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賣房拋棄親人養1300隻流浪狗:誰動狗就同歸於盡

2020-12-24 和訊網

文軍紅又快搬家了。她的1300隻狗受到當地居民的投訴,救助站將搬到距離市區更遠的地方。

因為一隻受傷的京巴,文軍紅迷上了「撿狗」。二十年間,她救下上千隻流浪貓狗,成為重慶市知名的流浪動物救助人,創建了當地規模數一數二的個人流浪動物救助站。

為了養活它們,68歲的文軍紅變賣家產,拋棄了親人朋友,每天和狗生活在一起。愛犬人士說她是「流浪動物救星」,喊她「文菩薩」。

她曾因身上濃重的「狗味」被人打聽職業。「清潔工。」文軍紅回答。因為在不理解的人眼中,她是偏激的,無異於「瘋子」。

「它基金」理事長、央視主持人張越曾說,流浪動物救助不存在理性公益,只有救和不救兩個選擇。文軍紅想救,但經濟和體力的雙重重壓下,她支撐不住了。她想過放緩節奏,甚至暫停救助。最近幾年,她每天都在「救」與「不救」中糾結。但在多方力量的裹挾下,停下來也並非易事。

▲救助站裡的狗大多是土狗。新京報記者 王翀鵬程 攝

神秘的「救助站」

依山而建的慶豐山村,高高低低的房子成了碧綠山體上的點綴物。不時有大貨車從主路上疾馳而過,半米高的輪胎裹挾著巨大的噪音和黃土、小石塊一路翻滾前行,所到之處,所有的聲音都被它吞掉。

貨車過後,村莊又陷入了安靜,偶爾能聽到幾聲雞鳴和犬吠,還有村民們嬉笑和聊天聲。

沿著山間公路一路向前,經過一片整齊的菜地,繞過一片竹林,再沿著螺旋向上的公路爬上兩圈將近45度的斜坡,在俯瞰山腳的位置,一扇銀灰色的大鐵門就在公路邊。

鐵門之內,一米多高的鐵絲網圍出一個院子,院子深處十幾米,有一棟形似梯形的磚房,牆體被粉刷成白色。頂上蓋著灰色的彩鋼板。

此起彼伏的狗叫聲,還有動物身上特有的濃重腥味,穿透紅磚和鐵皮,撲面而來。

這就是被村民們多次投訴的地方,也是文軍紅和狗現在的住處——重慶文阿姨流浪動物救助站。

救助站藏在一片茂盛的荒林裡。雖然緊鄰公路,但人少車少。離她最近的民房隔著好幾百米,村民常坐的電三輪也不願意上來。

▲救助站藏在一片茂密的樹叢中。新京報記者 王翀鵬程 攝

這片荒地原來是兩戶農戶的地。村裡人還記得,兩戶人家搬到城裡多年,山上的房子已經破敗不堪,成了危房。去年年中,文軍紅租下那片地,在山上鋪路、蓋了房子。

提到文軍紅和救助站,村民一臉迷惑。但說到「養狗的」、「狗場」,他們馬上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撇著嘴往山上指,「可臭了。」

住在村委會附近的一對夫妻說,冬天還可以忍受,到了夏天,好幾百米外的山下就能聞見味兒。「順著風就飄來了。」

今年9月,重慶雨水多,狗場自建的化糞池滿了,糞水順著山坡流下來。村民反映,當時糞水淌到了村間公路上,「那幾天沒人敢過去,太臭了。」

▲山上沒有垃圾桶,救助站的垃圾每天都要焚燒處理。新京報記者 王翀鵬程 攝

除了異味,救助站的吵鬧也讓他們頭疼。

一位村民說,狗每天半夜亂叫,他們雖然離狗場有一段距離,但還是被吵得睡不著覺。「一隻狗叫,所有的一起叫。」村民說,他們曾在半夜被嚇醒,有時候做夢也夢見被一群狗圍著。

「尤其是住在山腰的,聽得最清楚。」 12月10日,慶豐山村五組生產隊吳隊長說,「大概三四百人受影響。」

今年年初,村民們向村委會反映多次,甚至全村聯名籤字遞到市裡,要求狗場搬走。「附近的人差不多都籤了字。」

狗場銀灰色的大鐵門常年鎖著。除了一個在裡面上班的老漢,沒有村民進去過,更沒見過文軍紅。他們在抱怨之餘,也對鐵門內的世界充滿好奇,經常私下議論。有人說狗場裡有兩三百隻狗,也有人猜測文軍紅來頭不小,「她不給幹部開門,勢力有點大。」

1300隻狗

12月11日,鐵門打開,文軍紅瘦小的身影出現在門口。她的身高不足一米六,穿著一雙黑色雨靴,黑底花棉褲,磚紅色的中式棉襖,外面罩一件保育員常穿的紅白格子罩衫,胸前掛著一大串鑰匙。笑起來,眼角的皺紋像打開的扇子。

鐵門後面,到救助站還要經過兩道門。一道是鋼絲網門,門的一側常年擺著一盆狗糧、一盆水和一盆雞胸肉;再往下走幾米是一扇朱紅色的防盜門,門右側掛著「重慶文阿姨流浪動物救助站」的牌子,左側是「動保聯盟百城救助行動認證基地」。

每經過一道門,文軍紅都要用乾瘦的手從胸前的鑰匙串中扒拉出一把開鎖,再迅速鎖上。她解釋,這樣是為了防止狗跑出來被村民吃掉。

救助站是文軍紅自己設計的,結構像個迷宮。站在門口只能看到大廳和一片空地,走進去,每個岔路都有更深的區域。所有的房間都被狗籠佔滿,通常要摞兩三層,小型犬兩三隻住在一起,大型犬一籠一隻。

▲救助站的大廳也堆滿狗籠子。新京報記者 王翀鵬程 攝

「現在有1300隻狗和幾百隻貓。」文軍紅說。還有被人從菜市場救下的七八隻兔子、三四隻大鵝和十幾隻雞鴨。

貓狗把文軍紅的時間擠壓得所剩無幾。她僱了六個工人,幫她做清潔、餵飯,但還是忙不過來。工人們大多是四川人,和文軍紅一樣吃住都在救助站。文軍紅給他們劃好了區域,每人管兩百多隻狗。

他們在每天清晨四點鐘起床,午飯前要做完第一遍清潔。近千個狗籠,逐一把下面的託盤抽出來洗乾淨,再放回去。籠子裡的狗屎也要抓出來扔在桶裡集中處理。「每天的糞便就有20多桶。」一個工人說。清理完狗籠,還要拖地、消毒,洗近千個狗食盆,動作快的也要忙到中午一兩點。

救助站的狗每天吃一頓,米飯拌碎肉和鴨肝。大廳的灶臺上擺著五個直徑半米的電飯鍋,工人們一鍋一鍋蒸米飯,一頓飯要餵六七個小時。

▲救助站的貓狗們最愛吃雞胸肉。新京報記者 王翀鵬程 攝

「每天吃幾鍋?數不清!」忙著給狗分飯的工人頭也不抬,「500斤米,你說多嚇人。」

狗糧是救助站的奢侈品,只有老弱病殘和小奶狗才有資格吃。文軍紅怕營養不夠,經常煮雞胸肉、雞蛋加在裡面。奶狗吃的奶糕狗糧要用熱水泡開,她每天煮兩大鍋湯,加一些從市場上撿來的烤鴨屁股。

最近幾天,文軍紅忙著給室外的幾隻大狗搭避寒的棚子,沒時間煮飯,只能餵狗糧。15公斤一包的狗糧,它們一天吃掉了近20袋。好心人捐贈來的幾十箱益生菌飲料也在兩天之內消耗光了。

一袋袋狗糧被倒進直徑半米多的不鏽鋼盆裡,一個工人用大鐵勺把狗糧和飲料攪勻,裝在白色的塑料水桶裡。工人們用扁擔提起兩個桶,走到各自區域,像食堂阿姨一樣,給每個狗籠的飯盆打飯。

「餵狗糧要省事得多。」一個工人說,但那頓飯仍忙活了四個多小時。

▲工人把狗糧倒在直徑近半米的大盆裡,1300隻狗一頓要吃七八盆。新京報記者 王翀鵬程 攝

晚上十點多,忙碌了一天的工人要休息了。為了避寒,文軍紅用舊衣服把狗籠蓋得嚴嚴實實,吃飽喝足的狗也安靜下來。

文軍紅還不能睡,她要巡查病狗和奶狗的情況,準備第二天的飯食。12月16日凌晨一點多,兩鍋雞胸肉還沒煮熟,文軍紅終於有時間坐下來處理手機上的信息。她每天能收到近百條信息,都和狗有關。

從1到300

四十歲之前,文軍紅沒養過狗,甚至有些怕狗,擔心被咬。收養「文靜」是一個意外。

「文靜」是一隻京巴。26年前遇到文軍紅時已經流浪了一段時間,一身長毛又髒又亂,一隻眼球突在眼眶外,肚子垂下來,趴在地上低聲嗚咽。文軍紅看它可憐,抱去看病,治好後養在家裡。

那時,文軍紅四十歲出頭,有一份收入可觀的工作。和父母、女兒住在重慶著名的景點解放碑附近。

「文靜」很快成了全家的寵兒,它陪伴文家人19年,照片至今還掛在家裡。它從不在屋子裡拉尿,每天坐在門口等文軍紅下班,只要她走出電梯,「文靜」就激動地搖尾巴。

文媽媽每天抱著它,即使後來生病糊塗到分不清狗頭和屁股,也要把它抱在懷裡,喚它「小靜、小靜」。「文靜」有靈性,文媽媽病重期間,它每天趴在床邊守著她。

大概是被動物的真誠和溫暖打動,文軍紅開始頻繁往家裡撿狗。有時候間隔不過一兩個月,就領回一隻新的小狗。這些狗大多是被遺棄的土狗,被發現時夾著尾巴、又髒又瘦,有的還帶著傷病,無助地躲在角落。

▲小狗「灰灰」曾經是腫瘤患者,現在已經痊癒。新京報記者 王翀鵬程 攝

她根據狗身上的特徵取名字,有「小白」、「大白」、「花花」,但都隨她姓文。後來狗越來越多,她開始想一些略顯奇怪的名字,比如「大小白」、「大小花」、「白冬瓜」。現在,新來的狗只能用數字代替名字。

起初,父親笑她是「救狗英雄」,默許她撿狗。撿回第六隻狗時,吵鬧聲引起了鄰居的反對,父親開始提意見了。

撿狗行動由「地上」轉移到「地下」。她在家附近的電力學校宿舍租了一套四十幾平米的房子安置它們。「至少不用看著它們挨餓受凍。」文軍紅說。

時間長了,她對路邊的貓狗更敏感了。她能迅速發現路邊貓狗的身影,也能輕易分辨出奶貓、奶狗的叫聲。女兒說她,你的眼睛、耳朵就是為貓狗生的。

此後十多年,她撿回了一百多隻流浪狗。電力宿舍的一整層都被她租下養狗。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她時常騙他們說出差,實際上是留在出租屋照顧貓狗。

文軍紅說,她曾經很享受那種狀態:工資足以養活自己和毛孩子,她也捨得給它們花錢,「我的狗最愛吃蛋糕和雞腿。」貓狗也喜歡她,每天圍著她轉。那段時期,她對救狗充滿了熱情。

最難的不是救,而是養

2014年前後,文軍紅偶然認識了一個做救助的婆婆,在她的建議下,帶著一百多隻狗搬到了位於重慶長江南岸的南山。那裡空氣清新,被稱為重慶的「肺葉」。文軍紅租了個院子養狗,和婆婆做鄰居。

現在回想起來,她的生活就是從那一年逐漸走向失控的。

婆婆因病要回老家半年,託文軍紅照顧她的160多隻狗。文軍紅說,半年之後,婆婆沒回來,手機號變成了空號。文軍紅被動接下了「包袱」。

擁有300多隻狗,文軍紅在南山很快出名了,成了救助的「圈裡人」。她始終不承認這個身份。她認為,自己只是喜歡狗,並不想混「圈子」。

但她還是被動「入圈」了。「圈裡人」私下交流不多,但信息互通。「比如救下一批狗,一打聽就知道去了誰家;有時候自己收不了,也會給發現人介紹其他救助站。」一個「圈裡人」介紹。「發現人」是指第一個發現流浪動物的人。

從那段時間開始,文軍紅幾乎每天都能接到求助電話。起初,她對救狗充滿熱情和期待,後來,把狗留下只是想給它們一條生路。

▲剛剛痊癒的幾隻小狗回到救助站。新京報記者 王翀鵬程 攝

今年12月9日,一個年輕的女孩聯繫文軍紅。她在路邊撿到一隻哈士奇,狗很瘦,穿著紅色的連帽衫,戴著牽引背帶。它的尾巴禿了,屁股下面長了一顆蘋果大小的鼓包,走了兩步就嗷嗷叫著攤在地上。文軍紅不得不收下,帶它看病,安排它住進了救助站的大狗籠裡。

愛心人士每次從屠宰場或攔車救下的狗無處可去,就聯繫文軍紅。這些狗少則幾百隻,多則上千隻,只能每家拿一點,分開救助。

去年12月,有愛心人士從江津一家屠宰場救下400多隻狗,文軍紅接下了一小部分老弱病殘,也有40多隻。

「做流浪動物救助,最難的不是救,而是養。」此前,一個全國知名的救助人曾對媒體說。

文軍紅不再主動撿狗了。救助站的籠子越摞越多,她的錢也快花完了。據媒體報導,2017年,她已經在外面借了很多外債,抵押了父親留下的老房子。

▲幾隻大型犬住在簡易籠子裡,最近文軍紅正忙著給它們搭新籠子。新京報記者 王翀鵬程 攝

「到目前為止,全國沒有統一對流浪動物的處理政策,各地處理方式不同,管轄部門也不同。有些是歸公安部門管,有些由農業部門或城管部門管理。」12月17日,首都愛護動物協會創始人、首都愛護動物協會終身名譽會長秦肖娜告訴新京報記者。

文軍紅有去了解過,重慶的流浪動物是由公安機關管理,收容在留檢所。文軍紅猜測,可能是收容能力有限,因為公安機關抓捕的流浪貓狗偶爾也會送到她的救助站。

文軍紅提供的回執顯示,今年1月26日,一隻大型犬尾隨行人,被重慶市渝北區分局的民警控制住,送到文軍紅的救助站;4天之後,九龍坡區分局也給文軍紅送去一隻流浪狗。小狗的主人搬家時沒有帶走它。

▲派出所偶爾也會往救助站送狗。新京報記者 王翀鵬程 攝

在南山的四年半,狗的數量翻了三倍,有將近900隻。搬到慶豐山村之後,大半年內又增長了400多隻。

「動物救星」和「狗瘋子」

在慶豐山村村民的印象中,文軍紅神秘又強勢。去年底她剛來不久,救助站就因噪音和異味被村民舉報了。慶豐山村前村支書楊書記記得,村、鎮的幹部輪番上去找她談話,起初她態度很好,還給村裡寫了承諾書,答應一年內搬走。

後來,幹部們去的次數多了,文軍紅就煩了。「今年五六月份,我親自上去,她門都不開,面都見不到。」慶豐山村村民委員會謝主任說。楊書記因說話時措辭不當,激怒了文軍紅,被她狠狠教育了一頓。

「他們嚇唬說要放我的狗,我說你敢放狗我就和你同歸於盡。」文軍紅說。

但和文軍紅相識十幾年的張英卻說,文軍紅其實是個性子軟弱的人。

「每次她遭欺負,都是我們幫她說話。」張英說,之前有人給文軍紅送去40隻狗,不僅沒給錢,還在救助群裡詆毀她。文軍紅不願吵架,張英出手在群裡幫她討公道;還有人說文軍紅賣狗肉,救狗是為了騙錢,張英回懟他們:「狗你拉走,這個錢你去賺。」

張英從1997年開始做救助,最多時撿了一百多隻狗。但家裡養不下後就不撿了,現在家裡有67隻狗。有人喊她救狗,她不去,後來乾脆長期關機。偶爾接到救助的電話,一聽要救狗,她馬上掛電話。還警告對方:不要把我的電話到處給。

但文軍紅做不到。只要有狗要救,她就馬上趕過去,很多時候還要自己花錢包車去很遠的地方。

「她對狗是真的好,但也有點瘋狂。」一個工人評價文軍紅。

68歲的她可以整夜不睡,為了守著一隻生病的狗;她經常每天吃一頓飯,體重只有70多斤。但小狗們每頓飯都有雞胸肉、鴨肝。「我們這的大狗都比她重。」工人說。她幾乎不在自己身上花錢,但給狗治病動輒成千上萬的醫藥費,文軍紅掏錢一點都不含糊。

▲文軍紅的手上布滿狗咬的傷痕和乾裂的傷口。新京報記者 王翀鵬程 攝

「全心全意」、「大愛無私」、「愛到骨子裡」。「日善群」裡的愛狗人士這樣描述文軍紅,還有人稱她「文菩薩」,說她是「動物救星」。

文軍紅經常和女兒通電話,但差不多一個月才能見一面。最近一段時間,救助站要改建,又有十幾隻新來的小狗,她一個多月沒回家了。有兩三次,她帶工人打疫苗,從家門口路過也沒進去。

「你老了還不是要女兒養你,難道要狗崽子管你?」工人勸她多關心女兒,他們不理解,怎麼狗比人還重要?文軍紅臉上的表情複雜,「還有幾隻小奶狗沒喂。」

不理解她的人不在少數。文軍紅經常能收到侮辱、謾罵她的電話或信息。12月12日,有人在微信上說她是「拜狗邪教」,是狗瘋子,「我不在乎,我沒做錯。」 文軍紅語氣堅定。但當天告別的時候,她還是悄悄問記者:「你怎麼看我在做的事?」

━━━━━

救還是不救?

最近幾年,文軍紅每天都在「救」與「不救」中糾結。

她沒有能力照顧更多的狗了。救助站的花銷像個無底洞。她只有3000多元的退休金,女兒資助她5000元,還能收到兩三千元的捐助,但仍抵不上每月近8萬元的開銷。這些年,文軍紅把所有的存款都投進去,賣了房,最困難時,她賣掉了母親留下的黃金,花光了女兒辛苦攢下準備買車的錢。她經常夢見狗沒飯吃,餓得皮包骨頭。

▲文軍紅和工人給狗準備吃的,它們一天要吃500斤米。新京報記者 王翀鵬程 攝

她也不忍心拒絕。別人不收,她也不收,狗就會死掉。

在張英看來,文軍紅應該就此打住。但她愛狗,又不懂得拒絕,被人捏住了死穴,把更多的狗推到她面前。

今年9月前後,一些人在公路上攔下一輛運狗車,救下了160多隻狗,找救助人接狗。沒有人願意收,他們找到文軍紅。

救助站裝不下,他們提出幫她再租一間房子放更多的狗。「他們說主要你對狗好,我們相信你。」

文軍紅說你們年輕,也可以像我一樣租間房子把狗養起來。他們馬上說不行,做不來,就是覺得狗兒可憐才去攔車的。

「救下來沒人接,還不是等死?不是更可憐?」文軍紅說,「這就是逼著我收。」

文軍紅以前不說這樣的話,因為她知道救狗的人是好心。「但現在要說,因為包括我在內的這些救助人實在支撐不住了,精神、經濟都支撐不住。」 所幸,那160多隻狗後來被別人接下了。不然到最後,文軍紅還是會收下它們。

還有人因為各種原因把自家的寵物狗送來,有些是病狗,有些是健康的。「他們說,你做救助的都不要,我就把狗扔了。」文軍紅說。

「要是我就不收,」張英一揮手,「是他的狗,要扔就扔。」

張英經常反問那些讓她救狗的人,你家裡有幾隻狗?你為什麼不養?在她看來,有些人對動物只是一腔熱血,滿足自己的英雄情結,但背後的麻煩都扔給救助人。

「如果他們確實沒條件養,可以認領,我幫你養著,你每月給它們交生活費。」張英說,「但他們其實並不願意為狗付出。」

文軍紅也認可張英的說法,她有時能清晰感覺到自己的愛心被人利用。但看到貓狗,她就「糊塗」了。12月18日傍晚,工人接回兩隻大型犬,一隻黑的,一隻花的,它們很兇,工人都不敢摸。

「狗狗好可憐,被人拴在高速路邊了。」文軍紅心疼壞了。她把狗籠子抬回屋裡,又跑前跑後,忙著給它們帶脖圈、餵飯。「還有十幾隻喊我們下周去救。」她和工人說。

新京報

相關焦點

  • 「救」還是「不救」:「動物救星」文軍紅和1300隻狗
    她的1300隻狗受到當地居民的投訴,救助站將搬到距離市區更遠的地方。因為一隻受傷的京巴,文軍紅迷上了「撿狗」。二十年間,她救下上千隻流浪貓狗,成為重慶市知名的流浪動物救助人,創建了當地規模數一數二的個人流浪動物救助站。為了養活它們,68歲的文軍紅變賣家產,拋棄了親人朋友,每天和狗生活在一起。
  • 廣州志願者一天收到100多條流浪狗信息,狗主棄養理由五花八門
    他們自稱「爸媽」,但他們的「仔女」可不是人類寶寶,而是一隻只萌犬。據《2018年寵物消費趨勢報告》顯示,中國寵物狗的數量已經達到2740萬隻,城鎮平均養寵率約為11%,為世界前三的「養寵大國」。隨著養狗人數的增多,也滋生了一系列「不文明養犬」的現象:隨意丟棄、遛狗不牽繩、犬吠擾民、甚至是犬只傷人。
  • 這六種狗變成流浪狗,很難生存,師父,小心點
    一旦以下六種狗變成流浪狗,他們就很難獨立生存,我真的不想留下他們,我可以把他們託付給下一個好家庭,不要說你失去了他們,有些狗很容易迷路!一、比熊比熊比較粘,不可能離開所有者獨自生活,另外,小狗很容易被其他狗欺負,而且比熊被雪白覆蓋毛髮得不到照顧,很容易得皮膚病,而且只是一隻敏感的狗,拋棄可能會得抑鬱症,時間不長。
  • 20多年,1300隻流浪狗,一個人的救助站何去何從?
    那是一隻剛在田埂邊產下3隻幼崽的流浪狗,村裡的小孩玩耍時試圖抓走幼崽,被狗媽媽咬傷。文軍紅趕到村裡時,咬人的狗已經被打死,只救回3隻幼崽。離開時她提出,自己出錢給村民養的狗做絕育手術。「那些老人不同意,覺得我有『神經病』,狗還需要做什麼絕育?」志願者何雯也會往文軍紅的救助站裡送狗。
  • 流浪倉鼠被好心人收養,與兩貓一狗和諧相處,組成溫馨小家庭
    流浪,本是人類放逐自我的行為,但現在卻是很多寵物每天都在經歷的事。自從有人開始養寵物,我們生活中就開始出現流浪的寵物。除了常見的中華田園犬、橘貓、狸花貓等,倉鼠也加入到了流浪的生活中。不管是出於何種原因,導致飼主拋棄倉鼠,任憑倉鼠在戶外流浪。
  • 古人是如何養狗的?養狗之人被稱為「狗官」,有的狗被封「郡主」
    近日,有關養狗的話題甚囂塵上,一篇名為《遛狗要拴繩,異煙肼倒逼中國養狗文明》的文章提到了一種可以毒殺狗狗的藥物,那就是異煙肼。這是一種抗結核病的藥物,對人類是無害的,可以倒逼養狗的人文明養狗。但如果小區大範圍使用這個藥物,那狗狗可就遭殃了。那麼,我們不禁要問,在古代,古人是如何養狗的呢?
  • 狗倒在田間小路上,女子本以為受傷了,隨後一人一狗大眼瞪小眼
    在社會的角落裡,生存著一群特殊的群體,它們被稱之為流浪動物。流浪動物沒有溫暖的港灣,每天風餐露宿,一旦生病的話,也只能自生自滅。當你們在路上看到一隻一動不動的流浪狗時,會是怎樣的反應呢?獸醫小明今天就來為大家講述這麼一個故事。
  • 廣州一寵物店20餘只貓狗慘死,老闆疑靠流浪貓狗繁殖賺錢
    拍攝者在視頻裡說,因為天氣炎熱,再加上多日來的饑渴,很多貓狗都虛脫了,已有十多隻貓狗死在店裡,發出陣陣惡臭。「這家店老闆被抓了,店裡130餘只貓狗沒有人管,都快死掉了。」一名參與救助行動的志願者告訴紅星新聞,店主因為長期收養流浪貓狗與人發生糾紛被拘留,據他們初步統計,目前已有20餘只貓狗在這兩天死亡,80多隻貓狗身有疾病或已中暑多時。
  • 養了只超大號狗後他崩潰了:笑到胃疼,卻也突然淚目
    比如下面這隻,它已經巨重達到了80多公斤,但還是向60公斤都不到的高中生求抱抱,誰能幫忙計算一下高中生的心理陰影面積……要論比誰更像熊,下面這隻才更像吧,儼然就是一隻大型的布玩偶,不過蹲在這裡等吃飯的主人實在是太呆萌了。
  • 四川資陽:流浪漢撞臉本山大叔,每天都拿著僅有的饅頭餵寵物狗
    某一天,有人就稱呼他養的這隻貓為流浪貓,結果流浪漢怒了,他說出了一句最震撼人心的話:我是流浪漢,但我的貓不是流浪貓!這句話真的非常令人感動,每一個有愛心的人都值得我們去尊重!哪怕他是一個流浪漢!最近,有四川的網友爆料,他的寵物店門前來了一位流浪大叔,每天都會拿著饅頭來餵寵物狗。
  • 網傳德宏社區殘忍棒打流浪狗 官方回應:是誤會,狗主人請的
    近日,一段雲南德宏州盈江縣社區工作人員棒打流浪狗,並將其丟進垃圾袋的視頻在網上流傳。 為了保證犬只的生活,周瑞格會選擇一些有能力的領養人,比如在昆明有房、事業穩定等,對大學生情侶一般不考慮。截至目前,救助站一共有200多隻狗被領養。 周瑞格說,他從2011年開始參加救助,2015年成立了你我它救助站。除了自救自養的流浪犬只,也有人帶著狗來請求救助,之後人走了,被留下的狗只能帶回救助站,還有人撿了流浪犬只特別是病狗丟在寵物館門口。
  • 外出遛狗不栓狗繩,柳州十餘人不文明養狗受罰
    趙某稱,當天他從北雀路的家中帶狗出來,沒有牽狗繩,是為了給狗跑動放鬆一下。狗在路上奔跑時,他就騎著電動自行車在後面跟著。鑑於趙某認錯態度較好,並保證以後嚴格按照規定文明養狗,公安機關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依法對其罰款 100元。
  • 廣州流浪貓狗現象:救助速度遠遠趕不上被遺棄速度
    保護流浪貓狗,為流浪貓狗找個「安樂窩」,志願者說——謹記不放棄、不拋棄   6月初夏,僅5個月大的薩摩耶犬寶寶為了躲避追捕,背負著頭上一道深深的刀疤躲進了黃埔區魚珠村的一個廢棄下水道,當一聽到市民致電求助,廣州「寵回家」志願者「北極」、「大雄」、「老鼠」等幾個大男孩迅速前往,爬入下水道管道,將小薩犬救下;小薩犬救助行動才結束沒幾天
  • 貓比狗可愛,為什麼養狗的人還是比養貓的人多
    很多時候貓「乖巧可愛」是因為此時的貓不想動,它更想要的是睡覺,所以您一些輕微的折騰對它來說,只要不是太過於過火,它也就懶得計較了。而狗不僅在對疼痛的忍耐度上,還是命令的服從性等方面,真的可以完勝貓的,因為它們真的可以做到非常「乖巧聽話」——當然,前提是這隻狗訓練有素,而不是被縱容到忘形。
  • 女子收養700多隻流浪貓狗 為籌經費乞討
    位於成都市新都區新繁鎮的「葉大姐小院」,既不是民宿,也不是餐飲館子,而是一個養了700多隻貓狗等小動物的救助基地。每天一睜眼,葉大姐就要面對700多張嘴的吃喝拉撒。 故事要從30多年前說起。當時,做百貨生意的葉大姐偶然撿到一隻受傷的流浪狗,從那以後,她就和流浪狗、流浪貓結下不解之緣。葉大姐早出晚歸,擺攤賣藥掙的錢,全部用在了小院。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她甚至沿街乞討。
  • 青島嫚與250隻流浪貓狗的抗疫日常:再難也要活下去
    上午10點,身著一套運動裝、套著圍裙的於君為記者打開基地的大門,眼前這位面容姣好、身形清瘦的女人就是流浪狗救助基地的發起人,若不是之前在微信上聯繫過她,確實難以想像眼前這位弱女子,就是堅持救助流浪貓狗12年,如今豢養超過250隻流浪動物的於君。「我說青島話『嫩』能聽懂吧?」一番簡單的寒暄過後,於君向記者打開了話匣子。
  • 一個和尚救了4500多隻流浪貓狗:為了救流浪動物,他忙到沒空念經!
    不過留在報恩古寺裡的只是冰山一角,在離報恩寺不遠的浦東流浪基地裡,還收養了4500多隻流浪動物…在對待流浪貓狗的問題上,智祥法師凡事都要親力親為。智祥法師知道後十分心痛,他找到當地的領導商量:再發現流浪貓狗能不能不要打死,可以由報恩寺接手這些流浪動物。所以多年來,每天都有數量不等的流浪動物,因為各種原因被送往這所收容所,之後再由智祥法師開車把它們接回報恩寺。
  • 從十萬一場的狗葬禮,到給狗設靈位祭拜:有違倫常
    這些起源於封建王朝的倫理道德,經過時代的演變,已經有很多內容不適用於當今社會,被人們所拋棄。比如君臣關係已徹底消失,女子的三從四德也被人們所批判,不再為人所提起。但是去除糟粕,倫常的精華依然已經隨著一代代人的傳承,融入靈魂。孝敬父母,愛護子女,夫妻互相尊重,朋友互相友愛等等,依然是維持人與人之間相處的真理。近日在父母家閒聊時,聽大姐說她的一位好友正在家裡給病死的寵物狗過頭七。
  • 公園下了「禁狗令」養狗不能再任性
    公共場所「禁犬」禁的不止是犬,還有一系列無意識、不自覺的不文明養犬行為。衛生:寵物狗隨時隨地排洩 狗主人熟視無睹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養狗人士普遍都知道養了狗就要遛狗,為的是讓寵物狗養成良好的排洩習慣,以便寵物狗不會在家中隨意大小便。
  • 串串狗能當寵物狗養嗎?怎樣養?
    小串串狗當然可以當寵物養。養法和別的狗狗是一樣的,但是小串串狗更好養,更不容易生病。我家就是個領養的串串狗。自從去年領回家到現在都一年多了,好養,每天上班兒工作忙,只有晚上吃一頓,晚上晚飯後遛一次。但他身體好,吃飯香,和家人關係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