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普拉斯》:一部值得一看的黑白電影

2020-12-12 溫馨之夏

《大佛普拉斯》最被討論也較受爭議的,是導演黃信堯貫穿全片的旁白。

導演在這裡扮演了「弁士」的角色。我用「扮演」這個詞,是因為「弁士」是要在電影院現場做個人解說的人,本片實現的效果是讓我們感覺到導演在場,其實並不在。

如同我們跟隨著片中的菜埔和肚財一起偷窺菜埔老闆黃啟文的行車記錄儀,好像我們就在現場,其實也不在。

菜埔和肚財一起偷看老闆的「543「(片中可以理解為一些亂七八糟不能見人的事情),我們又和導演一起看著菜埔和肚財,同時也和他們一起看老闆的」543「,這種雙重的觀看是本片非常重要的一個特色。

「弁士」這個已經逐漸成為歷史詞彙的職能最早出現在日本無聲電影時期。

臺灣在日據時期也出現了本土弁士。據說弁士最受歡迎的時期權力很大,甚至可以大到跟導演商量,改變影片的內容和結構,以便他們更好的發揮自己解說的魅力。日本電影一度出現過導演版和弁士版。

今時今日,我們耳邊熟悉的電影版本更多了,「公映版」、「加長版」、「導演剪輯版」、「導演解說版」不一而足。說起來《大佛普拉斯》就是導演的短片《大佛》的Plus版本,順帶還時不時跳出來自己解說了一番。

本來觀影時導演動不動給我們「解釋劇情、宣傳理念」是很討人厭的。本片卻不會,黃導的臺灣本土俚語配合與影像相得益彰的黑色幽默只會讓人覺得親切。

如果你把自己想像成和導演一起在看一個「543」的小視頻,你不就是菜埔,而導演不正是肚財嗎?

菜埔如果沒有肚財的慫恿,恐怕不會想到要看的,就是想到了,一個人看視頻又該是多麼寂寞啊。接受這樣一個暗喻,觀看影片時可能會更有樂趣。

單純就片中的偷窺行徑和呈現來說,和一般的色情片也沒啥差別。當然也可能是我這方面閱片量還遠不夠多。在偷窺和被偷窺的熒幕內外是兩個迥異的階層。

導演用黑白和彩色來加以區分,「有錢人的人生果然是彩色的」。社會底層唯一的色彩是肚財另一個朋友便利店員土豆中獎贏來的粉紅色摩託。因為這個摩託,土豆被嘲笑再也找不到女朋友。

偷窺之外,導演花了不少篇幅和細節去描述底層人的艱辛和不堪。肚財撿個飲料瓶要先把剩餘的飲料喝掉,可是卻沒法和曾經的朋友現在回收垃圾的老闆討價還價,因為他撿的那一點垃圾根本不成體量。與之相對的是肚財後來的死,被「查出」是酒精中毒。可他分明不喝酒,就算喝,「也沒錢喝到不省人事」。

菜埔就更衰,白天兼職被人踹了連回頭直視的勇氣都沒有。替生病的老母掛個點滴也沒地方。怕自己有不測想把老母託付給小叔結果反被小叔坑了筆錢。像肚財和菜埔這樣的人,就是去拜「蔣公」也拜不得,因為「神也是分人的」。

雖然肚財好像對菜埔很囂張,土豆也瞧不起菜埔的智商,肚財的另一流浪漢朋友釋迦看到肚財被警察打也沒法幫忙。但這些底層人物之間卻有著相互的關懷:肚財會給菜埔帶「第四餐」,哪怕只是便利店過期的咖喱飯;土豆知道菜埔和肚財看了「不好的東西」會帶他們去拜神;肚財死了,他的三個朋友為他送葬……

這不同於片中有「色彩」的有錢人,尤其以老闆黃啟文為代表。在啟文的世界,男人和男人的關懷方式是問候對方老母,男人和女人則是少兒不宜的「我要你幹我」,當然了無論男女少不了來一句「阿彌陀佛」。這是Buddha(大佛)和Puta(賤人)共存的世界。

社會底層對有錢人的態度,最直接的體現可能就是菜埔為老闆啟文調準奔馳車的車標了——如拜祖先,如遇鬼神。他們大概也是很容易認命的,「落土八分命」麼。肚財和他們的朋友們就是心有不甘,也只能認命了。除非那大佛發出如有「神跡」的聲響?

他們相互關懷卻也未必能探索到彼此的內心。畢竟探索別人和自己的內心對每日要為溫飽奔波的人來說太奢侈了。

解決孤獨的方式就像土豆每日無聊的盯著電視,或者像釋迦每晚聽著海浪才能睡著,又或者像本片的主人公肚財為自己打造一艘飛船,遍布著娃娃機裡抓來的娃娃和雜誌上撕下的美女海報。

而這就是他全部的宇宙了。

相關焦點

  • 分享一部電影《大佛普拉斯》
    《大佛普拉斯》出來,很多人都說這是臺灣資本主義底層群像,批判現實主義,我覺得導演黃信堯可能一開始沒有想那麼多,而是以一種類紀錄片的方式記錄生活的本原,用他獨有的幽默的方式,對抗一點人間的苦難。人有沒有高低之分?從《大佛普拉斯》的表象來看,高低分的特別明顯,就像黑白和彩色一樣。
  • 黑白電影就是黑馬影片?《大佛普拉斯》憑什麼獲得5項大獎?
    第5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上,一部黑白電影作品橫空出世。它既沒有名導演加持,更沒有我們所熟識的演員出演,沒有多大的投資,卻成為了最大的黑馬。提名十項領跑,並且一舉拿下包括最佳新導演在內的五項大獎,這就是——《大佛普拉斯》。
  • 黑白和彩色混雜的電影,金馬獎的大贏家《大佛普拉斯》
    第一個要說的就是導演講故事的方法,《大佛普拉斯》很難被歸為某一確定類型的影片。影片一開場導演就跳出來告訴觀眾,我要給你們講一個故事,不過在這個故事進行中呢,我還會時不時地跳出來講兩句。在這部片裡,有一條波濤洶湧的食物鏈:有錢人是可以開著好車在聖誕燈下玩弄感情,窮人是看偷情錄像讓自己爽一把,一個是彩色,一個是黑白,但不知為何,總讓人想發出「好悲哀啊」「好慘啊」這樣的感慨。不是因為不夠夢幻,《大佛普拉斯》裡,邊緣人都能把日子過得很可愛,而正是這樣的落差,才讓人看了不甘心,不忍心,以至於十分難受。
  • 有錢人的世界是彩色的,於是黑白有了難得的意義--《大佛普拉斯》
    大佛普拉斯最近豆瓣上非常火的一部電影,目前的評分高達8.6分。我在網上找了一圈,都沒有找到這個短片,只看到一個預告片,有一點點遺憾。最後《大佛plus》在第5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上獲得最佳新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 電影《血觀音》和《大佛普拉斯》
    2017年10月13日,電影《大佛普拉斯》在臺灣上映,一個多月後,《血觀音》上映,兩部類型相似,內容雖不同,卻同樣精彩的電影不約而同地被看過的影迷拿來做比較。《大佛普拉斯》:大佛肚裡的人生看完《血觀音》才來看《大佛普拉斯》,終於明白為何影迷們對其沒得獎而打抱不平了。
  • 代表臺灣角逐奧斯卡的《大佛普拉斯》,黑白的人生,彩色的夢
    前段時間,各國家或者地區參加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角逐的電影,都一經確定,很多地方選擇了很多優秀的電影,都是大導演大製作的電影,但是唯獨中國臺灣地區,角逐奧斯卡的電影是一部新導演拍攝的文藝片。這就是黃信堯導演的《大佛普拉斯》,這部電影是黃信堯導演的第一部長片。
  • 臺灣電影《大佛普拉斯》優於國產喜劇片的這幾點,決定了它的優秀
    《大佛普拉斯》是一部讓人很難暢快地笑出來的喜劇片,你可以說它是一部黑色幽默電影,也可以說它是一部正劇,電影中的笑點十分真實,沒有刻意的誇張和過分的偶然,真實又諷刺。你甚至可以說它是一部懸疑劇或者是犯罪片,不過這並不是電影中要突出去表現的。
  • 《大佛普拉斯》一部還不錯的喜劇片
    你們某晨好久沒有提筆寫影評了,但是最近剛看完一部電影,總覺得不寫一篇長文的話難抒胸臆,於是又開始更文。這部電影就是《大佛普拉斯》。導演黃信堯的長片處女作,於2017年6月29日的臺北電影節首映。這部電影,豆瓣給它的分類是:劇情/喜劇,但我無論如何,都想再加一個#文藝#的標籤。首先,我認為它是一部超有文藝份兒,甚至算得上是文藝片的電影。其次,這是我看過的最有趣的文藝片。電影一開始,按照慣例先播放發行商的logo演繹短片,然後應該出現監製、製片等等重要人物的名字。
  • 電影鑑賞:《大佛普拉斯》這是一部讓人看到脊背發涼的電影
    有點像金句,很適合豆瓣電影短評人,或者寫上電影日曆。整部電影還沒有開始出畫面,黃信堯的聲音就跳了出來,打擾觀眾講歹勢。畫外音是《大佛普拉斯》在黑白影像、行車記錄儀以外,電影更重要的一個技巧形式。它看起來,並不是因為劇情無法銜接,乾澀需要潤滑,而是導演有話說。
  • 《大佛普拉斯》黑白的真實人生彩色的夢
    《大佛普拉斯》這個名字念起來很像是什麼!?是不是很像《大佛plus》。這是因為導演之前拍過一部短片叫《大佛》,有了資金去運作一部長片之後,就把長片的名字叫做《大佛普拉斯》。從此之後雜誌也不看了,電視也不開了,下飯最好的方式就是看老闆的行車記錄視頻。但此後他們在看的過程中,卻發現了菜埔老闆不為人知的一面,那就是老闆居然是禿頭,原來他一直是戴著假髮。
  • 《大佛普拉斯》:一部我看完才懂得這是什麼類型的電影,精彩!
    開頭我以為這是一部宗教電影。這部電影說實話是偶然看到的,開始是被名字吸引的《大佛普拉斯》,但看這個名字你覺得這是一部什麼類型的片子?我以為是講宗教故事的電影!而開頭導演閩南語的旁白和黑白色調的送葬情節,讓我產生了退意,我想我可能不適合做這部電影的觀眾!但是對於片名的深深好奇還是促使我繼續看下去!中間的有些橋段讓我覺得這可能是一部兩性電影。講道理這部電影是有些葷的(沒錯就是你想的那個顏色),一些比較露骨的臺詞和鏡頭也基本宣示了這部電影不可能在大陸上映了。
  • 詳解包攬金馬獎10項提名的黑白電影《大佛普拉斯》
    這部電影,獲得10提名領跑第5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終獲得5個獎項;這部電影名字由蘋果的plus系列提供靈感;這部電影的畫面90%為黑白畫面;這部電影叫做《大佛普拉斯》。(本文劇透)看了前三分之一,你可以將這部電影界定為喜劇片,電影裡小人物的生活就是搞笑元素的來源。在佛像工廠擔任夜間警衛的菜埔和他的好基友,撿破爛維持生計的兄弟肚財沒事就喜歡看一下色情雜誌用來消遣。
  • 那部叫做《大佛普拉斯》的電影,在臺灣連續放了一個多月了
    10 月 13 日,電影《大佛普拉斯》在臺灣上映。隔了一個多月,依然還能在臺灣院線影院看到這部影片。《大佛普拉斯》是導演黃信堯的第一部劇情長片。之前,黃信堯拍過一部短片叫《大佛》,《大佛普拉斯》由《大佛》拓展而來,所以取名為《大佛普拉斯》。
  • 高分臺灣電影《大佛普拉斯》,有佛卻無慈悲,詼諧中透著悲憫
    阿堯的旁白成為《大佛普拉斯》中最經典也最精彩的一環。這是一部描寫社會底層小人物的故事,電影從送葬隊伍吹奏著七零八落的樂器聲開始,接著畫面一轉則變成是一臺老舊的資源回收車在撿拾路邊的垃圾,這兩幕共同的角色是主角之一的菜脯,影中菜脯穿著剛剛送葬儀式的服裝跑到醫院去接年邁的老母親。
  • 《大佛普拉斯》:這部臺灣限制級電影直面貧富差距
    認真安利一部華語小成本電影《大佛普拉斯》 一個華語電影為什麼取這樣一個「洋氣」的名字呢?是因為導演之前拍過一個叫大佛的短片,而這部電影是大佛的加強版,所以用了「plus」的諧音《大佛普拉斯》作為片名。(當然光明磊落的小朋友是不需要害怕的哦)「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窮人與富人的生活有雲泥之別,貧富差距一直都是每個國家主要的社會問題之一,《大佛普拉斯》直面這個問題。電影講的是兩個窮人看到一個富人的行車記錄儀所記錄的一場命案而引發的一系列危機。兩個窮人,一個叫肚財,他是個孤兒,靠撿垃圾為生,愛好抓娃娃和看色情雜誌。
  • 臺灣電影《大佛普拉斯》
    大佛普拉斯一部黑白電影,電影中的主要人物,萊埔和肚財還有黃啟文。其實影片講述的故事很簡單,就是萊埔和肚財兩個最底層的人物,在窺探老闆黃啟文的行車記錄儀時發現了老闆殺死自己情婦的秘密。先說一說萊埔和肚財。萊埔,一家雕塑廠的夜間保安,有一個老母親需要照顧。每天認真且無知地活著。
  • 大佛普拉斯——眾生皆「佛」
    大佛普拉斯——眾生皆「佛」近段時間看了一部非常有意思的電影,很黑,很黃,還充斥著五彩斑斕的黑。這部電影叫——《大佛普拉斯》,我是很鄭重其事的想再重複一遍他的名字,因為很有趣,普拉斯不是佛的名字,而是PLUS。因為這部片子是由導演之前出的電影《大佛》擴展出來的,故此名叫《大佛普拉斯》。這部電影在去年的金馬獎中拿下了十餘項提名,最終拿下最佳導演獎等五項大獎,真的可喜可賀。
  • 豆瓣8.7,黑白影片《大佛普拉斯》,包裹著喜劇外衣的黑色幽默!
    然而,這也不是堯氏幽默第一次嶄露頭角,早在前作《大佛普拉斯》就曾經跟《血觀音》殺得煙硝四起。所以,對比於具有聲光效果的好萊塢電影,《大佛普拉斯》這部灰暗的黑白草根片,到底有何魅力?,又或是我們透過電影這個媒材去窺看社會小人物的悲歡離愁。
  • 《大佛普拉斯》一部有顏色的臺灣電影
    好了,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今天呈現的精彩內容:   67第54屆金馬獎的plus贏家當屬《大佛普拉斯》。 《大佛普拉斯》具有的寫實風格與其內在的黑色屬性為我們帶來了真實感與戲劇感的衝擊之美。影片中穿插的導演本人的真情流露或諷刺調侃式的對白也是其獨特之處,他為觀眾提供了不一樣的觀影體驗。
  • 大佛普拉斯
    這期節目講的是《大佛普拉斯》還有林生祥的音樂。《大佛普拉斯》劇照《大佛普拉斯》電影原聲帶由林生祥製作,樂隊老班底早川徹、大竹研,加上鼓手樹葉,14首曲子詼諧、荒蠻也充滿幽默感。肚財很酸,他看色情雜誌,會表現出不屑,他看黃老闆也是這樣子,菜埔的反應,總是恰好中和了這種酸味。我很喜歡看菜埔坐在飛碟裡的樣子,那是一個相當荒蕪的畫面,像是《教宗的廁所》裡最後食物潰爛的場景,那個所謂的「飛碟」堆滿了肚財在抓娃娃機裡得來的獎品,這個飛碟本無所謂有無,就像閩南語講有,實則是無的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