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我們收到Offer(報到通知)後,就會很開心,立即提出離職,等待下家入職。
但這裡,有很多問題,最簡單的,如下這個調查,你參與下!結果肯定出乎意料。
實際上,當你有了一個意向之後,最好將報到日期想辦法往後拖,拖幾個月才好,等待此間更好的Offer、更心儀的東家到來。
收到第一個Offer之後,比如月薪8千,則第二個Offer就要求1萬月薪,第三個要求1萬2,第四個Offer你開價14-16K,這才對。別工資都不問就去面試,傻到家了。
新公司,大多是以你當下的市場價作為跟你談工資的基礎,別聽HR跟你說的「你專業跟我們不大對口」「你工作經驗跟我們不符」「之前行業跟我們不一樣」「我們要求高你不一定能勝任」......這些都扯淡,你要她做的就是:在你市場價(Offer中的最高數值)的基礎上,再給一定的增幅,比如10-50%,具體多少,談唄!
現身說法,我同學都知道我工資高,也是事實,從畢業第二年開始,我的工資一直約等於我大學同學在這個城市的2倍,也就是市場價的2倍,這是我親身十八年驗證的無可爭辯的結論。真實經歷,這還不是我一個人,我好多同事也如此。可見,你在你的那個城市,到達市場價的2倍或者接近2倍,完全可以實現,3倍達不到。
一份好工作當然不可一蹴而就,不可能正好在你想找工作的那一周出現,好機會肯定大多是一年12個月平均分布的。
你要做的就是加長那次求職的跨度,剛開始投簡歷的1個月+上家辭職到辦理離職手續1個月+新單位背景調查和報到之前1個月+3-6個月的試用期,這6-9個月,都是求職期,這就是一次跳槽的跨度。
大家要顛覆你原先腦袋裡的學生思維和世俗認知,傳統的「你認為的」,這麼多年來還嫌打臉不夠?你「認為的」,事後你會發現,大多是錯的。最傻的就是應屆生,他們想挑「好行業」「好企業」「好職位」「好城市」包括「好對象」,結果會發現,最終這幾個都不好。
本文強調的更是細節,收到Offer後,你要做的絕對不是立即提出離職,你好歹想下哪些事是你一旦發出辭職信就再也做不了的。比如下圖帥哥小田,你看他寫了幾個「以為」「按道理」,然後新公司入職後發現自己「天真」了。
吃一坑長一智,但這世間坑太多,每個都等你吃完,1000歲了。所以,預防勝過治療,我強調少走彎路,就是這麼一個邏輯。對你期待也不高,只要你職場順利甚至只要你會跳槽即可,又沒有要你做馬雲。
總之,拿到Offer後有很多注意點,之前《跳槽》視頻中我也講了不少,截取如下三大類十來個注意點,你也都看下。紅色的關鍵字,包括社保的處理在內,是重點。
坑確實太多,應對的真實方法我也不可能一篇文章講全,甚至很多沒有方法。
對於社保斷檔,一開始的調查你參與了,那是11號離職的情況,小田是26號的情況,方法是類似的,除了請上下家幫你代繳、補交之外,也可以找親戚的公司或者其他代繳機構,幫你代繳下,只能幫你到這了。
祝大家事業順利,Offer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