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灶神過小年 如何祀灶神招福?

2020-12-24 餘生323
從小年到元宵,回顧敬神祭祖的年俗風韻

尾牙過後到了的重要年俗就是送灶神。黃曆十二月二十三日交二十四日前後,過年味兒濃厚了,祭祀灶神、送灶神回天庭,鞭炮聲震響,古代俗稱「過小年」或「小年下」。宋代時稱黃曆十二月二十四日這一天是「交年」。

祭祀灶神是久遠的傳統

祭祀灶神是一個久遠的中華文化傳統,從上古流傳下來。周代的禮儀,在孟冬之月、歲末的臘祭要祭祀「先祖五祀」,灶神就是其中五祀之一。(見《禮記月令》)「五祀」指祀門、戶、中霤(房室的中央)、灶、行(道路)等五神。「黃羊祀灶」是漢代的作法,後來延續到清朝宮中還保有這種禮儀。

祭祀灶神

先代風土誌記載唐、宋兩代的祭祀灶神的風俗非常近似,而且大部分禮俗流傳到今天[1]。當時誦經、備酒果祭祀,準備灶馬來送灶神,還點亮「灶燈」。唐人效古風是在歲末年夜祀灶送神。北宋時風俗稱「二十四日交年」,就是說在臘月二十四日這一天進入新舊年交替的年關了,就在這一天祀灶送神。

清代時民間祀灶用了很多的糖果,例如南糖、關東糖、糖餅、瓜糖、麻餅(見《燕京歲時記》、《帝京歲時紀勝》記載)。送神當天燃放很多的鞭炮,俗謂「小年下」。

祀灶神少不了「甜」糖

怎樣祀神招福

傳說灶神在這一天回天庭,向玉皇大帝稟報人間各戶人家的善惡功過,所以家家戶戶都要「考績」。從古到今,「祀灶」的祭品中少不了酒糟、糖果等等甜點。現代的風俗常用甜湯圓,都說是要「醉司命(*灶神)」、給灶神甜甜嘴。意在於祈望灶神為自家向天帝多美言幾句,期待來年得好運。

其實,這只是凡人的心願,神佛當然不可能被酒糟、甜點「收買」,若是這樣,神也神不了了!家家戶戶有神明在看著,你真正做好人、做好事,凡事先為人著想,神看在眼裡都為你的「超凡」而高興,你不請祂自來,而且會福祐你的家庭,漢代時灶神顯像讓陰子方看見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清 黃鉞《畫龢豐協象》第五幅《黃羊祀

漢宣帝時有陰氏一家非常虔誠祀神。這家人的兒子陰子方事親至孝,而且是個樂善好施的大慈善家。某一年歲末大祭的臘日,陰子方在清晨炊煮時看到了灶神顯像。陰子方非常欣喜,拜謝神恩。此時家中有黃羊,他就用黃羊祭祀灶神[2]。

從灶神顯像以後,陰子方的財富和田產都急速增殖,累積成了百萬大富,有田七百頃,擁有的車輿、馬匹、僕人之多,如一諸侯國君。仁孝慈善的陰子方教育家族富而不奢、溫順恭敬,不僅止於自己受益,還福蔭後代,繁昌顯達封侯。[3]陰子方的孫子陰識執金吾、受封為原鹿侯,陰興受封為鮦陽侯,陰家出了光烈皇后--陰識的妹妹、陰麗華。

中國古人歷來敬天信神,崇敬的誠意感應天地的事跡也充滿史冊。陰子方的黃羊祀灶的歷史故事,也告訴了現代人要怎樣敬神祀神。以慈悲心待人接物,善行招福,行善之家得有餘慶,福蔭子孫,無求而自得,不就是普天之下亙古不易的道理嗎?!

-注-

[1] 唐人的《輦下歲時記》記載「祭灶」如下:「都人至年夜請僧道看經,備酒果、送神帖、灶馬於灶上,以酒糟抹於灶門之上,謂之醉司命,夜於灶裡點燈謂之照虛耗。」

北宋《東京夢華錄》記載,「都人至夜請僧道看經,備酒果送神,燒合家替代錢紙,(備)帖灶馬於灶上。以酒糟塗抹灶門,謂之醉司命。夜於床底點燈,謂之照虛耗。 」

[2]《太平御覽.獸部十六》引「《古今注》說:狗一名黃羊。」

[3] 事見 《後漢書.樊宏 陰識傳》:「宣帝時,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已後,暴至巨富,田有七百餘頃,輿馬僕隸,比於邦君。子方常言「我子孫必將彊大」,至識三世而遂繁昌,故後常以臘日祀灶,而薦黃羊焉。」《東觀漢記.陰興》也有類似記載。

相關焦點

  • 「小年」送灶神,灶神到底是幹什麼的呢?
    「小年」送灶神,灶神到底是幹什麼的呢?灶神的畫像上方,都寫著「一家之主」的字樣。在中國的神仙體系裡,灶神是一個非常奇特的神祇。灶神的奇特在於,他既是神仙中的一員,也就是有別於凡人的;但他又是和凡人朝夕相處,在一個鍋裡攪勺把的。
  • 「小年」教你如何正確祭祀「灶王爺」,來年財源滾滾來!
    小年的時間是每年黃曆十二月二十三日與二十四日的交接期,祭祀灶神、送灶神回天庭,鞭炮聲震響,古代俗稱「過小年」或「小年下」。早在我國宋代就有記載將每年的黃曆十二月二十四日這一天叫做「交年」。送神當天燃放很多的鞭炮,俗謂「過小年」
  • 今天是北方人的小年,祭拜灶神的日子,老輩京城人今天都做些什麼
    文/奔跑的小水牛【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今天是北方人的小年,祭拜灶神的日子,老輩京城人今天都做些什麼今天是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北方人過小年的日子,當然今天還有一項很重要的事情,就是祭拜灶神。對於老北京人來說小年到了,除夕就不遠了。過小年吃些什麼對於大家也是很重要的,畢竟我國是一個美食大國,百姓們都以食為天。老北京人在過小年的時候家中必備的一種食物,那就是糖瓜兒了,在過去還未發展的舊時期,那個時候的孩子們沒有現在這麼多各式各樣的糖果。每當到了小年這天,孩子們都異常高興,因為今天祭拜灶神家中會準備糖瓜兒。
  • 除夕前的傳統年俗 過小年展開除舊布新
    傳統中華文化中的「過年」不僅是過除夕這一天,而是一連串的年節習俗帶來一元復始、除舊布新的洗禮。一、祀神 祭灶 過小年上古時,臘月中臘日「臘祭」是一年告成,祭祀天地、五路神明和祖先的重大慶典儀式,就是過年的大祭祀;到了南北朝以後「臘日」和「臘八日」拜佛的日期合流。
  • 北方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 過小年祭拜灶神的由來傳說故事
    今天是2020年1月17日,農曆的臘月二十三,是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的小年(南方大部分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在很多地方還保留著請灶王、祭拜灶神、吃糖瓜的習俗。那麼,灶王究竟是何方神聖呢?小年夜祭拜灶神的傳說故事  「灶王」又稱灶王爺,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灶神。
  • 小年的由來及傳說故事 小年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清朝的皇帝從雍正年間開始,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為了節省開支,皇帝順便把灶王爺也拜了。以後王族、貝勒隨之效仿,於臘月二十三祭灶,自此開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分野。  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據說這一天,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這一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說壞話。
  • 老話,「糖瓜甜了灶王口,小年送走初一迎」,灶神圖可指引財運?
    農村老話,「糖瓜甜了灶王口,小年送走初一迎」。這說明了送灶、接灶的時間。過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而送灶神、接灶神是過年習俗中很重要的一項,在農村地區相當普遍。灶神的職能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農民們很是重視。讓我們看看有哪些講究吧,以小編的家鄉為例。
  • 哪天過小年不是關鍵,關鍵是灶王爺地位很獨特,祭灶王爺要有糖
    臨近過年,又一次南北之爭開始了,這次爭論的主題是到底是臘月二十三還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在我們的日曆上一般會對這兩個日期都註明小年,不過會加個前綴,臘月二十三是北方小年,臘月二十四是南方小年。先來說說小年是怎麼誕生的?
  • 臘月二十三小年祭灶,到底為什麼要祭灶?
    小年並非專指一個節日,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節日也不盡相同。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貼春聯,掃塵,祭灶等。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而小編作為北方人,那就為大家講講小年這一天祭灶是怎麼回事。祭灶,祭奠的是灶王爺。而還有一副耳熟能詳的灶王對。上聯是:上天言好事。
  • 灶神究竟是誰?自古至今,說法各不相同
    遠古時期每家都有五位家堂神:門神、井神、廁神、中 神和灶神,負責其家人的安全和幸福,不準閒神野鬼來騷擾,稱為「 五祀」。 這是遠古「 泛靈信仰」 的遺蹟,後來其餘四位有虧職守,漸漸地被人忘記了,只有灶神一直被人祭祀。有關祭祀灶神的最早記載見之於枟禮記· 月令枠:「 孟夏之月,其祀灶」。
  • 簡短創意的小年祝福語,祝大家小年快樂!
    七、溫情款款的小年,是我對你的思念;小家碧玉的小年,是我對你的喜歡;風情萬種的小年,是我對你的迷戀;弱足芊芊的小年,是我對你的愛戀!八、小年長,小年短,長長短短系腰上,小年輕,小年重,輕輕重重放心上,小年真,小年誠,真真誠誠祈平安,小年歡,小年樂,歡歡樂樂送心願,願你開開心心過小年!
  • 為什麼北方臘月二十三過小年,而南方是二十四?
    早在宋朝,就有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記載,所以臘月二十四的小年習俗歷史是最悠久的。 什麼時候發生了變化呢?這就要到清朝了。 清朝的皇帝從雍正年間開始,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為了節省開支,皇帝順便把灶王爺也拜了。
  • 小年是哪一天2020年小年各地具體時間 小年傳統習俗有哪些
    冬至、拜灶神(十二月廿四日)、小年夜(除夕前一天)、大年夜(除夕)。在宋代的時候為了節約時間,小年夜和拜灶神合併成小年夜,放在十二月廿四。祭灶之說,先秦有之。  《後漢書·陰識傳》:「宣帝時,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祀後,暴至巨富。」從此,祭灶風俗就流傳下來。
  • 小年習俗:祭灶為什麼要吃糖
    臘月二十三,灶王爺要上天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叫做小年。俗語說:二十三,糖瓜粘,灶王老爺要上天。以前過小年的時候就經常聽家裡的長輩說,吃灶糖是為了甜灶王爺的嘴,每年的農曆臘月二十三就是中國人常說的小年,這一天的俗習是「送灶爺」據說這一天灶王爺要上天述職,所以家家戶戶會敬獻糖瓜(也有用芝麻糖的),為的是讓灶王爺嘴甜一點,多在玉帝面前說好話,來年給家裡一個更紅火的光景。送灶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
  • 小年小年,回家過年! 「春節倒計時」開始啦!
    ——(清)王貞儀《念奴嬌·祀灶》節選小年習俗  祭灶王  祭灶,是小年這一天重要的活動,除了供奉糖瓜、糕點,還要換灶神畫像。把舊的灶神畫像揭下的同時,家家戶戶也都要"請"回來一幀新的灶王像。過了小年,離春節只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準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了。  吃灶糖  俗話說「二十三,糖瓜粘」,過小年時,人們會買糖瓜、關東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灶王爺嘴甜些,上天言好事。  剪窗花  小年民俗活動多種多樣,多是為了過大年做準備,剪貼窗花也是其中一項。
  • 過小年嘍!這些講究你都知道嗎?
    灶神,本是因為萬物有靈觀念驅使以及對上古人發明火燒食之功的崇拜、感念而臆想出來的神。《周禮》稱「顓頊有子曰黎,為祝融,祀以為灶神」。灶神在上古是指火神祝融氏,後來隨著歷史的發展,才出現了人格化的灶神。 所謂「送灶」,就是把舊年的灶神神像取下來焚化,表示灶神已經「上天言好事」去了。 【祭灶】祭灶的習俗表面看是人對神的敬畏,其實是人對發明火的先賢功德的感念。
  • 2017年6月英語六級翻譯練習:小年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六級>六級輔導>翻譯>正文2017年6月英語六級翻譯練習:小年 2017-01-10 10:58 來源:
  • 2018小年是哪天2018南方小年夜是哪天 南方小年夜有哪些習俗
    2018年2月9日是南方小年,小年是春節的前奏,北方地區過小年是臘月二十三,南方一般是臘月二十四過。那麼,小年夜有哪些習俗呢?小年夜習俗介紹小年的意思是像過年但是熱鬧程度又比真正過年小一些的日子,所以也有把元宵節冬至等熱鬧的節日叫做小年的,不過今天要講的是大部分人理解上的小年。小年夜,中國傳統節日,即傳統的祀灶日。
  • 科普潮汕人的小年習俗
    農曆臘月二十四,也就是就是我們潮汕人常說的小年,也稱祭灶節。今天已經臘月二十三,還有一天就小年,你是否了解潮汕的小年習俗?臘月二十四,是民間祭灶的日子,又被稱為過小年。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
  • 小年自製麻糖,簡單3步就做好,香甜薄脆甜味濃,越吃越有年味
    小年自製麻糖,簡單3步就做好,香甜薄脆甜味濃,越吃越有年味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小年到了,小編提前祝大家新年快樂。大家是不是已經開始在家裡打掃衛生、送灶神了呢?很久之前晉西北的人們就有一到小年就做麻糖的習俗,因為小年這天要送灶神,而灶神會回到天上去向天帝報告這一年來的在人間發生的事情,人們為了不讓灶神向天帝胡說八道,就做麻糖供給灶神吃,讓灶神吃了就把嘴巴粘的緊緊的,這樣他就沒辦法對天帝亂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