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最近翻了各家上市公司旗下公寓品牌的財報,有很多可圈可點的。
在半年度財報中,我愛我家旗下「相寓」宣稱是國內創立時間最早、管理規模最大,且為數不多持續盈利的房屋資產管理領航者。
我們且來看看相寓這半年的表現。
2020年上半年,相寓全國在管房源規模25.3萬套,實現收入7.3170億元,同比下降15.05%;平均出租率達到94%。
上市公司財報嘛,肯定錯不了的。
小編之前也整理過一些公開的財報數據,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2020年上半年,龍湖冠寓已開業7.9萬間,上半年租金收入7.3248億元,整體出租率為85.3%。
大家都知道相寓是做分散式公寓的,25.3萬套房,每套房間至少也是2間房,那也得至少50.6萬間房。這還是比較保守的算法了。
拿這兩家來做一個比較,相寓的管理房源量超過龍湖冠寓的6倍之多,相寓的出租率是94%,冠寓是85.3%,相寓還高出8.7%。
但是,相寓的收入是7.3170億元,冠寓的收入是7.3248億元。
相寓管理規模比冠寓多,出租率比冠寓高,但是收入比冠寓還少......為什麼呢?
我們來算一筆帳,相寓全國在管房源規模25.3萬套,實現收入73169.82萬元,平均出租率達到94%。那就是每套房實際的收入是3077元,這還是半年的收入,均攤6個月,那每個月每套房的收入就是512.8元。
(註:營收指的就是營業收入,包含了租金收入在內。)
如果再平攤到每間房間上(分散式公寓一套一般2-4間,各位看官應該心裡有數),emmm~~~
問題出在哪裡?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
既然要做對比,我們也來算一算冠寓的情況。
龍湖冠寓已開業7.9萬間,上半年租金收入7.3248億元,整體出租率為85.3%。每間房半年產生的租金收入是10869.8元,均攤到6個月,那就是每間房平均月租金是1811.6元。
因為除了一線城市,還在二線城市布局,這個平均月租金是可以理解的。
同樣都是做長租公寓,一個是分散式公寓,一個是集中式公寓,租金收入差別為什麼這麼大?這其中確實不太符合邏輯。
今年上半年,相寓主動收縮不良庫存,清退租金價格與市場水平偏離較大的在管房源。跟2019年年末的27.6萬套相比,相寓清退了2.3萬套房。
問題出在哪裡?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
這可是上市公司公開的財報。
前面用集中式公寓來作比較可能沒那麼恰當,我們拿同樣都是分散式公寓的蛋殼公寓做個比較。
蛋殼公寓今年半年度還沒發出來,我們拿2019年的財報數據來做一個對比。
截止2019年年底,蛋殼公寓經營房間數量為43.83萬套,全年平均出租率為76.7%,也就是說對外出租的有33.62萬套。
蛋殼2019年實現營收約71.29億元,也就是每套房每個月實現營收是1767元。
截至2019年12月,相寓全國在管規模27.6萬套,全國全年平均出租率達95%,也就是對外出租的房間有26.22萬套。
2019年,相寓實現收入18.7億元,每套房每個月實現營收是594.33元。
我們再抓取一些數據。
雙方總部都在北京,我們在這兩家的小程序上搜索北京整租的房源信息。
以傳媒大學附近1公裡為例,蛋殼公寓月租金3717元,相寓月租金4750元,相寓PARK甚至達到6499元。
也不是說租金價格比蛋殼公寓便宜。
「相寓營收跟房源量的匹配度極度不合適,這波操作令人費解。」業內人士表示。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維C公寓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