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馬遜」過後,孤懸海外的海口市北港島更是陷入風雨飄搖之中。危急之中,海口軍民奮起抗擊,1000多位島上居民安全渡過難關。這場救援,既是對市、區、鎮抗風救災能力的一次考驗,又是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幹部與群眾同甘苦、共命運,危難時刻在一起的生動範例,同時又是椰城軍民魚水情的真實寫照。孤獨的北港島,其實並不孤獨。
□本報記者 黎光 實習生 張從瑜
未雨綢繆
山雨欲來風滿樓。「威馬遜」在南海上緩慢盤旋,仍瞞不住其超級颱風的本來面目。海口市美蘭區演豐鎮未雨綢繆,颱風登陸前,鎮裡就派7名幹部組成3個小組上島,把住在平房裡的群眾全部轉移到防洪樓上;風力預告進一步升級時,再次動員居民往更高處轉移。「鎮幹部全部留在島上,與居民守在一起,沒有一個人趁著颱風來之前離開。」鎮黨委書記王康照說。
到18日,美蘭區已安排118艘漁船靠港,安排23戶漁排的69人安全上岸。強行轉移11戶、涉及人數27人。就近轉移68戶,涉及人數近200人。儘管風狂雨大浪急,但在區委區政府領導支持下,北港村群眾安心面對自然災害。
劫後餘生
18日16時,北港風力約14級,潮水已漫過防潮堤倒灌整個島嶼。島上3個村莊受淹,最深處超過1.5米。在鎮工作組和村兩委幹部的組織下,所有群眾已轉移至安全地帶。
「上島時穿的皮鞋、長褲全部被水衝走了。」演豐鎮鎮長熊延勝是7名上島幹部之一。由於大水奪去全身「裝備」,他只能穿著借來的短褲、拖鞋工作,乍一看起來像是島上的漁民。
熊鎮長印象最深的倒不是風力有多大、島上過水有多深。而是颱風過後,第二天一大早6點,鎮村幹部對留守島上的1100多人按花名冊一一點名核實,結果無一「缺席」;大家一時熱淚相慶,感覺這一刻真的不容易,有一種劫後餘生的幸福感。
全力營救
超級颱風威馬遜在「作威作福」後,昔日海風宜人、安靜祥和、漁歌唱晚的北港島,如今隨處可見斷牆殘垣。
「村民賴以生存的漁排、漁船全部被風浪打翻吹走,全島損失巨大。」北港村委會上田村村長陳長利說,大水淹壞了水泵,島上的水塔漸漸無水,也無電可用。
北港島的災情牽動市、區、鎮領導的心。此前,援助北港島的行動就在緊鑼密鼓進行。19日上午10時30分,部隊的30人先遣隊用衝鋒舟首先給島上居民運送食品和水,醫生和藥品也被送上島。11時30分,海南港航控股公司緊急動員6艘船隻,把區裡組織的一批救援物質從新港碼頭起航,直運北港島。
「又有乾淨水喝了。」19日下午兩點半,記者隨一艘衝鋒舟抵達北港島,等待在碼頭上的村民高興地說。