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平安時代的二條城,花見小路辨別藝伎等級

2020-12-16 百家號

京都古稱平安京,城市存在歷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以前,作為日本的國都,歷時1000餘年,享有「千年古都」之稱。這裡不僅是佛教、神道教的聖地,也是一座很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能代表京都文化和歷史的,除了京都文化博物館,還可以去二條城,和京都知名的花見小路。

因為旅行的時間是在周一,恰逢京都文化博物館閉館,遺憾沒有去成。但經過導航的指引,步行不遠處就是京都的二條城了。

男權象徵的二條城,平安時代的縮影

二條城建於公元1603年,是江戶幕府的權力象徵。

建有東西約500米、南北約400米的高大圍牆,並挖有類似於中國護城河一類的水道。

護城河粗壯的宛如青蛇一樣的水草和胳膊一樣長的大鯉魚,估計局座看到了,會說這也是一種生物防禦系統吧。

城內建有本丸御殿、二丸御殿、唐門、黑書院、白書院、內宅(院)、位於城堡一角的天守閣及其它附屬建築,部分景點門口還有語音介紹系統,可以選擇中文語音介紹,遊覽起來還是很方便的。

二條城是京都著名的「櫻花王者」八重櫻賞櫻花聖地,此時雖沒有櫻花可以欣賞,但並不妨礙我們賞紅葉的雅興。白色的建築物配上綠色紅色的葉子,還是挺有一番風韻的。

二條城分為本丸御殿、二之丸御殿以及環繞兩個御殿的庭院等區域,是德川幕府家族的象徵。應該是出於對木質建築物的保護,進入主殿,需要脫下鞋子。從侍衛休息室,一路向內,才能走進德川幕府家族的核心休息區。

在步行過去的時候,途徑了傳說中的鸝鳴地板,走在上面,會清晰的聽見地板發出尖利的吱吱聲音,也就是所謂的夜鶯啼叫般的聲響。據說,做此設計是以防夜間刺客入侵。本來以為這是島國人民智慧的象徵,回來百度後才知道,原來設計之初並非如此,而是年久失修,釘子和木板摩擦之音,烏龍了這一奇特風情。

對庭院設計並不甚了解,不過二條城的曲折水面,三段式的疊瀑,水中小島,高低錯落的植物組合在一起,都彰顯了設計者充分利用了每一寸土地,簡單布置挺日式,簡單、精緻還很有韻味。同時,也蘊藏著枯山水的日式美學和禪意。

花柳街巷風韻殘存,花見小路遇見藝伎

作為電影《藝伎回憶錄》取景地之一,很多遊客來到京都,都會在花見小路變身和服少女,切身體驗一下何謂日式風情。

花見小路是日本最古老的花街,這裡保留了江戶時期的民宅建築,也是現在為數不多的尚能看到真藝伎的場所。在這裡,藝伎和各國美少女cosplay的藝伎很容易區分,沒有把臉和頸部塗成雪白一片,慢悠悠大步前行、沒事掏出手機自拍的,百分百是假藝伎。

真藝伎在夜色中出現時,很遠就能聽到有人在喊,「快拍呀,出來啦」,然後就會看到很多人持著各種長槍短炮、手機,對一個人追著拍。大多數藝伎都是小碎步跑向自己的工作場所,這也是很多人拍藝伎都比較虛的原因。

不同等級的舞妓之間,其實有著很大的區別。

比如,配飾差別就很大。簡單的說,等級越高,髮飾越素。我今天拍到的應該是一年目藝伎,長長的碎花垂簾,很好看。

再看衣服領子,全紅是最低檔,之後是前花後紅,前白後紅。可以判斷出,這兩個藝伎應該是中級的藝伎。

另外,嘴唇也是有區別的。低級別的只有下嘴唇是紅色,紅色越多,等級越高。

由此可證,我抓拍到的兩個應該都是年輕的稍低級別的藝伎。

據說,目前島國真正的藝伎只有200人左右,屬於夕陽產業。也有一些高檔餐廳會提供藝伎服務,7500日元一個半小時。(別問我怎麼沒拍,貧窮遮蓋了我的雙眼……)

當天這裡還有草間彌生的《永遠的南瓜》展,可惜晚上已經關門了,就此錯過了「圓點怪婆婆」的波點藝術。

作為島國的特色和一個特殊存在的群體,每一個藝伎的背後都有著很多「不足為外人道也」的故事。一如《藝伎回憶錄》裡寫的:「心會慢慢死去,就像落葉一樣,漸漸失去希望,直到有一天完全絕望,心如止水,一無所有。藝伎是滾滾紅塵中的過客,她抹上濃妝,掩飾她的真面目,她的雙眼宛如一泓深淵。她在世人面前唱歌跳舞,討人歡心,付出一切,真正的自我卻躲在陰影中,內心充滿秘密。」

【作者】韋宇教,行者,出版散文集《願無歲月可回頭》。媒體人,專注於旅行、攝影、寫作。獨立攝影師,多個微信公眾號特約撰稿人。搜狐自媒體,樂途靈感旅行家,百度百家、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看點號、網易號等專欄作者,驢媽媽旅遊達人。輾轉流年,策馬揚塵,心向遠方,不問歸程。本文圖片和文字所有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署名,未經許可請勿用於商業用途。如有其它需求請與作者聯繫。(微信:weiyujiao1985 微博:@韋宇教)

相關焦點

  • 遇見平安時代的二條城,花見小路辨別藝伎等級
    能代表京都文化和歷史的,除了京都文化博物館,還可以去二條城,和京都知名的花見小路。因為旅行的時間是在周一,恰逢京都文化博物館閉館,遺憾沒有去成。但經過導航的指引,步行不遠處就是京都的二條城了。男權象徵的二條城,平安時代的縮影二條城建於公元1603年,是江戶幕府的權力象徵。
  • 日本:京都藝伎花街 祇園花見小路
    遊俠首先帶大家到祇園花見小路走走,這裡是日本最古老的花街,街道兩旁保留了大量江戶時期的民宅建築,石板路料亭茶室,濃鬱的古都風情,現在大多是高級料理亭。據說這裡是最多見到藝伎的地方,不過要等到夜幕降臨後。
  • 夕拾の朝花 衹園花見小路
    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我們遇見身著傳統服飾的日本美女帥哥正在舉行結婚慶典。沾沾喜氣。祝福像花兒一樣的你們,永遠幸福,平安快樂! 花間小路從江戶時代起,就是日本最有名的花街,現在也是為數不多的能夠看到藝妓的場所。不過等到晚上才會看到藝伎。因為藝伎是晚上才出來工作的。
  • 遊日本最有名的藝伎區——京都花見小路
    祇園是一個街區,位於八坂神社前、鴨川到東大路通之間的四條通沿街,白天你可以在茶室、餐廳裡消遣或者逛逛土特產商店,到了傍晚燈籠閃爍時,還經常會碰到行色匆匆的藝伎與你擦肩而過,因為這裡是京都最有名的藝伎區。當你換上一身和服,穿著木屐,走在花間小路,就會給人一種錯覺以為穿越了。花見小路通是日本京都市的一條南北向街道,北到三條通,南到安井北門通,長約1km,是經過祇園中心區的主要街道。
  • 日本:京都藝伎花街 祇園花見小路
    遊俠離開奈良前往京都,京都從平安王朝到明治維新,做了日本將近千年的首都,是日本文化與大和之魂的真正所在,古建築密度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擁有眾多幽靜的寺廟和神社。遊俠首先帶大家到祇園花見小路走走,這裡是日本最古老的花街,街道兩旁保留了大量江戶時期的民宅建築,石板路料亭茶室,濃鬱的古都風情,現在大多是高級料理亭。
  • 花見小路:著名的花柳街,充滿古樸風情,行色匆匆的藝伎!
    花見小路是京都東山區一條南北走向的街道,最有名的的部分是從建仁寺向北延伸的一段古風街道,有著名的衹園甲部歌舞劇場,在春秋兩季會由舞伎藝伎演出盛大的歌舞劇。街道建築富有京都特色,今年來萊卡、愛馬仕紛紛在這裡開起了另類體驗店。
  • 花見小路:著名的花柳街,充滿古樸風情,行色匆匆的藝伎!
    花見小路是京都東山區一條南北走向的街道,最有名的的部分是從建仁寺向北延伸的一段古風街道,有著名的衹園甲部歌舞劇場,在春秋兩季會由舞伎藝伎演出盛大的歌舞劇。街道建築富有京都特色,今年來萊卡、愛馬仕紛紛在這裡開起了另類體驗店。
  • 京都花見小路, 風月之地偶遇藝伎
    京都花見小路,一條一公裡長的充滿江戶時代風情的小街,南北橫貫衹園地區。
  • 日本旅遊:這條花見小路沒有櫻花,依舊充滿魅力
    日本旅遊:這條花見小路沒有櫻花,依舊充滿魅力文/海波在日本有很多的櫻花公園和櫻花小路,這些地方最有特色的就是溫柔落地的櫻花。花見這個詞在日本語中就是觀賞花的意思,而花在日本大多數時候又代表櫻花。所以日本的花見小路通常都是以觀賞櫻花為主的。今天我們要了解的這條花見小路確實與我們通常所了解的花見路不一樣。因為它是唯一一條沒有一棵櫻花樹的花見小路。但是儘管沒有櫻花的映襯,這條小路依舊是充滿了新奇的店鋪和日本特有的迷人魅力。這條小路位置就在京都。值得一提的是花見小路的盡頭有一座寺廟。這座寺廟名為建仁寺。建仁寺是日本佛教宗派裡面臨濟宗的寺院之一。
  • 日本的花間小路,是規格最高的繁華街,能偶遇藝伎的經典場所
    花間小路是日本規格最高的繁華街,在道路的兩旁是縱橫方向,能通風的用細細的方材建成的格子窗,大街的格調與舞妓的風採十分相稱,街上排列著銷售髮簪、香和日式服裝裝飾物品等京都特有的商店,而在日式建築中也有許多可品嘗中式菜和意式菜等的餐館,這也是祗園的另一個魅力。
  • 日本本州遊(14):京都祗園花見小路
    沿著這條小路前往袛園花見小路花見小路街道環境清幽、規劃整齊,並排著的都是擋有垂簾的茶屋。花見小路,它是日本最為古老的花街,南北橫穿祗園地區,全長一公裡左右與花見小路垂直的小巷花見小路茶屋花見小路從江戶時代起就有藝妓,也是目前為數不多尚能看到藝伎的場所。一般在晚上藝妓才能出來工作,現在的藝妓的數量已經很少,約只有4000人左右,只有京都才有。
  • 石屏櫻雨落離愁 花見小路煙雨樓
    遊戲簡介中文名稱:花見小路英文名稱:Hanamikoji設計師:Kota Nakayama遊戲類型:藝伎*124mm的牌套(內含7張79*118mm的大牌)購買連結:(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一群簡評花見小路是日本京都老茶館萬亭西側的一條街道
  • 花見小路/我的詩歌與遠方/日本行之一
    花見小路嵐山的十月楓葉正紅尋尋覓覓,無緣相見京都的花間小路難覓芳蹤導遊說,沒有預約難見藝伎真面目走一走從江戶時代還能依稀可見為數不多的藝伎身影分不清小路上走過的一道道穿和服的風景哪個是藝伎真傳的後代我突然想起當年看過的那部風靡世界的電影望鄉的阿琦婆可是從這裡走出的原型這條斑駁陸離的花見小路呵
  • 拿著韓國國際駕照暢遊日本-花見小路
    這次來花見小路看一看不一樣的日本。白天的花見小路跟夜晚的不一樣,夜晚能更增添一些神秘感。這裡面是日本最古老的的花街,而且這裡也是原來江戶時期的建築,是在日本能看見藝伎的不多的場所之一。很巧這裡面也是電影《藝妓回憶錄》的取景地之一,在伏見稻荷大社的千本鳥居也是拍攝地點之一。
  • 花見小路,日本最古老的花街,一到晚上能遇到盛裝藝伎
    花見小路是日本最古老的花街,這裡保留了江戶時期的民宅建築,也是現在為數不多的尚能看到藝伎的場所。這裡也是電影《藝妓回憶錄》的取景地之一,許多到訪遊客會選擇和服變裝後來這裡拍照,頗有一番意境。花見小路就是以前京都的花街柳巷,石板路的設計,加上道路兩旁的料亭茶屋,真的濃濃古都風情。
  • 京都散步指南(二):在花見小路與舞妓相遇
    從三條通到建仁寺門前的安井北門通,這一段南北延伸的花見小路,大約1公裡的路程,橫穿了整個祗園的中心地區,是京都最大規模的花街。如果想一睹舞妓風姿,來這裡就對了,你有80%的可能不會失望。日落之後,花見小路上亮起街燈,稍稍偏離一些主幹道,隨便挑一條旁枝錯節的小巷走進去,就又是另一種風情。
  • 日本最風情的一條小路:曾是京都最大藝伎區,遊客穿和服打卡
    其中,最受遊客歡迎的一條小街,無疑是花見小路。花見小路是京都老茶館萬亭西側的一條南北走向的街道,位於四條大街向西走100米處。街道環境清幽、規劃整齊,雖然不長,但並排著的擋有垂簾的茶屋卻深深吸引著大量遊客。人群中,穿著和服的中國遊客舉目可見。這條看似清幽卻十分熱鬧的小街可以說是祇園最美麗的地方之一。
  • 京都花見小路,薈萃和式門飾
    ——純道題記查看更多「禪房花木深」主題下的內容,請免費訂閱微信《禪藝會》後輸入「42A」、「42B」查詢。由京都八坂神社的門前街道發展起來的祗園,是日本規格最高的繁華街,人們講到京都就會聯想到祗園。在花見小路兩旁的小店,實際上薈萃了和式門飾的精華,簡約、精緻、舒坦。
  • CITY 京都鴨川 · 花見小路 · 渡月橋
    櫻花季節,兩岸各式品種的櫻花,江中白鷺駐足,大概是最美的季節了。鴨川不大,水也不深,挽起褲腳就能趟過去,可它卻是京都的生命河。鴨川河床位於貫通京都南北的鴨川沿岸,可以品嘗到京都料理、韓國料理等多國料理。 花見小路花見小路是衹園地區的精華所在,主要在四條通南面的一段。
  • 日本京都祇園-花見小路
    而來到祗園,有一條路名很美的小路也不能不去,它就是「花見小路」。花見小路寧靜通幽,在祗園地區算是個鬧中取靜的地方。說起花見小路,它是日本最為古老的花街,南北橫穿祗園地區,全長一千米左右。走在花見小路上,是不是你還會看見穿著和服的女子匆匆而過,三三兩兩,影影綽綽,別有一番意境。在花見小路的南端,有一處專門表演京都傳統藝能的劇場——祇園角,也叫彌榮會館,是體驗藝伎演出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