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遊秦嶺子午峪,參觀道教金仙觀

2020-12-25 JSL創作室

子午峪位於長安區子午鎮境內的一條溝,古時是長安城通往南方的交通要道,峪長六百六十裡,子午古道從這裡由北向南,穿過秦嶺,到達漢中,繼而到達成都。

子午峪有很多歷史故事,楊貴妃愛吃荔枝,唐玄宗為博得妃子一笑,便命人修了從四川涪陵到長安的古道,快馬傳送荔枝到長安;王莽、漢武帝、諸葛亮也在此留下歷史故事;還有子午峪左側的小五臺,當年曾發生過激烈的戰爭,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金仙觀。

進入峪口不久,可以看到一座石橋,傳說是左宗棠捐建的;再向內,在一條小溪,上有一石頭砌的龍王廟,雕工非常精美;不遠處還有一歷史遺蹟「慈善橋」。

跨過慈善橋,不遠處就看到一個石頭牌坊,上面寫著「金仙觀」三個金色的大字,再轉過一個彎,一塊巨石橫亙在面前,像是道觀的「影壁」,亦可稱是「玄關」,上面左半部分用中文刻著紅字的「金仙觀」,右半部分則是用綠字刻著的韓文和拼音,金仙觀就在巨石的後面。

金仙古觀坐南朝北,背倚金仙峰,與小五臺遙相呼應。金仙觀獨向陰崖,依山而建,規模不大,氣勢不凡。金仙觀的道觀風格與中國其他的道觀大不相同,整個建築群講求中軸對稱,基本遵循一種上升的趨勢。

隨著中韓文化交流的開展,越來越多的韓國道教人士到「金仙觀」遺址「尋根問祖」,越來越多的韓國道教人士到這裡與中國道教界人士進行宗教活動交流,道觀內可見的韓國文字痕跡頗多,有一方石刻是韓國道教協會會長崔炳柱先生題寫的「韓國道教祖庭」。

金仙觀大殿一字形擺開三座,中間是大殿,兩邊是慈航殿和財神殿。道觀門外的上善池,與眾不同,池中的神獸馱著的是元寶,就連殿前的香爐也是元寶的造型,體現了道家的一種為眾生祈福納財的追求。

最令人稱奇的是藏經閣,具有濃烈的韓國氣味和清朝圓頂風格,與之對稱的是一棵參天大樹,這說明道家靈活運用,因地制宜,有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沿大殿而上,經過一段攀登,就來到金仙亭,從亭子俯瞰整個金仙觀,整個建築群自然般地鑲嵌在山坡上,並遵循道教建築、服從地形地貌的自然特徵,依山就勢,據地設廟,形成一種獨特的建築風格。

站在金仙亭上,沿荔枝道向南看去,古道幽幽,從金仙觀沿溪流而上,穿越二桿子梁,我仿佛看到一騎駿馬飛奔而來,空氣中還仿佛瀰漫著荔枝的清香,向長安疾馳而去。

再鳥瞰谷底,更見子午道的綿長,仿佛聽說三國時諸葛亮討伐中原,大將魏延建議出子午峪直取長安,不出三月就能取得中原的謀略。而諸葛亮懼子午峪古道兇險,不宜帶領三軍,以至三伐中原不成,終成千古遺恨;仿佛又看到楚漢爭奪天下時,劉邦出兵子午峪,一舉奪得鹹陽,取得天下。

道聽途說,不一定是真實的歷史故事,可它為我們登山增加了更多的樂趣,如果你有興趣,還可以來金仙觀逛廟會,每年的農曆二月二十五日、七月二十六日和每月的農曆初一、十五,廟會期間,十方信士雲集,不僅有隆重的祈福法會,還有民間群眾藝術團、鑼鼓隊特地趕來助興。

相關焦點

  • 秦嶺子午峪有個金仙觀 坐南朝北與眾不同 據說還是韓國道教祖庭
    有人說秦嶺終南山裡隱士眾多,修道之人紛紛到這裡靜心修行,其實那是因為終南山裡的寺院道觀眾多,據說秦嶺知名的山峪有72個,可以想像這景色秀麗的七十二峪中又有多少寺院呢。金仙觀,恐怕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說它吧,史料記載金仙觀始建於西漢漢文帝時期,據說這裡竟然還是韓國道教祖庭,這可讓人有點吃驚。
  • 長安:秦嶺子午古道
    長安:秦嶺子午古道有色攝影作品有色攝影:記錄發現你所見按下快門就是你對這個時代的貢獻>秦嶺裡有很多古道有著名的子午道、駱谷道、褒斜道、陳倉道、藍武道等其中子午道系古長安通往漢中、安康及巴蜀的驛道子午古道全長
  • 一條適合多數人的爬山線路,怎樣從秦嶺小五臺山向子午峪穿越?
    西安不少人對於爬山、穿越情有獨衷,特別是今年冬天霧霾不太嚴重,大家都想利用周末時間去秦嶺爬山,甚至是輕量級的穿越。今天分享的臺溝到子午峪一日遊爬山線路是上周江湖剛剛體驗過的線路,以前多次去子午峪,但沒有走穿越線路,這次為了大家我也是拼了。
  • 一條適合多數人的爬山線路,怎樣從秦嶺小五臺山向子午峪穿越?
    西安不少人對於爬山、穿越情有獨衷,特別是今年冬天霧霾不太嚴重,大家都想利用周末時間去秦嶺爬山,甚至是輕量級的穿越。今天分享的臺溝到子午峪一日遊爬山線路是上周江湖剛剛體驗過的線路,以前多次去子午峪,但沒有走穿越線路,這次為了大家我也是拼了。
  • 金仙觀傳說:唐代李玄宗為其妹金仙公主所建
    至今金仙觀還遺有棧道、摩崖石刻、玄都壇等古代遺蹟。還有一說,據說金仙觀是唐代李玄宗為其妹金仙公主所建。金仙即"金剛不壞之仙",是道教神仙的稱謂。因道教神仙起源於西部的崑崙山和西王母,西方屬金,故名金仙。終南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第一福地。
  • 從子午峪徒步到尖山,坐看尖山日落,再摸黑出山
    最近諸事繁多,有一個多月沒有更新了,也錯過了秦嶺的秋天美景。現在進山,樹都成了光杆司令。前幾天簡單查了一下路線,準備走一圈:子午峪-金仙觀-小五道梁-尖山-五道梁-小五臺。全程大約18公裡,預計10小時。
  • 深秋秦嶺金仙觀
    秦嶺腳下的107省道,車流滿滿。今年本來也想去觀看,但因為疫情,每天的觀賞人數只有1000人。提前在觀音禪寺的公眾號排隊,一直都沒有約上。也罷,換個地方,觀看不一樣的秦嶺,不一樣的風情。今天的目的地子午峪金仙觀!
  • 《裝臺》疤叔西安秦嶺隱居地,竟藏著這麼多絕美風景!你去過嗎
    當我愛上了秦嶺徒步遊後,來的最多的也是子午峪。原因太多了,距離近、景色美、古蹟多,而且和多條秦嶺經典的穿越路線相貫通,既適合老驢、也適合新驢。無論哪一種遊玩強度都能滿足,簡直可以稱之為戶外爬山的「天堂」了。所以,《裝臺》裡疤叔去秦嶺修行的片段一出現,我一眼就認出了這個地方。
  • 藏在西安秦嶺裡的神秘古道觀,處處刻著外國文字,到底什麼來頭?
    子午峪內道教文化繁盛一時,皆因西漢文帝時期選址子午峪的主峰為祭天禱祝之所,名曰【玄都壇】。及至後來,在終南山修道的隱士們圍繞這座祭天神壇,修建了諸多道觀,【金仙觀】就是其中名氣最大的一座。實際上,【金仙觀】在建成之後大約一百年後,已是唐長安城內頗有名氣的著名道觀。一位名叫【金可記】的韓國留學生來到長安,拋棄了入朝為官的仕途,選擇隱居秦嶺子午峪中的【金仙觀】修道,直到終老。【金可紀】在子午谷羽化升仙之後,他的兩位學生回到新羅並開始了傳道。從此,中國的傳統道教開始在韓國發展壯大。
  • 西安秦嶺有座「韓國廟」,韓國人不遠千裡來朝拜!還有神秘祭天台
    金仙觀是為了唐睿宗的女兒(也就是唐玄宗的妹妹)西寧公主出家修道而建,第二年公主改封「金仙」,所以道觀也改名為「金仙觀」。一個世紀之後,唐朝有位叫做金可記的新羅人(即今韓國、朝鮮)來到長安留學,拋棄了入朝為官的仕途,而隱居子午峪金仙觀中修道,直到終老。金可紀的學生崔致遠和李靖,二人回國後開始在韓國傳道。從此中國的傳統道家文化開始在韓國發展。於是,金仙觀也被韓國人尊為韓國道教之祖庭。
  • 西安秦嶺又一賞秋秘境被發現!公交可達沒門票,紅葉不輸大牌景點
    後來,在終南山修道的隱士們利用這個祭天神壇,修建了許多道觀,這裡也成為子午峪內道教文化繁盛的發端。可謂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如今的【玄都壇】上已經沒有古蹟遺存,只是子午峪道秦嶺群峰中的一座高高聳立的山嶺。但此處視野開拓,堪稱登高遠望、俯瞰終南的最佳觀景點。
  • 西安秦嶺小眾冬遊地,能訪古能爬山能玩雪,全程無門票,一天來回
    大家都知道,秦嶺北麓有眾多峪口,除了已經開發成景點的地方外,有不少峪口已經成了西安戶外休閒登山的天堂。今天小漁介紹的這條遊覽線路,主要是圍繞子午峪展開的。說起子午峪,在歷史中算是相當有名了。子午古道是深刻影響我國歷史進程的一條古道,其是長安通往南方的交通要道,歷史悠久、底蘊深厚。
  • 子午峪雪景尤其美,不用開車走著就能看
    其實昨晚已經分享過秦嶺子午峪的雪景了,但是因為相機故障的原因,昨天發的都是手機隨手拍的圖,完全沒有展現出子午峪漫山飛雪的夢幻,所以,今天再發一波。從來都沒想到,子午峪的雪景會有這麼美。和西安往年的雪景網紅地大雁塔、城牆、鐘樓、曲江等等比起來,子午峪的雪少了些人文的典雅,卻多了自然的夢幻。滿山谷一片迷幻心神的白,山是白的,樹是白的,房子白了頭,只有溪流在白雪中汩汩而出。
  • 又發現西安附近秦嶺賞秋地!停車、門票全免費,卻被很多人忽略
    這段時間,一直在尋找秦嶺紅葉。和自駕遊動不動就幾百公裡的旅遊達人相比,我去的都是離西安市區很近、甚至公交能到的地方。當一個又一個新鮮的秦嶺紅葉觀賞地爆出時,我和好友卻在一個最尋常的峪口發現了被人忽略的秋日秘境。
  • 被遺忘的西安終南山金仙觀,唐代西城公主曾在此修行,韓國人總來此...
    被遺忘的西安終南山金仙觀,唐代西城公主曾在此修行,為韓國道教祖庭。說起位於西安市長安區終南山的金仙觀,很多人可能還比較陌生,終南山為道教名山,人們比較熟悉的是樓觀臺,是老子講經的地方。其實在終南山子午嶺的金仙觀也是一個道教宮觀,其實這個宮觀頗具來歷,只是比較低調,知道的人不太多。
  • 秋季賞紅葉好去處,秦嶺子午峪五道梁
    就從臺溝村登頂小五臺,沿五道梁走過三道梁在埡口走右側下山,經道士茅棚出左臂峪、到了金仙觀順子午峪出山,再走到臺溝村停車場,算是完成了一次O形穿越。臺溝村村民家門前的柿子樹,樹上掛滿了黃燦燦的柿子,好一片豐收的景象。走完整個村子,就到了進山的路口,這是檢查站,現在秦嶺北麓的各個大的峪口都設置了生態保護站,也就是檢查站,進出都要刷身份證。
  • 公交一日遊,邂逅秦嶺北麓千年古寺、修仙聖地
    這便是「香積寺——子午峪——金仙觀——玄都壇」一日遊線路。從寺院出來後,時候尚早,我查看地圖,尋找能去的地方,突然看到了子午峪。之前沒有留意,其實香積寺和子午峪之間呈一條南北直線,由子午大道相連,相距約10公裡,兩地之間有遊9和334路公交車可以乘坐。我從香積寺村坐遊9,沿途經過12站,不到20分鐘就到了環山路上的北豆角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