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專家:碳中和目標規劃時間表已敲定

2020-12-25 大河財立方

生態環境部有關專家今天(22日)就社會上一些人對於低碳發展的誤解進行回應,表示低碳發展不是給地方發展設「天花板」,並預測到2030年低碳投資將成為新的增長驅動。

在中國環境記協今天上午舉辦的第十一期環境茶座上,生態環境部國家氣候戰略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表示,低碳發展不在經濟增長的對立面。低碳發展可以讓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同時促進新經濟形態的發展。

柴麒敏說,此前在與地方政府或企業的座談時,有人認為低碳發展是給地方經濟發展設「天花板」,是「卡脖子」,約束地方發展,是給企業增加成本的。「但如果仔細看中央文件,反反覆覆都在出現一個詞『效益』。」他說。

柴麒敏介紹,2005年以來,我國所實施的應對氣候變化政策和行動,相當於累計節能22.1億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192萬噸、氮氧化物約1130萬噸。研究結果顯示,到2030年協同治理將減少80%的大氣汙染,帶來更清潔的空氣。

「通過低碳發展,還提供了更多清潔、體面的工作。」柴麒敏介紹,目前,全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工作人員已經達到450萬人左右,已接近煤炭生產領域的產業工人。預計到2030年低碳領域的就業人數可達到6300萬人。

另外,低碳發展也會帶來投資的變化。柴麒敏說,到2030年,全國低碳產業的投資有望達到23萬億元,對GDP的貢獻率將超過16%。

國際社會目前已達成共識,且多項證據也顯示,採取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可以推動創新、提高經濟增長並帶來諸如可持續發展、增強能源安全、改善公共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等廣泛效益。

生態環境部。攝影/章軻今年9月,中國政府向國際社會宣布,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爭使二氧化碳排放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本月12日,中國政府再次向國際社會宣布: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柴麒敏介紹,截至目前,北京、天津、山西、山東、海南、重慶、雲南、甘肅、新疆等9省(區、市)都提出了明確的碳排放達峰目標。國家已開展了三批共計87個低碳省市試點,共有82個試點省市研究提出達峰目標,其中提出在2020年和2025年前達峰的各有18個和42個。此外,低碳城(鎮)、低碳工業園區、低碳社區、近零碳排放示範工程等試點示範也得到了很好的實踐。

中國減緩和適應政策力度持續提升。攝影/章軻環境茶座會上,柴麒敏還透露了相關預測,包括到本世紀中葉,我國氣候變化領域的資金需求。預測結果顯示,實現2060年前碳中和願景總資金需求規模將達到約139萬億元,年均約3.5萬億元,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6%左右,長期資金缺口年均在1.6萬億元以上。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按照上述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有關部門正在抓緊編制相關戰略規劃,大致的時間表也已經敲定:

預計明年全國「兩會」上,將明確低碳發展的約束性目標和重大政策;明年秋季將出臺「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明確主要目標和政策行動;明年秋冬季有望出臺「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提出減緩和適應目標、部門和地方行動等。同期明確「十四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以及工業、建築、交通、能源等專項規劃,對約束性減排指標進行地方分解。

對於正在加緊編制的碳達峰行動方案,柴麒敏透露,方案將提出地方達峰主要政策與行動,開展部門和行業達峰行動,部署低碳技術開發和項目投資,同時引導重點企業開展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管理,加強重點企業碳排放信息披露。

實習編輯:楊志瑩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來源:第一財經)

相關焦點

  • 走向碳中和
    雖然這是我國第一次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入年度重點任務之一,但今年以來,「碳中和」已在多個重要場合被提及。有專家指出,「碳中和」意味著一個以化石能源為主支持發展的時代開始結束,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一個向非化石能源過渡的時代來臨。
  • .| 「非常鼓舞人心的一步」——中國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要達到碳中和,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通過特殊的方式去除溫室氣體,例如碳補償。二是使用可再生能源,減少碳排放。
  • 碳中和,全球在行動:法國爭當國際舞臺「生態先鋒」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確定為2021年重點任務之一。碳中和,就是淨零排放,是指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與大自然吸收的溫室氣體相平衡,目的是維持大氣層中溫室氣體的濃度相對平衡,溫升不再發生變化。為應對氣候變化這一嚴峻挑戰,除中國外,歐盟、英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也紛紛設置碳中和目標實現時間表,一場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大潮正在形成。
  • 中國能源研究會李俊峰:佔全球GDP75%的國家已提出碳中和目標
    【中國能源研究會李俊峰:佔全球GDP75%的國家已提出碳中和目標】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研究員李俊峰19日在國是論壇上表示,今年的7月份,在歐盟宣布碳中和計劃之前,已有30多個國家宣布碳中和目標
  • 實現碳中和目標?專家:急需構建捕集技術新體系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日前,生態環境部提出未來10年我國將開展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有關工作將納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查,並對各地方進展情況開展考核評估。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綠色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張九天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我國在未來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進程中,CCUS 技術不可或缺。而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提出,也給CCUS這一重大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為「十四五」環境保護劃重點
    未來五年,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發力點在哪?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如何推進?新華社記者採訪了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藍天白雲成為朋友圈曬照片的常客」記者: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交出了一份怎樣的成績單?
  • 垃圾乘坐地下真空「快車」,芬蘭為跑贏碳中和時間表拼了
    「相比我們小時候,現在芬蘭的氣候環境已經變得大為不同。不僅大風天常常降臨,雨季也連綿不絕。」芬蘭環境部常務秘書漢娜爾·波卡(Hannele Pokka)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儘管芬蘭擁有全球最潔淨的空氣和水資源,碳排放量已比上世紀90年代的水平減少了21%以上,這個希望在2035年完成碳中和(即零總碳量釋放)目標的國家仍在繼續思考,如何減少人類活動對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從產業鏈完整的垃圾處理,再到不同城市的碳中和時間表。
  • 2050年「碳中和」目標能否實現?
    (圖源@參考消息)日本為何提出2050年「碳中和」目標?據悉,日本政府此前設定的減排目標是到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比2013年降低26%。日本曾表示,其本世紀後半葉儘快實現「碳中和」,而非制定一個明確的時間表。那麼,日本在碳減排方面的立場為什麼會發生巨大轉變?
  • 生態環境部介紹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進展並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
    生態環境部10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實錄10月28日,生態環境部舉行10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出席發布會,介紹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進展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並共同回答了大家關心的問題。
  • 赫爾辛基的「碳中和城市」目標
    為進一步加速節能減排的步伐,2017年9月,赫爾辛基市重新設定了到2035年實現「碳中和城市」的目標,將此前的目標提前了15年。  為進一步加速節能減排的步伐,2017年9月,赫爾辛基市重新設定了到2035年實現「碳中和城市」的目標,將此前的目標提前了15年。
  • 「碳中和」目標如何實現?日本先制定了兩個「小目標」
    資源匱乏的日本將如何實現擺脫汙染性化石燃料的目標?10月中旬,日本新任首相菅義偉在首次施政演說中,就勾勒了日本在碳排放領域的新目標:日本將於2050年實現碳中和。當時,他對日本國會議員表示:「我們需要改變思維方式,積極採取措施應對全球變暖,這將改變我們的工業結構、經濟和社會情況,並帶來重大增長。」
  • 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願景下國資央企有哪些動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在巴黎協定之後第一個長期氣候目標,也是第一次提到碳中和。
  • 碳中和是地方發展的天花板嗎?低碳會帶來新投資機遇和產業機會
    據媒體報導,關於編制相關戰略規劃的大致時間表已經出爐:預計2021年全國「兩會」上,將明確低碳發展的約束性目標和重大政策;明年秋季將出臺「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明確主要目標和政策行動;明年秋冬季有望出臺「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提出減緩和適應目標、部門和地方行動等。同期明確「十四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以及工業、建築、交通、能源等專項規劃,對約束性減排指標進行地方分解。
  • ...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啟動 助力實現碳達峰目標和碳中和願景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全國碳市場的不斷建設完善,將為中國實現碳達峰目標、碳中和願景發揮積極作用。「通過參加碳排放(權)交易,售出二氧化碳指標11萬噸,公司收益261萬元。」說話的是湖北華電襄陽發電有限公司的一位負責人。據他介紹,公司較早前參與了湖北碳市場交易試點。通過碳排放權交易,企業在實現節能減排的同時,還獲得了新的收益。
  • 2060年中國「碳中和」目標的路徑、機遇與挑戰
    深度脫碳到完成「碳中和」目標期間,工業、發電端、交通和居民側的高效、清潔利用潛力基本開發完畢,此時應當考慮碳匯技術,以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生物質能碳捕集與封存(BECCS)等兼顧經濟發展與環境問題的負排放技術為主。
  • 央行表態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銀行意味著什麼機會
    在工作會議提出的10項重點工作中,將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位列貨幣政策、信貸政策之後的第三位。這並非央行首次提及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2020年12月25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召開的2020年第四季度例會首次提及「促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完善綠色金融體系」。
  • 中國承諾減少碳排放 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
    儘管這一計劃是為了改善本國氣候狀況,但西方專家已開始提出批評。許多人甚至認為環境問題可能會更加惡化。衛星通訊社記者帶著造成這種擔憂的原因以及中國的新環保計劃有效性等問題採訪了中國生態學家。 九月初中國生態環境部宣布開始發展炭市場。據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介紹,建設全國碳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
  • 實現碳中和 森林作用大(美麗中國·降碳減排在行動①)
    樊甲山攝(人民視覺) 開欄的話 應對氣候變化,我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等目標承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2021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
  • 「碳中和」城市需要啥樣的交通電氣化
    ■本報實習記者 張金夢電氣化引領交通碳減排我國最新提出,為應對氣候變化,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意味著在未來40年內,我國要完成從達峰到淨零排放的升級,挑戰空前。
  • 解讀蘋果公司引以為傲「碳中和」,已經是全人類發展的終極目標?
    碳中和聽起來似乎有點陌生,其實就是可持續發展理念中的一個小概念。不過,這個概念現在真的火到不行啊,小企業都以生產碳中和產品為目標,像蘋果亞馬遜這種大企業以全面實現碳中和為承諾。國家層面,日本和韓國最近也宣布了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