,龍舟賽後的尊賢敬老宴定在剛建成的蔡氏大宗祠舉行。由於時年53歲的大宗祠的設計者及建工蔡芝芬參宴,於是從當年開始,秀清及村中53歲的長者亦受邀赴宴。此風俗一直延續至解放前夕。自1994年開始,尊賢敬老宴改為九月初九重陽佳節在洪聖廟內舉行,並被稱為「千叟宴」。
  • 深扒乾隆、慈禧吃火鍋上癮是為何?
    >那就兩頓市民王先生老婆的為何對火鍋愛得如此深沉?而乾隆對火鍋的熱愛幾近狂熱。乾隆一年四季都離不開「火鍋」,他春天吃的是「燉酸菜熱鍋」,夏天吃的是「野意熱鍋」,秋天吃的是「燕窩蔥椒鴨子熱鍋」,至於冬天更是頓頓火鍋,據載,乾隆曾經創下一個月吃了23種、66次火鍋的記錄。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 邯鄲孝德堂舉辦第三屆「千叟餃子宴」活動
    河北新聞網訊(楊強強)10月4日,邯鄲孝德堂第三屆「千叟餃子宴」慶祝活動在邯鄲市南中堡村「孝德廣場」舉行。千餘名老人歡聚一堂,共話重陽,共慶節日,接受祝福。本次活動由邯鄲市經開區黨工委、邯鄲市經開區管委會、邯鄲孝德文化研究會主辦,中共姚寨鄉委員會、姚寨鄉人民政府和河北光牌面業有限公司聯合承辦,來自社會各界的愛心單位、企業、團體組織紛紛為老人們送上祝福。現場免費提供醫療保健、理髮等服務,愛心書法家們現場潑墨揮毫,行雲流水的文字,別開生面的畫卷,盡顯濃濃孝老敬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