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晝夜搶修 北港島亮了 - 海口晚報數字報·海口網

2020-12-18 海口晚報

  守護萬家燈火 兌現光明承諾

  南網

  本報8月1日訊(海口晚報全媒體記者光明 通訊員宋印官 葉姍娜 實習生楊苑)「來電了,太好了,太感謝政府和供電局了」。7月30日下午15時,這座小島終於全面復電。北港島,位於海南東北部鋪前灣東寨港出海口處,是海口市美蘭區演豐鎮北港村所在地。400多年前的瓊北大地震後,演豐地區72個村莊永遠陷落大海。道頭、後溪、上田3個村莊所在的北港島雖然倖存下來,但他們卻與陸地永遠割裂,成為茫茫大海中一座孤島。

  北港島的電網斷了

  7月18日,狂風席捲了這座島,也摧毀了這座島上的光明。北港島上的電跨海而來,島上和島對岸的兩座鐵塔架起了電流奔騰的線路。待狂風過後,島上的唯一一位電工陳長寬出門檢查線路情況。他看到的是杆塔被攔腰折斷,導線七零八落交錯纏繞,就連這座島上最參天的鐵塔也倒下了。陳長寬不禁紅了眼眶:「從1992年島上通電以來,就沒看過這麼狼藉的場面。我們是要重新搭建一個屬於北港的電網啊!」

  從陸地上重新定製鐵塔、電桿和導線,運到島上來,再立杆架線。看上去如此簡單的步驟,對於演豐供電所卻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在材料送到島上之前,陳長寬和鄉親們一起巡線,清理線路周邊的樹障,為電力搶修隊後續進駐第一時間開展搶修作業儘可能節約寶貴的時間。陳長寬仔細檢查每一個變壓器、家家戶戶的表計,做好統計。他總想著再仔細一點,看能不能找到倖存的電力設備。「從島上有電開始,寬伯就一直守著北港的光明。這些杆和線就像是他的孩子,他心裡一定不好受」,隨行給陳長寬幫忙的鄉親理解這位老電工心裡的痛。

  奮力搶修十個晝夜

  貨船載著一批又一批的材料運到北港,先後集結近三百名供電搶修人員爭分奪秒進行搶修。然而,沒有電意味著沒有飲用水,日用品都得到島對岸去採購。緊急時刻,海口供電局領導決定,「保障民生最重要,先把發電機運到島上去應急。」 

  據陳長寬回憶,「搶修隊伍是7月24日將發電機送到村裡,本來可以早一點送到,但是由於風大雨大,交通工具無法運送大容量發電機,只能換成三臺小容量的發電機, 24日村裡就有電了」。 

  災情最嚴重的時候,積水已經沒過一層半樓,村裡所有電錶全部被水淹沒,電力設備嚴重損壞。十個晝夜的連續搶修,搶修工人馬不停蹄地立起新杆,拉起新線,換上新電錶。村民們把這些都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拿出颱風後家裡最寶貴的礦泉水送給搶修工人。 

  7月29日,全村263塊計量表已全部更換,公用線路已全部帶電,但是由於各家各戶低壓線路受損嚴重,只要一送電,變壓器就會跳閘。經過搶修人員逐點排查故障,終於在7月30日15時全部恢復全村通電。

  北港島亮了,村民們樂了,可搶修工作仍在繼續,搶修隊員們已整裝待發前往下一個受災地點,去重燃下一盞明燈。

  按照抵禦12級颱風來設計和建構的海南電力設施,7月18日在超強颱風「威馬遜」面前遭受重創,全省電力災情影響126萬用戶。「威馬遜」暴戾,南網情濃。面對這場41年以來登陸海南的最強颱風,南方電網全網動員,目前全省投入應急搶修隊伍147支14350人,其中省外援瓊隊伍8000多人。集結在海口地區的搶修隊伍有101支6232人,文昌地區有36支7924人。隨著災區主城區恢復供電,海南電力搶修已轉向農村。在整個搶修復電過程中,他們不畏艱苦、連續作戰、勇於吃苦、敢於擔當,唱響了一首光明讚歌,兌現光明的承諾。本報特從今天起推出專欄《南網:點亮萬家燈火兌現光明承諾》。

  開欄的話:

相關焦點

  • 新生北港島 - 海口晚報數字報·海口網
    □海口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一冰 文/圖   海口美蘭區演豐鎮北港島是遭受「威馬遜」超強颱風襲擊的重災區,颱風登陸的18日,北港島猶如一葉扁舟幾乎淹沒在風暴和巨浪中,它曾一度失聯,所有人都為北港村民的安危擔憂。然而,風暴一停,人們看到北港島依然昂頭在東海岸上。
  • 風雨中,北港島不孤獨 - 海口晚報數字報·海口網
    「威馬遜」過後,孤懸海外的海口市北港島更是陷入風雨飄搖之中。危急之中,海口軍民奮起抗擊,1000多位島上居民安全渡過難關。這場救援,既是對市、區、鎮抗風救災能力的一次考驗,又是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幹部與群眾同甘苦、共命運,危難時刻在一起的生動範例,同時又是椰城軍民魚水情的真實寫照。孤獨的北港島,其實並不孤獨。
  • 海口城市邊緣的漁島——北港島
    北港島上成片的紅樹林。北港島渡口,擺渡人陳長川,護送學生到對岸的文昌鋪前鎮上學。海文大橋穿過北港島。從海口市區穿行至江東新區內江東大道,一路前行到海文大橋前的交通信號燈處,左拐後沿著一座施工便橋前行,便可抵達海口美蘭區演豐鎮北港島。海文大橋10多個橋墩就立在這座島上,讓這座小島瞬間和海口「相連」在一起。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口,一座不屈的城
    經過2個多小時的奮鬥,終於把道路疏通了;  52歲的海口龍華供電所抄表工莊華吉,為配合災後供電,連日奔波在巡電一線,回家後疲憊地倒地不醒,為救災獻出寶貴生命;  海南電網公司總法律顧問溫和,連續奮戰,在指揮東山供電所電力設施搶修中,突發心臟病殉職,年僅46歲;  東昌農場幹部梁統安提前出院趕回農場抗風救災,在經過連續多日轉移群眾和災後恢復的大負荷工作後,突發心肌梗塞
  • 海口晚報數字報·海口網
    記者今天從海南省海峽辦獲悉,經海南、廣東兩省海峽辦協調決定,從7月1日起海口往返海安航線試行客滾船定點發班。  據悉,為了提高瓊州海峽輪渡運輸服務質量,兩省海峽辦於6月25日在海南召開瓊州海峽輪渡運輸協調會,決定從7月1日起海口往返海安航線試行客滾船定點發班。
  • 海口北港島全島被淹 千餘人待轉移
    @央視新聞:#威馬遜超強颱風#【海口:北港島被淹 千餘人急待轉移】海口市三防指揮部消息:美蘭區演豐鎮北港島海水漫堤,全島被淹,島上千餘名群眾需緊急轉移。上午10點半,有關部門緊急調動特警和部隊出動機帆船、衝鋒舟趕往北港島;海口港航控股公司也動員6艘船隻奔赴救援。
  • 防範颱風"彩虹" 海口北港島展開緊急大轉移
    海口北港島轉移現場 人民網海南視窗海口10月3日電(記者 毛雷)根據海南省委常委、海口市委書記孫新陽的指示,10月3日上午,海口美蘭區演豐鎮鎮委、鎮政府高度重視,及時啟動《北港島防風應急預案》,召開動員部署會,並專門成立了防禦颱風工作組奔赴全市防風工作重點的北港島,組織北港島群眾緊急大轉移。
  • 「海澄文」路通心近「一家親」 - 海口日報數字報·海口網
    海文大橋全長5.597公裡,始自文昌市鋪前鎮,途經北港島,止於海口市演豐鎮塔市,連接海口市江東大道。大橋是我省有史以來投資規模最大、橋塔最高、跨度最長的獨塔雙索麵鋼箱梁斜拉橋,也是國內防震、抗風級別最高和唯一跨越地震活動斷層的跨海大橋。    歷經三年多的建設,大橋於今年3月通車,文昌鋪前鎮到海口的車程由原來的1個半小時縮短至20分鐘。
  • 海口北港島打造漁村文化旅遊區
    海口北港島籌劃棚改,整體搬遷,異地安置打造漁村文化旅遊區  本報海口5月24日訊(記者劉貢)記者從海口市美蘭區棚改辦獲悉,該區即將啟動棚改徵收的項目中,北港島的方案為整體搬遷,異地安置,全島打造體驗型旅遊區。
  • 女大學生到壽司店上班 - 海口晚報數字報·海口網
    《誰能幫女大學生找份寒假工》追蹤  女大學生到壽司店上班  本報24小時新聞熱線66812555消息(記者王玲)為了能讓千裡之外的女兒在海口陪自己過年,在海口打工的山東家政工範秀花,希望能通過本報為女兒找份包吃住的寒假工。此事經本報報導後,海口新一番迴轉壽司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為範秀花的女兒嶽華提供了一份服務員的工作。
  • 海口「江東新區走讀」第四站——北港島「命運」或因一座橋而改變
    北港島居民晚飯後愛坐島邊觀橋吹風北港島坐落在海口江東新區與文昌市的東南角的交界處,北港島並不大,島上有三個漁村,島民以打魚為生。海口「江東新區走讀」第四站,就帶你去走讀這個處於紅樹林灣中的北港島,它的「命運」或許因一座大橋的修建而徹底改變。
  • 為民服務力戒庸懶 路平燈亮搞好管養 - 海口晚報數字報·海口網
    公司始終堅持以科學管養、服務為民、路平燈亮為目標,總結摸索出一條「規範化管理、網格化巡查、精細化作業、快速化推進、制度化考核」,逐漸形成巡查及時、養護迅速、施工文明、質量優良的市政設施維修長效機制,較好地履行了「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服務承諾。實現了路面、人行道、路燈、涵洞等設施完好率在98%以上,亮燈率在98%以上的養護目標。
  • 海口北港島全島被淹失聯 特警緊急運送物資
    7月18晚上9時30分,海口特警接到命令,瓊山區馨花園小區工地有百餘群眾被困,其中包括孕婦和嬰幼兒。情況十分危急,10名特警隊員接到命令後立即趕赴現場組織開展救援轉移工作。作訓處處長吳智在轉移群眾過程中不慎摔在水中,但是他不顧全身溼透,爬起來繼續指揮工作。經過約90分鐘的緊急救援,成功將110名被困群眾轉移到安全地帶,並將7名孕婦和嬰幼兒轉移到瓊山五小。
  • 熱氣球節與美麗賽事「聯袂」 - 海口晚報數字報·海口晚報網
    本報6月3日訊(記者史瑞麗)「2009第三屆海口熱氣球節暨H1中國熱氣球挑戰賽」將於6月12日—15日在海口舉行,與此同時,2009亞洲小姐中國內地競選活動也將首次登臨海南,在我省設立分賽區。熱氣球節與美麗賽事相結合,屆時,市民可享受到一場炫麗又牽引潮流的盛宴。這是記者從今天上午海口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
  • 「海鷗」逼近 海口協助轉移北港島一千餘名群眾
    南海網海口9月15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陳麗娜 通訊員 張同賀 鍾劍勇)9月15日上午,在颱風「海鷗」登陸前,海口警備區組織50多名現役官兵和民兵應急分隊人員來到海口市美蘭區演豐鎮北港島,協助當地政府把該島一千一百多名人民群眾提前轉移到臨時安置點,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 24名聽障兒童夢圓遊樂場 - 海口晚報數字報·海口網
    王海娃說,這24名孩子來該康復中心最長的一年,最短的一個月,平時她也會帶孩子們到附近的廣場玩,但是從來沒到過遊樂園,孩子們都很好奇、興奮,十分感謝《海口晚報》對孩子們的關注,感謝白沙門公園提供的圓夢機會。  白沙門公園遊樂場董事長何建新表示,每年兒童節前後,遊樂場也會組織一些福利院等機構的孩子免費遊玩,能參與《海口晚報》這次「暖心行動」,他感到十分有意義。
  • 海南日報數字報-北港島乘風起航
    今天,120艘插著五星紅旗的嶄新漁船,滿載著漁民的希望,從海口北港島碼頭魚貫而出,浩浩蕩蕩駛向遠方。  今年7月18日,超強颱風「威馬遜」致使北港島的船隻、漁排損失慘重,漁業和養殖業全面癱瘓。7月29日,省委書記羅保銘在北港島指導災後重建和恢復生產工作時說,災後重建家園和恢復生產是當務之急的頭等大事。
  • 市民可賞泰國櫻花 - 海口晚報數字報·海口網
    (上接第一版)  三角梅新品種入駐基地  如今,穿行在海口街頭、人行天橋旁、綠化帶中盛開的三角梅,很容易吸引到市民的目光。不過也有細心的市民發現,椰城街頭大部分的三角梅以紫色、紅色為主,雖也好看,但略顯單調。  三角梅被評為海南省省花。
  • 古墟老港,變身城市核心區 - 海口晚報數字報·海口晚報網
    看到如今的寬闊水泥路,一排排的現代教學大樓、花園般的校園,海口景山學校的校長夏志軍非常感慨。這所全省知名的民辦學校,1996年3月由北京景山學校和海口農工貿(羅牛山)公司共同創辦。夏志軍告訴記者,聽學校的老教師介紹,學校就建在水塘邊的荒地和汙泥之上。  白水塘片區如今加上海口旅職校、省交通學校等,「教育園區」發展越來越大。
  • 椰城開設首家捷星航空專賣店 - 海口晚報數字報·海口網
    本報11月13日訊(記者鄧宇)今天,新加坡捷星航空集團開設的首家海口旅遊專賣店在海口市振興路87號隆重開業。為慶祝正式開業推出的特惠機票,僅需1元起可從海口飛往新加坡及雅加達、吉隆坡、仰光和珀斯等熱門旅遊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