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腕治汙,長江水清豚先知

2020-12-25 南報網

2020-06-03 07:25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長江江寧段十九公裡濱江岸線小碼頭、小作坊全部搬遷

鐵腕治汙,長江水清豚先知

南京江寧,是萬裡長江進入江蘇的首站。

6月2日,長江入蘇第一站——長江江寧段19.08公裡濱江岸線綠意盎然,江風習習。仙人磯下遊100米處,白楊挺立,芳草如茵。「我在這裡開辦砂石碼頭25年,今年是江水最清澈的一年!」站在砂石碼頭舊址,夏學榮看著滿目蔥鬱和一江碧水,無限感慨地說。

夏學榮。

江水由渾轉清,緣自江寧共護一江碧水向東流的鐵腕治汙和系統施策。

水中看

又見一江碧水

長江江寧段西起與馬鞍山交界的慈湖河口,東至江寧河河口,是萬裡長江奔騰進入江蘇的第一站,濱江岸線全長19.08公裡。

6月2日上午,記者乘船沿長江順流而下,目之所及,秀美壯觀。滔滔江水,一路奔騰,寬闊的江面一望無際,陽光照耀下波光粼粼,仿佛無數條金色鯉魚在白浪裡翻滾。從主航道遠望南岸,長江江寧段岸線鬱鬱蔥蔥的樹木、植被構建起一道護江綠色屏障,猶如綠色畫卷漸次展開。

「以前這一片都是砂石場,當時堆滿了沙子,空氣灰濛濛的,江水渾濁。」船至子匯洲附近,64歲的袁志榮指著現在的江豚廣場告訴記者。袁志榮是名副其實的「老船長」,父母在南京江海公司工作,他從小就在船上長大,後來子承父業,也成了一名「掌舵者」,一輩子「打拼」在長江上。

在袁志榮的記憶中,以前江水清澈,經常看到江豚嬉戲。後來江寧段的碼頭、砂石場、造船廠越來越多,到處都是黃塵漫天、機器轟鳴,生態環境日漸變差。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去年,江寧區相繼完成52處整治對象的拆除搬遷工作,包括32家企業以及12戶種植養殖戶、6處違規民房工房等,同時全面實施長江江寧段岸線景觀提升及設施配套項目,全力提升長江江寧段岸線生態環境。 

如今,19.08公裡的長江江寧段,碼頭、砂石場林立的現象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岸邊像花園、江水變清澈、市民臨江又見江。

「這兩年江寧段變化很大,沒有了汙染源,岸邊綠化也越來越密。」袁志榮笑著告訴記者,和以前相比,現在開船更愜意,因為可以隨時欣賞兩岸風景,「今年年底我就要退休了,在船上待了60年,要離開還真捨不得。」

岸上行

處處生機盎然

6月的江岸,正是樹木繁茂、生機盎然之際。2日上午,記者跟隨江寧街道河長辦主任李平,一路從慈湖河口自西向東,探訪濱江岸線整治情況。順江而下,江堤南側香樟、白楊等行道樹泛著新綠,正迎風舒展枝葉。

銅井河河口,原寶恆化工廠剛剛拆除完畢,工人正進場準備綠化;一家特種養殖場拆除後,原地恢復了綠化,市民經過時再也聞不到臭烘烘的異味;華林漁業社退捕後,原址被打造成了一處景點,退捕的漁船拆除動力裝置供遊客參觀,也成為當地人的集體記憶;濱江建材廠拆除後,當地建成了上萬平方米的江豚廣場,成為居民平日休閒的好去處。

江豚廣場東邊300米處,是原中建鑄造廠所在地。2日,鑄造廠老闆顧富興在拆遷搬離2年後,第一次踏上自己打拼了25年的廠房舊址。看著一片綠意,他不禁驚呼,「天哪,我都快認不出這個地方了!」

顧富興。

顧富興原本在銅井從事鑄造件加工生意,1995年來到濱江岸線三十匹泵站處,租了50多畝地開辦中建鑄造廠,為馬鋼等企業配套加工各種鋼鑄件。「工廠大約有50名工人,一年產值七八百萬元,養家沒問題。」顧富興在江堤上邊走邊尋找當年廠房的「蹤跡」。

拆除前,中建擁有2排廠房、多臺中頻爐,門前還有一條300多米長的水泥路。如今,廠房拆除了,設備移走了,原地種上了一排排行道樹。走下一處臺階,顧富興終於找到了一棵碗口粗的香樟,「這棵香樟是我親手種在廠房裡的,到今年已經25年了,你看,邊上還有一棵桂花樹,也是我種下的。」

看著廠房原址發生的巨變,顧富興很是欣慰。「我是第一批籤了拆遷協議的。雖然說廠子是我一家人的生活來源,但長江大保護事關子子孫孫的利益,這才是大帳,我必須支持!長江保護好了,子子孫孫都受益哩!」

江邊遊

見證岸線蝶變

顧富興開辦鑄造廠的同一年,夏學榮也來到了濱江岸線打拼。當時夏學榮剛退伍不久,決定自謀職業,於是在仙人磯下遊100米、離中建鑄造廠1.5公裡上遊處開辦起一個小砂石碼頭。

「一年能掙20來萬元,但說實話,砂石碼頭對環境影響的確很大。」夏學榮回憶,當時砂石卸貨後,就堆在附近一個六七畝的池塘裡,砂石多到什麼程度呢?「填滿了1米多深的池塘,繼續向上堆,最高可以達到20米高。」

六七層樓高的砂石堆,江邊風大,一陣風颳過,漫天細碎的小砂石,吹得人眼睛都睜不開。此外,周邊多家船隻維修等企業也集聚在此,生活垃圾、汙水等亂倒,「環境髒亂差、位置又偏僻,除了拖運砂石的工人,一年難得見到生人,小偷都不光顧。」夏學榮苦笑著說。

前年,江寧街道決定清理濱江岸線環境,夏學榮二話不說,爽快答應拆除搬遷。妻子不理解,怪他「太好說話了」,夏學榮開導妻子,「長江大保護是中央決策,這是大是大非問題,不能因為一己私利,影響牽涉子孫後代的長江大保護事業。」

夏學榮不僅自己積極響應拆除工作,還幫忙說服周邊企業一起配合整治。「我是退伍軍人,又是一名黨員,肯定要支持、配合地方政府工作。再說,長江大保護優化了環境,提升了水質,最終受益的還是我們老百姓自己。」

拆遷搬離2年多來,夏學榮仍保持每周2次的頻率來看江。他最常去的是他打拼了25年的砂石碼頭舊址,是江水由渾轉清的直接見證者。

除了沿江居民,江豚也是長江水質提升的見證者和受益者。汙染企業搬遷後,機器轟鳴聲和漫天灰塵消失了,長江標誌性物種——江豚出現的頻次明顯增多。南京江豚保護協會秘書長姜萌證實,10年前南京江豚一度下降到不足30頭,如今長江南京段的江豚數量已穩定維持在50頭左右,處於恢復性增長狀態。

「砂石場和漁船的存在對江豚負面影響很大,拆除後,水質變好了,江豚又遊回來了。」姜萌說,如今在新濟洲、子母洲觀測點,他經常能看到江豚成群在江水中嬉戲、合作捕魚的場景,每到春秋季還能看到母江豚背著小江豚遊動。

長江江寧段江水清澈,景色迷人。

系統治

讓長江永葆生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治好『長江病』,要科學運用中醫整體觀,追根溯源、診斷病因、找準病根、分類施策、系統治療」「做到『治未病』,讓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斷,為治理母親河提供了重要方法。

江寧區委、區政府及南京江寧濱江開發區、江寧街道強力整治、系統考慮,對岸上、集鎮、通江河道採取了全方位鐵腕治理:

除了完成52處整治任務外,江寧街道以持續改善長江水質為核心,將長江入河排汙口治理範圍擴大至轄區內5條通江河,對所有排汙口開展排查、檢測、溯源、整治,紮實推進「一江五河」水汙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三水共治」;

持續推進雨汙分流,截至目前,江寧集鎮居民生活汙水收集實現全覆蓋,村莊生活汙水本月底實現收集全覆蓋,屆時真正實現不讓一滴汙水流入長江;

當地51戶漁民、1家漁業社全部轉產退捕,191條三無船隻全部清理到位,長江真正得以「休養生息」……

岸上的綠化提升仍在持續推進。自今年春節後復工復產以來,長江江寧段濱江岸線迎水面及背水面100米範圍內全部實現造林綠化,共種植了27萬株苗木,造林綠化總面積8804畝。19.08公裡長江岸線正成為全新的「網紅打卡地」。

江寧街道黨工委書記張朋芳表示,在堅持生態保護的前提下,街道將持續推動長江江寧段實現科學發展、有序發展、高質量發展,同時,進一步提升、改善長江江寧段沿江生態環境和產業發展環境,打造環境優美、魅力獨特的綠色生態帶、人文景觀帶,力爭形成濱江岸線整治的「江寧樣本」。

通訊員 張磊 南報融媒體記者 周愛明 杜瑩 王懷豔

南報融媒體記者  姚強  馮芃  董家訓  

相關焦點

  • 呂梁汾陽市鐵腕治汙繪就高質量生態底色
    這是汾陽市環保出重拳、鐵腕治汙的可喜成績。而今邁步在汾陽的街頭,身邊綠樹環繞,空氣中到處瀰漫著泡桐花的馥鬱香氣。舉目四望,昔日的燃煤鍋爐、工廠煙囪難覓蹤影。田間地頭,溝渠河道,黑臭水體被清清溪流取而代之……市民普遍反映,身邊的環境總體變好了,天變藍了、水變清了,空氣也越來越清新了。
  • 長江大保護的荊州答卷:水清地綠 石首舒展生態畫廊
    2017年初,石首市鐵腕治湖,宣布收回包括白蓮湖在內的全市所有湖泊的承包經營權。解開沉重利益枷鎖,身患重疾的湖泊得以休養生息。失去的終又歸來。一泓清水,幾彎小河,安放綿綿鄉愁。這只是石首推進「長江大保護」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石首市深入貫徹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指示精神,鐵腕重拳抓治理,「六治並行」護生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書寫了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的石首作為。
  • 長江大保護的荊州答卷:水清地綠,石首舒展生態畫廊
    2017年初,石首市鐵腕治湖,宣布收回包括白蓮湖在內的全市所有湖泊的承包經營權。解開沉重利益枷鎖,身患重疾的湖泊得以休養生息。失去的終又歸來。一泓清水,幾彎小河,安放綿綿鄉愁。這只是石首推進「長江大保護」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石首市深入貫徹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指示精神,鐵腕重拳抓治理,「六治並行」護生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書寫了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的石首作為。
  • 長江豚類保護網絡正式成立
    近日,「長江豚類保護網絡成立暨長江豚類監測救護技術培訓」會議在江西省星子縣和湖口縣召開。長江漁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莊會柏在會上宣讀了農業部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辦公室《關於成立長江豚類保護網絡的通知》,宣布「長江豚類保護網絡」正式成立。
  • 長江豚類動物瀕臨滅絕
    在長江中生存了2500萬年的白豚,或成為世界上第一種因為人類活動而導致滅絕的豚類動物。如今,被稱作白豚「醜表妹」的江豚也遭遇種群數急劇下降的危機。物種滅絕輓歌難道要再度唱起?近日,《科學》雜誌再次聚焦長江流域生態保護。這篇題為《保護長江生態的最後一次機會》(Last Stand on the Yangtze)的文章,對長江豚類日益嚴峻的生存形式進行了深入剖析。
  • 江蘇太倉:「好空氣」緣於鐵腕治汙
    絕非靠「風吹」,而是靠鐵腕治汙。太倉市生態環境局負責人表示,近年來,該市全力打好藍天保衛戰,擦亮了「現代田園城 幸福金太倉」的城市名片。能源結構持續優化化石能源的使用與大氣汙染有著極深的因果關係。在太倉,煤炭消費逐年減少。去年7月,運行了34年之久的太倉宏達熱電有限公司的熱電機組正式全面停運。
  • 上虞區環保局嚴打環境違法犯罪 鐵腕治汙利劍出鞘
    據介紹,2016年,我區集中攻堅大氣汙染防治,以鐵的決心、鐵的手腕全力推進治汙。即將出臺《紹興市上虞區建設項目環境準入指導意見》,嚴格項目準入,對重汙染行業,低小散行業,惡臭類物質,廢料再生利用,有機溶劑型油漆、塗料、環境風險等項目實施禁限批。
  • 中國組建保護網遏制長江豚類生存環境惡化
    著名水生生物研究專家王丁說,保護網絡的成立,是長江豚類保護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工程,將對長江豚類保護產生重要影響。  長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主任莊會柏介紹說,農業部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辦公室和東海區漁政漁港監督管理局是長江豚類保護網絡的組長和副組長單位,全面負責長江豚類保護網絡的領導、監督和管理。
  • 湖南全力修復「長江之腎」 洞庭鷗鹿翔集魚豚再現歡躍
    (新中國70年)湖南全力修復「長江之腎」 洞庭鷗鹿翔集魚豚再現歡躍  中新社長沙8月3日電 題:湖南全力修復「長江之腎」 洞庭鷗鹿翔集魚豚再現歡躍  作者 付敬懿  穿行於漫天蘆葦中的人行小徑,聽清風拂過時的「沙沙」聲響,享受黑麥草和小野菊的迎風點頭,欣賞飛鳥掠過水麵時的波光粼粼,甚或看到江豚在水中嬉戲
  • 韓南韓北村項目、三府灣新村是這樣預防治汙減霾的!
    5月27日,區城(棚)改辦對所管轄的城棚改項目及各指揮部現場的治汙減霾和安全生產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全面檢查。韓南安置樓東方國際廣場工地現場嚴格執行鐵腕治霾「七個到位」和「七個百分之百」相關措施,確保治汙減霾工作有序進行。
  • 孟州:鐵腕治汙倒逼綠色發展
    「六控一應」倒逼根治頑症  「借鐵腕治汙之勢,不折不扣地推行『六控一應』,徹底根除汙染頑症,補足環保欠帳。」孟州市環保部門負責人硬氣地對記者說。
  • 鎮江長江豚類保護區再獲全國考核第一名
    記者日前從鎮江農委獲悉,在農業部對全國48個省級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2015年度考核中,江蘇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再獲第一名。   為了有效保護長江鎮江段豚類資源及其棲息地,"江蘇鎮江白鰭豚保護站"於1996年建立,這也是我國最早建立的5個長江豚類監測站之一。2003年,江蘇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設立,保護區正式成立。
  • 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內涉事景區關停
    > 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內涉事景區關停
  • 鎮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問題已經徹底解決
    記者注意到,外界關注的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問題,已經徹底解決。  此前,有媒體報導鎮江豚類自然保護區灘涂被佔用事件,報導引起鎮江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明確要求落實生態環境部督查要求,將豚類自然保護區的所有設施全部拆除。今年,「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問題徹底解決」作為鎮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一大「要件」,被寫入2020年鎮江政府工作報告中。
  • 一個泉眼的「治汙」
    鐵腕治汙,將「米湯河」變成如今的一江清水,陳澤金見證了流過家門前的烏江水質之變。企業有關負責人說,企業在環保治汙、綠色轉型升級等方面的投入,從長遠看,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責任編輯: 張樵蘇
  • 長江大保護,江蘇算好三本帳
    償還「生態帳」:重拳出擊「化工圍江」生產岸線轉型生態岸線  長江是江蘇省的母親河,全省八成用水來自長江。但保護好長江水質對於江蘇來說,由於多種因素疊加,成為嚴峻挑戰。除了本身地處長江下遊,受上中遊客水影響較大等因素影響外,解決「化工圍江」問題是其中的一項重要課題。
  • 長江拍到疑似白鱀豚 農業農村部:湖北等六省市加強豚類保護
    原標題:農業農村部下發通知:湖北等六省市要加強長江豚類保護長江安徽段拍攝到高度疑似白鱀豚 農業農村部近日下發通知湖北等六省市要加強長江豚類保護圖為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標本8月17日,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就此下發通知,要求安徽、湖北、上海等六省市進一步加強長江豚類保護工作,高度關注白鱀豚、長江江豚歷史棲息地和集中分布區域,實行最嚴格的監測和保護,發現白鱀豚及長江江豚種群新動態第一時間上報。
  • 中央環保督察組:江蘇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內搞旅遊 掛羊頭...
    新京報快訊(記者鄧琦 實習生張金磊)生態環境部今日通報,2018年6月22日,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對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內違法違規項目清理整治情況進行了現場檢查,發現鎮江市對保護區保護管理工作長期不重視,在2016年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後,不但未按照整改要求清理保護區違法違規項目,反而繼續加大開發力度,導致保護區內江灘溼地被嚴重破壞。
  • 【踐行囑託開新局】共抓長江大保護,看鎮江豚類保護區恢復美麗...
    記者近期跟隨「踐行囑託開新局」主題採訪團來到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內,這裡儼然已經成為一片「無人區」,蘆葦蕩重疊擺動,不時有鳥兒掠過水麵,完全找不到人工建築的痕跡。然而就在2017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中披露:鎮江市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被非法侵佔7000多畝,違規建設大江風雲影視實景園,並違規開墾農業種植和漁業養殖,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豚類保護區突出環境問題被曝光後,鎮江痛定思痛,全面清理違規開墾建設項目,7000多畝江灘溼地全面退出農業生產和水產養殖,進行人工覆土和生態自然恢復。
  • 江蘇長江豚類保護變身遊樂區 鎮江市市長被約談
    江蘇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是長江下遊江豚優良棲息地和重要生態走廊,中央環保督察進駐江蘇時發現,保護區內非法佔用面積高達7000多畝,嚴重破壞豚類保護區的生態功能。問題被點名後,一晃就過了兩年,記者和督察人員發現,該整改的沒整改,該落實的沒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