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普拉斯》富人的生活才是彩色的,但他們也過得一地雞毛!

2020-12-21 娛樂新界秀

獨屬於工廠鐵皮屋值班室的「廣播劇」,來源於老闆黃啟文的行車記錄儀。夜間警衛菜埔,在撿破爛的好兄弟肚財慫恿下,從奔馳裡掏出行車記錄儀,因為兩個窮困潦倒的人聽說,「有錢人的人生是彩色的」。於是,觀眾在一部黑白片中,得以跟隨他們,瞥見(其實只是聽見)並不陌生的「有錢的彩色人生」,當然,大多時候只是或空曠或擁擠的街道,以及偶爾打來的洽商電話。畢竟,照此片導演黃信堯突然跳出來的畫外音所說,「看記錄儀的運氣和看臺灣的景氣差不多,有好有壞」。

開宗明義,電影剛開始,出品字幕信息播放時,導演就用讓人誤認為是解說音軌的閩南語,開始了旁白,「電影放映過程中,我會三不五時出來講兩句,宣傳下個人理念,甚至解說劇情。」得益於導演的刻意引導,觀影過程中,觀眾既能時常脫離故事重獲上帝視角,又能跟隨小人物的命運沉浸劇情。

暫時躲到後面去的導演,迅速給出了清晰的故事人物形象。菜埔,白天擔任殯葬樂隊的蹩腳鼓手,並照顧病重的老母,晚上回到工廠值班室,無所事事地發呆;肚財,撿破爛為生的鄉鎮貧民,每次撿到的瓶子卻還不如垃圾回收車掉下的多,他擅長在機器裡抓娃娃,更擅長到好兄弟菜埔的值班室去得瑟一番,比如找來一堆過期的黏糊糊的色情雜誌。他們那兩個朋友,便利店小老闆土豆和只會說「逛一逛」的流浪漢釋迦,算是電影中有趣也有助於塑造貧富對比的功能性角色。

富人的這邊,黃啟文,又名Kevin,是一個從美國學習雕塑藝術歸來的工廠老闆,有原配,不計其數的情人,和政界商界都有著還算不錯的社會關係;葉芬如,是Kevin的情婦之一,那種誓死要一個說法的麻煩女人。與窮人這邊對應著,電影也為富人們安排了一些功能性的角色,手不離秘書屁股的高委員,面對完工大佛「雞蛋裡挑骨頭」的尼姑。富人們夜夜在溫泉裡摟著美女唱著臺語歌,白天一句句阿彌陀佛,商討著護國法會的日程。

「人家就能叫Kevin,我卻只能叫肚財」,窮人的自怨自艾間,不免讓人想到春運過年時的網絡笑話,從北上廣寫字樓走出的Linda、Vivian、Michael、Justyn,變成了村裡的桂芳、翠花、大強、狗剩。只是肚財註定沒有英文名,甚至連行車記錄儀裡Kevin口中的New York都聽不懂,「紐約啊,水邊有個女人舉著個火炬戴著浴帽那兒」,菜埔提醒他。當然,認命的肚財清楚一個普世真理,成為有錢人,「三分靠作弊,七分靠背景」。當他和菜埔從奔馳的行車記錄儀裡終於不止是聽見,而是真正瞥見一個將要封存於大佛中的驚天大秘密後,也就該知道有錢人「背景」的神通廣大了,繼而讓自己陷入提心弔膽的境遇之中,求佛也無濟於事。「人最重要的就是平平安安」,Kevin非常湊巧地摸進值班室,敲打了一下菜埔。

將監視畫面引用於電影中,早就是驚悚類型片的常用手段。2004年韓國導演奉俊昊在一部28分鐘的黑白短片《潮流自殺》中,甚至從頭至尾用了遍布首爾街頭、ATM、地下車場的公共監控系統畫面,以表演假裝記錄了一堆具有毀滅性格的情侶越來越升級的暴力行為。在這個短片裡,觀眾或許會難受地意識到,當監視成為了漠視,無法無天也就成了真正的社會常態。而《大佛普拉斯》中行車記錄儀的妙用,又將監視變成了駕駛者的忽視,為劇情的高潮到來做足了充分的鋪墊。

電影用到的另一處監視畫面,來自警方的執法記錄儀,視頻變成電視新聞的素材,拉著舊貨三輪的肚財,在其中被警察死死按在地上。「拍攝是我們電影人的專業,不會像警方那樣晃來晃去」,導演的畫外音又冷峻地跳出來,解說著屬於窮人的黑白畫面。而在「被車禍」的肚財葬禮上,僅有的三位好友能找到的唯一的遺像,卻偏偏來自這個電視新聞,被按在砧板上的窮人,任人魚肉,殘酷而又真實。

大佛普拉斯,是導演黃信堯2014年短片《大佛》的Plus版。故事按線性時間發展,從工廠鑄造,到上師攜僧侶來驗收,再到電影結尾時護國法會時佛肚裡冒出的、讓眾僧眾信徒無法淡定的詭異聲響。其實在故事開始不久,工廠趕工時,就從佛肚子裡冒出來過一個工人,「你以為在裡面待著舒服啊!」

相關焦點

  • 黑白和彩色混雜的電影,金馬獎的大贏家《大佛普拉斯》
    肚財(陳竹升 飾)和菜埔(莊益增 飾)的生活就從窺視老闆黃啟文(戴立忍 飾)的行車記錄儀開始改變,他們從偷看老闆買春或偷情的記錄開始,直到發現了老闆殺人的事件。當他們在窺視記錄儀的時候,我們這些觀眾和導演一起正在窺視著他們的生活。
  • 這才是文藝片良心,《大佛普拉斯》十年內諷刺窮富差距最辣的電影
    而黃信堯的《大佛普拉斯》則將故事核心聚焦在窮人和富人的生活差異上。在今年的金馬獎上,《大佛普拉斯》獲得十項提名,最終斬獲五個獎項,其中包含兩AN最佳電影獎。是什麼樣的一部電影能讓金馬獎給予如此高的評價呢?今天我跟大家來一起聊一聊。
  • 《大佛普拉斯》——富人的世界原來是彩色的嘢!
    今天讓我們來聊一聊由黃信堯導演的、在2017年上映的電影《大佛普拉斯》,該片上映後在當年的第54屆金馬獎上獲獎眾多。電影的絕大部分是用黑白畫面來呈現,只有極少部分的彩色畫面出現,導演用黑白畫面與彩色畫面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顯得諷刺而又真實,比如對菜埔和肚財的描寫時畫面全部都是黑白的,當兩人偷看行車記錄儀時,那小小的屏幕上卻是彩色的,但是屏幕之外依舊是黑白色。
  • 打破「第四面牆」,運用色彩劃分階級,《大佛普拉斯》展現眾生苦
    黑白色調風格,富人的生活也不全是彩色雖然影片在整體的色調風格上採用了黑白的處理方式,但為稱道的是,故事中出現的所有行車記錄器畫面都是彩色的。黑白色原本是絕望的色彩表示。上流社會的生活是彩色的,下層窮苦人的日子是黑白的,他們無滋無味,少有的樂趣是窺探通過記錄儀想像富人的多姿多彩。彩色和黑白,將階級劃分的鮮明又對立。命運對每個人來說就像牢籠和規則般無法突破,正如電影裡的黑白和彩色之間是難以逾越的。
  • 《大佛普拉斯》:這部臺灣限制級電影直面貧富差距
    認真安利一部華語小成本電影《大佛普拉斯》 一個華語電影為什麼取這樣一個「洋氣」的名字呢?是因為導演之前拍過一個叫大佛的短片,而這部電影是大佛的加強版,所以用了「plus」的諧音《大佛普拉斯》作為片名。(當然光明磊落的小朋友是不需要害怕的哦)「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窮人與富人的生活有雲泥之別,貧富差距一直都是每個國家主要的社會問題之一,《大佛普拉斯》直面這個問題。電影講的是兩個窮人看到一個富人的行車記錄儀所記錄的一場命案而引發的一系列危機。兩個窮人,一個叫肚財,他是個孤兒,靠撿垃圾為生,愛好抓娃娃和看色情雜誌。
  • 《大佛普拉斯》黑白的真實人生彩色的夢
    《大佛普拉斯》這個名字念起來很像是什麼!?是不是很像《大佛plus》。這是因為導演之前拍過一部短片叫《大佛》,有了資金去運作一部長片之後,就把長片的名字叫做《大佛普拉斯》。他們就像人間拋棄的兩個異類,異類和異類之間相互依靠,變成了好哥們。他們兩人最自由的是人間喧鬧過去之後,在夜深人靜之時,肚財去到菜埔的守衛室,兩人看一些肚財撿來的黃色雜誌,還有一些覺得可以消遣的「垃圾」為生活的滋潤。
  • 臺灣電影《大佛普拉斯》優於國產喜劇片的這幾點,決定了它的優秀
    《大佛普拉斯》是一部讓人很難暢快地笑出來的喜劇片,你可以說它是一部黑色幽默電影,也可以說它是一部正劇,電影中的笑點十分真實,沒有刻意的誇張和過分的偶然,真實又諷刺。你甚至可以說它是一部懸疑劇或者是犯罪片,不過這並不是電影中要突出去表現的。
  • 分享一部電影《大佛普拉斯》
    《大佛普拉斯》出來,很多人都說這是臺灣資本主義底層群像,批判現實主義,我覺得導演黃信堯可能一開始沒有想那麼多,而是以一種類紀錄片的方式記錄生活的本原,用他獨有的幽默的方式,對抗一點人間的苦難。人有沒有高低之分?從《大佛普拉斯》的表象來看,高低分的特別明顯,就像黑白和彩色一樣。
  • 那部叫做《大佛普拉斯》的電影,在臺灣連續放了一個多月了
    10 月 13 日,電影《大佛普拉斯》在臺灣上映。隔了一個多月,依然還能在臺灣院線影院看到這部影片。《大佛普拉斯》是導演黃信堯的第一部劇情長片。之前,黃信堯拍過一部短片叫《大佛》,《大佛普拉斯》由《大佛》拓展而來,所以取名為《大佛普拉斯》。
  • 《大佛普拉斯》:一部讓你笑不出來的荒誕喜劇片
    電影中有四個主要人物,他們分別是肚財、菜埔、釋迦以及大老闆黃啟文。這幾個人物分為兩個陣營,一個是生活在貧困邊緣的小人物、一個是整天花天酒地尋歡作樂的有錢人,兩種類型的人在不同的生活中和不同的喜好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悲哀,大人物也有大人物的苦惱。
  • 代表臺灣角逐奧斯卡的《大佛普拉斯》,黑白的人生,彩色的夢
    這就是黃信堯導演的《大佛普拉斯》,這部電影是黃信堯導演的第一部長片。其實這部電影雖然並沒有什麼大製作大導演,但是一度被認為是2017年華語電影最棒的一部電影,到底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被人們這麼追捧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這部電影。
  • 豆瓣評分8.7:《大佛普拉斯》反諷手法,揭露社會底層人物的掙扎
    《大佛普拉斯》無疑是電影中的一匹黑馬,一部文藝片,沒有流量明星,拍攝底層人民的生活。因對人性深刻的思考,社會現實的真實反映,哲學思想的思辨獲得了良好的反響。《大佛普拉斯》講述的是雕塑廠的夜間保安菜埔和拾荒者肚財,他們是彼此的好朋友。
  • 近年來少有的華語佳作,《大佛普拉斯》為什麼獲得眾人青睞?
    其實要完全解讀《大佛普拉斯》中描述的底層人民,就要先去理解明明在臺灣發達的全球化商業環境下,放著那麼多可選擇的娛樂與精神食糧不要,卻整天都聽玖壹壹的歌曲,以及每天以失神的目光,不斷熬夜打網路遊戲與賭博電玩的人,他們究竟為什麼只能透過這類事物,來填補空虛心靈的感受?
  • 有錢人的世界是彩色的,於是黑白有了難得的意義--《大佛普拉斯》
    大佛普拉斯最近豆瓣上非常火的一部電影,目前的評分高達8.6分。《大佛普拉斯》開始以為大佛的名字叫「普拉斯」,後來才搞明白,是plus的意思,海報裡的「 」號也充分說明了問題。據說黃信堯在短片《大佛》裡面就是使用黑白跟彩色交錯的形式,
  • 大佛普拉斯
    這期節目講的是《大佛普拉斯》還有林生祥的音樂。可能和上大學時在臺灣小吃打工煎過菜埔蛋有關。可能是因為埔字,我第一次聽說這個菜名的時候,竟認為它很高級,後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不覺得它是一道菜,因為除了蛋液和醃菜之外,裡面沒有其他的成分。我的老闆很喜歡吃這個蛋,他說小時候吃的最多的菜最終才能慰藉腸胃,這話也對,我小時候很喜歡吃麥當勞。
  • 《大佛普拉斯》:窮人的世界只有黑白,有錢人的世界才是彩色的
    一部沒什麼大腕也沒有多大投資的電影《大佛普拉斯》,十項提名領跑,一舉拿下包括最佳新導演在內的五項大獎。這部電影從頭喪到尾,以葬禮始,以葬禮終。兩個窮人肚財和菜埔出現的鏡頭都是黑白。01 命運如果說《寄生蟲》裡面的貧富差距是赤裸的,擺在桌面上能被看得見的;那《大佛》裡面的貧富更多的是一種貼近生活的壓抑感。《寄生蟲》裡面還有生活習慣、異國文化差異的距離感;但《大佛》有一種讓人無法適從的窒息感。
  • 第54屆金馬獎落幕 《大佛普拉斯》拿5項大獎成大贏家
    黃信堯導演的作品《大佛普拉斯》奪得了最佳新導演等5項獎項成為最大贏家 。《嘉年華》導演文晏從一同入圍的兩位女導演張艾嘉和許鞍華中脫穎而出,獲得了最佳導演獎。《老獸》的主演塗們成為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得主則是《阿莉芙》中的陳竹昇。
  • 《大佛普拉斯》憑什麼獲得5項大獎?
    他們就是一群社會底層的小人物,每天過著小人物灰頭土臉喪氣的生活。而與之對應的則是黃啟文和高委員所處的世界,這個世界是彩色的。他們處於社會的高層,在他們的眼中社會奢靡的彩色。他們每天過著紙醉金迷,卻又骯髒齷齪的生活,雖然身處高層,卻殺人犯法、是社會的敗類。影片用兩種截然不同的色彩為我們詮釋著一個社會中最底層和中上層階級的區別,我想這既是影片創新之處,更是影片的高明之點,很難想像到這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導演鬼才能夠想出來的表達方式。
  • 《大佛普拉斯》:豆瓣8.7分大尺度影片,憑什麼狂攬5項金馬獎?
    他們的世界曾有過色彩,但最後被暴力壓成了黑白。而另一群人則不同。他們的世界,是彩色的。聲色犬馬,驕奢淫逸,攬著大把錢財,建著自己的酒池肉林。哪怕隔著小小電視的屏幕,只能聽見嬌嫩的喘息,都能想像那是怎樣糜爛的生活。
  • 臺灣金馬獎電影《大佛普拉斯》:我們永遠無法探索人們內心的宇宙
    生活本身就是不止一幕明碼標價的戲,誰都是多重身份的前行,像這種導演不時戲謔的旁白,除了打撈觀眾過分沉浸的情緒,實際上就是讓你看戲,而不入戲,或許,不入戲,才是最深的入戲。曾經有個《大佛》的短片,後來拍劇情長片,為了名字糾結不已,後來就如蘋果之類手機後面的Plus,譯成同音,就是《大佛普拉斯》的普拉斯,來自Plus的音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