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普拉斯》黑白的真實人生彩色的夢

2020-12-12 大聰看電影

《大佛普拉斯》這個名字念起來很像是什麼!?是不是很像《大佛plus》。

這是因為導演之前拍過一部短片叫《大佛》,有了資金去運作一部長片之後,就把長片的名字叫做《大佛普拉斯》。

故事的主角是兩個社會的底底底層的人物,一位叫菜埔,幫大佛工廠守門,美名其曰夜間警衛人員。

一位叫肚財,撿破銅爛鐵為生,美名其曰資源回收員。

他們就像人間拋棄的兩個異類,異類和異類之間相互依靠,變成了好哥們。

他們兩人最自由的是人間喧鬧過去之後,在夜深人靜之時,肚財去到菜埔的守衛室,兩人看一些肚財撿來的黃色雜誌,還有一些覺得可以消遣的「垃圾」為生活的滋潤。

在某日,肚財沒有電視節目下不了飯,於是決定讓菜埔把老闆車上的行車記錄儀拿下來,兩人開始看起來別人的行車記錄視頻。

起初只是聽到一些激情聊天的片段,兩人像打開了一個彩色的想像空間,開始欲罷不能,把老闆的行車記錄儀都拷在電腦上。

從此之後雜誌也不看了,電視也不開了,下飯最好的方式就是看老闆的行車記錄視頻。

但此後他們在看的過程中,卻發現了菜埔老闆不為人知的一面,那就是老闆居然是禿頭,原來他一直是戴著假髮。

當然,這只是前菜,真正的驚天秘密是,行車記錄儀拍下了老闆殺掉前任的所有記錄,包括在殺死前任過程中用力過猛,把自己的假髮甩掉了。

於是,菜埔和肚財陷入了深深的困境中。

《大佛普拉斯》除了主線以外,還放置了很多閒筆。所謂的閒筆,就是講述故事主線之外的很多小插曲,用來潤色影片的主題。

比如認肚財做為唯一朋友的釋迦,比如肚財被抓的那一段,比如肚財遇到要自殺的胖子等等。

這些都意味著一個主題——階級。

影片中的黑白和色彩的對比,是一個重要的影射,電影的旁白也提到:「有錢的人生是彩色的,貧窮的人生是黑白的。」

《大佛普拉斯》的影片幾乎都是黑白畫面,也藉此說明電影是從貧窮階級的視角,去審視這個世態炎涼的社會。

而到了菜埔和肚財看行車記錄視頻時,則變成了有錢人的視角,也就是彩色視角去觀看這個魔幻的社會。

比如戴立忍飾演的啟文老闆,和小妹妹開車進入創意車位酒店時,各種眼花繚亂的星點,在肚財和菜埔眼裡,就像做夢一樣的感覺。

片中還有一個特別有趣的,就是說到超市收營員的機車,是粉紅色的,於是給了一個顏色。

表面上看來是起到搞笑作用,但實則從這個畫面能看到,這是這一群階級的人們,唯一能在這個社會苦中作樂的閃光點。

影片中還有很多這樣的搞笑橋段,比如肚財對菜埔說:「你老闆叫Kevin(洋氣),我只能叫肚財(土)。」

這些刻意調侃自己的橋段,把自己身份放得很低,讓觀眾在笑出來的背後,帶著一種酸楚,同樣身而為人,為何階級的差距就如此之大。

此外,整部電影用了很長的篇幅,讓我們普通觀眾慢慢的融入到他們的視角,用了很多和主線無關的事件,去讓觀眾真正體會到他們生活的現狀。

之後再把啟文殺人事件展露到肚財和菜埔眼前,此時我們就能明白,為什麼他們看到殺人案件,不是去報警,不是去抓住啟文。

而是選擇了去算命,去保平安這樣荒謬的做法。

因為在他們的視角,沒有所謂的夢想,尊嚴,更沒有什麼公平和正義。

對於他們來說,看到上層階級的惡,就等於給自己判了刑,為自己減刑的方法,就是祈禱這個惡不要來找到他們。

而最後兩位主角的命運,依然沒辦法通過這個秘密而改變,反而真正的讓自己陷入了險境。

影片雖然沒有明說菜埔的真正死因,但是暗喻已經十分明顯,肚財在片中沒有喝過酒,也不嗜酒,說他是酒駕出的車禍儼然不是事實。

但更重要的是,誰又去管一個撿破銅爛鐵的人的死活呢?!

這個時候不要以為結局有反轉,認為菜埔會因為好友的死,而變成了正義的化身,去揭發他老闆啟文的惡行等等。

相反,菜埔想到了自己病重的母親,他想要在自己出「意外」之前,把母親安頓好。本來想託付給那買眼鏡的叔,但沒料卻被叔反將一軍。

諷刺的是啟文接下了菜埔的爛攤子,因為他了解花一點錢收買一個膽小如鼠的人,總好過花大價錢和風險去幹掉他。

影片最後的大佛隱喻也很深,大佛在影片中沒有一處不是諷刺。

原本佛祖是「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但最後卻變成了有心人眼裡操控權欲的工具,尤其是在大佛完成的時候,佛法會的人去驗收,之後變成了互黑的爭鬥大會,每個人看似心平氣和,但實則暗流湧動。

又比如啟文在大佛的眼皮底下,親手幹掉了葉女士,諷刺的程度可想而知,一位製作大佛的虔誠藝術家,居然在自己製作的大佛前,殺掉了葉女士,還把葉女士的屍體放入大佛裡面,這膽子也是夠大的。

之後一場颱風,像報應一般,把整個製作大佛的工廠吹得東倒西歪,無法修復。

最後的佛法大會,大佛也顯靈一般發揮他的功能,去揭露啟文的罪行。影片此時戛然而止,但觀眾心裡已經清楚故事的結局。

結局上雖然有一種:「正義可能會遲到,但不會不到」的感覺。但這只是結尾的表層含義,結尾更深的寓意,是敲醒做佛法會的人,敲醒觀眾,敲醒世人。

就算之後佛法會的人沒有開佛驗屍,甚至是佛裡面根本就沒有屍體,但大佛的「警鐘」,著實在點醒人們,關懷和愛,不要只是嘴上念念,要用行動去實現。

關注《大聰看電影》,不追求跑量,只研磨精品。

相關焦點

  • 代表臺灣角逐奧斯卡的《大佛普拉斯》,黑白的人生,彩色的夢
    這就是黃信堯導演的《大佛普拉斯》,這部電影是黃信堯導演的第一部長片。其實這部電影雖然並沒有什麼大製作大導演,但是一度被認為是2017年華語電影最棒的一部電影,到底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被人們這麼追捧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這部電影。
  • 黑白和彩色混雜的電影,金馬獎的大贏家《大佛普拉斯》
    這樣看來,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俗套的:無非是為了欲望在拼死拼活,只不過那欲望有大小之分。就算是再高級的人生,最後也是落土八分命,一天吃三餐。臺片《大佛普拉斯》就是在說這樣的人生,沒人愛講愛管的事,它照單全收,上面提到的那句臺詞,恰好也來自此片。原本只是打算用來打發時間,沒想到,它竟成了我心中的年度最佳。
  • 有錢人的世界是彩色的,於是黑白有了難得的意義--《大佛普拉斯》
    大佛普拉斯最近豆瓣上非常火的一部電影,目前的評分高達8.6分。《大佛普拉斯》開始以為大佛的名字叫「普拉斯」,後來才搞明白,是plus的意思,海報裡的「 」號也充分說明了問題。據說黃信堯在短片《大佛》裡面就是使用黑白跟彩色交錯的形式,
  • 黑白電影就是黑馬影片?《大佛普拉斯》憑什麼獲得5項大獎?
    第5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上,一部黑白電影作品橫空出世。它既沒有名導演加持,更沒有我們所熟識的演員出演,沒有多大的投資,卻成為了最大的黑馬。提名十項領跑,並且一舉拿下包括最佳新導演在內的五項大獎,這就是——《大佛普拉斯》。
  • 《大佛普拉斯》——富人的世界原來是彩色的嘢!
    今天讓我們來聊一聊由黃信堯導演的、在2017年上映的電影《大佛普拉斯》,該片上映後在當年的第54屆金馬獎上獲獎眾多。電影的絕大部分是用黑白畫面來呈現,只有極少部分的彩色畫面出現,導演用黑白畫面與彩色畫面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顯得諷刺而又真實,比如對菜埔和肚財的描寫時畫面全部都是黑白的,當兩人偷看行車記錄儀時,那小小的屏幕上卻是彩色的,但是屏幕之外依舊是黑白色。
  • 《大佛普拉斯》富人的生活才是彩色的,但他們也過得一地雞毛!
    夜間警衛菜埔,在撿破爛的好兄弟肚財慫恿下,從奔馳裡掏出行車記錄儀,因為兩個窮困潦倒的人聽說,「有錢人的人生是彩色的」。於是,觀眾在一部黑白片中,得以跟隨他們,瞥見(其實只是聽見)並不陌生的「有錢的彩色人生」,當然,大多時候只是或空曠或擁擠的街道,以及偶爾打來的洽商電話。畢竟,照此片導演黃信堯突然跳出來的畫外音所說,「看記錄儀的運氣和看臺灣的景氣差不多,有好有壞」。
  • 打破「第四面牆」,運用色彩劃分階級,《大佛普拉斯》展現眾生苦
    黑白色調風格,富人的生活也不全是彩色雖然影片在整體的色調風格上採用了黑白的處理方式,但為稱道的是,故事中出現的所有行車記錄器畫面都是彩色的。黑白色原本是絕望的色彩表示。上流社會的生活是彩色的,下層窮苦人的日子是黑白的,他們無滋無味,少有的樂趣是窺探通過記錄儀想像富人的多姿多彩。彩色和黑白,將階級劃分的鮮明又對立。命運對每個人來說就像牢籠和規則般無法突破,正如電影裡的黑白和彩色之間是難以逾越的。
  • 《大佛普拉斯》:窮人的世界只有黑白,有錢人的世界才是彩色的
    黑白。一部沒什麼大腕也沒有多大投資的電影《大佛普拉斯》,十項提名領跑,一舉拿下包括最佳新導演在內的五項大獎。這部電影從頭喪到尾,以葬禮始,以葬禮終。兩個窮人肚財和菜埔出現的鏡頭都是黑白。唯一的彩色,就是垃圾回收員肚財和他的好朋友工廠門衛菜埔所觀看的,工廠老闆的行車記錄儀。知乎有一篇影評評論的很到位:「對於上流社會的聲色犬馬,社會底層連偷窺的都是殘缺的,用一次向上的窺探,展示了小人物面對階級固化的絕望。」
  • 大佛普拉斯
    這期節目講的是《大佛普拉斯》還有林生祥的音樂。《大佛普拉斯》劇照《大佛普拉斯》電影原聲帶由林生祥製作,樂隊老班底早川徹、大竹研,加上鼓手樹葉,14首曲子詼諧、荒蠻也充滿幽默感。我很喜歡菜埔這個角色,他很安靜,眼神裡似乎總是充滿疑惑和不解,他有著和菜埔一樣的工作和人生。可能和上大學時在臺灣小吃打工煎過菜埔蛋有關。可能是因為埔字,我第一次聽說這個菜名的時候,竟認為它很高級,後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不覺得它是一道菜,因為除了蛋液和醃菜之外,裡面沒有其他的成分。
  • 電影《血觀音》和《大佛普拉斯》
    2017年10月13日,電影《大佛普拉斯》在臺灣上映,一個多月後,《血觀音》上映,兩部類型相似,內容雖不同,卻同樣精彩的電影不約而同地被看過的影迷拿來做比較。耐人尋味的是,在第54屆臺北金馬影展上,獲得10項提名觀眾口碑極佳的《大佛普拉斯》卻不敵獲得7項提名的《血觀音》,後者將最佳劇情片、最佳女主、最佳女配和觀眾票選最佳影片一一收穫囊中,成為金馬最大贏家。究竟哪一部是你心中的最佳,相信還是要看過才能知道。
  • 《大佛普拉斯》:一部值得一看的黑白電影
    《大佛普拉斯》最被討論也較受爭議的,是導演黃信堯貫穿全片的旁白。導演在這裡扮演了「弁士」的角色。我用「扮演」這個詞,是因為「弁士」是要在電影院現場做個人解說的人,本片實現的效果是讓我們感覺到導演在場,其實並不在。
  • 近年來少有的華語佳作,《大佛普拉斯》為什麼獲得眾人青睞?
    黑白、彩色顛倒的世界黃信堯靠著對紀錄片的影像敏銳度,還有鏡頭執掌下的說故事能力,讓這部探討小惡、大惡、人性寫實的作品非常引起觀眾共鳴。《大佛普拉斯》藉由電影中的看似莊嚴的大佛,卻不知暗藏了什麼玄機,用大佛代表一個根植在臺灣人心中的權威,黃信堯希望觀眾藉此反思不可挑戰的權威之下,更值得深思的真實面貌。《大佛普拉斯》叫好也賣座,原因十分耐人咀嚼。
  • 隨著電影技術的發展,從電影的聲音不斷,從黑白畫面到彩色畫面
    隨著電影技術的發展,從電影的聲音不斷,從黑白畫面到彩色畫面,從膠片到數碼技術。每一次的技術革新都會對電影形式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舊時代的煙霧技術很快就被淘汰了。膠片因為成本和儲存運輸,曾經輝煌的膠片時代已經過去。聲音是電影的重要表現形式,影像表現的作用不可分割。
  • 臺灣電影《大佛普拉斯》優於國產喜劇片的這幾點,決定了它的優秀
    《大佛普拉斯》是一部讓人很難暢快地笑出來的喜劇片,你可以說它是一部黑色幽默電影,也可以說它是一部正劇,電影中的笑點十分真實,沒有刻意的誇張和過分的偶然,真實又諷刺。你甚至可以說它是一部懸疑劇或者是犯罪片,不過這並不是電影中要突出去表現的。
  • 詳解包攬金馬獎10項提名的黑白電影《大佛普拉斯》
    這部電影,獲得10提名領跑第5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終獲得5個獎項;這部電影名字由蘋果的plus系列提供靈感;這部電影的畫面90%為黑白畫面;這部電影叫做《大佛普拉斯》。彩色的屏幕!彩色的屏幕是哪裡出來的?老闆的行車記錄器。整部電影都是黑白,但老闆的行車記錄器中竟是五彩繽紛的,是不是有些說不出的滋味?
  • 《大佛普拉斯》:再卑微的人也有生活的權利
    「有錢人的人生,你看,果然是彩色的」說這話的肚財在太空飛碟外經營著自己的黑白生活,他是社會中無名的廢物,他撿拾同一個世界中的廢棄物。菜埔不善言說,他跟不上樂隊的節拍,就像是被「葛洛伯」時代拋棄的諸眾,無能為力,無法言說,只有沉默。
  • 影視點評:《大佛普拉斯》大佛肚中的赤裸生命
    《大佛普拉斯》可以說是我的年度期待之一,改編自導演黃信堯之前的短片《大佛》,普拉斯是「Plus」的音譯,《大佛普拉斯》意為加長版的《大佛》,作為紀錄片導演,黃信堯電影長片處女作其實可以說相當超出了業界的預期·,得到了包括金馬最多的十項提名在內的很多讚譽。
  • 高分臺灣電影《大佛普拉斯》,有佛卻無慈悲,詼諧中透著悲憫
    其一在《大佛普拉斯》中並沒有特別用臺詞或是預設立場來強調社會的貧富差距,不過看久了就會明白,整部電影並非全黑白的,而是只有在『有錢人』出場時才會變成彩色的!瞧,連在電影中的階級制度都如此明確,那又何況是現實人生呢?
  • 《大佛普拉斯》:豆瓣8.7分大尺度影片,憑什麼狂攬5項金馬獎?
    他們的世界曾有過色彩,但最後被暴力壓成了黑白。而另一群人則不同。他們的世界,是彩色的。聲色犬馬,驕奢淫逸,攬著大把錢財,建著自己的酒池肉林。哪怕隔著小小電視的屏幕,只能聽見嬌嫩的喘息,都能想像那是怎樣糜爛的生活。
  • 為何我們仍需黑白電影?
    從黑白到彩色,影像世界逐漸增添上不同的色彩,代表了電影技術的進步。不過回頭看看,從別具一格的《大佛普拉斯》到去年摘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羅馬》,即使身處彩色世界,不少導演仍舊痴迷於黑白兩色之間那獨一無二的光影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