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小年嘍!這些講究你都知道嗎?

2021-02-22 許氏推拿

  

小年,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
俗話說,「小年」不小。這天以後,人們開始進入準備過年的階段: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年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小年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習俗:祭灶神

【小年】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因此要祭灶神。 

灶神,本是因為萬物有靈觀念驅使以及對上古人發明火燒食之功的崇拜、感念而臆想出來的神。《周禮》稱「顓頊有子曰黎,為祝融,祀以為灶神」。灶神在上古是指火神祝融氏,後來隨著歷史的發展,才出現了人格化的灶神。 所謂「送灶」,就是把舊年的灶神神像取下來焚化,表示灶神已經「上天言好事」去了。 【祭灶】祭灶的習俗表面看是人對神的敬畏,其實是人對發明火的先賢功德的感念。人們賦予灶君「司命」的職責,通過一送一迎的神聖祭祀儀式,教育主灶之人和家人不要鋪張浪費,要勤儉持家,從而達到弘揚民族優良傳統美德的目的。 「臘月二十三、灶君爺爺您上天,嘴裡吃了糖餳板,玉皇面前免開言,回到咱家過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這是一首民歌,說的正是祭灶神,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過去,祭灶時都會給灶王爺供奉糖瓜,糖瓜是一種麥芽糖做成的糖,非常甜,也是希望給灶王爺吃了以後,讓他嘴巴甜一點,上天給玉皇大帝做報告時多言好事。但是畢竟灶王爺不是人,它不會真正吃糖,糖瓜也就最後落在了小孩的嘴裡。

祭灶,其實小年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除了供奉糖瓜、糕點,還要換灶神畫像。把舊的灶神畫像揭下的同時,家家戶戶也都要「請」回來一幀新的灶王像。

【大年三十】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後,便輪到祭拜祖宗。

           

習俗:掃塵

【掃塵】主要是將家裡進行徹底清潔,主婦通常先將房裡的床鋪家具遮罩起來,用頭巾將頭包好,然後用掃帚將牆壁上下掃乾淨。掃屋之後,擦洗桌椅,衝洗地面。掃房之後,各店鋪、居民家煥然一新。

           

習俗:剪窗花

【剪貼窗花】小年的民俗活動多種多樣,多是為了過大年做準備,剪貼窗花也是其中一項。據介紹,窗花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繡球 ,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餘),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和合二仙等等,花樣繁多,樣子討喜。

           

習俗:貼春聯

【貼春聯】家家戶戶都要做的。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神靈前的對聯特別講究,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大門上的對聯,是一家的門面,特別重視,或抒情,或寫景,內容豐富,妙語聯珠。

過年貼春聯就圖個吉利,對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雖然說春節貼春聯各地有不同的習俗,但是貼春聯對時間上並沒有什麼統一標準。有的地區小年貼,有的地方是在除夕也就是大年三十中午以前貼。年俗是一種大致的約束,不是刻板規定。

           

習俗:沐浴 理髮

【沐浴】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而沐浴理髮的活動,多集中在小年前後進行。

           

習俗:婚嫁

【婚嫁】過了二十三,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直至年底,舉行結婚典禮的特別多。【民謠】有「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的說法。

            

習俗:吃

【吃麻糖】糖瓜、飴糖、麻糖等吃食本為給灶王爺嘴上抹得吃食,逐漸演變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

北方的每個節日幾乎都會有餃子的身影,小年夜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


許多北方省市的小年夜飯都漸漸被餃子統領了,但還有一個地方列外,那就是河南!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大多人家自己動手,發麵、制火燒。在河南,能吃到家裡做的祭灶火燒,便會得到灶神的保護,來年家人就能平安無事。一家人熱熱鬧鬧,很有過小年的味道。


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黏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江西等地民間素有「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的說法。「小年」這天,人們用麥芽糖和爆米花製作爆米花糖,寓意新的一年財運大發、生活甜美。

南寧人有過小年吃「年粽」的習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徵,俗話說:「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有餡,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圓有扁。剝去葉子後,皮是糯米,餡是綠豆和豬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歡的食品做餡料。


山東魯西地區民間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謠,意為粘住灶王的嘴,讓其上天言好事。粘糕用黃米、紅棗等為原料,香甜勁道,入口綿軟。其諧音為年糕,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另外,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趕製椰糕用來食用並祈福。


山東半島的人們大多自農曆臘月二十三後,家家開始忙著做大棗餑餑、團圓餅、壽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團圓,日子過得年年有餘。這些麵食從和面、醒發和製作上都非常講究,很費工夫。吃起來一層又一層,特別有嚼勁,口感自是非比尋常,用來春節待客作為主食食用。

            

小年各地的禁忌各有不同。

相傳湖北部分地區,小年忌宰殺。

河南有些地方忌諱搗蒜,認為小年搗蒜會把家裡搗窮了。

我國臺灣地區則忌舂米,據說會有把風神搗下來之虞,恐怕給來年帶來風災。

小年後的幾天,農村都會蒸饅頭準備過年,但是不宜施捨給他人,因為這些饅頭是要先用來祭祖祭天的。



小年到了,除夕也不遠了,農曆新年牛年馬上到了,都說牛年是個收穫的年份!新年你有什麼願望?有沒有什麼話想對某人講?歡迎留言區說說~

相關焦點

  • 今日小年 你知道關於小年的習俗嗎?
    今日小年 你知道關於小年的習俗嗎?時間:2020-01-17 12:1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今日小年 你知道關於小年的習俗嗎? 小年,並非專指一個日子,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掃塵、祭灶等。
  • 明天小年,這些習俗你真知道嗎?
    2月8日,臘月二十三,我國北方民間俗稱的「小年」。民俗專家表示,「小年」是春節的序曲,等到「小年」一過,就完全進入了「春節時間」,直到除夕夜,人們在「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中,迎來火紅中國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祭灶王、掃塵土、剪春花、貼春聯……這些小年習俗,你都知道嗎?
  • 過小年習俗有什麼講究,過小年需要注意什麼,過小年我們做些什麼
    過小年習俗有什麼講究,中國民俗過小年需要注意些什麼,過小年我們要做些什麼鐵筆居士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已經到了子月,馬上就是冬至節了,過了冬至節,我們感覺就好像快要過年了。那麼在過年前同,就有一個過小年的節日,過小年都是在臘月二十三日,南方人是以臘月二十四日這一天為過小年。當過了小年後,大年也就馬上到來。可以這樣來說,過小年後,年味就暫濃起來,很多人在過小年後,就開始收拾行裝,準備回家過年了,以前的有錢人家,在過小年後,也就準備年貨了。
  • 【今日小年】那些只有天津人才知道的小年「講究」~
    你知道嗎?天津人過春節的許多習俗、講究保留至今,「小年」意味著要開始祭灶、掃塵、置辦年貨、貼吊錢春聯等一系列辭舊迎新的活動。有首《北平年謠》流傳較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宰雞;二十八,白面發;二十九,滿香鬥;三十日,黑夜坐一宵;大年初一出來扭一扭。」
  • 你家小年是哪天?
    再來一次,確認過了 這是舌尖上的央視。你家小年吃啥?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買豬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 ,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 一封家書丨臘月二十三,家人喊你過小年吃餃子啦!
    ,每年農曆臘月廿三,都是民間祭灶的日子。這是祭祀灶神用的祭品,小年的序幕拉開,新年也隨之到來,你們就可以回家過年嘍……過年為什麼要回家呢?家裡有父母之恩慈愛常常溫暖遊子的心頭家是一束溫暖的光融化心上的雨雪風霜家是一盞不滅的燈是永遠等待你的方向~小年啦!
  • 今天是小年,這些習俗你還記得嗎?南北小年有什麼不同
    記得兒時,每到小年,各家各戶的炮竹聲就響起,就知道春節來了。如今依舊是過年,但是年味好像淡了許多。其實節日沒變,變得是我們對待節日的態度,變的事我們的心態。重拾那些舊習俗,今年的年味,或許能夠更濃鬱。你還記得那些小年的習俗嗎?今天小編和大家一起回顧一下。
  • 「小年」是什麼時候?你知道「小年」的起源和風俗嗎
    我以前聽老人說「小年」,但我不知道「小年」是什麼?我們來學習一下「小年」。打開日曆,上面寫著「臘月二十三——小年」,但我小時候總是認為老人告訴我們是「臘月二十四」,為了了解情況,我特意查閱了相關資料。事實上「小年」不是一個特定的節日,民間有句俗語叫「官三民四船五」,以前老百姓過小年是農曆十二十四日,但是官方的過小年會提前一天,也就是農曆十二十三日,後來,人們紛紛效仿,把新年改成「臘月二十三」。「小年」是一種民俗文化,根據不同地方的風俗習慣,「小年」的時間和意義也不同。
  • 晉城人過小年,竟然這麼多講究!
    那麼迎來小年就是新春開幕前最後一段音符短暫而優美滿溢著喜氣和年味兒晉城人過小年有什麼習俗?今天小文子為你普及一下現在知道還來得及哦~小年的由來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
  • 今日小年!小年到三十這幾天,每天應該幹什麼你都知道嗎?
    邯鄲新聞綜合頻道 致廣大 盡精微 小 年 辭舊迎新小年忙 擦窗掃地淨灶膛 送得灶王上天去 多多美言迎吉祥 小年代表著年節的準備正式開始,採買年貨,打掃房屋等等全部提上日程,期盼過年的心情也從今天開始強烈起來
  • 祭灶神、吃灶糖,小年也能擁有儀式感!這些習俗你知道嗎?
    在中國每年都會過很多節日,在什麼節日幹什麼事吃什麼食物也是非常講究的,而且每個地區的習俗都會有些不一樣,比如有些地方臘月二十三是小年,但有些地方則是二十四過小年,小年的到來也預示著春節即將到來,那麼小年該怎麼過呢?
  • 明日小年 關於"小年"的6個習俗,你知道多少?
    過了小年距離春節只有6天了。還在外奔波忙碌的你,趕緊收拾行裝,準備回家過年吧!小年到底是哪天?  臘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南方地區則以臘月二十四為小年;而鄱陽湖等沿湖的居民,則保留了船家的傳統,小年定在臘月二十五。日子雖然不同,但,人們辭舊迎新的願望都是一樣的。
  •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
    還有七天就是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了,但您知道嗎?「年,其實是從今天臘月二十三小年夜開始的」。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這些年俗童謠,您還記得嗎?
  • 過小年,吃貨絕對不能錯過這些傳統美食
    在古代,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的小年則是臘月二十五。如今,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不僅各地小年的日期不同,南方與北方小年這天的美食上,也有自己的特色。
  • 小年祭灶了,咱們農村為啥講究「女不拜灶」呢?
    轉眼臘月二十三,這是咱們中國傳統的小年,為了迎接好日子的到來,大家忙著掃房子,祭拜灶神,可是在民間卻流傳「男不拜月,女不拜灶」的說法,大家一定會問,祭拜灶神女子為啥不能參加呢?這其中有什麼說講嗎?下面讓我們簡單聊聊咱們民俗的說法吧!
  • 小年來歷由來傳說故事 小年祭灶習俗有什麼講究?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2月8日電(記者 上官雲)「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每當這首「過年謠」唱起,就意味著傳統的「小年」到了,人們開始做糖瓜、祭灶,忙忙碌碌打掃屋子,準備過年的各種吃食……  》》過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有什麼習俗  》》2018小年是哪一天幾月幾日什麼時候小年來歷由來傳說故事
  • 南北方過小年有什麼不同區別 南北方小年時間為什麼差一天
    貼春聯  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漢族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神靈前的對聯特別講究,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見的有天地神聯:「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聯:「土中生白玉,地內出黃金」;財神聯:「天上財源主,人間福祿神」;井神聯:「井能通四海,家可達三江」。面糧倉、畜圈等處的春聯,則都是表示熱烈的慶賀與希望。
  • 買房講究這些知識,你都知道嗎
    買房講究這些知識,你都知道嗎 來源:吉屋   發布時間:2020-12-17
  • 小年辭灶神,上天言好事,小年「辭灶」講究多,都要做哪些活動?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小年,每年這個時候每個家庭都會活動起來,提前感受不一樣的家庭氣氛,為的就是更好的「辭灶」。很多地方是臘月二十三為小年,但也有一些地方是臘月二十四。至於為何有「辭灶」的說法,其實還在於民間的神話傳說。
  • 二十三,糖瓜粘,關於小年的傳說和習俗,都知道嗎?快給孩子收藏
    古代等級制度森嚴,官家過小年在臘月二十三,百姓過小年在臘月二十四,而水上的船家則在臘月二十五過小年。關於過小年,曾有「管三民四船五」的說法。現在,北方地區繼續保留著官家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的傳統;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則保留了民間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習俗;一些沿湖的居民則繼承了船家臘月二十五過小年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